碧血染将天地红
——浅谈原创京剧《碧血慈云》

2020-12-03 05:35:29童孟遥
影剧新作 2020年1期
关键词:三炮陈林母亲

童孟遥

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泉江镇盆珠乡的大屋村,一直传颂着一位英雄母亲——张龙秀,她在土地革命时期,无惧反动势力的威胁和拷打,坚定支持儿子参加土地革命,最终亦把生命奉献给了中国革命。京剧《碧血慈云》即以张龙秀的英雄事迹为素材,讲述1928年在遂川城,以肖宗全为首的反动武装对遂川革命群众大肆烧杀掳掠,张龙秀同志为掩护赤卫军、群众撤离不幸被捕,决然拒绝匪徒提出的供出身为党员干部的儿子下落及宣布与共产党一刀两断的要求,最终慷慨赴义的动人故事。编剧以原型人物为基础,细腻地塑造了一位身份普通却胸怀天下、开明智慧又意志坚强的母亲形象。全剧不仅塑造了英雄母亲的崇高形象,生动表现了井冈山革命时期遂川老一辈革命者坚贞不屈的革命信念,更热情讴歌了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勇于牺牲的高尚品德。

《碧血慈云》剧情紧凑跌宕,演员演唱功力深厚,音乐旋律采用二黄原板、西皮二六等京剧传统板式与江西民歌有机融合的形式,以生动的艺术语言和穿插回忆的叙事方式营造了一种浓郁的诗化意境,令人印象深刻。

一、唱腔设计与舞台布景的立意创新。全剧的唱腔设计别具匠心,将江西民歌与京剧相结合,舞美则集写意、写实于一体。作曲家创新手法,巧妙地将客家山歌与京剧唱腔进行糅合,以兴国山歌为主题音乐贯穿全剧,以客家山歌“送郎调”与京剧“四平调”结合,嫁接得非常好。剧目开篇众乡亲欢唱客家山歌欢迎革命军进入遂川城,“过新年,过新年”,再配合舞台上极具地域特色的舞草龙、箍龙的民俗舞蹈,欢快的气氛立即感染了台下的观众。乡亲们合唱客家山歌与秀娘的京剧唱段在同一场景先后呈现,自然衔接,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比和补充。众人唱山歌是一种情绪的直接、直白的抒发,而秀娘的唱词则更加具象化和形象化,是乡亲们对于共产党到来的欢欣畅快之情的深度阐述。除主题曲外,剧中多首情景音乐与场景设置贴合到位,如秀娘与成年辛古崽依依离别时,搭配“蔼蔼春晖照儿行,不惧人生路途遥”的女声合唱,歌词旋律与母子离别的场景相得益彰,加重了悲伤酸楚的气氛。

舞台布景有肌理感,给人一种整体写意又不失细节的观感。其布景析分为三层空间:天幕以遂川梯田为主背景,同时根据场景的变化需要;隔空叠加一排疏密有间的竹林景片,竹竿斑驳郁葱,竹叶狭长成簇(竹林景片会随着场地的变化而升降);第三层位于舞台后半区的茅屋、草棚等实物景片,设计多以写意为主,选之一屋、一角或一窗分置舞台左右两侧,代表场所的改换,增强了情境性。同时借助现代化灯光效果,变化色彩,打造出极具版画效果的舞美风格。竹林或场所景片有效配合灯光的使用,与剧情紧密衔接,如当舞台灯光明亮直射天幕时,竹林一片苍翠,表示革命形势乐观大好;而当天幕收光黯淡时,竹叶则隐匿几不可见,暗示形势危急危险。

二、线性叙事与闪回叙事相结合,采用了主线推进而又回闪穿插前情的独特叙述方式结构全剧,合理推进剧情的发展,同时贯穿过去和现在,把剧情由现在转到过去,又从过去转回现在,造成倒叙和插叙,在舞台上巧妙地转换时空,形成一种颠倒式蒙太奇效果。

