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仁 石苗 毛向阳
2019年12月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2020年1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列为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对此,江苏省也迅速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开展最严格的科学防控措施。面对突发疫情,我院后勤保障部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以及医院整体部署,从启动防控应急机制、完善应急配套设施、强化工勤人员管控、积极做好保障服务等方面着手疫情防控工作,旨在保障临床一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疫情期间,后勤保障部加强组织领导,专门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后勤保障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应急方案》,成立了以后勤分管院领导为组长,后勤科主任为副组长,班组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设备运维组、膳食供应组、驻院人员管理组、环境管理组、污水医废组、设备抢修组等10个临时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工作范围及要求,并将物业外包一并纳入我院防控工作体系,定期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反馈会,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院内治疗和防控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卫健委关于发热门诊设置的要求,院党委、院部决定将原设置在急诊的发热门诊迁址并独立设置。后勤保障部等多部门配合新建发热门诊,使用面积达500余平米,该区域远离我院诊疗区域,单独设立了挂号、药房、抽血检验等功能区。设有3个诊室(含1个儿科诊室)、2个留观室、1个采血室,兼顾部分基本配套功能区。医患通道独立,配备专门缓冲区及洗卫设施。
非常时期,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各党支部发出招募发热预检志愿者倡议书,为此后勤保障部联合门诊部、保卫处连夜在我院南门及西门紧急搭建红十字会帐篷,以保障刮风下雨时预检服务的正常开展。在南门、西门引进热成像测温仪以及地下室重要出入口加装测温门,若出现人员体温异常现象,测温仪自动报警,工作人员将体温异常人员立刻转入发热门诊预检台作进一步处理。
为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以及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休养,经勘察调研、重新规划选定我院急诊楼顶5个独立单间,作为发热门诊医生、护士、检验科等一线医务工作者“隔离观察室”,接受为期2周的隔离休养,并保障他们的日常生活所需。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全面紧急排查定点收治医院真空泵排气口位置的通知》要求,我院后勤保障部组织集中排查全院3间负压泵房内隔离设施、水环式真空泵、排污阀、排气口、有害气体警示标识等,加强负压泵房消毒管理,入口处增加隔离服装和护目镜,并确保排气口与建筑物门窗、其他开口距离不少于3米。
我院参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指南》[1]以及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及时停止普通区域中央空调及新风系统供应,采用开门或开窗的自然通风方式,保证区域内的新鲜空气流通。对无法停止空调使用的特殊净化区域采取如下措施:①梳理所有空调通风系统,对有空调回风的区域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②加强设备巡查,保证空调机组的电气线路、自控、电机、灭菌灯等重要部件的正常运转;③定期巡查新风采气口及其周围环境,保证清洁,确保新风不被污染;④增加空气进排风口、过滤网、凝结水盘等清洁消毒频次,降低污染概率 ;⑤加强重点人群管控,要求班组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和消毒工作,维修前后对工具进行全面消毒,维保产生的杂物及时清理并带离现场。
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2],我院高度重视医疗废物科学分类、规范处置,明确公共区域废弃口罩、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所有诊疗活动产生的废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产生的垃圾处置要求、处置流程参照应知应会手册,并将感染区域医疗垃圾纳入医疗废物信息化系统实时计量统计,实现全过程溯源管理。其次,污水处理站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处理能力达1800m3/d。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3],加强污水及污泥消毒力度,排放水质按照《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预处理标准及《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A级标准中水质要求较高的执行;按照《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规范医疗污水应急处理,保证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为指导工勤人员做好疫情防控,降低感染风险,根据国家权威资料并结合各工种岗位工作特点,经过分组编写、互相审阅、集体讨论、课前预演等环节为院内防控的全体工勤人员牵头编制了应知应会手册。手册涵盖自我防护、环境保洁和不同工种岗位要求共23条,环境保洁章节对电梯、公共卫生间、楼层公共区域、设施设备、诊疗区域、办公场所、食堂等重点区域环境消毒作了明确规定,不同工种岗位要求章节对运送、配餐、保洁、保安、护理、洗衣房等岗位消毒防控明确具体操作步骤。
