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前后满铁对华北农业资源的调查研究*

2020-12-01 21:58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华北棉花资源

石 嘉 程 涛

近代日本侵略周边国家,大抵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掌握当地翔实情报后实施全面军事进攻和经济侵略,情报机构及其调查活动在其对外扩张时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其提供情报和战略物资支持,满铁及其调查即为典型代表。为扩大侵华战争、满足战时物资需求,日本曾在华北广泛开展农业调查,尤为重视农业资源调查,留下大批调查资料,诸如满铁的《北支经济资料》《北支调查资料》《北支经济提要》《经调资料》《产业调查资料》《北支那贸易年报》《北支那外国贸易统计年报》《满铁调查资料》《满铁调查研究资料》《北支惯行调查》,对华北农村经济、农村实态、农村惯行、农业发展、农业机构、农业资源、农产品贸易等方面开展全面调查。(1)満鉄調査部編『南満洲鉄道株式会社刊行物目録』、1940年、23—55頁。兴亚院的《北支蒙疆农业调查报告》《事变后的北支农村经济及其影响》《关于北支的土地改良》《北支合作社调查》《北支粮食调查》《北支棉花事情调查》《支那重要国防农产资源调查》《北支那林产资源调查》《华北畜产状况调查》《北支水产概况》等,主要涉及华北农村经济、土地问题、农业机构、农业资源等方面。(2)大東亜省総務局調査課編『興亞院調査報告總目録』、1943年、25—56頁。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的《关于北支蒙疆的农作物》《北支蒙疆麻类调查》《北支主要树木生产量调查》《昌黎地区的果树栽培》《山东省德县附近畜牛事情》《北支农作物病害》《华北灌溉水质》《施肥惯行调查报告》《北支农具相关调查》等,侧重调查华北农业生产与技术状况。(3)相关调查参见華北産業科学研究所編『華北産業科学研究所調査資料』、1943年。此外,日本驻华北各地领事馆、商工会议所、东亚同文会、华北事情案内所、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等官方、民间调查机构亦开展相关调查。比较日本各机构团体在华北的农业调查,以满铁调查最为丰富、最为详尽。

满铁起初经营重点在东北,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向华北延伸。为搜集华北农矿资源情报,以便对其开发和掠夺,为全面侵华战争提供战略物资准备和支持,满铁在华北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情报机构体系,深入华北农村开展实地调查。“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煤、铁、石油、棉花、羊毛、工业盐等农矿资源严重不足,日本在满洲及北支经营状况如何,关系到战争胜败,因此帝国必须向大陆发展。”(4)東邦国策研究会編『躍進日本の姿と資源問題』、1937年、27頁。国内外有关满铁及其调查的研究成果丰硕,然其研究内容侧重考察满铁在东北的侵略活动,较少关注满铁在华北、华中等地区的侵略活动,偶有涉及者更多论述日本对华北农业资源的统制与掠夺,对于满铁在华北的农业调查活动、内容及其扮演的角色语焉不详。(5)中国代表成果参见苏崇民《满铁史概述》,《历史研究》1982年第5期;曹幸穗《满铁的中国农村实态调查概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4期;高乐才《满铁调查课的性质及其侵华活动》,《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4期;居之芬、张利民主编《日本在华北经济统制掠夺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解学诗《“七七”事变前后的满铁华北经济调查》,《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6期;王士花《日伪统治时期的华北农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石嘉、李小东《抗战时期日本对华北农业资源的掠夺——以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为例》,《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18年第2期。日本代表成果参见草柳大蔵『実録満鉄調査部』、朝日新聞社、1979年;原覺天『満鉄調査部とアジア』、世界書院、1986年;井村哲郎編『満鉄調査部:関係者の証言』、アジア経済出版会、1996年;小林英夫『満鉄調査部』、講談社、2015年。鉴于此,本文主要利用满铁相关档案资料,论述满铁在华北的农业调查机构及其农业资源调查内容,并进一步分析其调查性质与目的。

一、满铁情报机构体系

满铁是日本在中国大陆最早建立的国策会社,其设立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的直接结果。(6)张祖国:《二十世纪上半叶日本在中国大陆的国策会社》,《历史研究》1986年第6期。1906年11月,日本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负责管理宽城子(今长春)以南的铁道,经营抚顺、烟台煤矿,改建及经营安奉铁路等事宜。满铁设总裁室、经理部、用度部、铁道总局、产业部、抚顺煤矿、地方部、中央试验所、东京分社、天津事务所、北京事务所、上海事务所、经济调查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等机构组织,初由后藤新平担任总裁、中村是公担任副总裁,二者均为当时有名政客、殖民地经营家。(7)ルーブル社出版部編『大日本人物名鑑(巻4の2)』、1922年、157頁。满铁主要经营铁道、农业、工商、制油、冶金、警政、市政、社会事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事业投资等业务,成立大量公司及医疗、文化机构,截止到1939年,共创办71家公司,总投资达3.1亿元。(8)満洲事情案内所編『満洲国策会社綜合要覧』、1939年、57頁。满铁还负责其附属地,如奉天附属地、长春附属地、鞍山、大石桥、四平街、公主岭、辽阳、铁岭、海城、开原、瓦房店等以及支线上的抚顺、安东、本溪湖等城市市政管理。战争后期,满铁势力仍不断膨胀,1940年,满铁增资至14亿日元,至1945年,拥有资产50亿日元、职工40万人,其中,日本职工近14万人、中国职工26万余人。(9)苏崇民:《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和战后的满铁史研究》,《东北亚论坛》1993年第4期。

