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校刊部,云南 昆明,650111)
中国和越南1950年1月18日建交以来,在各方面、特别是各自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了许多困难,使两国友好相处的基础日益牢固,给两国人民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加。在两国建交满七十年的特殊年份,回顾这种友好关系给两国人民带来的好处,总结这种友好关系得以发展的基础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对两国进一步巩固、改善这种友好关系,两国人民在这种友好关系的发展中不断通过辛勤、诚实、怀着希望和热忱的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国友好关系带来的好处包括国家和人民两方面。随着对现代国家意义、国际关系本质、国际共产主义阶段性特点和两国根本任务认识的不断深化,执政党领导两国不断调整相处方式、心态,克服了许多相处中的困难,使两国人民不断从中收获成果,为各自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着越来越完备的条件。
中越两国人民间有着悠久的相处历史并有无数的美好记忆,但正如中国古老谚语所说的“舌头和牙齿还有磕碰的时候”,在现代化过程中,有“磕碰”是正常的。为消除这种“磕碰”给两国人民的现代化事业带来破坏,两国的执政党及其领导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使这些“磕碰”的隐患逐渐被压缩在越来越小的空间里。一是陆地划界已经完成。中越之间有一条长达1350公里近代以来勘过并立有300多块界碑的陆地边界线。但由于标指的不够清晰、后来情势发生了变化等,有450公里涉及352平方公里国土出现了认知差距并引起一些冲突。为解决这一“认知差距”,中越关系正常化后,在执政党领导下迅速开展勘界工作,于2002年9月通过技术、法律和新增的1533个界碑,明细化了两国边界,从此中越陆疆领土纠纷成为历史。二是解决了北部湾的划界问题。为使两国更公平地利用北部湾渔业和油气资源并减少纠纷,关系正常化后的中越两国,将北部湾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并根据国际法、北部湾的实际和其他国家的经验,于2000年12月25日签署了划界协定,然后根据协定妥善处理了北部湾划界问题,并使其得到两国人民的广泛支持。三是在南海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中国人很早就在南海从事开发活动,1948年,中国国民政府在行政区域图上划了十一段线标示主权并向世界公布,对此长期无人提出异议,但后来纠纷发生了。中越关系正常化后,为解决相关纠纷,由外长或外长代表于2002年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上签了字。2014年11月13日,中国、越南领导人又和相关国家一道发表主席声明,决心一起促进具有约束力的“南海各方行为准则”尽早签署,现在单一磋商文本草案已经形成。四是相关民间异议得到有效管控。一个开放中的国家,人民对很多问题提出异议是正常的,中国和越南这样的国家,还会有人因受到仇视社会主义的国外势力的恶意操纵,故意制造两国间的裂隙。两国党和政府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都十分注意管控和疏导。如中国政府就十分注意引导人民正确看待合作中的问题,防止极端化。越南党和政府也特别注意用法律手段约束偏激者,如2018年6月的特区法草案风波中,就逮捕了“围攻平顺省政府、砸毁政府车辆、烧毁房屋的100多名违法分子”[1]。
由于历史和文明的悠久,两国人民都勤劳、热爱生活、积极上进,而在友好合作中,这些因素被激活出来,促成了两国正常目标的不断实现。一是两国都摆脱了殖民枷锁。二战以后,中国随着越南的独立自由和整个进步力量的增加而改善了国际环境,获得了创造国家发展条件的更多主动;越南也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在世界关系中有了与过去不一样的地位和维护国内秩序的能力,能为后来的革新开放保驾护航。二是两国有更多的精力和心情思考发展的问题。由于彼此关系得到较好的处理,各方面的心结逐渐放下,从而更理性地看待彼此,谋求怎样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同志,怎样改革创新,为本国发展创造制度条件和舆论氛围。由此,两国的发展都被注入了更多活力并成了世界增速最快的国家。1990年,中国GDP3608.58亿美元,占世界1.5928%,越南64.72亿美元,占0.0286%;2018年,中国13.61万亿美元,占世界15.8400%;越南2452.14亿美元,占0.2854%。三是人民的生活都得到很大改善。在国家经济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两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其中中国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越南劳动者现在月收入在1500—5000元(人民币) 之间,也实现了初步小康。四是边境地区开发进入了新水平。1990年以来,两国友好关系的稳定,使得边境地区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从制度到地雷,友好交往的障碍逐渐被清理。越南扶持边境地区发展的经验还被我们认真研究过,并一定程度上成了云南实施“边疆解五难”和整个中国援助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出台的动力。
中越人民交往的历史很悠久,而只有在两国的友好关系正常且可持续时期,我们才将近邻在全球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如何交往的问题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并推动着相关方面的不断深化。一是两国领导人的互访,不断加深着情谊和合作。两国关系正常化后,两国领导人对彼此关系的重要性始终有正确的把握,提出了“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2]的方针,在互访的过程中,努力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并于2008年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的内容不断充实。二是共同展开对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结合问题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对同样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越都具有特殊意义。两国友好关系不断加固后,相关研究的分享和共同推进也在展开。如,截至2019年,中越两党理论研讨会就开了15次,为两国发展道路探索和两国合作更加紧密不断注入活力。三是两国间经贸合作不断加深。两国友好关系的巩固和发展,为彼此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到2019年,中国已经成为越南的第二大投资来源国,越南北方第一食品集团每年就有10万吨大米销售到中国,改善着中国人民的生活[3]。四是普通人民群众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这是从边境地区开始的。随着两国友好关系的加深,边境地区人民首先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开始走亲戚、结亲、搞边贸,发展旅游业。其中边贸方面,在2016年的1—6月,仅广西东兴一地进出口额就高达14.1亿元[4]。
