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 (南昌师范学院)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我国钢琴教育与各种互联网智能产品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钢琴大师”等APP一度受到钢琴系学生的追捧。但与此同时,钢琴系学生通过这类APP进行的往往不是即兴创作,而是弹奏已有曲目,并未达到培养音乐创作人才的要求。因此,本文从我国钢琴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传统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钢琴智能化软件在教学中应用进行了探讨。
现阶段,我国钢琴系学生大部分在启蒙阶段就经过了长时间的钢琴学习和训练,在对待钢琴训练上倦怠情绪出现较少,且由于长时间的训练,在读谱能力方面均表现较强。通常教材中的中级曲目,学生通过一周左右的训练都可以演奏得十分熟练。较强的读谱能力使学生在钢琴考试和表演中能够快速达到预期的“及格”水平,也因此,钢琴系学生在非专业人士表演时往往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这一方面使钢琴系学生有比之于其他音乐系的学生更高的满足感;但另一方面,非专业人士的“好评”也减少了钢琴系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很多学生毕业时的钢琴水平与入学时一致,这对于音乐系而言是一种无奈,也是亟需改变的地方。
对于钢琴系学生而言,每天保持一定的练琴时间是“家常便饭”,也是写入肌肉记忆的一种习惯。学生通常能够接受每天1-2小时左右的练琴安排,这十分有利于钢琴手感的保持。学生练琴意愿的充足更多的表现在对高难度和新曲谱的挑战,一方面高级曲谱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各方面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高级曲谱往往更容易被人们听出差异,使专业教师更方便评价各自的钢琴水平。学生通过长时间的钢琴训练往往可以培养出较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能够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调式、调性、和声等作出正确的心理反应,同时,学生在把一首钢琴曲弹出意境弹出感情的前提需要对曲目十分熟练。学生只有对曲目十分熟练,才能在弹奏时尝试带入自己的感情,使自身情感与音乐融合,给人更惊艳的感观。
传统钢琴教学会对18-19世纪的钢琴作品和钢琴家进行充分的介绍,但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是把当代的音乐作品转换为钢琴曲目。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学生在当代曲目转换上,尤其是流行音乐转换上有出色的表现。一方面,流行音乐往往带有歌词,学生更容易体会音乐的思想情感,从而使演奏的代入感更加浓厚;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对音乐具备一定的钻研能力和兴趣,使学生能够在长期枯燥的钢琴训练中发现乐趣,以激励自身的成长。另外,钢琴系学生家庭环境往往十分优渥,他们接触高质量钢琴演出和高水平钢琴教师的概率都很大,使得他们在对钢琴的见解方面有不弱于教师的水平。可以说,钢琴系学生对自己未来的道路比他人有更清晰的认识,部分学生甚至有资格作为儿童钢琴启蒙的教师。
虽然我国高校钢琴系音乐学生在钢琴学习中有诸多优势,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钢琴系的学生依然难以走向国际舞台,这既有文化和国际环境的因素,但与传统钢琴教学中表现出的问题也不无关系。
我国传统钢琴教学中表现出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启蒙教材过于单一,大部分学生最先接触的是汤普森系列启蒙教材,这导致学生在最初接触钢琴时习惯于“五个手指五个音”的弹奏范围,在后续手型转换上可能造成困难。而且汤普森系列钢琴教材中有大量在国内并没有广泛传播的美国民歌,由于缺少对美国文化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些曲谱时虽然可以熟练弹奏但难以带入自己的情感,学生在最适合培养音乐情感的阶段缺乏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对于学生未来钢琴成长而言是致命的。这也是导致学生在钢琴的进一步学习中屡屡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而国外如德国在钢琴教材编排上不仅种类丰富,还会使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天赋、练琴时间、目标等挑选出适合学生的教材,这与我国音乐教学中习惯性使用统一教材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级曲目和高级曲目方面,我国也习惯性把一些名门大家的曲目编入教材如《布格缪勒》、《柴可夫斯基四季》等,但对于《肖邦玛祖卡》、《门德尔松无词歌》音乐性较强却不是考级曲目的重视就较差。这导致我国音乐学院考试中并没有涵盖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派/新古典,新音乐全部时期的音乐曲目,使学生在与国外钢琴系学生交流时总是存在钢琴交流上的认知盲点。
即兴演奏是我国钢琴音乐教学中的一大空白,即兴演奏需要学生对钢琴曲目有深刻的认知,对对乐理有自己的见解。但遗憾的是,我国在对学生进行钢琴教学时往往是直接将五线谱教给学生,让学生多多训练,好一点的还会教学生在弹奏时增加表情处理,把情感倾注到手指,但学生一旦脱落五线谱将处于茫然的状态,难以像国外学生一样在没有准备没有曲谱的情况下潇洒自如地肆意创作。
