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来顺
(上海大学文学院 上海 200444;中国博物馆协会 北京 100034)
内容提要:为响应21世纪以来博物馆领域所出现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在2015年UNESCO通过关于博物馆的建议书的推动下,ICOM于2016年7月启动了第九次博物馆定义修订,此举引起业界内外的极大关注。历经三年的全球范围的激烈讨论之后,由ICOM执委会从269个定义建议案中遴选出的新定义草案未能按原计划在2019年9月ICOM京都大会上完成修订所必要的法律程序。梳理和分析发现,人们对新定义草案中的几个重要方面提出了质疑:对主流博物馆认知的关键性改变能否被普遍接受,能否与UNESCO《2015博物馆建议书》的指导性意见完全衔接,是否与《ICOM章程》存在潜在冲突,会否使博物馆在一些国家面临法律和管理上的困惑,等等。此次定义的修订是ICOM历史上最民主的进程之一,也折射出博物馆传统派与革新派之间的学术碰撞。但无论从何种立场出发,一个富有理性和专业智慧的博物馆定义,必须在博物馆的机构目标(为什么利益服务)和特定的行为对象之间达成有效的平衡,它既不是一个基于理想的使命宣言,也不是一系列业务行为的简单罗列。目前ICOM已重新调整了定义修订工作的路线图,努力在2022年ICOM布拉格大会上最终形成具有最广泛代表性的新的博物馆定义。
如果说过去三年中有什么热点话题真正搅动了整个世界的博物馆,那无疑是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ICOM)于2016年在第24届米兰大会上启动的有关博物馆定义的第九次修订。博物馆及其相关领域中不同的学科、专业、伦理、地缘乃至国家法律、政治立场的代表们持续发声,一些世界著名的艺术媒体也以罕见的热情介入到这场辩论之中。各种观点的激烈碰撞在2019年7月中旬至8月底愈加集中,并在9月1—7日的ICOM第25届京都大会期间达到了顶点:在这届有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590名代表参加、231场各类会议、1476名演讲者[1]的博物馆“奥林匹克”上,几乎所有的话题都离不开对博物馆新定义的讨论,最终70.41%的有投票权的代表选择了推迟原订于9月7日的新定义建议的表决议程。这种情形在ICOM成立以来的73年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甚至有人忧虑ICOM会不会因此被“撕裂”。回溯上述进程,当然不是为了呈现此次国际大辩论的“烈度”本身,而在于借此观察和梳理定义(或重新界定)博物馆的社会和专业背景,进而管窥博物馆进入21世纪第30年之后的演进趋势之一斑。
ICOM自1946年成立以来,先后于1946、1951、1961、1974、1989、1995、2001和2007年对博物馆定义进行过八次修订并通过《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ICOM Statutes,简称“《ICOM章程》”)制度化。目前使用的博物馆定义虽完成于2007年的ICOM维也纳大会,但其基本框架依然是在1974年ICOM哥本哈根大会上建立起来的。换言之,虽然博物馆定义在1946—2007年的五十多年间不断被调整,但总体上都属于小修小补。
过去的这五十多年,无论是博物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社会环境,还是博物馆专业化以及博物馆学科的发展,其深刻变化都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年里,博物馆相关领域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是业界无法回避并引发反思和讨论的。除了博物馆认识论的逐步演化,除了诸多基本属于领域内的问题如博物馆多学科性的日益凸显,博物馆类型的不断丰富,博物馆所有权、合作伙伴和治理模式的非传统形态等问题之外,其他诸如博物馆如何反映文化民主,如何实现真正意义的公众参与,如何受到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甚至移民、去殖民化的影响等社会议题也逐一呈现在博物馆机构和博物馆从业者面前。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现行博物馆定义所呈现的学术意义上的博物馆概念,又往往与公众对博物馆的期待遵循着不同的逻辑,有些方面甚至根本没有涉及。