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忻?季枫?韦丹?黄森文
摘 要: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当下的主要任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1]。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社会重要主体参与到地方脱贫攻坚建设是順应国家政策要求应有之举。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参与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吉安市脱贫致富的现状与长期目标,在此基础上,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总结了高职院校助力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长效机制--“扶贫+扶产业”、“扶贫+扶智”、“扶贫+扶志”,最后探讨了高职院校创新开展脱贫攻坚的模式与激励机制,以期助力吉安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为其他高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地方;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度吉安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职院校助力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长效机制探索--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GHA127)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利益和幸福出发,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扶贫作为重要内容专门论述,提出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新要求,到2020年,要做好全国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时还要让脱贫成果获得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普遍认可、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2]。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各地区更需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江西省吉安市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既是闻名的革命老区,也是重点贫困地区。近年来,吉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吉安、井冈山在脱贫攻坚中做示范、带好头!”的殷切嘱托,按照江西省委“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的工作要求,在精准识别、产业扶贫、帮扶力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3],形成了红色旅游、特色产业、“金融入股+产业入股”的扶贫模式,取得了扶贫工作的较好成绩[4]。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扶贫工作正处滚石上山“最吃紧”的时期,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的减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升,有效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强化因地制宜促进产业发展,“扶贫+扶智”、“扶贫+扶志”,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集技能培养、人才培育、思想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其优势正在于实施扶植技术、开发智力、培养志气等扶贫举措,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结合地方贫困特点,研究高职院校助力地方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院校参与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
1)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巩固地方脱贫成果。高职院校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将这些优势精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技能培训、技术帮扶等方式为贫困群众搭建改善生存和拓展发展渠道,使得贫困群众能够自给自足[5]。根据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帮助地方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优质产业链,以此为龙头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脱贫质量。
2)有利于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正确的脱贫理念。通过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建立,将正确脱贫理念注入到广大贫困地区,纠正贫困群众“等靠要”不良脱贫思想倾向,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领大家积极主动参与产业发展,帮助他们在精神文化层面彻底摘下贫困的“穷帽子”[6]。
3)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在思想教育、技能培训、专业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为高职师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通过实践有利于提升师生思想素质、技能水平[7]。同时可以将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新困难,转化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新视角,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工作。
2 吉安市脱贫致富现状
吉安市按照脱贫攻坚“做示范,带好头”的要求,建立脱贫攻坚大格局,全面推进“三个到位、智志双扶、两表公开、两表认定”,形成积极奋进,自强努力的良好脱贫社会氛围。至2019年4月,吉安市境内5个贫困县、57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井冈山市与吉安县成为全国率先脱贫典范。从2013年的3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到2020年4月仅剩5764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7年来,7576名干部驻村扶贫,3.8万名党员干部与10.3万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700余家民营企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4亿元[8]。吉安人民用汗水与热血交出了一份掷地有声的扶贫答卷。如今,已取得脱贫攻坚战决定性胜利的吉安,正聚焦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推进持续减贫,完善长效机制,持续推动产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智志双扶、提高贫困群众自身素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向贫困做最坚决的斗争,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 高职院校助力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长效机制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开创了高职院校“跨区合作、优质共享”的创新办学模式。学校内设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现代农林工程学院、旅游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小学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开设24个专业,覆盖工学、农学、经济学、医学、教育学和艺术学等学科方向。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兼具人才、技术、教育等方面优势,近年来,积极参与地方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本文在总结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助力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经验上,探索高职院校助力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长效机制。