在音乐考试中,我国对于即兴能力的考察也十分低,如音乐硕士专业能力考试时虽然要求学生弹奏新曲目,但曲目是事先就可以准备好的,并不能考察到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对于即兴伴奏要求较低是钢琴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阻碍我国钢琴系学生登堂入室最大的坎。
学生在即兴伴奏能力上的不足与学生对乐理认识的不足以及音乐考试中对这方面的考察不足有很大关系。由于对乐理没有清晰认识,学生并不十分理解音符间的关系和设计,无法与音符产生共鸣。而由于音乐考试对即兴能力考察不足,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往往对已有的成绩沾沾自喜,也不会进一步尝试钢琴曲的即兴弹奏。同时,我国公共场合存在钢琴的场景较少也是学生即兴伴奏能力较差的重要原因。在国外各式餐厅酒吧等公共场合,钢琴是必不可少的渲染氛围的工具,消费者可以在征得同意后随意使用。而在中国,除少数高档聚会场合外,钢琴出现的可能性都十分小,即使出现也有专门的钢琴师弹奏和维护,学生在生活中运用钢琴调节氛围即兴创作的机会极少。
乐理是即兴创作的关键,由于钢琴系学生很多为非乐理专业,这些学生在学习钢琴时虽然接触过乐理但并没有深入学习,这导致学生虽然可以在钢琴弹奏上有出色表现,但并不会主动思考音符之间的关系,也无法说出作品为何好听,为何难听。部分钢琴十级的考生甚至对属和弦到主和弦的终止式都不清楚,这样的学生是难以与国外钢琴系学生直接竞争的。熟悉乐理的钢琴家能够在钢琴曲听过几遍后就快速还原出原曲目,对于流行音乐的伴奏更不在话下。但普通学生由于对乐理不熟,在聆听流行音乐时无法把歌曲的旋律与和声进行转换,导致学生在被要求即兴弹奏某流行音乐的曲目时茫然失措。
对乐理重视不足在钢琴教学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在钢琴练习教学中,我们会要求学生进行读谱、视奏、背谱的训练,进行五指练习和音阶、琶音、和弦的练习等,但很少要求学生进行反向练习,学生普遍不具备听歌写谱的能力,就更别说曲谱的创作了。
我国钢琴启蒙教材中是比较单一的,但也引进和翻译了不少德国等国家钢琴启蒙教材。为更好地因材施教,负责钢琴音乐教学改革的部门应整理这些具有针对性的启蒙教学资料,并结合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方式编制教材智能匹配应用APP,APP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使用数据而智能匹配其所需的知识点和教材。由于现阶段机器学习存在一定缺陷,智能匹配机制可能无法完全适配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该匹配机制更多的在于对学生知识点的扫盲,使学生尽可能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钢琴家的故事和历史,从而建立起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同时,APP中应增加中国钢琴故事板块,板块中分享由教师精选的中国钢琴历史故事,并增加我国民谣的钢琴版伴奏和乐理讲解视频。另外,该APP中还有与教师和同水平学生的沟通交流功能,学生通过APP考试后可以获得进阶,并被智能分配至不同班级,班级内学生可以通过APP相互交流钢琴知识,或组队进行如“别踩白块”等钢琴游戏。教师主要负责对钢琴论坛中学生的疑问进行集中答疑,部分经典问题会以合集的形式在版面中置顶。
有鉴于我国各场景中缺少钢琴让学生进行钢琴的即兴创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下载“钢琴大师”等模拟钢琴APP,并组织学生每周通过应用进行即兴创作比赛。“钢琴大师”APP具有自动识谱和自由弹奏两种模式。学生可以通过自由识谱功能导入各种曲谱,从而拓展钢琴曲的练习场景,使钢琴练习不再严格依赖钢琴。也可以使用自由弹奏模式随意弹奏自己有感而发的创作作品。而定期举办即兴创作比赛既可以减少学生对即兴创作的恐惧,还能够增强学生在各场景公开即兴创作的自信。
“乐理大师”APP内置乐理相关知识查询功能,以及智能化听音识谱功能和写谱功能,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该APP了解五线谱、节奏与节拍、音程、和弦、调与调式、调的转换、旋律等乐理基本知识。还可以使用写谱功能进行听写训练,其智能识谱功能可以用于与自己记录下的曲谱的比对。同时,APP中有各种音频,可以让学生对音高、音低、节奏、连音、强起、弱起等基本概念有清晰的了解。为缓解学习中的倦怠情绪,APP内还内置了各种钢琴游戏和任务,如快速判断当前音符代表的音名,快速识别当前播放音频的音符组合等。
上述钢琴智能化教学应用均可以通过手机下载使用,但如何进行智能化教学并非易事。如钢琴教材匹配APP虽然有增强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减少其知识盲点的功能,但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使用这类APP才能使学生养成使用习惯。钢琴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这类APP进行相关教学,如在进行某知识点讲解或者弹奏演示时,要求学生通过APP检索相关关键词获得教学视频演示。而“钢琴大师”“乐理大师”这两个APP可以在教学中配合使用,教师在自身进行即兴教学中往往也会进行即兴创作,通过“钢琴大师”APP进行即兴创作可以给学生一种别样的惊艳,让学生掌握在其他场合进行即兴创作的方式。而教师进行即兴创作时,可以要求学生应用“乐理大师”APP进行听歌写谱训练,从而训练学生的听写能力。
虽然钢琴教学中可以应用各种智能化应用,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也能培养出在乐理、即兴创作等方面有较高成就的人才。因此,对于钢琴智能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应更加重视学生在乐理、即兴、伴奏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不必为了智能化教学而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