所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回应社会和博物馆自身的变革,进而推动博物馆进一步彰显其社会价值,是包括ICOM的46 000多会员在内的整个博物馆业界的基本共识;而重新修订博物馆定义则被普遍认为是博物馆实现上述愿望和战略选择的一部分,并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作为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在2015年通过了一个针对博物馆的指导性文件,对ICOM作为一个非政府国际博物馆组织集中力量来研究博物馆未来的前景与潜力,并尝试再次修订博物馆定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个文件是2015年11月17日UNESCO第38届大会通过的《关于保护和加强博物馆与收藏及其多样性和社会作用的建议书》(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Museums and Collections,Their Diversity and Their Role in Society,简称“UNESCO《2015博物馆建议书》”)。这是迄今为止UNESCO在博物馆领域最新、最全面,也是对国际和各国制定博物馆相关政策最具影响力的文件。UNESCO出台该建议书的初衷是为了推动和指导各国直面和回应当今世界博物馆所面临的以下四个方面的机遇与挑战[2]。
第一,处于全球化与多样化交织中的博物馆。全球化背景下,博物馆藏品、专业人员、观众以及不同观念的流动加快。这些快速流动对博物馆产生了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今天的博物馆越来越便于公众使用;另一方面,今天的博物馆越来越趋于同质化。那么,博物馆在全球化中发挥作用的同时,又如何实现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
第二,处于和经济、人民生活品质相联系地位中的博物馆。今天的博物馆,有理由成为社会经济元素并产生收入,可以在参与旅游经济中帮助其所在地提升生活质量。但当博物馆将创收作为优先选项时,有没有削弱其主要职能的危险?
第三,处于公众对其社会角色新期待中的博物馆。博物馆日益发挥着关键的社会作用,并且成为社会融合及社会和谐的因素。博物馆如何协助社区应对社会的深刻变化?作为至关重要的公共空间的博物馆,如何在构建社会纽带、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重要作用,又如何成为公众讨论历史、社会、文化和科学热点问题的场所?
第四,处于信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中的博物馆。信息通信技术的兴起所带来的变化为博物馆保存、研究、创造和传播遗产及相关知识提供了机会,这些技术如何支持博物馆分享和传播知识?博物馆如何为了提升其主要功能而采用这些技术?
UNESCO《2015博物馆建议书》还进一步提出了博物馆发展的以下原则和方向:要促进文化广泛传播以及为争取正义、自由与和平对人类之教育,人类理性与道德上之团结;鼓励各国人民和社会从文化多样性中得到惠益;通过遗产资源,为文化间对话、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创意产业、娱乐产业等提供机会,为提高公众的物质和精神福祉发挥作用。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ICOM不仅全程参与了UNESCO《2015博物馆建议书》的起草,而且围绕着该建议书的起草和落实引导了涉及博物馆新趋势、新可能的一系列国际性讨论。UNESCO和ICOM,一个是对各国博物馆政策制定发挥指导作用的联合国机构,一个是指导全世界博物馆专业化发展的非政府组织,围绕着博物馆的今天与未来走到了一起。如此背景之下,ICOM对博物馆定义的再次修订便应运启动了。
启动博物馆定义修订的决定是2016年7月在ICOM第24届米兰大会上作出的。为此,ICOM执委会于当年12月组建了“博物馆定义、前景与潜力常务委员会”(ICOM Standing Committee for the Museum Definition,Prospects and Potentials,MDPP),由来自丹麦、肯尼亚、澳大利亚、哥斯达黎加、英国、意大利、新加坡、法国、美国和土耳其的10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丹麦人杰特·桑达尔(Jette Sandahl)担任主席。
按照ICOM执委会的授权,MDPP制订了定义修订的技术路线图,从四个基本问题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入手,经过分析整理后向执委会提交专门报告:一是目前和未来十年,国际社会有哪些最明显的趋势和最严峻的挑战?二是目前和未来十年,世界博物馆面临哪些最明显的趋势和最严峻的挑战?三是未来十年中今天的博物馆应如何改变或调试基本原则、价值体系和工作方法,以应对挑战和丰富博物馆的作用?四是未来十年中博物馆能为社会所作的最密切相关和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在具体操作层面,MDPP的工作也包括了四个主要步骤:第一步,对现行的ICOM博物馆定义作基本的回溯;第二步,从外部审视这一定义是否存在缺陷或不足,并找到一个更为动态的定义表达方式,力求反映新趋势为博物馆带来了新条件、新使命和新可能;第三步,对博物馆领域进行更长远的考察以及建议如何应对变化;第四步,根据各方意见形成新定义草案,提交执委会研究决定[3]。