剧中运用了两次闪回,分别通过唱词和动作来贯通过去与现在。第一次闪回是通过唱词“人海中仿佛看见他当年模样”,秀娘一推开人墙,灯光暗场、换场,时间便回到了十年前,身体尚不及衙鼓高的辛古崽要状告鱼肉乡民的肖三炮。此处追述了年纪幼小的辛古崽就有反叛、追求公平正义、不畏强权的斗争意识,为之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打下伏笔。同时也表现了秀娘对于辛古崽的循循善诱,支持辛古崽看似任性胡闹却暗含着正义之举的行为,明阻实撑,故意通过一系列的疑问试炼儿子的心志:“你晓得么?”“你不怕?”“你也不怕?”在得到辛古崽再三的肯定回答后,秀娘欣慰地支持:“好,我们告他!”秀娘开明的家庭教育,给小小的辛古崽牢牢树立了不畏苦不怕遭罪要追求公平正义的观念。

第二次闪回则是通过送米果的动作达成。秀娘端着热腾腾的笼藏米果去追成年辛古崽(陈林)未果,黯然一转身,幼时辛古崽突然跳出“娘,我饿了”,时空瞬间转回了从前。这一场景主要展现了辛古崽与秀娘关于“要不要继续上学读书”的一次小冲突:秀娘按照“考学—夺权(印把子)—打赢肖三炮”的理念去教育和培养辛古崽,想让辛古崽从小立下大志,长大为天下穷人做主;但辛古崽却因为怕母亲辛苦、劳累伤身而执意要练武、种田。看似冲突,实则是表达了相互体贴的母子情深。

三、台词意蕴深厚,多运用排比和对比手法,丰富了人物角色的性格特质,情感真实浓郁。秀娘为人通情达理、心怀天下,但首先她是个疼儿疼女、深得儿女敬爱的母亲。剧中多处描写秀娘与辛古崽之间的母子情深,无论是成年辛古崽(陈林)进门情怯,犹豫再三:“这道门迎进了……这道门送走了……”“多少次送儿去远方……多少次倚门望儿归……”,还是幼年辛古崽接连4句“不忍你……”的深情倾诉,无不表现出辛古崽对母亲的愧疚、心疼和深爱。

不同于辛古崽对秀娘之爱的直接表达,编剧在表现秀娘对辛古崽的母爱时更多是从教育、教诲的角度着笔。秀娘是一位聪慧不溺爱的开明母亲,她苦心孤诣教导辛古崽成长进步,同时在辛古崽成年后又肯自我学习,母子间在幼时与成年后的互教互助形成鲜明对比。幼年时是秀娘教导辛古崽要不惧苦、不惧罪,追求公平正义;而当辛古崽成长为共产党的骨干分子时,情况发生了转变,变成了辛古崽去引导秀娘,教导秀娘认清革命形势,宣扬我党的能力和水平:“只要天底下的穷人抱起了团,就能得到胜利”“等我们受苦人得了天下,那才叫翻身解放。”

此外,编剧还通过秀娘在告状一事上对辛古崽的支持和对枫香的斥责形成对比,表现出秀娘的明理大义,三观端正。对白和唱词信息量大,通过“是否支持告状”一场对比,能够传达出三方面信息:一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不同,弟弟辛古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天然向往正义,而已婚的姐姐枫香是小心翼翼、隐忍求全;二是表现家庭内部小矛盾、小冲突,丰富情节线索;三是揭示人物状态和人物关系,即辛古崽父亲曾是肖三炮的老师以及肖三炮横行乡里的恶行,合理推进后期剧情的发展。