3.1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推进产业帮扶
巩固脱贫成果必须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坚持产业发展。产业长期“造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能满足贫困地区财政持续增收,确保脱贫不返贫。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阶段,吉安市的产业发展重点是是“1461”,即1个电子信息首位产业,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绿色食品、新型材料4个主导产业,绿色大米、井冈蜜柚、有机茶叶、有机蔬菜、特色药材、特色竹木6个富民产业和1个旅游业。为给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帮扶,加快经济发展,助力巩固脱贫成果,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与企业、当地政府协调合作,针对吉安市产业发展重点,目前与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对接,与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合力泰学院,与吉安市木林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木林森学院,与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立讯学院;与生物医药大健康、全域旅游和绿色食品产业对接,成立健康养老学院、文旅产业学院、绿色食品特色产业学院。校企双方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共同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工业、农业及现代服务业,形成优质产业链,带动产业发展、群众致富,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3.2 强化人才培养、发挥专业特色,提供智力支持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基地,要为贫困地区提供智力支持,提高贫困劳动人口的素质,提升贫困人口劳动技能水平,实现智慧扶贫。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升学人员的招生比例,并于2019年起,面向社會招生,首年招生计划800人,这一举措使得更多贫困地区学历低、技能弱的已就业贫困劳动人口能够接受在职教育,提升自身能力素质。每年毕业季,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招就处联系企业,开展针对贫困学生的专场招聘会,并由校团委牵头,鼓励号召各二级学院团总支干部为本学院贫困学生推荐就业岗位,提高贫困学生的就业率。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继培处对社会贫困群众举办农业技能操作、电工技能、护理技能、创新创业等培训班,因材施教,培养掌握现代技术的新时代技术人员。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还根据自身学科优势、教学水平,在找准地方“穷根”的基础上,做好规划,实施特色扶贫。现代农林工程学院组织专业师生赴井冈山黄坳乡,围绕社会民情调查、农业知识交流、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开展巩固乡村脱贫成果社会实践活动,在黄坳乡播下“扶贫支农”的种子。经济与管理学院组建金融知识宣讲服务团,赴吉安县、遂川县等贫困县进行精准扶贫家庭调研及国家资助政策宣传。旅游学院赴井冈山开展“红色研学游”,进行井冈山文化宣讲、新农科技讲解、绿色生态文明讲解,扶持革命老区旅游业发展。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学院组织师生支教扶贫,赴井冈山沟边村为当地留守儿童进行兴趣辅导,实施教学技能培训帮扶,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技能。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开展贫困地区医护人员能力培训,为农村医疗、改善卫生条件提供技术指导。
3.3 注重思想教育、加强文化引导,扶志促扶贫
改变“等靠要”思想,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高职院校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将扶贫同扶志相结合,做好脱贫攻坚理论宣传,凝聚精神动力,切断贫穷代际传递。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校团委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赴永新县牛田村开展“携艺下乡 扶贫筑梦”社会实践,进行文艺汇演、捐资助学、心理咨询、扶贫调研等多形式扶贫文化教育,传播正确、积极的脱贫理念,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升群众脱贫主动性。各二级学院与机关党支部还结合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活动进行教育帮扶。开展“党建+”系列讲座,通过知识教育,增加贫困群众对党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扶贫政策的了解,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思想观念,增强贫困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与信心。
4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不断拓宽途径、创新模式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立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长效机制中作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但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解决相对贫困是长期任务。要坚持牢固脱贫基础,巩固脱贫成效,这就需要不断拓宽途径、创新模式。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下一步将创新探究大数据扶贫模式,通过科研与信息大数据联合,构建农户咨询、专家答疑、信息共享的技术传播平台,为地方贫困人员与高职院校科研专家提供有效、便捷的沟通渠道,为贫困群众提供专业、科学的指导。通过大数据平台对生产条件与市场信息进行评估处理,有针对性地提供扶贫信息服务。为实现定向扶贫不断链,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拟建立扶贫奖励机制。将师生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时间、次数、成效指数化,作为师生评优评先考核指标,鼓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地方扶贫工作,为打赢地方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新华网,2019-11-05.
[2]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3]胡世忠.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若干重点问题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9,12(03):125-131.
[4]王红茹.全国人大代表、吉安市市长王少玄:吉安脱贫的三驾马车[J].中国经济周刊,2018(12):67-69.
[5]刘长志.高职院校推进精准扶贫路径和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362-363.
[6]范亚雯.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教育扶贫路径探析[J].老区建设,2019(02):29-32.
[7]程清.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参与的意义、角色与作用路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23):55-56.
[8]刘婧. 决心 细心 恒心——2019吉安市脱贫攻坚工作回眸[N].江西日报,2020-01-27.
作者简介
刘旭忻(1991-),女,汉族,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