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家煬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贾科莫·普契尼是著名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是十九世纪末期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普契尼的歌剧创作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题材选用的一般都是三流的文学作品,主要塑造一些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满腔热情。普契尼非常注重歌唱在歌剧中的地位,他认为“没有新颖和刺激感情的旋律,就不可能有音乐”。因此他的作品旋律优美动人,情感细腻,很容易让人接受,将艺术的感染力渲染到极致。普契尼打破了咏叹调前要加入宣叙调的界线,在歌剧进行中很巧妙的将咏叹调融入进去,使得音乐更加真实,富有歌唱性,用那些美妙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就像他创作的《托斯卡》中托斯卡说的“为了艺术,为了爱情”。
《奇妙的和谐》是一首单二部的曲式结构,整首歌曲的节奏都是在3/4 拍和6/8 拍之间转换,节奏的变化对音乐的烘托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A 乐段第一乐句的旋律是平稳进行,是舒缓的前奏的延续。第二乐句采用跳进的模式进行,但是旋律起伏不大,只是在诉说着画像中的人物模样,为后面体现托斯卡的美丽做铺垫。乐段的最后一个小节的长音,就好像是沉浸在托斯卡的美貌当中。B 乐段的c乐句是3/4 拍的节奏,前两个小节都是同一个音,用不同的节奏表现。后两个小节的旋律采用级进的方式进行,舒缓的旋律是对后面高潮的衬托。d 乐句是6/8 拍的节奏,前四个小节是a 乐句的再现,与前面的情感相呼应。最后四个小节旋律起伏稍大,在一个最高音bB 中将整曲的情感抒发到极致。
歌唱的腔体一般有三大部分: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对于男高音的教学当中,老师总会说用高位置去歌唱,那什么是高位置呢?其实指的就是头腔共鸣。如第14 小节,此曲开始就是小字二组的F,连续四个小节基本都是在小字二组的E、F 这两个音之间转换,力度是“PP”很弱的意思,而且这八个小节,几乎都是用弱声在演唱,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运用头腔共鸣了。如何去找头腔共鸣的感觉呢?我们在练习的时候要用哼鸣的感觉去找,在哼的时候要将硬腭、软腭同时抬起,在鼻根或者眉心有一种向里“绷”的感觉,舌头轻轻堵上后鼻道口,形成哼鸣的状态。在歌唱时不单单要用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同样重要。尤其是在中声区,也就是我们的自然声区,我们要加上胸腔共鸣,共鸣腔体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的扬声器,就像电声乐一样,声带是乐器,腔体就是将声音扩大的音响。那气息就相当于控制音量的开关,我们只有将这些“音响”合理的运用,才能在剧院中唱响。
声乐与其他音乐艺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声乐是带有语言的[1]。而语言的表达,则主要体现在咬字方面。演唱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声乐作品,咬字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意大利语的作品强调演唱韵母时的发音,但对辅音的强调不是那么多,甚至有些辅音是不发音的。比第24 小节,“gnota”这个“g”就是不发音的,当出现“g”和“n”在一起的时候,一般都要在“n”后加上一个韵母“i”,连在一起读就是“ni”那唱谱例中的这个音的时候,就要发成“niyo”,所以我们在演唱意大利语作品之前一定要先把歌词读一遍,注意把音放在韵母上发出来。
气息就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力量的根本和源泉[2]。如第42 小节中的小字二组的bB,这个音是整首作品中的最高音。小字二组的D 到bB 是一个小六度的音程关系,我们在演唱之前,一定要吸足气息,保持好腰围的扩张状态,腹肌最下面的两块是一个着力点,在唱这个高音的时候,要有一种向下,向里的动作,感受到后腰部一个有力的发力位置,这个位置就是气息的支点,用腹部、后肩肌以及腰部的力量去推送气息。当口腔状态,声音位置正确的情况下,用这样运用气息的方式,那唱出来的这个高音一定是纯净无杂质的。
《奇妙的和谐》是歌剧《托卡斯》中的男主角卡瓦拉多西在第一幕时演唱的一首咏叹调,卡瓦拉多西是一个罗马画家,当时他正在教堂里画画,画的是一幅圣母玛利亚的画像,教堂的看守者看到之后觉得他画的像近日来做礼拜的侯爵夫人,但是实际上卡瓦拉多西在画画时将自己的女友托斯卡的样貌都融入其中了。卡瓦拉多西看着这幅融入了三个人的样貌的画像时,脑子里浮现了心爱之人的面容,于是他情不自禁的唱出了这首《奇妙的和谐》。其实这首咏叹调就是在卡瓦拉多西在表达自己对女友爱意。不管世间有多美丽的人,卡瓦拉多西心里永远都只爱着托斯卡。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情感的把握,要有画面感,我们不仅仅是用技巧去唱音符,而是要把情感用正确的歌唱技巧通过音符来展现出来。只有将旋律歌词、技巧情感这几方面充分融入到一起,才能完美的演绎好每一首作品。
我们在学习西方歌剧咏叹调时,就必须要对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还有创作的风格有所了解,因为每个时期的作曲家的创作都含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情感表达。每一首作品都是作曲家们对当时的社会,人文环境以及政治制度等一系列情感的表达,它承载了伟大音乐家们的思想和情感。希望在本文对这首歌曲的粗略分析之后,可以对演唱这首歌曲的同学们提供些许帮助,将这些艺术家们的精神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