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整合当前直播、小程序、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资源,让500多名会员“种前规划得当、种中技術提升、种后销售无忧”;让客商和消费者实现一站式“购前智询、购中配套、购后无忧”,做到信息互联互通,产业共荣共生。
985大学硕士、“学霸”、公益团队创始人,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和国家专利大奖……当你拥有这些光环的时候,你会选择做什么工作?出国深造还是进大企业当工程师?有这样一个出色的年轻人,他的选择让人有些意外:回乡当农民。他就是刘沈厅,四川眉山第一个有985高校硕士学位的职业农民。他让农民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大学生搞农业就是不一样,你看他自主创新的这个果园简易滴灌系统,每亩设施成本比市场上的可节约500至800元不说,抗旱效果奇好,还不怕堵,方便实用,能避免四成左右的损失。今年我及时改进,减少了40%的损失。”专程前来农场“取经”的柑橘种植大户刘建对刘沈厅赞不绝口。
谁能想到,刘沈厅种植柑橘,竟是“半路”出家。2008年,刘沈厅考入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学院,成绩优异,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百人会英才奖等。“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就与他人合作成立了一家软装公司,小有收获。”刘沈厅说。为此他还捐赠了10万元在母校设立了微梦奖学金,成为学校轰动一时的风云人物。
毕业后的刘沈厅先后放弃了公派加拿大皇家科学院继续深造和留校的机会,于2016年底辞职回到家乡四川眉山彭山,在李山村流转土地130亩,与父亲一起开启了自己的回乡创业之旅。
80亩地种猕猴桃,50亩地种晚熟柑橘。然而由于技术匮乏,猕猴桃被有机肥 “烧”死。备受打击的刘沈厅决心求新求变,通过技术培训、网上学习、线下交流等方式,快速掌握晚熟柑橘的种植技术,将80亩猕猴桃全部改种晚熟柑橘。同时,他还自主研发了“冬季晚熟农产品双层绝热防霜冻袋”和简易滴灌系统专利,不仅解决了传统种植难题,还免费在四川省超过5000亩的果园进行推广试用,年销售收入达百万元以上。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
之后,小有所成的刘沈厅开始担任大学劳育导师和乡村振兴学院农业专家,培训了全省3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另外,其农场每年为周边农民提供约40个就业岗位,人均每年增收2万元,不少贫困户在他的影响下,很快脱贫致富。
2018年,作为大学生返乡创业代表,刘沈厅参加四川省2018年青年农场主培训班并荣获“优秀学员”,作为青年农场主孵化典型分享经验。在他的影响下,彭山区30余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共同成立微梦志愿服务队,不定期上山下乡,收集需求、提供技术、宣传政策、服务果农,彭山区每一个乡镇都留下了他们奉献的青春和脚印。
做职业农民的“领头羊”
2019年10月,因自身突出表现,刘沈厅被一致推选为眉山市彭山区果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经过多年经营,彭山果业发展规模达20万亩,覆盖葡萄、猕猴桃、柚子等数十个品类。但仍存在技术参差不齐、劳动力极度短缺、农资行情混乱、行业自律和规范滞后、信息不对称、基础设施发展跟不上等问题。“上任”不久的刘沈厅便围绕这些问题,逐一努力破解。
其中,商会会员创新实施农资厂家团购,仅此一项就为上百名会员节省100多万的生产成本。
“刘会长年轻,点子多,效果好!”彭山区江渔村柑橘种植大户周廷飞说。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曾经一度很是担心自家的15万斤春见(耙耙柑)滞销。
2月初,针对疫情新情况,果业商会主动向彭山区委、政府领导汇报行业难题,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创新实施“零接触式”柑橘销售新模式。通过政府积极协调,彭山区果业商会在青龙一闲置工厂构建“线上+线下”中转站,改变了原有果园直采合作方式,坚持“三不原则”:采购商不到地、外地车不进镇、人员不聚集,通过快递优质果品资料、样品、合作方案等送至全国各大合作商超。这一举措让全区半个月内完成柑橘销售750万公斤,未发生一起滞销现象。
受中转站“三不接触”销售模式的启发,刘沈厅向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请战,并主导开发“彭山数字农业服务平台”。
该平台整合当前直播、小程序、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资源,让500多名会员“种前规划得当、种中技术提升、种后销售无忧”;让政府从以前“制定政策、宣传政策、落实政策”的包揽模式,变成了现在的“制定政策、协调资源、反馈完善”的总揽模式;让客商和消费者实现一站式“购前智询、购中配套、购后无忧”;让优秀返乡创业人才进得来、留得下、做得好,做到信息互联互通,产业共荣共生。
“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一群人走。”刘沈厅说,将自己的创业梦想融入到社会需要和中国梦之中更能长久。(央视网 20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