四、“三宗宝”意象的设置朴质却动人心肠,具有诗性美和诗化意境。成年后的辛古崽(陈林)率领部队战略撤退之际,甫及团圆的秀娘纵然依依不舍,但依旧秉持严母之责,不忘敲打儿子的思想意识,以平凡之物讲述纯朴之理:一把家乡的泥土,喻示不要忘记故土、不忘本;一片白布,系在腰间,谨记清清白白做人;一只饭碗,告诫要时刻想着老百姓、记着百姓好。“三宗宝”其实最平实不过,源自普通人身边的衣食住行,但因借助诗书世家的母亲之手,于是这泥土、白布和饭碗便被格外赋予了浓厚的寄望:泥土是忠,白布是廉,饭碗是仁。母亲的话语中远不止此,实则寄寓万千。意象的设置既朴实无华,又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尤为难得的是,主创团队更将“为娘送儿一宗宝”唱段升华为后半场的主题音乐,乐律忧伤绵长,在剧中后段多次运用,营造了感人至深的戏剧氛围。一次是在秀娘被捕,暗场时,音律作为过场音乐衔接前后场;还有一次是在剧末秀娘牺牲时,陈林脚步沉痛,用托盘郑重捧出“三宗宝”,而牺牲的秀娘则缓缓走向舞台中区,彼时漫天大雪飘落,旋律响起,令观众瞬间鼻酸。最后演员谢幕时也一直反复回荡着这首曲段,使得观众能够将由剧情所生的感恩与震撼的情绪一直延续到谢幕,甚至是场外,起到烘托乃至深化主题的渲染效果。

五、矛盾冲突的设置有大小轻重之别,形成错落起伏的戏剧节奏。小矛盾是局部暂时的,大矛盾是贯穿全剧的。小冲突用以表现内部矛盾、意见不合,如辛古崽(陈林)与母亲的两次小冲突:一次是幼年时辛古崽心疼母亲不肯去上学,与秀娘起争执,秀娘气愤难耐:“人没有累死的,只有气死的。”一次是成年后陈林率队出发,临行前秀娘执意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陈林因为担心母亲安危,犹豫不决,秀娘无奈:“你的心事娘懂得,娘的心事你不懂啊!”这两次与其说是矛盾冲突,倒不如说是母子二人相互体贴、相互照怀的体现。而大矛盾大冲突则是用来表现阶级矛盾和阶级仇恨,如陈家、众乡亲与肖三炮的矛盾。

剧中矛盾的表现方式通过唱段的不同处理方式可看出矛盾的不同层级:第一种:对念式。王英姑和秀娘在给红军送粮时被发现了,二人就谁留下引开敌人争取时间发生了一段类似争论式的对念对白,“怎能把你抛一边!”“你一人怎与群狼来周旋。”同为共产党员,二人虽年岁有别,却都无私无畏为对方安全着想,表现出党内同志之间的深情厚谊;第二种:一问一唱式。肖三炮对秀娘的三连问:“粮食哪里去了?”“你崽到哪里去了?”“共产党哪里去了?”秀娘面对肖三炮的质问,有理有据反唇相讥,几乎句句都是针锋相对的唱词,“担担送到财主仓”“好崽走四方”“哪里有老百姓哪里就有共产党”,既是回答,更是讽刺,将肖三炮反诘挖苦至气急败坏、无地自容;第三种:对唱式。肖三炮和秀娘最后在刑场上的对唱,二人言辞尖锐,一句紧接一句,你来我往,逻辑节奏细密,形成类似顶真式的唱词,一方提出一个观点,另一方立即反驳,如肖三炮唱:“只要你和共党划清界限,崽是崽娘是娘两不牵连。”秀娘立即回:“说什么和共党划清界限,受苦人共产党血肉相连。”整体呈现一种辩论式对唱,渲染出一种强烈的、针尖对麦芒似的对峙气氛。

