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芹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和推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新课标不仅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更强调了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以练习为主的题海战术,虽然可以提升学生的“卷面成绩”,但这一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从“变式”“归纳”“纠错”“优化”四个层次展开教学,有效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培养学生的数学数据分析观念。
一、变式,发展多极思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针对知识点,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引导学生深度辨析数据,发展学生的多级思维。
例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过程中,当已知一个小汽车[3]小时可以行使180km路程,学生都能够很容易地通过[180÷3=60km/h]理解如何求解小汽车的运行速度。但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多极思维,我将运算逆向变式,以[3÷180=160],分析时间除以路程的意义。学生一时语塞,此时,我引入学生熟悉的情境变式,如[6]块糖果一共[2]元钱,我问学生:求每块糖果的单价时用[2÷6=13元],那么[6÷2=3]求的是什么呢?马上有学生想到,求的是1元钱能买多少块糖果。紧接着,我回到刚才的变式问题,再次问学生,[3÷180=160]的含义,学生尝试回答道:“是计算每千米路程,小车要行驶的时间。”通过变式,许多让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有效地拓展。
二、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当知识没有完整的结构进行串联时,零散的知识点会更加容易被遗忘。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教师通常会多节课地讲解、记忆某个知识点。那么,教师定期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将零散的、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使其系统化、结构化尤其重要,这样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通过类比分析,实现数学数据分析。
例如,在《整数、小数、分数》的复习教学中,我通过板书,将数分为整数、小数、分数三种,让学生回忆关于这三种数所对应的知识点,寻找其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其中,学生A归纳说:“我发现小数有性质,但是整数没有。”我马上提问道:“那同学们觉得,我们所学到的小数的性质,适用于整数吗?”学生若有所思,几分钟后,学生B发言说:“我认为,如果在整数的最后点上小数点,加个零,如[10]和[10.0],整数就改写为小数了,也就适用小数的性质了。”同时,学生C也发现,约分和通分其实都是对于分数的一种改写,并不改变分数的大小,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经过这样一来二去,多次讨论之后,学生意识到了“整数、小数、分数”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此时,我根据学生的归纳补充板书,意义包括:读写、性质、改写、近似数、比大小,完善了这一章节的知识构架。
三、纠错,增强反思意识
如果把小学数学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是枝丫与树叶。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灵活跳脱,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节的处理能力较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及时纠错,帮助学生厘清每一片树叶的脉络,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
例如,在“整数、小数的读写”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我引入了这样一道典型错题进行教学:一个隐藏了小数点的数“3080007”,如果最右侧的数字“7”在个位时,学生基本都能够将这个数准确读出来:三百零八万零七,但是当数字“3”在千位上时,学生就开始出错了,好几名学生错读作:“三千零八十点零七”,还有学生读成:“三千零八十零点零零七”。我将学生错误的读法都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逐一分析其是否正确,如果错了,错在了哪里。学生发现第一种读法少读了小数点后面的零,第二种读法将“八十”错读成“八十零”,然后,学生马上想到了“整数中间连续的零只读一个,末尾的零不读,小数部分每一个零都要读”的知识点,对自己的读数的结果进行了反思检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更要通过分析典型错例,指导学生展开数据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拓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四、优化,选择便捷途径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的思维也同样各放异彩。由于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教育情况与生活经历不同,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思維认知方式,表现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相互对比思维路径,不断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选择更加便捷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分数”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解决问题:四根细线被书挡住了一部分,露在外边的部分是一样长的,已知第一根露出[12],第二根露出[13],第三根露出[14],试问哪一根线最长。对于这道实际问题,学生展现了不同的思维过程,学生A以设数法,设露在外面的线的长度为[5cm],求出三根线的长度分别是[5÷12=10cm、5÷13=15cm、5÷14=20cm],得出第三根线最长。学生B利用画图法,先确定露出等长部分的长度,然后分别画出三根线得出答案。学生C则严谨地分析题目,露出的线等长,那么露出部分最少的线就是实际最长的线,由此[12>13>14],得出第三根线露出的部分最小,第三根线最长。我让学生把这几种思维方式进行点评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三种不同的思维路径都是通过露出部分的大小追溯线的原长,而第三种方法最为简便,由此优化了自己思维。
综上所述,新课标不仅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更强调了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数据分析观念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亦是学生终身数学学习的必备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变式、归纳、纠错、优化为教学层次展开教学,实施创新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数据分析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