中越两国有着悠久的相处历史,近代以来又在全球化冲击下共同经受了西方剥削、压迫和羞辱的悲苦,付出了构建现代民族国家并使其获得应有尊严的代价,然后在积极实践中探索现代相邻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友好相处之道。七十年之后,当我们对照历史思索未来时,我们发现,在中越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中,两国执政党、政府和人民在几个方面的努力起着关键作用。
在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越两国的共产党人都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马克思关于“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5]观点的认识,并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一是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责是为国家发展和国内民生改善创造条件。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越南同志也在2006年修改的党章上明确自己的责任:“提出正确的符合人民愿望的政治纲领和革命路线。”二是革命胜利后的很长时间必须坚决捍卫民族独立。马克思主义者是国际主义者,但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大民族,只要还没有民族独立,历史地看,就甚至不能比较严肃地讨论任何内政问题。”[6]作为民族独立曾受过损害并承担过痛苦的两国的党和人民,深知这一点,所以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捍卫国家的主权。如越共十一大总结建党80年的第一条经验就是:“坚定不移地高举社会主义民族独立的大旗。”[7]三是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如我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越南同志认为:“越南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决定越南革命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这使党际交往能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发挥足够作用,保证有益于两国的主张和见解更好地落到实处。四是全球化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必须正常化。基于长期实践和经验教训的积累,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越国家间关系的处理,必须在现代国际法原则的基础上正常化,就像越南学者阮辉贵说的“越中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与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愿望与利益,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而不是简单化的宗法色彩太浓的“同志加兄弟”。
中越两国在建国后,艰难、曲折地探索了很久,终于分别在1978年、1986年确定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围绕此以比较成熟的方式解决两国的历史遗留问题。一是尊重彼此对社会主义本国实践具体方式的选择。两党两国人民在汲取痛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现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社会主义要解决的问题不可能完全相同,也不能采用同样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于是开始了更加理性基础上的相互尊重,有了更多方面的相互借鉴的自觉,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经验的互相借鉴。二是在划界问题上,尊重现实,强调合作。现在绝大部分国家间的边境线是清晰的,但有些地方由于社会变迁或者当时技术有限,会有争议。处理这种争议,最智慧的方式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谈判解决,中越两国已经完成的划界就是这样解决的。它基于经济建设是中心的考虑,以合作为基础,使两国人民在这些地方实现了“放下”,然后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经济。三是不让仍旧存在的争议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按照马克思主义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无处不在而且有一些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中越间也存在这种问题。但两国两党基于维护发展大局的考虑,努力创造管控分歧的办法,为发展创造条件。四是对一些国家的和平演变始终保持着警惕。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挑战。因此,在中越友好关系发展中,两国对相关挑战者、特别是他们的颜色革命也保持着相当的警惕,并在此方面相互呼应,以免自己的经济发展基础受到破坏。
通过反复实践和广泛借鉴,中越两国的执政党和人民群众对封闭僵化危害的认识越来越彻底,把开放作为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成了两国最广泛牢固的共识之一并形成了一些更准确的判断。一是一些国家和地方某些方面处于先进水平是世界的一种常态。这意味着,我们如果能够学习和分享这些东西,将会更快地促进我们的发展,有这个自觉,向谁学的问题就不重要了,关键是能否促进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也就学的心安理得。中国通过开放引进技术和管理,越南共产党始终坚持“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创造良好的国际条件”[8]的认知并以此指导对外政策,都是这一精神的体现。二是我们的商品只有得到最终消费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这鼓舞着我们制定政策引导我们的商人走到更广大的市场销售产品,也使我们积极创造营商条件吸引外商到本国投资,带动产业发展、人民就业和收益增加。三是近邻是彼此最宝贵的资源。有了这一点,我们之间就像一个老邻居,充分认识到彼此都不可能因搬家而远离,所以最重要的是建立相处规矩、改善相处的质量,让彼此的人民加深“远亲不如近邻”“处得邻里好,如同捡个宝”的感受,增强自律和能替对方考虑的意愿。四是必须用“事久见人心”的态度强化互信。这一点体现在两个国家从封闭僵化状态下解放出来后,一直谨慎地积累彼此的真诚和通过严肃的谈判将相处中的权利义务具体化,在处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上拥有足够的耐心。对一些新问题,如一些群众的偏激,也努力用法治使他们回归理性。中国促进“一带一路”的“人心相通”、越共九大提出的“致力于成为世界各国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伙伴”[9],要依托的也是这个。
