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芸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种工作的基础性能力,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技能、理解力、知识等,主要组成内容包括综合能力、专业能力等,这些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相互协调、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求职模式开始由“以学历求生存”向“以能力求生存”转变。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价值和意义,在高职数学这门基础核心课程中,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完善的职业能力体系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首先,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对机电类高职数学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机电类高职数学课程中融入职业能力培养,在数学课程内容中增设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内容,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强化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构建专业与数学有机结合的知识网络体系,促使学生专业能力与数学知识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对机电类高职数学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在机电类高职数学课程中融入职业能力培养,可以将机电类专业知识与数学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还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良好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复合性人才,提高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高职数学课程服务学生就业的教学目标。
最后,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对机电类高职数学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构建高职数学多元化评价体系。在机电类高职数学教育评价体系中融入职业能力培养,在评价体系内容中增添与机电类专业知识有关的内容,不仅可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程度,还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在今后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以往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偏重数学理论知识和经验公式讲解,教学内容和形式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忽略了对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高职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水平不高[1]。
就我国高职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有很多高职院校在明确数学教学目标时,没有深入市场调研,掌握和了解职业市场需求和要求,导致数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与职业市场前景不符,不能及时根据教学反馈结果调整教学方案,不利于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虽有一些高职院校已经给予数学实验课程充分的重视,增设一定数量的高职数学实训课程,并引进一些专业的实践和实验设备,但仍然存在课程设置与职业市场需求不符、无法满足学生职业实践应用的现象[2]。还有一些高校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试图给予学生更多的岗位实训和实践机会,但缺乏完善、健全的校企实训方案,导致学生岗位实践工作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岗位实践和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数学建模主要是指根据某一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依据某种规律,简化、抽象、明确参数和变量,对数学模型来进行求解,最后,根据结果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机电类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和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运用数字等职业能力。
高职数学老师可以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数学建模大赛,或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将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机电类高职数学教学活动有机融合,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3]。活动中,需要学生组成团队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在分析问题以及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计划,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文献检索、自我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全方位地提升职业能力和素养。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机电类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要求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出发点,以岗业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不断强化、优化高职数学课程的综合性、应用性和设计性,设计更多专业化课程教学驱动案例,从而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职业能力,更好地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市场竞争力。高职数学老师还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及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高职数学课堂效果和质量[4]。
高职数学老师应该根据机电类专业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如:当授课专业为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时,高职数学老师可以重点为该类型专业学生讲授线性方程组及其应用、矩阵、一元函数微积分、行列式、数学软件Matlab及其简单应用,并注重教学内容与该专业课和专业技术课知识的衔接。高职数学老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和能力,开设选修形式的“工程数学实验班”,增加数学建模思想和数学软件Matlab计算操作内容,进一步拓宽机电类高职数学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就业是其教学和工作导向。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机电类专业而言,应用十分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繁琐、复杂的计算,终将代替人力计算,未来技术也将会向自动化、一体化技术发展,市场竞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5]。机电类专业人员需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核心市场竞争力,才能在时代进步和变换中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高职数学老师应该深刻认识到高职数学课程在机电类专业中的作用,深入市场调研,了解和掌握机电类人才市场需求,明确和设定职业能力教学目标,强化专业课程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数学推理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高职数学老师应该基于学生专业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数学课程教学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为最终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实践应用专业化人才,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6]。高职数学老师应该建立全面的数学教学课程考察和评价体系,明确考察和评价标准,注重评价考核的多元化,知识和能力考核并重,不仅要考核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还要全方位评价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等。数学老师还应该结合教学进程和学生专业特点,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课题,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数学软件和专业技巧的能力,更好地将数学理论知识付诸专业实践。
总而言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机电类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地重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深入市场调查和研究,准确把握机电类行业市场需求,并结合学生学习和专业实际情况,围绕数学知识体系,创新和改革高职数学课堂内容和形式,突出机电类行业和职业特色,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实现高职数学课程服务学生就业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