客观而言,MDPP的工作得到了ICOM成员的积极回应。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5月的新定义提案接收的最后期限,MDPP收到了来自69个国家25种不同语言的269个定义提案。同年6月,MDPP在对所有提案进行编辑整理后向ICOM执委会提交了5个备选提案。7月初ICOM执委会经过反复讨论选择了1个提案作为新定义草案,并通过各种渠道正式向社会征求意见[4]。建议稿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国际范围的大讨论,其间24个ICOM国家或国际委员会以讨论时间过于局促为由,建议推迟9月初在京都大会上对新定义草案的表决。2019年9月7日ICOM执委会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ICOM章程》的要求,将是否就新定义草案推迟表决列入特别全体大会(Extraordinary General Assembly)议程,为随后召开的正式全体大会(Ordinary General Assembly)做最后的法律程序准备。特别全体大会经历了近五个小时的激烈辩论(原计划45分钟),结果以70.41%同意推迟、27.99%不同意推迟、0.36%弃权和1.25%不投票的表决结果,决定推迟在正式全体大会上就新定义草案的表决。中国代表团对草案投了弃权票。ICOM最终未能按预定计划完成博物馆定义修订的法律程序,成为ICOM历史上第一次未按计划在全体大会上实现章程修改的案例。
在分析这场国际博物馆大辩论的关键问题之前,对目前博物馆定义与新定义草案的相关内容加以梳理,特别是对提取出草案所做的重要修改予以关注,显然是必要的。
2007年8月ICOM第21届维也纳大会通过的《ICOM章程》对现行博物馆定义做了这样的表述:
博物馆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常设性机构。它为了教育、研究和欣赏之目的而获取、保存、研究、传播和展示人类及环境的物质的和非物质遗产。[5]
近一二十年来,上述定义中“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始终是一个极易引发讨论的表述。一方面,这个表述是目前认识博物馆和制定博物馆相关政策的核心;另一方面,这个表述也容易将社会和社会发展简单假设为同质与和谐。客观现实是,博物馆赖以生存和运行的社会经常处于变化、冲突和争议状态,所以需要找到动态的表达方式,反映新的趋势为博物馆带来了哪些新条件、新使命和新可能。2019年7月ICOM执委会发布的拟提交表决的新定义草案是:
博物馆是用来进行关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辨对话的空间,具有民主性、包容性与多元性。博物馆承认并解决当前的冲突和挑战,为社会保管艺术品和标本,为子孙后代保护多样的记忆,保障所有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平等获取遗产的权利。博物馆并非为了盈利。它们具有可参与性和透明度,与各种社区展开积极合作,通过共同收藏、保管、研究、阐释和展示,增进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旨在为人类尊严和社会正义、全球平等和地球福祉做出贡献。[6]
阅读后不难发现,新定义草案对目前的定义做了至少五个重要改变。
一是尝试虚化主流博物馆作为一种“常设性机构”。新定义草案没有重申现有定义中至关重要的关于博物馆是一种常设性机构的表述,而是用“空间”(spaces)取代了“常设性机构”(permanent institution),力图以此作为对当今遗产机构类型和形态多样化的一种回应,这对现在许多国家法定的博物馆注册登记和运行管理体系形成挑战。
二是尝试解构主流博物馆的传统价值坐标。新定义草案中博物馆“是用来进行关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辨对话的空间,具有民主性、包容性与多元性”的表述,与现行定义中的博物馆价值坐标显然不同。主流的理解是,博物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建立在博物馆可以确定什么是更好的社会和社会发展并将其呈现给公众;而新草案则为了强化博物馆的社会相关性而强调博物馆的“思辨对话”功能。
三是尝试调整现有博物馆与社区的文化关系。新定义草案通过“具有可参与性和透明度,与各种社区展开积极合作”的表述,让现行博物馆定义中隐晦的文化多样性问题变得直截了当,把社区居民对文化的理解和表达置于其自身的文化背景之中,促使博物馆在社区参与中考虑不同的观点,而不再笼统地用“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一笔带过。同时,这样的表述也暗示了对过去五十多年间博物馆领域“去西方殖民化”的不满,认为在所谓“普世性博物馆”的标签下,对藏品来源地的文化解读问题并未解决。