满铁除了经营铁道运输业及其附带事业,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开展调查研究,刺探中国情报。日本政府认为,近代企业合理的经营建立在科学、必要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尤其满铁作为“国策会社”,事业范围极为广泛复杂,欲完成此事业必须设置庞杂的调查机关。(10)南満洲鉄道株式会社編『南満洲鉄道株式会社三十年略史』、1937年、594頁。加之,满铁创始人后藤新平力主考察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工矿农商及交通等一般经济情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亚洲和世界政治经济情况,以便为满铁事业服务 ,同时为日本政府、军部提供为制定侵略政策所必需的参考资料。(11)苏崇民:《满铁史》,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11页。对此,满铁建立起完备的情报机构体系。1907年4月,满铁设置调查部(次年改为调查科),作为一般的经济调查机关。1908年9月,东京分社设置东亚经济调查局。1923年4月,设置哈尔滨经济事务所调查科。1932年1月,以调查科为基础组建经济调查会。1935年3月,哈尔滨铁路局内设置经济调查所,11月,改为北满经济调查所。1935年11月,设置天津事务所调查科。1936年10月,设置上海事务所调查室。(12)南満洲鉄道株式会社編『南満洲鉄道株式会社三十年略史』、594頁。至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前,满铁已经在中国建立起完整的谍报机构体系,其触角由关外延伸至关内,乃至内陆腹地。

满铁调查范围起初以“满蒙”为主,九一八事变后延伸至华北。“满铁会社创立以来作为国策代行机关,承担满洲经济建设之重要责任。在北京进一步洞察东亚之将来,在上海设置事务所,在其他要地派遣驻在员,共同搜集政治、经济相关情报即资料,……而在北支开展积极的产业相关调查是在满洲事变以后进行的。”(13)満鉄北支事務局調査室編『北支ニ於ケル満鉄農業関係調査経過概要』、1938年、1頁。1933年12月,满铁经济调查会制定《对华经济调查机关设立计划案》,计划成立满铁经济调查会华北经济工作调查班,下设天津、青岛及上海三个分班。(14)解学诗:《“七七”事变前后的满铁华北经济调查》,《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6期。1934年9月,满铁向天津、青岛等地派驻专任调查员,正式开启由农业专家参与的调查活动,此次调查得到日本天津驻屯军及其他机关的大力支持。(15)満鉄調査部編「支那經濟開發方策竝調査資料」、『支那·立案調査書類,第2編第1巻』、1937年、352頁。1935年3月,满铁总务部设置东亚科,经济调查会增设第六部(原为五部),将其调查活动范围指向华北。(16)南満州鉄道株式会社編『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第三次十年史 下卷』、龍溪書舎、1976年、2390頁。同年11月,因调查机构的扩大,满铁开设天津事务所,特设调查科,组织各种开发华北对策调查。天津事务所实行“在勤员制度”,通过向华北广派“驻在员”“派遣员”“出张员”等,建立起辐射整个华北的调查网。(17)満鉄産業部編『昭和11年度満鉄調査機關要覽』、龍溪書舎、1979年、221頁。1936年,天津事务所联合满铁产业部和经济调查会组成的调查班,在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部的支持下,迅速开展有关产业经济各部门的调查,其中农业调查包括农业资源调查、农家经济调查、农村实态调查等基础性调查,最初主要开展农业资源开发各种对策调查。(18)曹幸穗:《满铁的中国农村实态调查概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4期。

七七事变后不久,满铁接管华北各铁道运营工作,1937年8月,又在天津设置北支事务局以取代此前的天津事务所。北支事务局编制明显扩大,配有大批专业调查员,其足迹遍及内蒙古、北平、天津、河北、山东等地。(19)斯日古楞「満鉄の華北への進出」、『現代社会文化研究』、2001年第21期。七七事变后,日军强占华北大片土地,满铁意识到“经营”“开发”华北、尽快开展各种调查的重要性,于1937年11月将北支事务局调查班迁至北平,成立北京事务所,作为在华北开展调查的“中枢机关”。(20)苏崇民:《满铁史》,第747页。北京事务所设置专门的农业系,以全面调查经历水灾和战乱后的华北农村实态作为最先急务,为日本当局调查研究、制定“农业开发方策”做准备。(21)満鉄北支事務局調査室編『北支ニ於ケル満鉄農業関係調査経過概要』、3頁。1937年12月,北支事务局在日军特务部指导下,并请求农业部农林科援助,以32名调查员、通译组成4班前往北宁、京浦、京汉、京绥、正太沿线及山西太原至大同间沿线地带开展调查。本次调查以“救济复兴”华北农村为名,在日军特务部第二科的支持下进行。(22)満鉄北支経済調査所編『農家経済調査報告 昭和12年度』、1942年、1頁。

由于满铁在华北的调查机构及其事宜日渐庞杂,1938年初,满铁将北支事务局整体迁至北平,并设置专门的调查室,以继承、扩充此前的调查业务。(23)黄福庆:《九一八事变后满铁调查机关的组织系统(1932—194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4期,1995年。该调查室机构颇为完善,设有主事,由北支事务局次长兼任;主事下设干事,负责联络及庶务相关事宜;另设若干名“调查役”,负责产业经济各部门调查业务;各“调查役”之下配属各系,负责农业调查的“调查役”之下配属农政和农产二系,以顺应新形势发展,组织有关华北农业政策的确立及农产资源的开发等各种调查。1938年2月,随着调查室不断扩大,鉴于华北农业的重要性,农政、农产二系人员配置得到进一步扩充强化,各自配有12名职员。(24)満鉄北支事務局調査室編『北支ニ於ケル満鉄農業関係調査経過概要』、3頁。随后,北支事务局制定《北支农业相关调查业务方针纲要》,制定调查目标,“开展以促进北支开发振兴、尽快适应新形势、确立农业政策为目标的各种调查;开展以充分开发、发挥铁道之功能,致力于北支开发振兴各种方策之确立为目标的各种调查。”调查要项主要包括,“基本农政调查及制定对策、农村救济复兴调查及制定方案、农产资源开发调查及制定对策、林产资源开发调查及制定对策、畜产及水产资源开发调查及制定对策、立足于经营铁道的农业调查及制定对策、北支农业实态基础性调查。”业务实施要领,“参与北支经济建设大业策划;注意加强与军特务部联系;协助调查实施机构,援助专业技术人员;保持各班各成员间密切联系。”(25)満鉄北支事務局調査室編『北支ニ於ケル満鉄農業関係調査経過概要』、5—9頁。

