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习教育建设探索

2020-12-01 03:13耿淑
卷宗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应用型大学生

摘 要:实习教育是在校大学生逐步走向社会、体验专业工作、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实习教育的研究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方案,旨为实习教育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生;实习教育

基金项目: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计划(项目编号:MSJG-2020C-057)。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在2015年10月联合发布《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创新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更加专注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1]。指导意见是为了使一些高校针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培养与之相对应的所需应用型人才,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集体能力、个体能力、创新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于所相关行业的、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的一种专门型社会实践人才[2]。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就是注重在校理论知识与现实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教学内容,使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相融合、贯通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

1 大学生进行实习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汉语词典》将“实习”定义为:“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运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3]。实习教育是在校大学生初入社会、体验工作生活、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各高校在本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环节。

实习教育首先,能够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职业氛围,巩固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必要环节,是理论向实践转化、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环节;其次,通过实习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也得以提高;再次,通过实习教育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道德,我们还要遵守劳动纪律,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最后,通过实习教育,使学生们了解就业市场情况,熟悉企业人才的需求导向,增强大学生的受挫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大学生在实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成为用人单位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之间的就业竞争也日益加剧,人才供过于求,与此同时,用人单位招聘门槛也水涨船高,在招聘的时候不仅要求学历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面对现实,高校大学生只能通过在校期间加强实习实训的锻炼,让他们真正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综合技能,但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在思想上对实习教育认识不够重视。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将实习看成是一种形式,重理论学习而轻实践教育,造成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态度敷衍,不积极,实习结束学生收获较小。

2)实习单位难以落实。随着逐年的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各高校原有的实习基地已经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的需要。专业实习在高校的实践教学中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但学生必须完成专业实习取得相应学分才能顺利毕业,这就使大学生的实习进入了尴尬境地。有些高校无奈只得要求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按照学校要求找一份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进行实习,是有难度的。

3)实习目的和内容的不确定。专业实习是各高等学校本科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必要环节,也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专业实习的目的应在于通过实地考察和实习活动,巩固和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内容则应根据培养方案中对专业的设置和具体要求进行,大学生需要根据实习大纲的内容接受实习单位的安排和相关考核。做为本科高校在实习基地不足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学生只要提供实习的签章,不管实习的内容和过程如何,就默认学生已经完成了毕业实习。

4)实习教育缺乏监督与管理机制。在实习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与实习单位、学校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二者之间联系松散,甚至脱节,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学生在实习地的实习内容和实习进度不能准备了解;还有些学校认为实习单位是学生自己联系的,不好过问太多,导致实习效果难以保证。

3 提高实习教育质量的措施

1)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机关、军队、企业事业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学校组织的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帮助和便利”的义务[4]。根据我国高教改革的需要,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我国应当修订《高等教育法》或者是专门立法,从法律层面规范学生实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从社会角度来讲,有人单位(企业)也是社会的一员,应该履行必要的社会公民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学生学习的路径,关键在于企业观念上的转变。

2)学校要配备“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高校要加强与实习基地的沟通与交流,选聘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到学校经过培训后担任实习实训教师;另外,各高校应创造条件,允许专业教师到企业用人单位挂职或兼职,对企业的实际运营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使他们有机会向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交流,有助于他们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对指导学生更有说服力。还可以建立实验班,各班級配备本领域的优秀教师团队,在企业项目中给予指导与帮助,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打破惯性思维定势,激发他们的自主思考和主动创造的能力。

3)加大力度发展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就业竞争力。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努力改变教育与经济、科技相脱节的状况,促进教育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和产业界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5]。这里所说的教育、科研、生产三结合,当然也包括了人才的培养方式。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一些有规模的行业骨干企业,以及生产作业链比较完整、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学生实习的定点企业,有可能的话,还可以考虑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对给高校提供实习的企业以政策优惠),我们发展产学研合作模式,是要建立在三方共赢的基础上。

4)建立健全实习教育的监督反馈体系。高校应在学生实习之前进行实习辅导,根据不同专业制定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实习方法、追踪与调研方式、反馈机制以及实习效果评估体系[6]。在实习的过程中要注重过程管理、过程留痕,各高校还要积极主动地多与实习单位交流沟通,有时或者可以到学生的实习现场,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保证实习质量和实习学生的安全,同时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择业机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高度重视实习教育工作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各高校应围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进行大胆尝试改革。

参考文献

[1]杨希.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J].陕西教育:高教,2015(12):34.

[2]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7):94.

[3]姜月,肖志平.大学生社会实习方式初探[J].消费导刊,2010(2):164.

[4]张桂林,蔡永鸿.高等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缺陷与改革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4(10):51-54.

[5]欧胜彬,陈军.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161-165.

[6]张华,罗维.浅议Internet技术在高校学生实习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7):169.

作者简介

耿淑(1971-),女,汉族,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应用型大学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