四是尝试改造现有博物馆的两大核心业务功能。新定义草案提到,博物馆“通过共同收藏、保管、研究、阐释和展示,增进人们对世界的理解。”2019年8月,美国的哲学研究网站American Perceptionalism发表的一篇题为《ICOM博物馆新定义的思考》(Reflections on the New ICOM Definition of Museum)的文章,从宏观角度观察了新定义中出现的重要变化。文章认为,将“获取”(acquire)改为“收藏”(collect),通过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弱化博物馆“获得属于自己的”藏品,强化博物馆对藏品的汇聚、重组、连接和比较的功能;将“传播”(communicate)改为“阐释”(interpret),使博物馆从基于预设的正确答案“传达事物的知识或信息”[7],转向侧重于对观众在博物馆中体验到事物的“解读或解码”。在这种逻辑引导下,新定义草案中“教育”(educate)被“漏掉”了。
五是尝试抬升现有博物馆对重大社会议题的介入。新定义草案提到,博物馆“旨在为人类尊严和社会正义、全球平等和地球福祉做出贡献”。这种表述把博物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置于一系列特定的价值体系中。与已经使用了近五十年(如果从1974年算起的话)的定义中的“为了教育、研究和享受之目的”相比,新定义草案所指的博物馆社会作用领域要宽阔许多。
MDPP专家团队在吸收了各方面的观点之后向ICOM执委会所提供的长篇报告,展示了其在两个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和宝贵贡献:一是梳理和发现当今社会的新趋势以及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条件、使命和可能;二是发现一系列围绕博物馆和博物馆定义本身的专门问题。这些工作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前引《ICOM博物馆新定义的思考》一文还指出,新定义核心的变化是“要求博物馆将机构权力转给社区,它要求博物馆将其目标从传播专业知识转向促进对话和联系”[8],表达了对新定义草案相关内容的欣赏和支持立场。但与此同时,人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此次博物馆定义修订是在十分复杂的博物馆发展背景下进行的,而且不再是对一个使用了五十多年的定义做简单修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挑战性、创新性甚至革命性。所以,新定义草案发布后在国际博物馆领域引起众多讨论和巨大争议是符合逻辑的。那么争论的主要焦点在哪里呢?
首先,新定义草案是否与UNESCO《2015建议书》真正实现有效衔接?ICOM与UNESCO共同努力达成了《2015博物馆建议书》这一全新的国际指导文件,阐述了博物馆在所有国家社会中的关键作用,而ICOM作为UENSCO值得信赖的非政府组织合作伙伴也因此进一步巩固了国际影响力,这次博物馆定义修订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即源于该建议书。但是,新定义草案的表述似乎并未与建议书完全吻合。例如UNESCO《2015博物馆建议书》提到:“博物馆是至关重要的公共空间,应当面对全社会,因而也可以在形成社会纽带和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公民意识、思考集体身份认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博物馆应当成为对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人开放并致力于让所有人进行实际参与和文化参与的场所。博物馆可以成为反思和讨论历史、社会、文化和科学等问题的场所。博物馆还应当促进对人权和性别平等的尊重。”[9]然而,新定义草案中的相关内容被异化为对博物馆延续传统权力方式进行批评和抗议的影射并进行历史纠错。UNESCO将不可避免地观察到ICOM这个新定义形成过程中的意见分歧,当它在引用这个新定义作为重要公约和标准制定的关键参考时将会格外谨慎,这对ICOM致力于世界博物馆和谐合作的努力来说,无疑是一个遗憾。
第二,新定义草案是否与《ICOM章程》存在潜在冲突?修订博物馆定义是为了使该定义成为《IOCM章程》的一部分,发挥其作为治理工具的作用。作为行为指南的章程,在其最有效发挥作用的时候,几乎不存在作出不同解释的余地,而应该是用于指导实践的精确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有人会以为,添加到一个定义中的属性越多,其包容性就越大;但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结果恰好相反,添加到博物馆定义的属性越多,定义中所包含博物馆的内容就越少。新定义草案中的一些表述之所以引来质疑,很大程度上与这些表述可以作多重解读有关。ICOM作为以会员为主体的国际专业组织,新定义提出的标准能否同时成为ICOM会员的标准存在着一定的非确定性和非准确性。例如,如果不是作为“思辨对话的空间”,那么就不能被认定为博物馆,也不能成为ICOM成员了?新定义需要在“听起来不错”与“合法”之间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平衡,而不应该是声明式的。