从上述“纲要”可知,在华北充分开展各种农业调查是北支事务局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便制定农业资源“开发方策”,其调查内容围绕华北农政、农村救济复兴、农业资源开发、农业实态,并将华北铁道经营与农业调查相结合,其中,特别重视农业资源调查。随着日本侵华战争不断扩大,对农矿战略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满铁极力在华北开展各种农业调查,显然是为了满足日军“以战养战”之需要。(26)郭铁樁、关伟等编著:《侵占大连四十年(1905—1945)》,张宪文主编:《日本侵华图志》第4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年版,第70页。业务实施要领更是规定,北支事务局是在“国策的使命之下”开展华北农业调查和开发业务,并且特别强调要加强与日军特务部的联系,满铁和军部勾结起来,使得此种调查带有浓厚的政治、军事色彩。满铁“大调查部”成立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大部分调查人员“均认为顺应国策、服务国家才是国策调查组织的任务,而且这种想法是根深蒂固的。”(27)黄福庆:《九一八事变后满铁调查机关的组织系统(1932—194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4期,1995年。

1939年4月,满铁方面依照总裁松冈洋右“大调查部”的构想改革调查机关,将东亚经济调查局、北支事务所、上海事务所调查科、中央试验所、满蒙资源馆、大连图书馆整合为统一的调查部,在此种体制之下开展以“支那抗战力调查”为中心的一系列综合调查。(28)満鉄調査部支那抗戦力調査委員会編『総篇 調査の方法論及び総結論』、1940年、1頁。极为重视谍报工作的松冈妄图将“大调查部”建成在中国大陆涵盖政治、经济、军事三者的参谋本部,为日本执行大陆政策“出谋划策、贡献力量”。(29)満鉄弘報課編『満鉄と調査』、1940年、49頁。此次改革也使得满铁在华北的调查机构得到进一步扩充、强化,北支事务局改组为北支经济调查所和张家口经济调查所,成为直属部门,其主要任务是配合大连本部综合科策划的综合调查,将“战时经济调查”作为首要调查对象,并于次年开展著名的“北支惯行调查”。(30)満鉄北支経済調査所編『北支慣行調査(1)』、1942年、8頁。1943年以后,日本已是穷途末路,日本军方强化对满铁调查机关的管控。经历两次“检肃事件”后,满铁元气大伤,加之资金匮乏始终是致命的缺陷,本部以及分驻各地的调查人员及调查功能日趋萎缩,其调查研究事业陷于停顿状态,调查组织近于崩溃边缘。(31)草柳大藏著,刘耀武等译:《满铁调查部内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60—562页。

要之,九一八事变后满铁开始在华北设置调查机构,至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前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情报机构体系。日本当局利用满铁情报机构,广泛深入华北各县、各村开展调查,其中农业调查、尤其农业资源调查是调查重点。“虽然满铁会社立足于原有的北支铁道经营,但是现在也开展北支农业开发策略相关调查研究,为北支农政、农畜林水产资源开发制定方案。”(32)満鉄北支事務局調査室編『北支ニ於ケル満鉄農業関係調査経過概要』、1938年、4頁。包括满铁在内的日本调查机构之所以重视中国农业调查,固然因为大多日本调查人员认为当时中国的自然生态是绝对的农业社会,(33)原覺天『満鉄調査部とアジア』、世界書院、121頁。但更为重要的还是为了全面摸清华北农业资源情报,进而进行开发和掠夺,实现战略资源“现地自给”,以便顺利推进“大东亚战争”。日军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曾提出《北支占领地统治计划书》,直言不讳地说,“在北支拥立新政权,以推动安宁秩序的维持,确立以我国为中心的日满支经济联盟,协助不足资源的获取及扩张日本产品的销路,为战争的顺利进行扫除障碍。”(34)「秘密書類調製の件」、『陸満機密大日記』(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01002726200。

满铁曾将其调查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为建设开发的基础时代,以交通局的设备及调查研究之事业为主。第二期则以第一期所得的调查研究为基础,着手开发,乃经营的实行时代,亦即开发的完成时代。至第三期享用第二期开发所得福利,为完全的活用时期。”(35)吴英华编:《二十年来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3页。满铁在华北的农业资源调查基本遵循了此种顺序:首先详细调查华北农业资源情况,搜集华北农业资源情报;其次依据调查情报、制定“开发方策”,为日本高层提供决策参考;再次成立“华北开发”国策会社,依据“开发方策”,推行农业增产计划,进而掠夺更多战略资源,实现“以战养战”的侵略政策。满铁在华北的农业资源调查,具有明确的国家战略意图,是在日本当局主导下开展的,更是为侵华战争准备、服务的,一旦战争全面爆发,即可动员占领区所有战略资源,协力“皇军”时获取军需资材,以实现长期的“经济战”。(36)興亜院華中連絡部編『武漢地区重要国防資源畜産物調査報告書』、1941年、72頁。满铁是日本最早成立的“国策会社”,其调查活动是日本国家意志的体现,是附属于侵华战争形态的,是为日本政治、经济、军事等现实利益服务的。(37)张艳国、石嘉:《近代日本在华调查机构的“江西调查”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11期。满铁在华北的农业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农产资源调查、畜产资源调查及果蔬资源调查等方面。

