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如何过 才不算虚度

2020-12-02 07:46麦家陪你读书
北方人 2020年8期
关键词:伊莎贝尔刀锋拉里

麦家陪你读书

“我并不怕犯错,搞不好会在其中一条冤枉路上找到人生的目标。”读到这句话时,我内心瞬间被击中。

76年过去了,毛姆的冲击力依旧这么大。

生活也似乎没什么变化,钻营的人依旧左右逢源,迷茫的人依旧马遥路远。人们都不再热衷于讨论生活的方向,仿佛往前走,就是方向。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本书,就关于方向、命运和人生的意义。

这本书,就是毛姆的《刀锋》。

《刀锋》是毛姆晚年的作品,写这本书时,他已经年近70岁。丰厚的生命沉淀凝结在文字上,闪闪发光。

他曾说,“我才不管其他人觉得这本书是好是坏。我终于可以一吐为快,对我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他像个任性的孩子,尽情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

他确实一吐为快了。而且读者也确实很买账。

一九四四年,这本书出版后第一个月,就在美国狂销了五十万册。在这把年纪还能写出这么成功的小说,毛姆说他自己感到十分满足。那这本让他“感到十分满足”的小说,究竟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其实主题很简单,就是——人这一生该如何度过才不算是虚度。

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人,都在追求活得正确,追求活成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生活里的每一步都计划好,在达成目标的路上,一分钟时间都不敢耽误和浪费。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都怕自己是那个被甩在后面的人。

《刀锋》的主人公拉里生活的时代是美国高速发展的时期。在那样一个时代,大家都在拼命工作,努力赚钱。男人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如果不工作,整天无所事事,是要遭人议论的。拉里就是那個不工作,也不想工作的人。

他经历了战争,经历了战友因救他而牺牲的事件后,彻底被改变。从战场回归到生活里的他,开始与物欲横流的生活圈子刻意保持距离,并对物质生活充满了怀疑。

他开始苦苦思索生活的真正意义,他希望追求精神的安宁与富足。但是在他未婚妻伊莎贝尔的价值观里,男人天经地义就该工作赚钱,人生本来就应该努力工作、赚钱养家。而且,她从小就生活在优渥的家庭环境里,她觉得钱很重要,物质很重要,认为钱象征着权势和社会地位,一个男人应该要为这些奋斗一生。她眼里的人生意义,在于追求物质富足,在于追求生活得体面。

一个是把物质生活看得很轻,一个是把物质生活看得很重。很明显,这两个相爱的年轻人三观不同。

三观不同,难以强融。爱情,从来不能跨越价值观的鸿沟。但伊莎贝尔仍试图说服拉里,希望他赶紧找个赚钱的工作,不要再“闲晃”下去。

“我们来讲讲道理。男人一定得工作,拉里,这是自尊问题。美国还是年轻的国家,男人有责任参与国家的各种活动。”

拉里的回答也很直接:“我只是碰巧对赚钱没兴趣。”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对物质没有了兴趣和欲望,那将没有什么能束缚他,连爱情也不能。

拉里,就是那个不被束缚的人。他不仅不工作,还和伊莎贝尔暂时分手了。

他想离开美国去巴黎,去一个没有人认识他的地方,去寻找一个答案:“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

而且,他跟伊莎贝尔约定,两年后如果他还没有找到答案,两人就解除婚约。伊莎贝尔同意了。

拉里在巴黎的两年时间里,住得简单,吃得简单,远离了虚浮的社交生活,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而且还在巴黎大学听了很多课。他过得很自在,但他仍然没有找到那个想找的答案,而且并不准备停下来。

两年之约到期的时候,伊莎贝尔恰好来到巴黎。当她得知拉里仍不愿停下来的时候,她说:“拉里,做个好样的人,做一个男人应做的事情……拉里,你要是爱我的话,你就不会为了一个梦想而抛弃我。”

生活中,我们常常打着爱的旗号,去要求另一个人。甚至希望以爱的名义,“绑架”另一个人。但拉里不是那个轻易就能被“绑架”的人,他不为所动。他的坚定意志和信念比磐石都要硬。他和伊莎贝尔彻底分手了。

后来,伊莎贝尔嫁了人,过着她习惯的富足生活,流连于社交宴会的名利场,如愿地做着她想做的贵妇人。

而拉里,依然不停在追寻。

他一路流浪,打工,思考,学习,沉到生活的最底部,看大千的世界,结交各色的人。他甚至离开欧洲,去了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希望在那里寻找到他想要的答案。

他始终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生活。

多年后,伊莎贝尔经历了丈夫的破产,经历了生活的一贫如洗,再后来又峰回路转得到舅舅的一笔遗产,重回旧日的奢华生活。而拉里,在追寻了那么久之后,他决定放下那个“我”字。把自己的财产散去,重新回到美国,以自由之身投身于最朴实的生活,做一个卡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像一滴水一样融入茫茫大海,“接受形形式式的生活,不管它是怎样忧伤痛苦”。

“刀锋”这个词出自印度教圣典《迦托·奥义书》。“剃刀边缘无比锋利,欲通过者无不艰辛;是故智者常言,救赎之道难行。”

毛姆写《刀锋》这本书,其实就是在借拉里之口向生命追问:人究竟是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他甚至还在这本书里用了自己的真名,小说中那个讲故事的“我”、那个作家就叫“毛姆”。这本书源于毛姆和友人的亲身经历,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

毛姆对东方文化一直很感兴趣,他本人就到过中国和印度,他精准洞察到西方社会中的精神危机,并试图在东方文化中寻找答案。《刀锋》的魅力不只停留在文学层面,还在于它从哲学层面对终极价值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毛姆把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都倾入了这本书中。拉里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其实也是毛姆的追寻。但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下,大家其实都不愿思考生活的意义了。不仅不愿思考,甚至有时还觉得矫情。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如果你还不知道为何而活,如果你对眼下的生活不满,却又不知如何忍受。也许,《刀锋》能带给你思考。

经典的小说,总能超越时间,让人联想到当下。如果你心存困惑,在生活里找不到出口,那不如翻开书,读一读毛姆。

猜你喜欢
伊莎贝尔刀锋拉里
国家公祭日有感
22个“生命之吻”
不让员工补短
春天
刀锋
依莎贝尔·普瑞斯勒:这一世,只需负责貌美如花
文/玉 痴
拉里·金正式与CNN分手
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