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陽
《新唐書·西原蠻傳》載:“貞元十年(794),黄洞首領黄少卿……陷欽、横、潯、貴四州。……乃以唐州刺史陽旻爲容管招討經略使,引師掩賊,一日六七戰,皆破之,侵地悉復。”據此,欽、横、潯、貴四州由陽旻收復。
《元和郡縣圖志·嶺南道三》載邕管經略使:“管邕州、貴州、賓州、澄州、横州、欽州、潯州、巒州。”陽旻時任容管經略使,而欽、横、潯、貴四州屬邕管,不在陽旻轄區内。《新唐書·憲宗紀》元和二年(807)二月條:“癸酉,邕管經略使路恕敗黄洞蠻,執其首領黄承慶。”《舊唐書·憲宗紀上》元和三年六月條稱西原蠻酋 “至是歸款”。據元和六年柳宗元撰《唐故邕管招討副使試大理司直兼貴州刺史鄧君墓誌銘并序》,邕州經略使路恕奏署鄧君“貴州刺史”,後任經略使趙良金又讓鄧君“兼統横、廉、貴三州事”。元和五年鄧君卒於貴州刺史任上(尹占華、韓文奇《柳宗元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頁667—668)。這證明貴、横二州在元和五年之前已被收復。由此推測,四州之收復,當是元和初邕管擊敗黄洞蠻、使之歸款的結果,與容管經略使陽旻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