二、华北农产资源调查

棉花是华北最重要的农产资源,同时也是日本最重要的原料输入品,(38)村田孜郎『北支の解剖』、六人社、1937年、123頁。因而满铁相当重视当地棉花调查。华北棉花调查首先从山东开展,1935年,北京事务所先后调查张店和御河棉区的棉花栽培沿革、气候、土壤、种植面积、品种、产量、销量、交易等等。根据满铁调查,山东省每年棉花产量达到140至150万担,分为三大产区:一是张店腹地的小清河及其相连的黄河流域;二是山东省西北边界以临清、夏津、高唐等县为中心的北运河沿岸一带;三是山东省西南曹、单、菏泽、定陶等县为中心一带。(39)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山東の棉作』、1936年、2頁。1930—1932年,御河棉区,即高唐、夏津、临清、馆陶、邱县、清平、堂邑、恩县、武城等县三年平均植棉面积为2823029亩,植棉业成为当地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当地每年生产棉花达110304872斤、销售150万担,大部分销往济南,由棉农出售给当地仲买人,然后再转卖给中国棉商和洋行的纺织工场。(40)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山東の棉作』、79頁。调查指出,御河棉区农民因植棉收入增加而忽视粮食作物生产,以至于出现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的畸形状态,过分偏重种植棉花,一旦遭遇棉价低落或自然灾害,势必严重影响农村经济。(41)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山東の棉作』、154頁。此次调查非常重视当地棉花种植分布、产量以及如何开发等方面,调查的指向性非常明显,并且引起日本高层的重视。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非常重视华北的棉花增产。太平洋战争后,为了实现战略物资的“现地自给”,日本又在华北推行粮棉增产并重的农业政策。(42)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华北经济掠夺》,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77页。

1935年10月,满铁将河北省分为北平、天津、宝坻、丰润、卢龙、霸县、易县、保定、定县、唐县、正定、晋县、饶阳、沧县、吴桥、南官、高邑、顺德、邯郸、大名等20个区,各区派遣专家调查,重要区域配置2人、次要区域配置1人,详细调查各区域棉花种植情况,最后提交调查报告。(43)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河北省棉産調査報告書』、1936年、1頁。调查报告涉及经过路线、全区概况、各县概况,由分区下到各县、再下到各县管辖各乡开展调查,并绘制大量棉产概况图、调查路线图。例如,北平区调查路线和区域是北平下辖的宛平县、昌平县、顺义县、大兴县、通县等,调查内容包括全区棉产概况、各县棉产情况、耕地面积、棉花种植面积、植棉比重、新旧棉花种植面积及比重等,“北京郊外东西南北四郊区总面积1170180亩,耕地面积约635000亩,人口约1370614人。东南两郊区为棉产区有棉田1534亩,南郊大红门外有私立棉场一所,每年向附近农民出售棉种。西北两郊区棉田较少、菜园较多。”(44)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 『河北省棉産調査報告書』、16頁。调查指出,1935年河北省棉田较上年减少1767155亩、棉产减收339379担,主要受旱灾影响,虫灾、水灾、雹灾、风灾亦时有发生。(45)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 『河北省棉産調査報告書』、263頁。调查提出,在旱灾严重、棉产锐减地区推广耐旱的美国大陆棉,可迅速恢复棉花产量、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46)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 『河北省棉産調査報告書』、312頁。

满铁在华北的棉花调查及改良试验,不是为了推进华北农业发展、增进华北民众福祉,而是为了更好的开发、掠夺棉花资源。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华北方面军特务部明确提出,“要迅速、有计划改良增植棉花,改善所产棉花的处理运销,藉此促成北支农村的更生振兴,确保日本所需资源的供给,实现日支经济提携。”(47)満鉄北支事務局調査部編『事變下の北支農業の諸問題』、1939年、41頁。对此,满铁对华北棉花开展调查,并向日本高层报送《北支棉花处理机构对策》《北支棉花开发要领草案》《北支那棉花开发方策》《北支棉花改良增植九年计划》《北支棉花对日输出相关调查》等调查报告,为开发、增植华北棉花提供决策参考。满铁提出华北棉花改良增植目标,用十年时间实现河北、山东、山西棉田面积达35000000亩、棉花产量达1200万担。(48)満鉄調査部編「北支那棉花開発方策」、『支那·立案調査書類,第6編第1巻』、1937年、3頁。具体措施是改良现有棉田,扩大棉田面积;设置棉花原种圃,负责培育优良品种;配备棉花研究机关,负责品种改良试验、培养技术员;成立棉花增产奖励机关,负责分发棉种、指导合作社、管理研究机关、监督棉花产销;组织植棉合作社,增进棉农福利、开展棉花增产事业;开设棉花交易所,整顿棉花市场、指导棉花产销、提高棉花质量。(49)満鉄調査部編「北支那棉花開発方策」、『支那?立案調査書類,第6編第1巻』、6頁。满铁还提出具体的“开发举措”,提出以日本纺织联合会为中心,利用华北当地棉商成立华北纺织棉收购组织,负责收购华北棉花,满足日本纺织工场需要;天津与大阪间签订“北支棉花输入协定”,成立天津棉花输出协会、青岛设立支部,负责收购华北棉花,为日本棉织品提供原料。(50)満鉄北支事務局調査室編『支棉花処理機構対策』、1938年、1—2頁。

