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宁
近年来,基层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明显,但随着时代发展、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组织实施,以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客观需求,军队基层文化建设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应适应形势,积极破解,有效应对,研究解决,不断提高基层文化建设水平。
思想重视的程度决定工作落实的力度。为实现减员增效,历经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很多基层单位存在人少、事多、任务重等情况,对文化工作产生一定影响。有的单位片面地认为文化工作属服务保障性工作,做得好不好不影响大局,只要抓好中心和重点工作就可以了,政治站位不高;有的单位不忙时还能按部就班抓,按规定抓落实,遇到大项工作或单位较忙时则对文化工作放松要求,缺少工作的连贯性;有的单位上面推一推才动一动,执行任务需要了才抓一抓,在纳入党委视野、领导亲力亲为、工作末端落实上做得不够到位,缺少工作的主动性。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对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高、态度不端正,必须加以克服解决。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认识上有提高,行动上才会有变化。文化出战斗力,已被我军的历史经验深刻证明。各级要充分认清文化建设对部队建设的促进作用、对教育训练的激励作用、对官兵成长的陶冶作用、对内部团结的凝聚作用,切实增强抓文化建设的使命感,把认识提高到一个新起点,把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不断助推战斗力生成。二是建立责任机制。结合调整改革的定岗定责,按照“人少责不少、有责须尽责”的原则,明确各级文化工作的相应职责,尤其是基层单位要明确具体人的具体责,在人员少的情况下可兼职,统筹调配军官、文职人员、士官等各种力量,形成部队领导主管、机关部门分管、基层单位落实的良好局面。三是狠抓末端落实。说一千,道一万,抓好落实是关键。要把抓好工作末端落实作为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抓好计划环节,制订工作计划要认真听取机关和基层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要抓好执行环节,加强对基层文化的检查指导和跟踪问效,不能随意改变,不能遇事搁浅,不能降低标准,以一丝不苟的严劲和一抓到底的狠劲确保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随着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科技手段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青年官兵思想活跃、性情奔放,军队基层文化建设也应与时俱进、水涨船高,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与官兵需求相匹配。然而,有些单位在文化活动开展上却存在内容单一、形式呆板、档次不高等问题,打球、看视频、玩棋牌几乎成了文体活动的代名词,拔河、大合唱、锣鼓表演成了节假日比赛的保留节目,与当前地方文化娱乐节目相比,一些单位开展的文化活动对官兵的吸引力小。应创新方法,提升质量,真正让官兵乐于参与。一是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开展文化活动中,适当组织一些传统的比赛活动是必要的,但不能组织得过于频繁,更不能为迎接上级检查造声势、图形式、讲排场。要听取群众心声,视情组织一些富有现代气息的文化活动,如飞花令、朗读赛、CS 对抗赛、现代舞表演等,官兵通过参与这些与地方接轨、与时代共振的健康有益活动,更有益于放松身心、陶冶情操。二是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当前,互联网、强军网已成为官兵学习和娱乐的重要载体,微博、微信也不同程度地走进官兵生活。各级可充分发挥网络和自媒体的技术功能,开展一些网上冲浪、网上阅读、网上比赛等活动,激发官兵的参与热情。在搞好线上活动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线下活动,结合人数、时机、场地等实际,开展一些大众性、趣味性较强的文体活动,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更符合最广大官兵需求。三是坚持教育与娱乐相结合。教育性和娱乐性是基层文化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既不能只重教育不重娱乐,也不能只重娱乐不顾教育,通过开展健康向上、饶有趣味、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既能使官兵在参与活动中学到知识、增强团结、加强协作,打牢立身做人的思想基础,也能帮助他们愉悦身心、消除疲劳、缓解压力,更有利于在军营健康成长。
提高基层文化建设水平,离不开性能先进、配套齐全的装备器材作支撑。然而,有的单位在此方面建设上却相对滞后,有待于提高。他们或是器材样式单一、种类少,多为锣鼓、球类等传统器材,科技含量较高的不多;或是各基层单位在设施建设上发展不均衡,建制单位有人关注,数量和样式多一些,小散远单位则无人问津,较为不足;或是在文化装备器材的日常管理上不到位,审批使用、出入库登记、维护保养等制度建立或坚持得不够好。因此,加大对文化装备器材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一是科学统筹。抓好基层文化建设,落实在基层,根子却在机关。部队党委机关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级文化工作的指示要求、基层担负的作战任务、文化建设基础、编配人员、官兵需求等实际,统筹抓好基层单位的文化设施建设,指导基层科学制订建设方案,坚持建制单位、直属单位、小散远单位同等看待、同步抓建,确保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整体推进、全面提高。二是加大投入。齐全配套的硬件设施是开展文化工作的基础,党委机关要围绕基层需要,努力在设施建设上解难题。在按标准请领上级配发的各类文化装备器材的基础上,在制定年度预算时,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改造基层文化活动室,改善工作环境;购置一定规模的文化装备器材,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增强科技含量。也可利用军地共建、年节慰问等时机,协调地方提供一定帮助。三是强化管理。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同步抓好软件建设。建立健全文化装备器材管理责任制,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实行审批、使用、维护、保养的全寿命管理,建立出入库和登记统计制度,通过严抓细管,使文化装备器材始终保持最佳的技术状态,形成时时有人抓、件件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一流的工作需要一流的人才。没有一支思想好、技能精、作风实的专业人才队伍作支撑,基层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单位在调整改革过程中,不注重做好文化骨干保留,使得文化专业人才出现流失;一些单位未编专职文化工作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人员还兼职其他工作,在文化专业能力建设上抓得不紧;一些单位对文化骨干的培养、保留重视不够,使他们的能力素质提高不快、工作积极性不高。围绕解决这些问题,各级务必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在提高专业能力素质上下功夫。一是注重选才。要善于发现和引进文化专业人才,真正把那些有一定文化造诣并热爱这一工作的人挑出来、使用好,也可利用每年毕业学员分配和新兵入伍等时机,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把那些在计算机、音乐、摄影、舞蹈、书法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充实到基层工作,努力改变基层文化人才匮乏的状况。二是多法育才。要加大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培训,通过定期组织各类文化专业骨干短期培训、专题培训、在职学习、院校培训等方法手段,学习文化专业理论和相关技能,努力培养一批能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专业人才。三是设法留才。强化人才为本意识,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和用人标准,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业务精湛的文化专业人才,要积极做好保留工作,在干部调职晋级、士官选改、立功受奖等方面优先考虑,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善待人才的拴心留人环境,全面打牢基层文化建设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