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 何思琪
基础教育关系到我国千家万户,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实现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以及扫盲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其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重要使命,事关我国亿万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未来。
1986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中国的义务教育走上了法制的轨道。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中国的义务教育具有公益性、统一性、强制性的特点。公益性,就是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统一性,是贯穿在义务教育始终的。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这个统一包括要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强制性,就是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无论是家长、学校、政府都要承担此项责任。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从中不难看出,作为基础教育组成部分的义务教育,一方面它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它的对象和着眼点是全体人民,而不是一部分人,更不是少数人;另一方面,它的功能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它强调的是基本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专业或某些专门人才的培养。它使每个人都能平等且机会均等地接受教育,并为提高全民族的基本素质而给予保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了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中强调,一是要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二是深刻认识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强化使命担当、责任担当,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到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四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发展方式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基于义务教育针对全体人民的着眼点,是“全”的最好阵地。只有将精神真正辐射到最广泛的、最全面的地方去,精神的学习才能更加有效地传达;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主体、教师、学生等,都是构建中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只有每一环都将此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战线的头等大事,着力提高全民族的基本素质,以全会精神引领基本素质的发展与实现,才能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义务教育阶段牢牢把握住党的领导方针,才能发挥党在教育领域的领导作用;才能摸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才能让义务教育真正地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服务,为育人服务。只有深刻贯彻党的领导,才能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和育人环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
一是深刻全面学习精神,领会指导思想。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办学主体进一步提高眼界与政治站位,提高主体的责任意识,以上级组织带动下级组织,围绕《建议》精神与指导思想,从学校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制订适合本校师生的学习方案,做到人人悟,人人学;提高学习精神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督促与引导工作,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更需要创新学习方式方法,紧紧围绕中小学生行为与心理特点,分段学分班学,切实提升学习的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展示学习成果,结合思政课程学习、党史学习等丰富经验,以学习的实际成效凝聚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是开展座谈、研讨等学习活动,加大阐释力度。围绕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开展主题聚焦、形式丰富的座谈、研讨活动,积极推动中小学教师撰写相关文章、学校开设专栏,加强学习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尤其聚焦建设高质量教育主题,结合办学主体定位,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立德树人、学生培养、教育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等领域掀起讨论热潮,挖掘新问题,推动新进步。
三是创新形式下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办学网站、网络电台、多媒体客户端等媒体形式,如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创意漫画推送、进行网络电台宣传专题报道等,创新宣传形式,特别是面向中小学生做好科学的网络媒体宣传,营造积极活泼的宣传氛围。进而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全会精神,增强感染力与亲和力,提高宣传作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宣传力度。
一是总结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总目标,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推动我国迈入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行列,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结合各自情况,有序梳理义务教育阶段各环节的上一阶段成功经验及不足,深入挖掘本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全面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基础规划工作。
二是牢固树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任务。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益性和统一性特点与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义务阶段教育公平。各办学主体结合当地背景与师生特点贯彻全会精神,以实际行动带动基础教育公平,协调年级、班级发展,在培养中小学生基本素养的基础上,激发创新思维;提倡个性化发展,尊重个体发展差异,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新形势;巩固拓展教育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
三是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作为检验义务教育阶段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坚持为党、为国全面提升全民族的基本素质,在教育现代化的征途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一代;从上到下坚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中小学思政课,办好中小学思政课的关键在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把握好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在帮助学生增长学科知识的同时树立高尚品德;同时,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以身作则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品德和行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增强学生文明素质、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实践本领的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总结经验,建言献策。积极发挥多方力量,在总结上一阶段的经验基础上,广泛征求师生员工意见建议,结合本校实际背景,特别是针对特殊群体、特殊情况等重点难点问题,结合经验逐一进行突破。切实把各方智慧汇集到新阶段义务教育阶段的深化与改革中,统一思想、共聚发展,深入贯彻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