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朱军
(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临汾 0410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因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而突发的短暂性障碍。中老年人群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高发人群。大部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病情可在其发病的1 h 内得到缓解,其发病持续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4 h。以往,临床上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属于良性疾病,且具有可逆性。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短暂性脑缺血在发作早期极易进展为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其发病的7 d 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几率为5% ~10%,在其发病的3 个月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几率为15% ~20%[1]。尽早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诊治,可预防其病情进展为脑梗死。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选取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在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的186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186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3 例,女性患者83 例;其年龄为31 ~79 岁,平均年龄为(57.4±16.9)岁;其中,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有29 例,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有92 例,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有15 例。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1995 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的有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2)患者的病情经MRI 检查、CT 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查等被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患者在发病的60 min内进入医院接受治疗。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存在严重出血、占位性病变、硬膜下血肿、周围血管病、癫痫、低血糖、偏头痛、中枢神经肿瘤、眼病及前庭系统疾病的患者。将这186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进展为脑梗死的48 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其中138 例未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常规组。
观察这186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入院至出院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病情发作的次数、发病持续的时间等)及生化检验的结果(包括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及尿酸的水平等),从中找出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这186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病情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有48 例(占25.81%),病情进展累及颈内动脉的患者有37 例(占19.89%),病情进展累及椎基底动脉的患者有9 例(占4.84%),病情进展累及颈内椎基底动脉的患者有2 例(占1.08%)。
在这48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初次发病在48 h内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有22 例,初次发病在3 ~7 d 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有13 例,初次发病在8 ~30 d 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有5 例,初次发病在5 ~12 周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有3 例,初次发病在13 ~24 周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有5例。
研究组患者中有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病情发作的次数>3 次、发病持续的时间>30 min、有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18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影响因素[n(%)]
两组患者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及尿酸的水平相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年龄大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年龄及生化检验结果的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年龄及生化检验结果的比较(± s)
影响因素 研究组(n=48)常规组(n=138) t 值 P 值年龄 69.3±9.6 63.2±9.5 12.507 <0.05血清胆固醇的水平(mmol/L)4.2±0.6 4.2±0.7 0.910 >0.05空腹血糖的水平(mmol/L) 5.4±0.8 5.4±0.5 0.469 >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mmol/L) 2.5±0.3 2.5±0.2 0.517 >0.05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mmol/L) 1.8±0.9 1.7±0.6 0.428 >0.05尿酸的水平(umol/L) 316.4±37.5 319.6±40.7 0.559 >0.05
目前,临床上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理机制存在多种学说,如受压或脑血管狭窄痉挛学说、微栓塞学说、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等[2]。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我国15% ~20% 的脑梗死患者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尽早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诊治,可预防其病情进展为脑梗死。未及时纠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可导致其病情反复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病的时间越长,说明其侧支循环障碍越严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管中存在较大体积的血栓,可导致其发生较为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进而导致其发病的次数增多,发病持续的时间增长。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中有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病情发作的次数>3 次、发病持续的时间>30 min、有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这说明,罹患高血压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的状态,可导致其脑血管细胞的舒张及收缩功能紊乱,无法维持其血压的代偿机制,进而导致其发生急性脑梗死[4]。罹患糖尿病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合并有糖尿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代谢功能异常,可导致其发生脑动脉粥样硬化,进而降低其脑部的血流量。合并有糖尿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的黏附力增强,使其对肾上腺素、二磷酸腺苷及花生四烯酸的敏感性增强,导致其发生血小板大量聚集,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进而导致其血液处于高凝高黏的状态,加重其微循环障碍。存在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斑块脱落并成为栓子,可导致其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导致其动脉管腔变窄。存在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压突然上升,可导致其斑块脱落,进而导致其病情进展为脑梗死。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观察其颈动脉斑块的情况及内膜的厚度,为早期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5]。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偏大、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病史、病情发作的次数>3 次、发病持续的时间>30 min、有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