从1950年1月18日建交到现在,两国都匆匆走过了七十年。其中友好交往的岁月,既改变了两国的发展面貌,也积累了宝贵的相处经验。在全球化继续深化、机遇与风险共存新的新时代,作为两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从这些经验中汲取智慧,开创友好关系的新境界,为两国人民的幸福和世界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作为彻底唯物主义者的共产党人,我们不能希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我们现实中的所有问题提供具体的现成的答案,而必须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以便解释以往的实践并给我们以新的指导。一是消亡前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存在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最终是要消亡的,但这种消亡“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10]。现在的中越两国和其他国家都属于这一过程中一个特殊阶段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与西方的定义有什么不同,我们必须有准确定位、清晰论述,才能防止迷茫。二是正确认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积累,资本主义世界中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因素,但我们必须从他们的实践中清楚地看到,“资本家,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11],国际交往中奉行的是巴麦尊所说的“永远的利益”。我们要与他们合作,但永远不要天真,要始终对他们作为资产阶级和各自民族的代表的自利性保持必要警惕。三是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应如何相处。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我们很多共同反帝反殖民主义经验和在一些问题上处理失败的教训,可能最核心的是尊重历史更尊重现实,在现有规则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更公平的规则,提高相处的制度化水平,推进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样的全面发展自由人的联合和不同层次的联合体形成、巩固、完善。四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国内人民承担的责任。这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我们自身的经验教训看,毫无疑问都首先要创造一个促进生产力发展、发展成果适度共享的社会,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既稳定有序,又充满活力。最核心的是逐渐提高法治水平,鼓励劳动和创造,防范自由和权力被滥用,提供解决纠纷的最佳程序。
两国相邻、同是社会主义国家且面临着很多相同或者近似的问题,使中越两国必须在互鉴中强化几个认同。一是不断深化国内改革。要依靠这种改革不断试错,在谨慎汲取彼此的、域外的,特别是苏东事件后欧洲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构建起能充分体现现代生产力发展和一般市场经济要求,又能体现本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共享本质的上层建筑,使人民在改革中的公平获得感不断增强。二是对法治建设中的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把法治建设作为我们实现各方面制度化的根本,同时又要注意到作为建设中的法治始终存在着种种缺陷,教育人民正确看待这些缺陷,不要因为这个缺陷而否定我们的根本制度。三是在反腐败问题上不断开拓创新。反腐败当然包括依法查处腐败分子,也需要将权力本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的运行处于阳光之下。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腐败分子借助权力占有人民财富后,会借助自由、民主之类的幌子配合和平演变,以便合法占有这些财富,苏联实际上就是这样崩溃的。有时反腐败的目标要直接指向这些人,以便人民知道更多的真相。四是为增进两国的友好不断注入活力。这些活力的源泉包括增进各种交往、提高各方面合作的质量和制度化水平、有效管控分歧,也包括在互相借鉴的基础上互相借助、借仗,一起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合作中率先变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我们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搞好开放。但当今这样一个复杂的形势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有几个东西我们必须时刻高度警惕,否则,我们经不起冲击,并会因此丧失发展条件。一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输入。这些文化精华与糟粕共存,并随着传入量和外出接受者增加而对本国人民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对此,我们必须积极结合历史和现实发展马克思主义,使我们的党有足够的识别力和解释力,从而有效防范更多的人被误导而陷入迷茫;还要同有类似命运的国家和衷共济,共创和共享应对技术。二是到国外学习的干部未能在信仰方面提高。随着我们干部到西方国家机会的增多,其中会有人在现代管理能力提高的同时,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且不能在思考现实中实现超越,进而影响他们对社会主义、对党的领导的认同并用一些错误的观点腐蚀我们的人民。因此,除选好人外,我们还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和严格执纪,至少减轻其负作用发挥、消除人民的困惑。三是一些西方国家出于自身战略需要制造和放大中越矛盾。中越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的。但在今天这样一个国家丛林中,会有其他国家出于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原因,用各种手段不断制造和放大中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以便渔利。因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远见,在深刻洞察他们意图、深入思考两国友好对自己国家利益永续发展的重要性中,得出正确结论并给不当行为纠偏。四是对加强共产党领导的意义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这就是,共产党的领导除了使国家始终保持明确的方向外,还能为一个类似于中国、越南因现代化在开放中迅速发展而共识不足的国家提供“有效的权威”,“保持政治秩序的定心丸”[12]。所以,在许多出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饱受“颜色革命”、政变、军阀割据、民族宗教冲突、恐怖主义盛行等折磨时,除自己放弃领导的国家外,没有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与他们的命运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