第三,新定义草案能否在各类博物馆运行中指导管理实践?如果说《ICOM章程》是关于如何管理博物馆的组织,那么《国际博物馆协会职业道德准 则 》(ICOM Code of Ethics for Museums,简 称“《ICOM职业道德准则》”)则是关于如何管理博物馆,两者共同描述了“理想做法”的“最低标准”[10]。在《ICOM职业道德准则》中,人们几乎找不到任何与“思辨对话”或“解决当前的冲突和挑战”相关的表述,那么如何将这样的要求与博物馆的业务标准联系在一起也就成了问题。在《ICOM职业道德准则》中的确有博物馆与公众的关系的内容,如“展览诠释”章节写道,“博物馆应确保在展览和展品中提供的信息有充分依据、准确,并适当考虑代表群体或信仰”[11],但没有提及博物馆应该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公众沟通。唯一符合新博物馆定义草案要求的陈述,是在“使用当代社区的藏品”中:“此类收藏应该用于促进人类通过倡导多社会、多文化和多语言表达,促进福祉、社会发展、包容和尊重。”[12]此外,如果有关社区声称社会、文化和语言多样性不符合其基本价值观,博物馆该怎么办?是不是应该始终得到尊重?最后,大众媒体道德的复杂性是惊人的,那么博物馆在实践中会不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可见,在对待思辨对话、解决冲突方面,博物馆不应该无原则地开放价值表达,新定义草案中的表述确实存在过于泛化的倾向。
第四,新定义草案会否在一些国家给博物馆带来法律和管理上的困惑?新定义草案最招致批评的表述,是将现有定义中的“常设性机构”虚化成为复数的“空间”,这会对不少国家的博物馆的法律地位、政府义务、专业化保障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在这些国家,博物馆登记注册的若干要求是基于ICOM博物馆定义的,有的国家还根据ICOM博物馆定义制定了“博物馆建立标准”,当讨论或申请国家对博物馆的补贴时通常会引用这些标准。这些国家的博物馆有理由担心,新定义草案中“常设性机构”标准的虚化,将导致它们资金状况的恶化和急需的长期工作人员或设施(包括永久安全设施)的损失。同时,这种虚化也使新的博物馆设立申请出现严重问题,因为先前的许多建馆申请曾因为“临时”、非“常设”、缺乏固定的资金和责任而遭到了拒绝。
诚然,2016年以来的博物馆定义修改所引起的业界内外的极大关注是前所未有的。人们纷纷对这次国际性辩论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英国博物馆协会(British Museums Association)旗下的《博物馆杂志》(Museum Journal)于2019年8月22日发表文章,声称ICOM的博物馆新定义草案暴露了全球博物馆的意识形态缺陷[13]。ICOM法国国家委员会主席朱丽叶·拉乌尔·杜瓦尔(Juliette Raoul-Duval)抨击新定义草案是“意识形态”宣言。MDPP内部出现裂痕还表现为MDPP的成员之一弗朗索瓦·梅雷斯(François Mairesse)于2019年7月辞去了委员会的职务。2019年8月19日,国际艺术圈颇具影响力的《艺术报》(The Art Newspaper)发表了一篇题为《博物馆到底是什么?ICOM掀起新定义的风暴》的文章,声称ICOM将彻底放弃已经使用了近五十年的博物馆定义,而关于新定义的争执将可能“严重削弱”ICOM[14]。与此截然相反,亦有不少人对新定义草案表达了坚定的支持和赞赏。就在英国博协《博物馆杂志》发表上述那篇文章的同时,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评论:现行ICOM定义早就需要彻底修订,因为它对博物馆的公共目的和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采取了回避态度,而新定义草案则在努力解决这种错位[15]。
笔者不认同以上两种截然不同但又都过于情绪化的观点,笔者认为,越是面对复杂的问题,越需要足够的客观与理性。2019年7月ICOM主办的《国际博物馆》(Museum International)出版了《博物馆定义:博物馆的支柱》专刊,集中发表了18篇有关博物馆未来和博物馆定义的高质量文章[16],旨在以更为理性和专业的态度支持当前的国际性大讨论,并希望最终形成一个新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博物馆定义。特别应该提到的是中国博物馆研究者在博物馆新定义讨论过程所展现出来的温和与理性,这种态度在中国博物馆协会于2019年3月29日在江苏常州举办的“‘新时代博物馆定义研究’学术研讨会”得以体现,尽管我们不能断言该次会议的学术结论尽善尽美。中国学者们给出的新定义的提案内容是:“博物馆是致力于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互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学习和欣赏的目的,收集、保存、研究、传播、展出人类和自然发展物证,并努力对其价值与意义实现公共化的开放性非营利常设机构。”这是中国博物馆对国际博物馆热点问题讨论所做的贡献。