为进一步控制、开发华北棉花资源,满铁计划成立“东亚棉花协会”与“华北棉花协会”。(51)「北支綿花協会に関する件」、『陸軍省大日記』(防衛省防衛研所)、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01004387200。东亚棉花协会,是在日满棉花协会的基础上变革、扩充,财团基金由200万元增至500万元,由日本拓务省、外务省、满铁、民间棉商出资,主要负责统一策划、协力东北及华北棉花改良增产事业。华北棉花协会,由东亚棉花协会、华北伪政权及棉农代表组成,在河北、山东、山西设置分会,负责实施棉花改良增产事业,主要任务是推广陆地棉、扩大种植面积、培育优良品种、改良栽培法等事项。(52)満鉄調査部編「北支那棉花開発方策」、『支那?立案調査書類,第6編第1巻』、96頁。满铁的“开发方策”很快得到实施。1938年,日本成立华北棉产改进会,旨在改良、推广优质棉种,提高华北棉花产量,满足日本对棉花资源的需求。协会在北京成立本部,在其他要地成立支部,负责“北支棉花栽培指导、奖励,采种圃的经营,新棉种的采种与分发,植棉合作社的指导,棉花的共同销售斡旋,农耕用品的共同购入斡旋,棉花及棉业相关调查研究及其他事业。”(53)満鉄北支事務局調査室編『華北棉産協会会則案』、1938年、1頁。其后,日本又成立华中棉产改进会,设置目的、经营事业与华北棉产改进会一致,其掠夺棉花资源的范围扩大到华中地区。(54)「昭和14年度華北棉産改進会々則、華中棉産実行予算其他」、『中国ニ於ケル綿花増産対策関係』(外務省外交史料館)、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6050468400。

满铁还在华北产棉区派驻技术员,以便推进“棉花增植计划”。1934年4月,满铁向北宁铁路局通县棉作试验场派遣2名技术员,“援助”北宁铁路沿线棉花栽培的普及、奖励事业,1937年4月增派4名技术员,1937年底再度派遣8名技术员,“协力北支棉花的开发”。(55)1937年4月满铁派遣的4名技术员因“通州事件”死亡,七七事变后满铁卷土重来,再派出8名技术员。参见満鉄北支事務局調査室編『北支ニ於ケル満鉄農業関係調査経過概要』、32頁。1937年12月,满铁向冀东植棉指导所派遣5名技术员,“援助”华北棉花增产试验、植棉奖励普及事业。不久,满铁又向军粮城农事试验场派遣3名技术员,负责加强北宁铁路局通县棉作试验场与军粮城农事试验场的联系,“援助”北宁沿线以北地区棉花改进事业。(56)満鉄北支事務局調査室編『北支ニ於ケル満鉄農業関係調査経過概要』、34頁。满铁积极向华北沦陷区棉花研究机关派遣技术员,根本目的在于推广日本先进的植棉技术和管理经验,继而实现“北支棉花增植计划”,满足日本棉纺工业原料需求和战时物资需求。

三、华北畜产资源调查

畜产资源调查方面,满铁曾详细调查华北家畜数量、中等农户拥有数量、主要家畜数量及其比重、主要家畜及畜产品产销交易状况、察哈尔蒙古部落家畜数量、河北省饲养家畜占用耕地面积等方面。华北畜产分布情况,牛的养殖山东最多,河北次之;马、骡、驴的养殖以西北地区为主,山东、河北农耕地带主要从西北引进;羊、山羊的养殖以察哈尔、绥远一带及山东、山西的山区较多;猪、鸡等小家畜的养殖多分布在河北、山东农耕地带。(57)満鉄北支事務局調査部編『北支農業要覽』、1938年、125頁。调查指出,华北拥有相当丰富的畜产资源,在全国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华北是同内地贸易的要冲,控制宁夏、新疆、甘肃等内陆腹地,包头、绥远、张家口是东西部贸易重要集散地。近年来,由于中国内地、外蒙的封锁,以及苏联在新疆扩张势力,华北畜产品贸易量有所下降,可供出口家畜数量:牛为18.2万头、马为2.1万头、羊为45.7万头、猪为5.3万头。(58)満鉄北支事務局調査部編『北支農業要覽』、129頁。华北主要畜产品是兽毛(羊毛、山羊绒、骆驼毛、猪毛)、皮革(牛马羊皮)、兽毛皮及其他骨粉、牛肉等,当地畜产品大部分从天津港输出,青岛港次之,天津港输出额超过2700万元,青岛港约为945万元。(59)満鉄北支事務局調査部編『北支農業要覽』、163頁。调查指出,河北、山东、山西地区畜牧业依附于农业,资金和人才投入不足;察哈尔、绥远地区汉族人口涌入,大量草地被开垦成耕地,家畜资源锐减。(60)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北支畜産現况』、1937年、35頁。