对照手册内容,后勤保障部联合院感科、护理部分批次、分工种开展线下专题培训,主要分为理论培训和现场操作两个阶段。培训主要围绕病原学特点、环境清洁消毒方法、标准预防,手把手示范如何正确佩戴医用口罩、穿脱防护服、转运患者、终末消毒等。而线上专题培训主要通过制作小视频、出版健康电子手册、实时微信推送分享至各工种微信群进行强化学习。
为提高工勤人员服务水平与能力,适应医院新冠肺炎防控需要,由后勤物业管理办公室建立质量考核网络体系[4],规范工勤人员服务规范,采取分层管理、设立分值、量化考核、累积计算方式,以现场口述、实操演练、查看监控视频等方式,做到一日一督导、一检查,确保全面执行到位。
疫情期间,后勤保障部先后共完成援鄂4批47名医护人员、援助我院新区分院5批19名医护人员物资配备,并及时做好援鄂医护人员医用物资、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以及爱心捐赠物资邮寄。为解决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后顾之忧,对援助武汉及我院新区分院医务人员的家属进行慰问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医院出台了“十个一”关心关爱一线人员服务举措,并成立了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确定慰问物资种类、组织慰问物资采购、车辆保障、解决家属合理诉求等,提供每半月1次上门服务,广泛听取家属意见,做好医务工作者保障服务。
结合医院抗击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实际情况,后勤保障部制订了《苏北人民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有关社会捐赠物资的分配管理办法》,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捐赠物资分配管理小组,承担捐赠物资的资质审查、接收核对、拍照留档、登记造册、捐赠入库、物资存储、出库分配管理。结合捐赠物资品类、数量、保质期等因素综合考量分配及时性,以发热门诊、急诊室、手术室、儿科病区、NICU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一线医务人员及其他服务人员为主,为他们送去温暖和爱心。
按照相关文件精神指示,与疫情期间合作密切的供货单位、外包租赁商户签订医院院内从事生产经营企业(单位)承诺书,从严把控食品安全。膳食保障方面,职工食堂主动推出“点对点”免费送餐服务,营养食堂精心搭配菜品,保证每日所有病区用餐及发热门诊三餐配送到位。根据医护人员需求不断创新菜品、变换菜肴,保障临床一线和住院患者的饮食需求。
抗击疫情后勤物业人员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工作任务艰巨、人员不足等问题。2020年2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5],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化辅助疫情研判,突出科技抗疫,如上线智能消毒清扫机器人、运输机器人、接待机器人设备,提供日常消毒、多点运送、导医导诊服务,以降低人力成本,节省工作时间,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作为医院重要保障部门,健全后勤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升后勤整体应急能力尤为重要[6]。结合现有经验并根据是否营业、物资储备、服务质量、运输能力等综合因素评价梳理定点供应商,以满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首要目标,建立采购“绿色通道”及“疫情非常时期供应商库”,以更加迅速、高效、精准做好紧急物资采购、运送、配备整个内控管理,强化疫情防控物资保障能力。
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形势严峻[7],医院应进一步优化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后勤应急响应机制,从强化全员防控意识、加强防控知识培训、健全组织指挥体制、制定完善制度预案、优化后勤服务流程等切入点着手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旨在为今后综合性医院后勤保障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参考。
面对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值春节期间,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材料难以组织、物流停运等诸多困难,新建发热门诊整个过程从设计、施工到完工仅用72小时,创造了苏北“小汤山”速度。热成像测温仪解决了发热预检手持测温枪测温效率低、高峰时段易造成人员堆积、交叉感染等问题,实现了快速、准确非接触式体温检测。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应知应会手册(工勤人员版)》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应知应会手册(后勤保障版)》防控经验被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中心两次向全国推广,对全国公立综合医院新冠防控具有参考意义。但我院后勤保障部疫情防控管理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如人员调配存在难度、应急物资保障紧张、应急响应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需要今后不断摸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