博物馆属性与功能的界定需要从两个维度入手:一是博物馆相关的内容(通常指博物馆一系列具体行为及其对象),二是博物馆相关的“目标”(通常指博物馆是为了什么利益)。从国际范围看,不同之处在于:有的偏重于以内容为主进行界定,有的则是内容和目标兼而有之。许多西方国家的博物馆定义更多偏重于概括博物馆的主要功能而较少提及目标,特别不会专门强调那些在它们看来属于博物馆与学校、医院、教堂等机构相同或相似的总体目标,即使提及,也更多使用诸如“为了公众利益”或“为向公众传播、提供欣赏”之类的中性的表述,例如1845年英国的《鼓励自治城市建设博物馆的法案》(AN ACT for Encourag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Museums in Large Towns,简称“《英国博物馆法案》”)、1962年美国博物馆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AAM)的博物馆定义均采取了这样的描述。在界定博物馆的属性和功能时,另一个核心问题是博物馆内容中的行为对象,该界定对于博物馆机构和博物馆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特定的行为对象是博物馆之所以成为博物馆而非其他机构的决定性标准。
观察2016年以来有关博物馆定义的国际讨论,我们不难发现,MDPP的意愿是良好的,工作路线也是合理的,也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问题出现在草案文本的最后编辑合成阶段,也就是2019年5月、6月之间。委员会由于过于迫切地需要提交一个复合性的定义草案,所以把宏观的博物馆的“使命”与用于规范和操作博物馆的“标准”混合在一个定义文本中,也就是说,博物馆定义要表述的“博物馆将是”“博物馆将要”与博物馆机构愿景描述的“博物馆应该是”“博物馆可以是”之间是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关系,草案没有能够厘清。这就好比是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筐里,稍有质疑,便很容易整体垮塌。如果新定义草案是以一个“宣言”的形式出现,也许更容易被接受,毕竟博物馆的使命宣言和用于指导博物馆管理的定义不可相互替代。从技术层面看,由于MDPP成员中没有真正的法律、政策和职业伦理方面的专家,这也让草案的相关内容缺少了必要的专业和专家的支撑、把关。
尽管我们不宜夸大博物馆定义修订进程中的地域和政治因素,但博物馆领域现实存在的“欧洲中心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影响,甚至有“阴谋论”者推测,新定义草案的争议是有针对性地策划的,是在欧洲博物馆的诉求未被MDPP采纳和其“领地被侵犯”的形势下进行的反击。从另一方面讲,MDPP主席杰特·桑达尔曾任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馆(Museum of World Culture)首任馆长和丹麦妇女博物馆(Women’s Museum of Denmark)馆长、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Museum of Copenhagen)馆长,也担任过丹麦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Denmark)分管展览和公众项目的馆长,并有着在新西兰蒂帕帕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New Zealand Te Papa Tongarewa)工作的经历。与传统(主流)的艺术史、历史学、人类学以及文化管理学科背景的博物馆人士不同,桑达尔对博物馆的认知更多源于其在公众服务、社区介入方面的职业生涯,这也或多或少地在新定义草案的最后合成阶段留下烙印。可以说,在这次国际大讨论中,我们感受到了博物馆传统派与博物馆革新派之间的学术碰撞。
2016—2019年的三年中令人鼓舞的基本事实是:博物馆定义的重新修订是21世纪社会需求的反映,是全世界博物馆人的普遍意愿;修订工作的过程是开放、民主、包容和自下而上的。2019年9月的京都大会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正如ICOM主席苏埃·阿克索伊(Suay Aksory)在9月7日大会闭幕时所说:“这是ICOM历史上最民主的进程之一。讨论仍在继续,MDPP将继续它的工作,会与ICOM所有的国家和国际专门委员互动。这只是重新定义(博物馆)进程中的又一个开始。”ICOM执委会已于2019年12月对2016—2019年的博物馆定义修订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扩大了MDPP中的地区和学科代表面,制订了新的技术路线图,以确保ICOM所有会员充分而平等地参与其中,预计2021年6月将形成一个新定义草案,接着利用一年的时间精心打磨,然后提交2022年ICOM第26届布拉格大会表决。
有了良好的意愿、开放的思想、足够的包容、民主的决策,我们可以预期一个富有21世纪时代特征的博物馆新定义的诞生!