绵羊及羊毛是华北最重要的畜产资源。华北绵羊属于脂肪尾羊种,细分为本土绵羊与寒羊两种,兴安省、外蒙古、察哈尔及绥远地区多为本土种,黄河流域多为寒羊,寒羊又名细毛羊,以毛质优良、大脂肪尾而闻名。(61)満鉄産業部編『北支那経済綜観』、1938年、233頁。1936年9月,满铁对华北羊毛集散状态、交易及输出情况开展调查。华北羊毛主要产地及集散地,绥远省以丰镇、归绥、包头为名,其中包头是转运西路羊毛最大集散市场,青海、甘肃羊毛由此转运至天津;河北省辛集镇、顺德,山东省胶济沿线的青州、周村及博山、济宁,河南省洛阳、开封、郑州、怀庆等地均为有名产地,其中新集镇、顺德、周村作为各地的集散地而远近闻名,三省羊毛质量大体良好,而寒羊毛在华北绵羊毛中属于最上品。(62)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北支那の羊毛』、1936年、3頁。据满铁推算,绥远、察哈尔两省羊毛总产量为4776吨,河北、山东、山西三省羊毛产量为4702吨。(63)満鉄調査部編「北支那畜産調査資料」、『支那?立案調査書類,第6編第2巻』、1937年、14頁。华北羊毛主要输往天津、张家口、绥远、包头、河北、山东、锦州等地,其中天津是中国最大羊毛输出港,约占全国羊毛输出总量的85%,主要出口美、日、英、德四国。(64)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北支那の羊毛』、99頁。华北羊毛存在死毛较多、柔韧性不足、毛筋细度大小不同等缺点,需要从根本上改良羊种、改善饲养管理。(65)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河北省農業調査報告(二)』、1937年、158頁。满铁在华北的畜产资源调查非常重视畜产资源数量、分布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方策”,为以后开发、掠夺做准备。

为开发、掠夺华北畜产资源,满铁提出《冀东农畜产资源开发计划案》《北支畜牧业概况及对策》《北支五省畜产方策》《北支畜牧业振兴案》《北京市营屠宰场设立案》《寒羊增殖计划案》《北支畜产开发九年计划》等调查报告,指出“以振兴、扩充华北五省畜产事业为目标,以确保日满支国防资源的充足、北支农村经济的改善。”(66)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北支畜産方策』、1937年、1頁。提出华北畜牧业经营方针:游牧地区,奖励农耕和其他劳役,使畜产经营多元化、生产技术进步,以改善畜产经济、增加畜产资源;农牧兼业地区,确定地权及牧野制度,巩固农牧经营的基础,以增加资源、提高资质,改善农村经济、融合汉蒙民族;农耕地带,以改良家畜资源为目标,强化有畜经营、振兴畜产事业、改善农村经济;其他地带,推动并振兴赛马、畜产品加工、畜产品贸易等,探索家畜及畜产品利用之道,以振兴农牧业生产。(67)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北支畜産方策』、2頁。具体改良举措:购入国外新品种绵羊,改良本土品种;培育优质马种,保持优良军马的生产;改良牛品种,增加牛肉资源;培育新品种猪,提高肉质、增加收入;引进新品种鸡,增加肉蛋产量;完善防疫及其他牧野设施,实现增产目标。(68)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北支畜産方策』、12—16頁。畜产增殖计划由日伪当局实施,日方提供技术指导和经济援助。为加快实施“北支畜产方策”,满铁还提出改革畜产行政,具体如下:

首先,配备行政机关。一是配备中央行政机关。实业部设置畜产司,畜产司下设畜政、畜产、兽疫、牧野、庶务等五科;畜产司应招聘日本技术顾问,配备日本技术员。二是配备地方行政机关。各省实业厅设置畜产科;畜产科应配置日本技术员;县旗公署各配置1名畜产技术员。三是配备民间畜产机构。省县(盟旗)设立畜产合作社,使其成为各地政府(以各公署为中心)指导统制之下的畜产执行机关;畜产合作社以种畜场为中心,各省县酌情设置并加以管理;相关经费主要由地方支付,其余由国库补助。(69)満鉄北支事務局調査部編『事變下の北支農業の諸問題』、39頁。四是配备试验研究机关。设置畜产试验场,负责畜产试验研究、调查及技术指导,配置日本技术员,负责联络协调中日各机关;设置兽疫研究所,负责兽疫预防及治疗试验研究、调查及防疫药品制造,配置日本技术员,负责联络协调中日各机关。五是配备教育机关。开设甲种畜产学校、高等畜产学校,培育中国技术员,聘请日本教师;配备畜产品进出口检查机关、家畜交易及屠宰机关、畜产品输出及交易机关。(70)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北支那の羊毛』、113頁。六是开展调查及试验研究。开展畜产资源、兽疫、牧野调查,畜产改良增殖、牧野、饲料、畜产加工试验,兽疫防疫试验及防疫药品制造。(71)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北支畜産方策』、5—11頁。

满铁提出的“畜产开发方策”相当全面,企图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由日伪当局掌控的畜产管理机关,配置畜产试验研究和教育机关,注重畜产调查研究。然而,日本人始终掌握改革的主导权,操纵核心技术,各级管理机关、教育研究机构均配置大量日本技术员,并组织日本人开展农业调查。满铁的“畜产开发方策”与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的农业研究动机一致,即利用日本的科技与人力,控制、掠夺华北农业资源。“日本人侵占我北平之后,搞起农业科研,其目的是为了侵略战争服务。他们还是按照原来的设想,工业日本国,农业中国。十分清楚,日本侵略者想利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地大物博,土地肥沃,是盛产粮棉的基地,是天然的后勤粮仓,为实现侵略中国目的服务。”(72)苏迅:《日伪时期华北农事试验场史略》,政协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编:《海淀文史选编》第8辑,1994年,第248页。

