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和营养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0-12-02 04:09李玉芬任丹丹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20期
关键词:体重儿胎龄胃肠道

李玉芬,李 欣,乔 霜,任丹丹

(1.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2.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儿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3.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山东 济南 250000)

极低出生体重儿可存在免疫功能低下、胃肠道功能发育未成熟等问题,其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儿[1]。为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其身体机能的恢复,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营养管理十分必要。以往临床上多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式对这类新生儿进行营养管理,但易导致其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不利于其生长发育[2]。益生菌具有改善胃肠道的功能、促进消化和排便、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等作用。本文以2017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62 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研究益生菌在对这类新生儿进行喂养和营养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6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出生时的体质量<1.5 kg,且在室温环境下其体温和呼吸功能维持稳定。2)Apgar 评分≥4 分。3)未合并有先天性畸形及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将这62 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1 例/ 组)。对照组新生儿中有男17例,女14 例;其胎龄为28 ~36 周,平均胎龄(32.25±3.52)周;其出生时的体质量为1.02 ~1.45 kg,平均的体质量(1.25±0.42)kg。观察组新生儿中有男18 例,女13 例;其胎龄为28 ~36 周,平均胎龄(32.22±3.47)周;其出生时的体质量为1.02 ~1.44 kg,平均的体质量(1.26±0.40)kg。两组新生儿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新生儿均进行保暖、预防感染及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进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为:为新生儿输注浓度为6%的小儿氨基酸注射液。初始的输注剂量为1.0 g·kg-1·d-1,每日递增0.5 g·kg-1·d-1,至3.0 g·kg-1·d-1后维持该剂量。为新生儿输注浓度为20%的脂肪乳注射液。初始的输注剂量为0.5 g·kg-1·d-1,逐渐递增至3.0 g·kg-1·d-1后维持该剂量。同时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对其进行人工喂养。新生儿若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需减少其喂养量或停止喂养。在此基础上,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观察组新生儿进行治疗。该药的用法为:口服或经胃管输注,每次使用0.33 g,每日用药2 次。两组新生儿均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治疗14 d 后,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排便情况(包括初次排便的时间、排尽胎粪的时间和每日的排便次数)及生长情况相关的指标(包括实现完全肠内营养的时间、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的时间和每日体质量的增长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新生儿排便情况的对比

治疗后,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新生儿初次排便的平均时间、排尽胎粪的平均时间均较短,其每日平均的排便次数较多,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新生儿排便情况的对比(± s)

表1 治疗后两组新生儿排便情况的对比(± s)

组别 例数 初次排便时间(h)排尽胎粪时间(h)每日排便次数(次)观察组 31 17.52±4.03 95.56±18.74 3.98±0.45对照组 31 22.62±5.31 115.26±21.36 3.46±0.26 t 值 4.25 3.86 5.57 P 值 <0.05 <0.05 <0.05

2.2 治疗后两组新生儿生长情况相关指标的对比

经治疗,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新生儿实现完全肠内营养的平均时间、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的平均时间均较短,其每日体质量的平均增长量较大,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新生儿生长情况相关指标的对比(± s)

表2 治疗后两组新生儿生长情况相关指标的对比(± s)

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时间(d)观察组 31 12.52±2.17 17.51±2.85 9.24±2.66对照组 31 15.86±3.34 15.14±2.42 11.48±3.62 t 值 4.66 3.52 2.77 P 值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实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d)每日体质量增长量(g)

3 讨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可因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肠道菌群无法正常定植而出现消化功能不良、喂养不耐受的情况[3]。临床研究认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黏膜发育不良、益生菌定植条件欠佳是导致其肠道菌群(尤其是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无法定植的常见原因。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预防感染、静脉营养支持及人工喂养等方式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机体的营养状态。但使用该方式难以快速地促使肠道菌群在这类新生儿的肠道内稳定定植。近年来,复方益生菌在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营养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类药物中多包含乳酸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等肠道菌群,可有效地维持这类新生儿肠黏膜表面的菌群和酶的平衡[4]。另外,采用口服或管饲的方式为极低出生体重儿使用益生菌可促进其胃肠道的蠕动及其胃排空,提高其消化吸收能力,改善其胃肠道菌群的结构,增强其机体的免疫功能。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在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喂养和营养管理的过程中使用益生菌可有效地改善其胃肠道的功能和生长状况,促进其胃排空和体质量的增长,从而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猜你喜欢
体重儿胎龄胃肠道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宫内生长异常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及相关关系对新生儿ICD-10编码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出生体重及胎龄关系的研究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脑组织损伤后血清酶变化的胎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