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歌唱艺术的观念与研究角度

2020-12-02 11:40张澄宇
歌唱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幸福感歌唱音乐

张澄宇

十年前,人民音乐出版社旗下的《歌唱艺术》杂志轰轰烈烈地创刊,如一棵新芽,茁壮成长。如今,她已枝繁叶茂,不光是因为这个专业团队的持续维护和发展,更得益于读者们多年来的支持和喜爱。

十年后,虽然早已不在其职,但我有幸作为创刊成员之一,被邀约写一篇文字,心怀感激。回想那些创刊初期我们并肩作战的经历,共同经受的艰难与困境,我今日更多是甜蜜的成就感与感恩之心。正是歌唱这门艺术让我们走到一起,所以,还是从歌唱和歌唱艺术的研究说起吧。

大千世界,无论男女老少,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歌唱,可以说,歌唱是许多人人生中被忽视的一抹极其重要的色彩。从出生到逝去,歌唱都会以或客观或主观的方式存在于他们的身边。从母亲第一次抚摸着肚子里的胎儿开始哼鸣,从第一次与母亲或小婴儿们的游戏歌曲开始,歌声就如同伙伴一般,如影随形。

西方研究中对母亲歌唱与婴儿成长关系的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日本与加拿大的两位学者共同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在促进婴儿保持注意力方面,母亲的重复的歌声比语言要更有益处;有规律的歌声的律动性还会增进母亲和婴儿的情感和谐。①

婴幼儿时期与母亲哼鸣歌唱间的关系实验研究,似乎在国内还不那么科学与本土化,本人觉得此研究十分有趣。这不仅是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歌唱对初生人类的影响,更从另一面说明了摇篮曲和儿歌在全世界各民族广泛流传的根源。

当你老了,或许会不认识自己的亲人,不记得回家的路,但当熟悉的音乐响起,儿时的歌曲在耳边响起,很多老人居然会跟随着一同唱起来,歌词都能记得。在北京求学时,我曾经去养老院表演,为老人们唱过戏曲和老一辈的革命歌曲。我在围成一圈的老人们中间歌唱,有人跟我合唱,有人轻轻点头、眼角流泪,更有人激动得手舞足蹈。当时的我十分惊讶,原来一首歌曲能够有如此魅力,这或许就是歌唱的神奇之处。它有可能是最深刻的人脑记忆,也有可能是最容易被唤醒的那部分记忆。

因此,在音乐治疗学中,有许多通过歌唱来舒缓病人情绪、为治疗提供积极帮助的例子。在医学界,歌唱疗法也在临床有不错的表现。比如,论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歌唱疗法的效果观察》中指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给予歌唱疗法,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提高患者主观幸福感。”②

歌唱与人类的关系,从古至今,紧密相连。人们用歌唱自由表达,古来就有山歌、小调、长调、短歌,到如今此起彼伏的歌唱比赛、自媒体歌曲、网络歌手,丰富多彩的歌唱世界为大众带来幸福感。

这样的说法也不再是一种感觉和猜测,因为科学研究已经逐步进入到相关的领域。一篇实验研究报道中指出,在一堂歌唱课后,通过监测人体各种激素和荷尔蒙等身体变化证明,无论是专业歌手还是业余爱好者,他们两组人都能感到更有活力和放松,特别是普通的业余爱好者们会专注于以歌唱过程作为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③

国内也有几篇硕士论文不同程度地讨论了歌唱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一篇题为《音乐治疗对我国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④,另一篇则是《〈健康心理学家谈歌唱、健康和幸福的关系〉的翻译及翻译实践报告》⑤,还有一篇《〈音乐的力量:音乐新科学的开创性发现〉的翻译与述评》⑥,等等。这些研究或翻译无疑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唱过歌后自我的快感和引起他人情绪波动的作用,更能造福于社会大众的生活。比起众多老调重弹的歌唱研究文论,在国内全民歌唱的环境下,从实验性角度来讨论歌唱对人的身体及幸福感提升产生的影响,应该仍是个不错的研究角度。

对于个体来说,歌唱的意义各有不同,但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本民族的歌曲则常常是自己文化历史的延续和记忆。比如,我们熟悉的侗族大歌、瑶族绕家大歌等,都是典型的承载文化传承的古老存在模式,老人口传心授,后辈从歌唱中习得自己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习俗。延绵不断的歌唱传递,正是通过记忆的重复和歌唱的仪式化而内化为民族文化的脉络。在这些歌曲里,有现实生活、有历史、有社会礼仪、有故事传说,也有许多即兴的叙事和说教,歌曲内容与歌唱形式将寓教于乐发挥到极致,我们也足以体察歌唱在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对民族音乐本体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层出不穷,然而,对许多民族歌者和他们歌唱艺术角度的研究,也值得研究歌唱的学者们给予更多关注。