四、华北果蔬资源调查

果蔬资源调查,满铁主要调查了华北果树和蔬菜种植业,其中果树种植业调查主要包括果树栽培气象、水果供给关系、果树种植情况等方面。调查指出,河北、山东是中国有名的水果产地,燕山山脉、泰山山脉、太行山山脉周围,以及河北平原周边的山麓地带均分布大片果园,果树种类极为丰富。河北省果树栽培面积为11200町步、山东省栽培面积为16400町步,根据两省栽培面积和栽培状况推算年产量达到7500万公斤。(73)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山東、河北兩省ニ於ケル果樹栽培』、1936年、10頁。1町步约等于9917平方米,约合14.88亩。华北水果主要经天津、青岛、芝罘、龙口、秦皇岛、威海卫等6个港口输往国外,胡桃、杏仁、苹果、梨、柿是主要输出品,1933年共输出近1125万公斤、价值约408万元。(74)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山東、河北兩省ニ於ケル果樹栽培』、11頁。调查指出,华北绝大多数果树是放任栽培,技术管理极为拙劣,完全为粗放式经营,如即墨、莱阳、青州及河北昌黎的桃树栽培法均采用放任式,果树栽培方法不当、忽略果树病虫害防治、不重视果树施肥、果树树龄过大,影响到水果质量和价格,农村果业经营日渐困难。(75)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山東、河北兩省ニ於ケル果樹栽培』、14頁。满铁提出华北果业经营困境,目的是找到开发和掠夺“策略”,为应对此种困境,满铁提出利用日本先进的农业技术来开发华北果业资源。

1936年11月,满铁对河北、山东两省蔬菜种植业开展调查,其调查路线从天津、北平、济南等大城市近郊开始,途经保定、潍县、胶县、青岛等铁路沿线地区及山东半岛部分地区,主要调查蔬菜产地、品种、栽培及其发展对策等方面。调查指出,河北省为中国著名蔬菜产地,沧县、景县、徐水县、定兴县、新城县、博野县、望都县、东鹿县、正定县、平山县、磁县、长垣县、鸡泽县、南和县、永清县、安次县、平谷县均为重要产区,北平、天津等城市近郊及县城附近亦种植蔬菜。(76)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山東河北兩省に於ける蔬菜事情』、1937年、4頁。该统计数据来源于1931年河北省政府实业统计。山东省亦为蔬菜种植大省,主要产地有胶县、黄县、文登县、济阳县、益都县、历城县、德县、泰安县、莱芜县、章丘县、高密县。河北、山东两省出口蔬菜有马铃薯、甘薯、椎茸、筍、番椒、大蒜、金针叶等,每年出口额达100万元以上,主要销往满洲、香港、英国、美国、日本、朝鲜等处。(77)満鉄北支事務局調査部編『北支那外国貿易統計年報 昭和12年』、1939年、146頁。事实上,华北蔬菜种植业地位并不高,一般农户将其视为农副业,而非必须种植的农作物,只有特殊地带专门种植蔬菜,而且种植者不是专业技术人员,种植蔬菜大多是自给自足。反观日本每年蔬菜出口额超过1000万元,相当于华北两省的10倍,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1%,相当于两省的60倍。(78)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山東河北兩省に於ける蔬菜事情』、82頁。其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华北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宜发展果蔬种植业,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华北果蔬种植业发展水平较低,存在诸多问题。满铁详细调查华北水果种植业存在的问题:一是国外水果抢夺市场。“美国水果横渡太平洋,侵占东洋市场,蹂躏朝鲜、北支市场。”(79)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満洲、北支に於ける果樹園藝とその将来』、1937年、60頁。华北是中国著名水果产地,原本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然其水果产量、质量、品种有限,故每年都要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进口大量水果,如1935年华北进口水果量8605.1吨、进口额422066元,出口水果量16007.2吨、出口额3255946元,进口水果仍然占据了国内市场一定的份额。(80)満鉄北支事務局調査部編『北支那外国貿易統計年報 昭和10年』、1937年、130頁。二是技术不足。果树产量多少、果树寿命长短取决于果园的经营,而技术又是支配果树园艺的重要因素,华北果业衰败的原因有一半是忽略技术,没有培育果树新品种、缺少病虫害防除法、忽视修剪果树繁枝,致使华北果业日益衰败。三是资金不足。果树病虫害防除、合理的施肥均需要资金的投入,多数农民因资金拮据,只看重果树产出而轻视果树的护理,以至于华北果业持续萧条。缺乏运转资金的融通之道,导致经营步履维艰。(81)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満洲、北支に於ける果樹園藝とその将来』、62頁。

针对以上问题,满铁提出“开发方策”。一是组织生产同业公会,负责各种材料的共同购入、水果的销售、栽培资金的斡旋等。二是设置指导奖励机关,直接指导栽培者,包括优良果苗培育与分发、经营模范果园、联络同业公会、提高果农技术等方面。(82)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山東、河北兩省ニ於ケル果樹栽培』、25頁。三是设置中央统制机关,统一管控东北和华北果业。四是设置园艺试验场,负责果树的基础试验研究、技术部门的督励、技术员的培养等事项。满铁计划在大连成立中央园艺试验场,在熊岳城、兴城、昌黎、宜化、济南、芝罘、青岛设立支部,以便在东北、华北实行“果蔬增植计划”。(83)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満洲、北支に於ける果樹園藝とその将来』、65頁。客观而言,满铁提出的果蔬业问题是现实存在的,其“开发方策”亦能起到一定作用,然而遗憾的是,满铁真实目的不是为了发展中国农业、改善农村经济,而是利用日本资金和技术来控制、掠夺中国农业资源。为实现“果蔬增植计划”,满铁在华北派驻技术员。1936年3月,满铁向昌黎园艺试验场派遣2名技术员,七七事变后增派4名技术员,负责“技术援助”;1937年12月,向昌黎果树改进所派遣3名技术员,“援助”果树改进事业;其后接受昌黎县政府和冀东地政府(日伪)委托,派遣3名技术员,“援助”当地果树改进事业。(84)満鉄北支事務局調査室編『北支ニ於ケル満鉄農業関係調査経過概要』、36頁。

