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创建法治文明校园的思考

2020-12-02 05:19
法制博览 2020年17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文明法治

宣 银

燕京理工学院,河北 廊坊 065201

一、高校开展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一个人能够具备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一生都有积极影响。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高校在不断扩招,但是,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学历证明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掌握能力,而素质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人品和教养。因此,高校开展文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阶段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准职业人,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最后阶段,除了要学习掌握高校专业的理论知识之外,更要重视个人综合素质的养成。新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都要珍惜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重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严于律己,从小事做起,尊重身边人,热爱生活和学习,改掉自身存在的陋习,做一位阳光有朝气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学生学习压力减少,过于自我放松

步入大学后,相对于高中的课程,大学轻松了许多,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放松,对自己的行为也缺少约束力。高校在面对学生这样的情况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辅导员老师要重视监督学生的行为习惯,严格落实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对于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要予以警示,引导学生改正陋习,树立健康的校风。

(三)大学管理方式发生改变

大学校园的管理模式和高中完全不同,在高中阶段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注视下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目标比较纯粹,就是完成学业认真学习,学生在高压下完成高考。步入大学,更多的是需要学生靠自律完成学习和生活,除了完成专业知识课程之外,学生更要重视能力的提升,课余活动也丰富多彩,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对于学习环境的改变和方式,自我约束力强的学生依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参与各项活动。一些自律性差的学生在没有较强约束力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逃课、私自外出、参加社会不良活动的现象。因此,学校要重视开展文明素质教育,约束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高校开展文明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行为习惯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言谈举止能够有效体现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面貌,学生的行为习惯体现了学生的教养和道德修养。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成为具有良好习惯、品德高尚的学生。

(二)科学常识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求大学生要做到全面发展,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培养学生不断钻研、刻苦学习的精神。强化人文精神,提升大学生能力水平。

(三)法制教育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要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常识,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要规范行为、遵纪守法,学生之间相互友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创建法治文明校园,建设和谐环境,不触碰法律底线,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

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对于面临社会工作的准职业人,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安全观念十分必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安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的心理压力和问题得到有效排解,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遇到挫折要学会自我排解,创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适应学习、生活环境,懂得基础安全知识,具有安全意识。

(五)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

和谐的人际关系利于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融入集体。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够体现出一个学生的集体适应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在参与大学集体生活和未来社会生活时都要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不能够以自己为中心,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尊重师长,同学之间相处要团结互助。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离不开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因此同学们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维护积极健康的师生和学习关系。

(六)荣辱价值观教育

树立健康的荣辱观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国家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要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辨是非,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创造自己追求的目标,抵制生活和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健康成长。

三、创建法治文明校园的对策

(一)重视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大学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能够通过课程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养成教育就是在德育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文明行为习惯的大学生。同时,养成教育是一项涉及广泛、综合性强的教育,主要包括尊敬国旗国徽、仪容仪表、学习习惯、劳动教育、法律意识、文明精神意识、常规行为等,对学生发展和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大学生很多不良习惯是后天环境所影响的,因此高校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自身存在的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纠正学生的行为。同时,学生在大学校园期间也会受学校环境的影响,除了参与课堂教育之外,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最久的地方,宿舍的管理老师和生活服务人员的行为也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学校的教职工和工作人员,首先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行为规范感化学生,影响学生。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得体的形态、规范的言行,再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树立榜样,这样学生更能接受养成教育内容,听从学校的管理,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养成文明习惯。

(二)加强德育教育

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要根据一定的道德规则和社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标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利于创建精神文明校园,建设法治校园。对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要传播和鼓励,对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言行要严厉抵制和批评,让学生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修正自身错误。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因此改正学生的行为习惯也要由浅入深,要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待人接物做起。为人谦和,对身边的老师、同学和家长使用敬语,体谅父母和老师的辛苦,传承优秀的传统美德。创建浓厚的校园人文文化,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不仅要有效利用德育教材内容,提高学生道德标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提升用榜样和人格优势引导、感化学生。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融入德育教育,促进德育教学的多元化,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做到德、智、体、美均衡发展,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青年。学习成绩已经不是评判一个学生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水平,做到德才兼备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高校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创建素质教育活动,培训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传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渠道,让学生在参与教育活动中,学会技能,修养品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四)强化管理,培养学生法治观念

高校教育中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培养高质量人才,承担社会的育人责任。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要充分了解学生,加强校园管理,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创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利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传授教育育人的理念,高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要具备法治观念,要想全面建设法治校园、法治社会,要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基础的法律知识,创建法治社团,让学生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成为一名知法、懂法的好公民。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创建法治校园,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树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解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文明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请文明演绎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漫说文明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对不文明说“不”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