(本文写作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以下人士在与笔者邮件交流中所表达的观点,他们是:Per B.Rekdal,Bernice Murphy,Jette Sandahl,François Mairesse,Alberto Garlandini,Emma Nardi,Léontine Meijer-Van Mensch。谨表谢意!)
[1]Final Report on 2019 ICOM 25th General Conference(Kyoto,Japan),ICOM 2019 Organizing Committee to the Executive Board of ICOM,11 December 2019.
[2]III.Issues for Museums in Society,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Museums and Collections,Their Diversity and Their Role in Society.Paris,17 November 2015.
[3]Minutes of ICOM Executive Board Meeting 134th Session Paris,10-11 December,2016.
[4]Minutes of ICOM Executive Board Meeting 139th Session Paris,21-22 July,2019.
[5]“A museum is a non-profit,permanent institution in the service of society and its development,open to the public,which acquires,conserves,researches,communicates and exhibits th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 and its environment for the purposes of education,study and enjoyment.”《ICOM章程》,2007年8月24日在奥地利维也纳ICOM第21届大会暨第22次全体大会上通过(The ICOM Statutes,adopted by the 22nd General Assembly in Vienna,Austria,on 24 August,2007)。
[6]2019年7月21—22日ICOM执委会第139次会议决定提交表决的新定义建议案:“Museums are democratising,inclusive and polyphonic spaces for critical dialogue about the pasts and the futures.Acknowledging and addressing the conflicts and challenges of the present,they hold artefacts and specimens in trust for society,safeguard diverse memorie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and guarantee equal rights and equal access to heritage for all people.Museums are not for profit.They are participatory and transparent,and work in active partnership with and for diverse communities to collect,preserve,research,interpret,exhibit,and enhance understandings of the world,aiming to contribute to human dignity and social justice,global equality and planetary wellbeing.”
[7]441 Isabel.What’s a Museum?American Perceptionalism.[EB/OL][2019-08-13]https://itsallhowyourememberit.wordpress.com/2019/08/13/whats-a-museum/
[8]同[7]。
[9]同[2]。
[10]ICOM Code of Ethics for Museums,revised by the 21st General Assembly in Seoul(Republic of Korea)on 8 October,2004.
[11]4.2 Interpretation of Exhibitions,ICOM Code of Ethics for Museums,revised by the 21st General Assembly in Seoul(Republic of Korea)on 8 October,2004.
[12]6.7 Use of Collections from Contemporary Communities,ICOM Code of Ethics for Museums,revised by the 21st General Assembly in Seoul(Republic of Korea)on 8 October,2004.
[13]Geraldine Kendall Adam.Rift Emerges over ICOM’s Proposed Museum Definition.Museum Journal,British Museums Association,22 August 2019.
[14]Vincent Noce.What exactly is a museum?ICOM comes to blows over new definition.The Art Newspaper,19th August 2019.
[15]同[13]。
[16]The Museum Definition:The Backbone of Museums.Museum International,2019,71:281-282;https://www.tandfouline.com/toc/rmil20/71/1-2?nav=to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