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老区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现状调查及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2020-12-01 03:09宣永华张永华
人文天下 2020年19期
关键词:渤海老区研学

宣永华 张永华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传承革命文化的方式有很多,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是较为直接、有效的途径。渤海革命老区是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的重要抗日根据地,是解放战争后期山东三大战略区之一,是2019年发布的《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意见》中提出建设沂蒙、胶东、渤海和鲁西四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的四大片区之一。惠民县是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所在地。2010年,惠民县开始复建“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2013年,惠民县开始开展“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研学旅游”项目,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到2018年,共接待研学旅游团队308个,近3万人次接受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教育,2019年这组数字分别达到612个和5.4万人次。

一、渤海革命老区概述及惠民县红色文化资源基本情况

渤海革命老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面积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它西靠津浦铁路,北接天津,南枕胶济铁路,东临渤海,辖40余个县市,人口达1114万,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战争年代,渤海革命老区人民发扬艰苦奋斗和自我牺牲精神,积极支援前线,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滨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滨州市渤海老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这是山东省内第一个保护革命遗址遗迹的市级保护条例。2018年初,全市开展了革命遗址遗迹的田野普查工作。2018年11月,滨州市政府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类)、第二批市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和第一批市级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单位的通知》,其中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类)17处,惠民县境内4处;第二批市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5处,惠民县境内2处;第一批市级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单位14处,惠民县境内1处。

二、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的意义

学校承担着文化传承的神圣使命,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将研究性学习和体验性旅行相结合的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是综合实践育人方式的新途径。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和新生活的来之不易。红色研学旅游活动的开展,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情操、民族情感、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参与过程中领悟红色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领悟,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融合。

(三)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既涵盖了鸦片战争以来大批仁人志士为国家昌盛和民族复兴的艰难求索,也包含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够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三、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现状

为传承弘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惠民县复建了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通过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等多种方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活动。2013年春,惠民县依托渤海革命老区机關旧址创新性开展了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活动,目前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课程内容和研学品牌。为了更好地打造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品牌,2019年5月,庆云、高青、商河及滨州市各县(市、区)的教育、文旅部门共同发起了“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研学旅行联盟”。此后,惠民县不断完善“惠民县研学旅游联席会议制度”,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活动的开展得到了有效保障。

(一)研学旅游接待情况

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共接待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团队612个,接待研学游客54803人次,其中最大单团为暑期惠民县第一中学近两万名学员,分40个接待批次。

如表1所示,滨州市内研学游客占比达81%,2月没有培训学员,因此时恰逢农历春节,4-10月游客占比达86%。总体来讲,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游客在空间上以滨州市内游客为主,接待时间主要集中在4-10月,这也与北方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旺季时间重叠。

(二)研学旅游课程内容

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开展的研学旅游活动包括一日游和二日游,市内游客以一日游为主,二日游主要服务于市外游客,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接、送团时间,课程内容大同小异。一日游除去接、送团,研学过程主要分为8节课,包括8项内容。上午课程分4节:一是开班典礼;二是参观游览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重温革命故事、缅怀先烈;三是观看渤海革命老区革命事迹专题片,聆听爱国教育讲座;四是寓学于游的旅游安全互动游戏。下午课程也分4节:一是独轮车运送战备物资;二是挑扁担运送战备物资;三是学唱红歌,进行红歌接龙;四是国学课堂“开笔礼”典礼。

(三)研学旅游师资

2019年,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研学旅游团队有员工22名,其中专职研学旅游培训师8名。在研学旅游旺季或者接待大班额研学旅游团队时,会根据实际情况从县内相关旅游单位或培训机构借调培训师或培训助理协助完成研学旅游活动。如表2所示,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培训师共8人,45岁以下有6人,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历层次方面,本科及以上仅有1人,团队学历层次偏低。这8名培训师中,有3名是部队转业军人,开展军事拓展培训经验比较丰富。总体来看,培训师资基本能够满足目前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活动的需要,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存在的问题

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活动不同于普通研学旅游活动。它有地域性,受游客出游距离的限定;它有专业性,要求培训师对红色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它有参与性,既要求学员在红色文化研学活动过程中有全身心的学习领悟,也需要各相关部门、相关地区能在培训过程中协调一致。