六、真实展现人物的心理转变,刻画人物注重人性化和人情味。秀娘并非普通的农村女子,她出生书香世家,丈夫又是远近闻名的教书先生,为人知书明理、明辨是非。这让她具备了接受新思想、看穿肖三炮本质的前提条件,再加上辛古崽的政策宣传,最后又亲眼得见肖三炮的残暴不仁,于是她更加坚定了对革命形势的判断,义无反顾要求入党,而最后一幕中她义正言辞、面无惧色英勇献身的义举也就合情合理。此外,编剧还注重刻画人物的人性化一面,不一味追求高大全的正面人物形象,突出人情味。譬如,陈林不是一个一味宣传红军政策的宣传员,他更是一个时刻担心母亲安危的孝子,在母亲主动要求入党的时候,他犹豫再三:“加入组织危险大”“党员身份目标大”,这份担忧迟疑导致了他与秀娘关于“是否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小冲突。但每次的小冲突,实际都蕴含着母子二人的深切关心之意,在展现一种中华传统家庭关系的同时,更是红色家风家教的呈现。

京剧《碧血慈云》的创作具有浓郁的“红土地”地域特色和艺术特色,故事情节的展开既有大开大合、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又不乏儿女情长的温情画面,可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剧中还运用了虚实结合、象征、隐喻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唱段有韵律、有力量、有气势,鲜活的口语及方言俗语的运用使其语言通俗晓畅、明白如话,朴素中透着灵气,且与人物身份及个性气质贴合,唱词更是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但同时本剧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剧本的关目提炼尚显粗糙,部分情节的安排和构思显得仓促,情节过渡缺少必要交代,有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之嫌。如打进遂川城后为什么又急于开拔奔赴新的阵地?明知肖三炮会卷土重来,为什么还是急着要走?部分情节和场景设置也不合理,如深山里的草棚。秀娘孤身一人出现在深山老林里,还熬着一锅热腾腾的汤药,老奸巨猾的肖三炮明明怀疑秀娘在汤药中做了手脚,却依然喝下了,智商下线。又如对于救秀娘一事,陈林的态度也转变过快。在得知秀娘被抓的一开始,陈林心急如焚,恨不得生出翅膀立马下山救人,营造了非常急迫的情感诉求氛围,但在看过了血书过后,态度就猛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从被劝者立马转而成为劝人者。并且下山救秀娘的这条线索也就此了结,再无后续,于情于理皆不合。此外,血书存在的合理性也值得商榷。既然枫香是肖三炮有意放去探看秀娘的,他的用意是软化秀娘,即便软化不成,也是想利用枫香前来报信以诱出陈林前去救母,以便一网打尽,所以以他的用心和手段,是不会让劝阻救人的“莫救我,救我是不孝;今朝别,来生再相见”的血书存在的。

二是标语口号式宣传性唱词稍多。虽然是革命历史题材的剧目,主旨也在于展现中国共产党艰辛的建国历史,讴歌为新中国成立不惧牺牲的革命志士的刚毅不屈,但是唱词中有大量直白的赞美之词,稍显制式化。如“跟定救星共产党”“共产党救穷人出苦海,她就是老百姓的活菩萨”“共产党是依赖,共产党是靠山,共产党是穷人的主心骨”“共产党就像那日出东方”……

“碧血千秋怀母德,青山万古蔼慈云。”母亲张龙秀兼具了英雄和母亲两重身份,身为英雄,她不畏重刑,无惧生死;身为母亲,她谨言慎行,为子师范。“开怀天下事,不言身与家。”女革命家曾志的这句话,或许也能作为张龙秀光辉品格的最好写照。以张龙秀为典型代表的英烈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近百年来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的缩影和代表。正是因为战争年代里张龙秀等仁人志士为实现人民解放而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如今这安泰盛世。在积极缅怀英雄们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奋起拼搏,“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继续开创未来,做好一名革命历史和精神的传承者。

猜你喜欢
三炮陈林母亲
猴魁张
金山(2021年7期)2021-08-18 00:51:06
“三炮”的故事
金山(2020年2期)2020-03-23 07:11:19
Desig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type laminar plasma torch for materials processing
特等奖
中国篆刻(2019年1期)2019-01-26 01:37:30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effects of blade shape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a stirred dead-end membrane bioreactor *
给母亲的信
英语学习(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蹊跷的减肥
民间文学(2015年10期)2015-12-01 11:33:55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郑三炮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