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 要:铁路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以高度集中、半军事化的特征而著称,如何根据其特征,解决铁路企业改制后档案管理体制模式问题,是长时间以来各企业争论不休的内容。文章以国有企业改制后档案管理为中心,介绍了改制后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必要性,阐述了国有企业改制后档案管理问题,并对国有企业改制后档案管理工作对策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档案管理
21世纪,是铁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矛盾,开展公司制改造的重大时期。在这一时期,铁路企业将逐步解放运输生产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铁路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以铁路改企为切入点,全面剖析档案管理工作现状,针对性优化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就变得至关重要。
1 国有企业改制后档案管理必要性
一方面,在国有企业改制后,科学、严谨的档案管理,可以保证企业产权变动中档案归属的合理性,为企业资产评估、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固定资产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工作开展提供对应的法律
依据。
另一方面,改制后的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市场主体。通过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开展,企业经营者可以了解企业以往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情况。并参考档案中蕴含的关键信息,恰当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提高生产经营活动决策准确性,保障企业经营效益。
2 国有企业改制后档案管理工作问题
2.1 档案意识薄弱
受短期经济效益影响,国有企业改制后主管、档案管理人员法制意识、社会档案意识较为薄弱,文件材料积累归档意识较差,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导致档案归档质量、案卷质量均与法律规定要求及企业体制改革要求不相符[1]。
2.2 档案管理体系不规范
由于国有企业改制存在多种情况,如改组、兼并、依法破产等,无法在短时间内确定档案部门基础工作内容、地位及管理标准,导致档案现代化管理体系仍然不够规范。再加上档案管理人才实践管理能力培训机制的缺失,制约了改制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
2.3 档案处置滞后
当前国有改制后企业存在较为突出的重经营、轻管理情况,档案处置也滞后于国有企业改制的其他工作。再加上档案管理工作多为一般事务性工作,实践中经济效益不够突出,导致多数企业管理人员不注重档案管理的“前端控制”,对档案管理意识停留在文件形成之后,阻碍了档案保管、整理工作高效率开展。
3 国有企业改制后档案管理工作对策
3.1 增强档案意识
国有企业改制后档案能否恰当处置、工作能否保持持续平稳,取决于各级领导、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法制意识、档案意识。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及各项档案法律规范,是指导档案工作的根本法律,也是国有改制企业档案管理必须遵守的准则。因此,改制后企业经营者应以《档案法》为核心,加大宣传力度,全面贯彻依法管理档案方针,强化对档案工作准则的宣传,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
国有改制企业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打破档案技术、发展模式、宣传渠道间壁垒,继续宣传《档案法》、《档案实施办法》及地方《档案管理条例》等法律规范,增强整个企业特别是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法制观念。同时国有企业可以从改制后部门产生文件类型、各类文件保管期限、是否为特殊归档格式、是否在归档范围内等方面入手,树立归档规则。同时持续宣传档案在企业科技创新、营销方案制定及品牌形象树立方面的作用,推动档案管理宣传在法制轨道上持续、平稳开展。
3.2 规范档案管理体系
在国有企业改制后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体系的规范设置,可以从各个方面入手,解决以往档案管理工作模式与改制后实际工作间的矛盾冲突,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首先,档案监督考核机制是档案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改制企业应从监督手段入手,坚持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相结合,达标考核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督促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升级,促使改制后档案管理水平与法律规定的档案工作基本要求相一致。在档案监督考核机制落实过程中,国有改制企业应联合政府法制部门、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相关人员开展专项执法抽查,依法对不负责任或主动损害档案事业人员进行处罚。
其次,国有改制企业可以根据改制方案实施情况,落实档案价值评估制度。即考虑现有档案处置方法,对设备、厂房、资金等有形资产进行严格的清产核资。同时将储备技术的科技档案纳入评估范围并建立配套评估制度,科学、严谨的对档案价值进行判断认定,解决国有改制企业集体档案流失问题。逐步形成由档案部门牵头、由主管技术人员及主管局共同参与的档案价值评估机构,为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开展奠定基础。
最后,以人为本与人员培养机制是国有改制企业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的瓶颈[2]。因此,国有改制企业应根据企业规模、性质,强化档案管理团队培训。
3.3 加强档案前端控制
在《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指导下,对企业内档案实施“前端控制”,是改制时期国有企业对内部档案工作实施管理的基本形式。因此,一方面,国有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小组,强化领导。以领导小组为主体,与国资局、市经委、市体改委、市档案局联合制定改制企业档案工作管理方案、细则。比如,《关于企业在产权变动中档案归属的若干规定》、《国有企业资产和转让变动档案处置办法》等,并根据系统实际情况进行贯彻落实。同时将铁路企业被兼并、转让、改组、托管后形成的档案处理办法作为经验转发给相关企业单位。
另一方面,“前端控制”主要由法国档案学者C.诺加雷提出,要求档案管理者重新思索自身在文件生命周期中干预时机,从文件形成前将档案管理要求预置到文件管理系统内,在文件形成、维护阶段实施监督管理。基于此,为了更好的实施档案前端控制,国有改制企业可以根据改制阶段档案基础工作协同化、自动化、智能化特征,弱化档案主管局行政管理职能,如指导智能、监督职能等。同时立足档案数字化、文件电子化、服务网络化环境,与专门从事档案咨询管理服务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合作。在与第三方中介机构合作过程中,依托日新月异的信息网络,建立文件生命流程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机
制[3]。从文件形成、积累、收集、鉴定、归档利用等多个阶段捕捉商业情报,全面贯彻精简高效、全程管理方针,保证改制后档案工作效率及归档文件的可用性、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
4 总结
综上所述,改制后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其资产评估、清产核资、产权界定等均需依赖檔案提供对应类别的法律依据及权威、严谨的结论。近几年,由于加强了《档案法》的学习宣贯,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意识逐步增强,可以自觉强化对改制后档案工作的监督管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可以跟随兼并、改组、转让、托管、依法破产等产权变动新情况,制定完善的档案归属确认体系,优化现有档案管理模式,保证改制后档案管理工作高效率开展。
参考文献
[1]郭鑫.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00(004):45-46.
[2]游伟珊.国有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档案,2018,536(06):46-47.
[3]徐岚.浅析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4):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