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冯琼英,姚男华(简阳市人民医院)
发热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发烧,多见于生病的孩子,当自家宝宝发烧时,想必各位家长一定都是忧心忡忡的,那么当宝宝发烧时,家长们应当如何正确处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当孩子出现发烧时,身为家长一定不能惊慌,因为发烧是所有孩子都会发生的事情,比如感冒、肠炎等,这些疾病都会导致宝宝出现发烧的症状,因此,家长们不要急着给孩子降温。
(2)通常情况下,宝宝的体温在37.5-38℃时为低热,38.1-39℃时为中度发热,39.1-40℃则为高热,超过40℃则为超高热。所以,当宝宝的体温超过38℃时应采取降温处理。由于孩子对于发热的耐受力较差,所以当体温还没有超过38℃时就会出现乏力、头痛、精神差、睡眠多等不适症状,家长们也可在此时给予孩子退热。但此时退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孩子得到舒适。并不一定非要退至正常的体温。
(3)针对儿童退热的药物,首选布洛芬以及乙酰胺基酚。不建议用尼美舒利、阿司匹林等。其用法用量遵医嘱使用。
(4)针对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当其体温超过37.5℃就要随时观察,体温达到38℃以上时,则根据医嘱立即给予药物进行降温处理。如果孩子浑身发冷、哆嗦时,表明孩子体温有可能会继续上升,此时要密切关注体温,不宜采取物理降温,体温达到38℃以上时立即给予退热处理。
(5)一般退热药的服用时间最少要间隔4至6小时。有的孩子吃了退热药后还没到四个小时又开始发热了,而且还是高热。此时各位家长们只能多给宝宝饮用温热水,或物理降温,等到了4个小时后再用药物进行退热。
(6)如果孩子已经用过四次退烧药后又开始发烧了,该怎么办?此时建议各位家长,如果孩子发生了此种情况,而且精神还很差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处理。
(7)针对年龄小于三个月的宝宝,可以采取物理降温,因为可用的退热药有限;针对年龄大于三个月的宝宝,如果体温高于39℃以上,且退热药效果不佳时,可考虑采取物理降温。如果孩子对退热药过敏、不耐受时,物理降温法是最好的退热方式。如果因为发热的缘故,导致孩子出现了呕吐、不适,无法吃药时,可以考虑物理降温的方式。另外,如果孩子发热的原因是因为中暑的话,建议立即给予宝宝降温处理,例如:温热水擦拭身体、让孩子待在通风、凉快的地方等,如果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应及时送往医院。
(8)针对发热宝宝的物理降温,建议采取温水擦浴的方法,水温控制在32-34℃,并保证室内无风、温暖。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颈项两侧、肘窝、腋窝以及腹股沟等,每次擦拭不超过三十分钟,擦拭后要将孩子的身体擦干。另外,也可采取头部冷敷降温,但后颈、胸前区、腹部及足底不可冷敷。做这些事情的前提是孩子要配合,如果孩子感到不舒服就不要进行温水擦浴了。擦浴时要选择体温下降阶段或高温持续阶段。如果孩子在发抖、哆嗦、体温上升阶段不要采取上述方法,同时要做好保暖工作。
(9)在孩子发热期间,衣服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这样不利于散热。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4摄氏度左右,主要以孩子舒适为主。
(10)冷毛巾敷额头的作用要比降温贴的作用大。
(11)家长在给孩子降温的同时,还要多给孩子喂温水,防止大量出汗发生脱水。另外,观察孩子除发烧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表现,例如:打喷嚏、咳嗽、流鼻涕、腹泻、呕吐、不敢小便、头晕、头痛、肢体异常、眼神涣散等异常表现。
(12)当孩子高烧时,各位家长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要担心怕高烧烧坏了脑子,只要体温没有持续在40℃以上,就不会损害宝宝的脑子。
(13)最后,如果各位家长们实在不知宝宝是因何发热时,那就及时带宝宝就医处理。
(1)盲目给予孩子消炎药。一般情况下,孩子发烧大部分都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例如细菌、病毒等而引起发热。有部分家长一看孩子发烧了就认为是哪里发炎了,盲目地给予孩子消炎药。其实在不了解真正引起发烧的原因下乱用消炎药,会对孩子的肝肾功能带来损害,并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建议各位家长,当孩子出现发烧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处理,并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孩子对症用药。
(2)给孩子捂汗。有许多家长、老人都认为当孩子发烧时,就得给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怕孩子再吹风,但其实这样并不利于孩子散热,还容易导致孩子出现高热惊厥。建议,给孩子脱去多余的衣物(在没有冷风直吹的前提下)。
(3)用酒精或冷水降温。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皮肤血管是扩张的状态,冷水和孩子的体温温差较大,容易导致孩子的血管出现强烈的收缩,酒精擦拭也是如此,这样做反而会导致孩子出现哆嗦、发抖等现象,甚至导致孩子缺氧。因此,当孩子发烧时,应采取温水擦拭孩子的脖子、大腿根、肘窝、腋窝以及腹股沟等,这样才能达到退烧的效果。
上述就是关于小儿发烧的一些相关知识。各位家长除了要重视孩子发烧时的处理方法外,还需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在婴幼儿阶段出现发热性疾病。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多带着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并给予孩子充足的营养,改正孩子不良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这样孩子的抵抗力、免疫力才会提高,才能有效地抵抗病毒、细菌的入侵,才不容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