(一)受地域性影响,市外游客比重低

2019年,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接待的研学旅游团队中,游客来源地域性极强,客源市场呈现“市内为主、周边为辅”的特点。游客主要来自滨州市及周边6市,市内游客占比超过8成,淄博游客占1成,剩余4市占比不足1成。这种分布特点主要受游客出游距离限制,此外还受课程内容不精、品牌影响不足、宣传推广不够等因素影响。

(二)研学旅游专业性强,研究不深入

整个研学旅游过程中,对“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的学习略显单薄,缺乏对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学习感受、心得体会的交流。研学旅游师资配备“经验有余、文化不足”,对培训师的培训提升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研学关联度强,协调机制不完善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渤海老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指出,革命遗址遗迹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涉及文化等16个相关部门。渤海革命老区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活动是在当地文化旅游与教育体育部门指导下,由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与学校直接对话,但在这一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的主动性不强、参与度不高。

五、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创新发展路径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惠民县红色文化研学旅游虽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今后应从专业化、品牌化、精细化、市场化等“四化”着手,通过内强品质、外树形象,全面提升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研学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一)提升服务品质,研学活动专业化

研学旅游也叫研学实践教育,是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从本质上讲,研学旅游是教育活动,因此,它对管理人员、设备道具、培训导师、课程体系等的专业性具有较高的要求。渤海革命老区开展的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活动在培训导师的配置、课程体系的建设等方面都做了精心的设计,从以往的研学旅游开展情况来看,也基本达到了传承红色基因,实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的预期效果。但在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的专业化程度上,特别是教育教学的专业性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里的专业性,核心内容是“人”的专业性,应加强与教育部门或者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在研学旅游的过程中可融入专业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同时对现有培训导师进行专业性提升,从而提高研学旅游活动的专业化水平,真正实现研学旅游活动寓教于乐的预期目标。

(二)创新体制机制,培训内容品牌化

旅游是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产业,红色旅游亦是如此。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涉及党史研究、文化和旅游、教育等部门,在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会涉及公安、交通运输、财政等其他相关部门。因此,需要相关地域间建立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的合作机制。惠民县不断创新红色文化研学旅游体制机制,成立惠民县旅游产业领导小组专班,协调推进全县旅游产业工作,促进周边地区成立“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研学旅行联盟”,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推进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工作的开展。惠民县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客源以市内为主,惠民县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也仅仅局限在市内,需要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展开探索,打造鲁北地区或者黄河三角洲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品牌,并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细化培训内容,课程体系精細化

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研学旅游课程体系,基本涵盖了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教学内容,符合研学旅游实践教育活动的特点,从学生、学校和家长反馈的信息来看,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渤海革命老区目前开展的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的内容仅为“课上”,在课程内容精细化上做文章,就需要在将“课上”做精的同时,做好课前、课后的功课。可以印制内容简洁、故事性强、易学易懂、方便传阅的口袋书,作为学生课前读物;课后组织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研学旅游活动展览等。通过课前、课上、课后的组合,在开发文创产品的同时,细化课程体系,推广品牌形象。

(四)加强宣传推广,营销推广市场化

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活动和普通的旅游活动一样,市场的关注度与营销推广的投入度是成正比的。在实践过程中,渤海革命老区并未开展专题性旅游营销推广,只是将红色文化研学旅游作为一个子项,在常规性宣传推介中进行推介。其实,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因其旅游活动教育实践属性、目标对象的特殊性,其推介对象、内容与普通旅游推介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活动应突出三个“做好”,一是做好红色文化研学旅游产品品质,丰富产品内容,这是宣传推广的前提;二是文化旅游与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做好助力和引导,做好旅行社、旅游景区与学生、学校的对接,做好红色文化研学线路产品的设计、落地,这是宣传推广的基础;三是做好红色文化研学旅游与其他类别旅游业态的融合,这是营销推广的保障。

结语

研学旅游是研究性学习和体验性旅行相结合的教育实践活动,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是全新的旅游业态,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活动的研究,我们看到了其取得的可喜成绩,也发现了其在影响力、专业性、关联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四化”发展模式,希望可以提升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研学旅游产品品质和发展潜力,同时也为国内其他地区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责任编辑:张  玙]

猜你喜欢
渤海老区研学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渤海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学生作品
2019年度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 先进集体名单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The Evaluation of Navigate Coursebook (Advanced→C1)
A Survey on Teachers’ Strategies of Lead—in in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
革命老区展新姿
共同努力,为老区脱贫攻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