结 语

“我国资源,蕴藏宏富,战前日本已屡次派员详细调查,企图开发,因格于时势,未能达到目的。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痛感资材缺乏,亟图大规模开发华北及内蒙各沦陷区域富源,以弥补本国资源饥馑。”(85)卜千里著,外交部亚洲司研究室译:《华北开发公司的剖析》,外交部亚洲司研究室,1940年,第1页。日本为掠夺华北物产资源,曾成立各种调查机构、制定各种“开发方策”,至七七事变前后达到十余种,陆军省的《华北产业开发第一次五年计划》、兴亚院的《华北产业开发三年计划》、兴中公司的《华北产业开发计划》、华北开发公司的《华北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等均为代表。(86)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编:《抗战期间日人在华北的产业开发计划》,1947年,第2页。开发内容大体是,“援助北支建立民主自治政府;开发北支各种资源(矿产、棉花及羊毛);发展北支交通通信机关;提高北支民众经济生活,增进北支与日本的相互依存、共存共荣关系。”(87)緋田工『戦時体制時局常識読本』、松華堂、1937年、84頁。为实施这些“开发方策”,日本成立华北开发会社、兴中公司、华北交通公司、华北电信电话公司、华北盐业公司等。(88)対満支問題研究所編『北支開発企業の現勢』、1940年、11頁。日本对华北农业资源的调查、开发和利用过程,往往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其中满铁更多负责调查研究和制定“开发方策”,具体开发过程则由华北开发会社等日系企业实施,其开发、掠夺的“成果”最后由日本军政当局利用,各机构之间分工明确、甚少重叠。显然,满铁开展的调查研究及制定的“开发方策”,为日本当局掌握、掠夺华北资源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日本参谋本部发行的《平津地方(河北省北部)兵要地志概说》,即部分参考满铁在华北的资源调查汇编而成,该兵要地志详细记载平津地区战略要地、作战要线、地形气象、交通通信、给养、卫生,并附有各种军用图表。(89)日本参謀本部編『平津地方(河北省北部)兵要地誌概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1937年。此种调查及情报为日军侵略、攻占华北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更是满铁长期在华北进行侵略和渗透的铁证。

七七事变前后,满铁已经在华北建立起完整的情报机构,并向中国全境扩大,其调查活动作为推行大陆政策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90)財団法人満鉄会編『南満州鉄道株式会社第四次十年史』、龍渓書舎、1986年、489頁。满铁相当重视华北农业调查,尤其重视农业资源调查。其调查范围,辐射北平、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绥远、察哈尔等地,从都市、县城到郊区、农村,内容主要涉及华北农业资源、农村经济及农村社会。对华北城市、县城及其管辖乡村实行分区调查,并在当地物色调查员协助,调查开展前制定周密的调查计划,调查结束后必须向日本高层报送调查报告。(91)満鉄天津事務所調査課編 『河北省棉産調査報告書』、7頁。调查内容有先后主次之分,北平、天津、河北、山东是重点调查区域,而农村调查为重中之重;农产资源调查以棉产调查为重点,畜产资源调查以羊毛调查为重点,林产资源调查以果树调查为重点,水产资源调查以黄渤海渔业资源为重点。(92)満鉄北支事務局調査室編『北支海洋漁業対策要綱案要領説明』、1938年、2頁。满铁在华北开展农业资源调查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刺探华北农业资源情报,并提出相应的“开发掠夺方策”,推行粮棉畜产“增殖计划”,实现平战两时的自给自足,满足侵华日军及日伪当局的战略资源需求。(93)「北支経済開発要綱案」、『支那事変関係一件 第十八巻』(外務省外交史料館)、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2030552500。战争期间,粮食、棉花、畜产等农业资源被日本当局视为关乎战争成败的“重要国防资源”,因而相当重视对其调查研究和“开发掠夺”,企图将华北地区变成日军的后勤粮仓,动员华北所有资源来支撑其“大东亚战争”。满铁调查是为日本侵华战争准备、服务的,为日本扩大战争起到重要作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离不开扩军备战,更离不开物资补给,因此需要利用满铁、东洋拓殖、南洋拓殖、台湾拓殖、满洲拓殖、鲜满拓殖、华北开发及华中振兴等“国策会社”刺探中国资源情报,以便进行开发和掠夺,满足战时物资需求。“日本军阀武力侵略之成功,有赖满铁多方援助……日本今后欲向华北进攻,更不能不假手于满铁,所以日本人最近主张改组满铁,使其扩大化,成为实行对华经济政策总枢纽。”(94)周伊武:《松冈、满铁与华北》,《日本评论》第7卷第3期,1935年。尽管满铁与日本军部有着利益纷争,但其本质还是相互勾结、利用,日本军方急需通过满铁搜集中国资源情报,以便推行所谓“以战养战”策略,满铁作为日本“国策会社”的性质始终没有改变,其宗旨在于“推进殖民或者满支开发事业、扩充国防基础产业、统制地方救济与配给等。”(95)松沢勇雄『国策会社論』、ダイヤモンド社、1941年、19頁。

猜你喜欢
华北棉花资源
棉花是花吗?
棉花
我给资源分分类
近代华北开埠城市《红楼梦》戏剧演出述论
2019京城维修店发现之旅——华北车圈京城探秘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