除此之外,歌唱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种身份的认同,更是心灵归属的象征。身在异乡,人们常常因为听到某一首自己国家或是民族的歌曲而泪流满面,甚至痛哭流涕。有一次,我在回家的飞机落地时听到广播里播放那首名曲《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立刻眼睛湿润,那种强烈的思乡之情估计许多人都有过。或许,在国外工作学习生活过的国人,也都有过路遇街头艺人歌唱自己民族语言的、熟悉的歌曲而驻足聆听、默默流泪的经历。

“歌唱作为一种艺术,必须通过复杂的生理技术来表现,但其本质永远是人类精神的产物。嗓音技能的精炼从属于艺术创造的目的。演唱中统治着一切技术的,是心中所要表达的歌曲内涵。所以可以这样说:心灵是产生美妙歌声的源泉。”⑦

到底是歌声的哪个部分感染了人心,引起共鸣?歌唱的艺术到底除了讨论技术外,我们还可以听到什么,我们唱出来的又是什么?这门艺术,属于谁?无论是独唱、重唱还是合唱,无论是古典、流行还是民间歌唱,歌唱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值不值得我们去深究?对于歌唱者而言,歌唱又意味着什么?他们为什么而歌唱?

对于熙熙攘攘的城市居民,可能是发泄自身的生活压力,娱乐大众也是抒发自我;对于民间街头的艺人,可能是为了生计,娱乐他人;对于澳大利亚的土著们,歌唱可能是寻找水源的秘诀,生存的基本技能;对于苏雅人来说,歌唱不仅仅是寻求欢乐,更是脑海里建立的有序的宇宙;对于远在大凉山的彝族同胞,歌唱在于他们古老阶层中,或许是一种禁忌,一种压抑后的抒发……

总而言之,歌唱的艺术绝不限于一首歌曲、一纸音符、一个歌手、一种演唱方式,或是一群歌者、一次歌唱。歌唱艺术是作为人的艺术,是一种交流的艺术。它可以与自我交流,也可以与社会其他人交流,甚至可以和“神”交流。这种交流,或者崇高,或者纯净,或者情意绵绵,或者激荡澎湃。它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中,传达着独特的含义。在我看来,歌唱是人类历史上最神秘又独特的表达方式。“歌声是最真实不过的历史,它具有奇特的功能,能够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曾经经历的岁月,甚至让我们感受到我们从来没有经历和体验过的往日情怀,无论是古老的《诗经》还是汉乐府、宋代词牌,无论是江南小曲还是草原长调,人在,歌声也就常在。”⑧

作为一位一生爱好歌唱,又在音乐学院学习音乐人类学的曾经编辑来说,歌唱艺术从来都不是一门单独的艺术,它是跨学科的文化,是人类最独特的表达,是情感与神经的结合,是理性与感性的审美。因此,我们无论是艺术地歌唱,还是诚心地研究,都应时常保持一颗学习和交流的心态。毕竟,歌唱就是一种交流的艺术。⑨

注 释

① Takayuki Nakataa, Sandra E. Trehub,2004 Infants’ responsiveness to maternal speech and singing,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Sandra_Trehub/publication/222742398_Infants%27_responsiveness_to_maternal_speech_and_singing/links/5a3fd6b1aca272d294526f2e/Infants-responsiveness-tomaternal-speech-and-singing.pdf.

②刘华、宋梅、周小兰、黄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歌唱疗法的效果观察》,《西安医学院护理学院护理学报》2016年第10期。

③Grape, C., Sandgren, M., Hansson, LO. et al, “Does singing promote well-being?: An empirical study of professional and amateur singers during a singing lesson,” Integrative Physiological & Behavioral Science 38(2002),pp. 65-74.

④魏静《音乐治疗对我国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重庆大学2015届硕士学位论文。

⑤杨洪科《〈健康心理学家谈歌唱、健康和幸福的关系〉的翻译及翻译实践报告》,重庆师范大学2014届硕士学位论文。

⑥邓欣明《〈音乐的力量:音乐新科学的开创性发现〉的翻译与述评》,星海音乐学院2019届硕士学位论文。

⑦冷永铭《从心灵的世界中把握歌唱艺术的真谛》,《人民音乐》1999年第5期。

⑧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⑨Graham F. Welch, Singing as communication, In D. Miell, R. MacDonald & D. Hargreaves (Eds.), Musical Communic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pp. 239-259.

猜你喜欢
幸福感歌唱音乐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歌唱十月
音乐
幸福感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