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推动民航教育现代化

2020-12-03 01:55:47中国民航大学赵洪海
民航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

□ 中国民航大学 赵洪海/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围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国家陆续出台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它们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如何又好又快地推进教育现代化?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革命显然蕴含着驱动现代化的巨大潜能和根本动力。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指出:“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等,这对进一步强化教育工作中的信息化作用提出了新的更加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教育工作方面,必须准确把握和清醒认识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所起的战略引擎和导向作用,真正做到以教育的信息化推动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近年来,民航教育现代化伴随着国家教育现代化进程一路高歌前行,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不仅民航教育自身的现代化程度在逐步提高,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也持续、有力地支撑了民航行业多年来的持续安全和科学发展。其中,信息化在民航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应用、体现和作用功不可没。民航局在《关于印发提升民航科教支撑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民航发[2016]125号)中也明确要求要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提高教育培训效率,拓展教育培训的时空范围,大幅度提高教育培训的覆盖面等,这明确指出了信息化在民航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要着力点和努力方向。因此,必须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在新时代民航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进一步推动民航教育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动进一步提升行业教育培训能力、提高教育培训效果等方面努力展现更大的作为,取得更好的效果。

借助信息化,加快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数字校园

目前看,信息化和智能化革命,正以其特有的技术和社会属性,给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思维、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乃至治理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加快民航院校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一是从校内看,顶层设计有所不够,校内部门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重视程度不同、动手早晚不一、标准规范有异、工作进展有别,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现象较为突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较为严重,不仅达不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应有效果,而且还给后期一体化整合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二是从行业看,长期以来,民航行业对于信息化工作不仅应用程度高,工作要求也高。飞行运行、机场运行管理、航空公司运行控制、空中交通管理等等一刻都离不开信息化。面对行业对信息化运用的特殊需求,作为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的民航院校就必须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校园建设上先行一步,否则人才培养成果就必然会呈现出严重的行业不适应性,不仅不能对行业的信息化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且还有可能会影响到行业的安全运行与健康发展。

三是从国内其他兄弟高校的一体化智能化数字校园建设实际情况看,目前国内有的学校已经走在前列,对比起来我们还有所不够。因此,民航院校必须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办学治校各方面各领域工作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一体化智能化校园协调建设,尽快统筹建设起及时、准确、高效的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从而助推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提升。

借助信息化,大力推动学校工作提质增效

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五大职能。体现这些职能的工作都内容庞杂、具体,而且还具有持续性变化的特点,均需要不断投入其中众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和时间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人的参与,需要使人长时间地作用于相关工作上。由于人自身的局限性,工作的效率、效益、准确性以及持续性上等都可能难以保障。相反借助信息化,情况就将会大大改观,不仅具体事务可以大幅度减少,人力也将得以从繁琐的事务中得到解放,而且工作的精准性和质量等就有可能获得极大程度的提高。

比如在教学安排上,教学工作部门就可以通过对学生选课大数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教学工作。如一门课程,满选应该是多少人?实际选课的共有多少人?选课的人都是什么绩点?专业、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些什么特点?一段时间后退出选课的人有多少?退出选课的人的去向如何?如果再选课,那么都分别选学了另外的什么课程?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数据信息综合分析就可以得出这门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得出这门课程与学生专业、性格、兴趣、爱好、绩点的关系等方面的结论。这样对几门课程的相关数据情况进行分别分析、对照分析、综合分析,就可以发现学生学习方面的诸多特点以及课程安排中的相关问题。如把这些特点在教学安排上加以统筹体现,则将必定会有助于大大提高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和精准性,必定会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再比如在学生管理上,通过相关大数据分析,可以明显发现同学之间的个性特点与差异。如通过分析某个同学每天几点到达教室、几点离开教室,在教室期间几次离开座位,离开教室后又去到什么地方等等几个点,连续分析一段时间,就基本能分析判断出这个同学是否喜欢学习,注意力是否集中,以及有什么样的兴趣和爱好等等。在这个时候,教育工作就可以及时跟上,针对他的活动特点而有针对性地去做工作,这样自然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工作的效果。总之,通过大数据,可以全面地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为下一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因此,大数据对于加强学生学习指导和日常管理十分必要,也极其重要。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科研工作、后勤服务工作、图书馆工作等校内一切工作,同样也是如此。

借助信息化,全面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突破

教育信息化能够助推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突破。一直以来,学校教育主要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通过规模化集中进行的,这样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从历史上一直延续至今。但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从此实现了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相辅相成、集中教育与随时随地教育的相辅相成、特定时空教育与终生教育的相辅相成以及仅享一校资源与共享全球资源的相辅相成等等。

比如学生在通过集中的课堂教学这一教育教学主渠道获取知识之外,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依照自己的某些特定方式,如网上学习,与同学、朋友或师生之间通过微博、邮件、微信等的交流学习,通过慕课等方式向其他学校、其他专家等的远程学习等等,安排自己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显然,在信息化条件下,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打破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一尊格局,打破了教育就只是课堂上的事情的传统认识,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和灵活化。

同时,民航院校还承担着为行业人才知识技能更新以及规章培训的职责。行业的系统性以及相关知识、技能以及规章的发展性与一定时期的统一性,决定了对于经常性教育培训的需要性。由于民航行业人才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传统的面对面的教育培训显然难以做到。因此,借助网络信息化无时不在以及无所不及等的特点,显然可以超越时空范围,大幅度地提高教育培训的覆盖面,提高教育培训效率,有助于确保行业人才在知识技能与规章内容掌握上的与时俱进。同时,通过网络信息化的方式,也势必会大大提高优质民航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

借助信息化,推动实现学校治理方式深刻变革

学校治理方式是办学治校的重要依靠。治理方式科学,治理效能和效果就会好,学校的职能发挥就会充分,学校工作就会推进有力。反之,学校运行管理就会发生问题。总体看,民航院校实际治理效能有效发挥了行业院校的应有作用,但在信息化时代,尤其有必要在学校办学治校各方面各领域大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各种数据信息资源,进一步延长学校治理工作半径,降低学校有关治理工作成本,提高问题发现的速度,增强治理的效度,提高服务的精度,提升治理与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加速实现现代化。切实通过信息化建设,努力使学校治理工作建立在全面、准确、及时的大数据基础上。基于斯,决策才会是科学的决策,治理才会是科学、有效的治理。

总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给新时代民航教育工作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条件。民航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机遇、准确理解机遇、牢牢把握机遇。在机遇中担当、创新、作为,努力在信息化的时代大潮中展教育之风帆,不断在新时代迈出新的步伐、展现新的作为,取得新的成就。

猜你喜欢
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军事文摘(2022年19期)2022-10-18 02:41:14
边疆治理现代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印刷工业(2020年4期)2020-10-27 02:45:52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
能源(2015年8期)2015-05-26 09:15:56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