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07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四个伟大”的治国理政方针理论,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就提到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1]习近平新时代反腐倡廉思想与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反腐倡廉思想是相通相续、一脉相承的。周恩来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针对国家建设中出现的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问题中所形成的反腐倡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梳理周恩来反腐倡廉思想,既是完善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思想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取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必然要用社会公仆去代替社会主人。社会公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监督,最重要的是防止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在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孕育而生。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事业的继承者,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遵循唯物史观的群众路线,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由此形成了周恩来反腐倡廉思想。
周恩来反腐倡廉思想有着深远的理论来源和丰富的实践基础。它是周恩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吸收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精髓,对传统文化中儒家廉政思想推陈出新,兼收近代西方权力制约、监督思想之有益因素,并结合自身生长环境及革命、建设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来高度赞扬周恩来同志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人格,认为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集中写照。指出周恩来同志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并号召全党同志要向周恩来同志学习,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觉接受监督,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拒腐蚀、永不沾,决不搞特权、决不以权谋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也面临新的反腐形势和问题,加强对周恩来反腐倡廉思想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以史为鉴”,也有利于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夺取反腐败斗争的最终胜利。
周恩来反腐倡廉思想研究在学界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章较少,且已有研究多只注重单个方面或者是对既有史料的总结,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且研究的创新性不足。本文将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周恩来反腐倡廉的主要内涵和现实启示进行系统研究,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以继承和发扬周恩来反腐倡廉思想。
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为了预防和克服党内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的不正之风,周恩来领导制定了一系列预防和惩治贪污腐败及官僚主义的法规条例,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其中蕴藏了内涵丰富的反腐倡廉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的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占据基础性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只有在思想上树立反腐倡廉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出现。周恩来非常注重党的思想建设问题,早在1928年《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中》就提到,党的政治路线上许多不正确思想的来源是党内还存在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3]8他认为,封建主义的历史糟粕和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是造成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出“要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或者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会应用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 《矛盾论》”[4]423,把思想改造看成是长期的无止境的工作,在思想上坚决抵制堕落腐化,倡导艰苦朴素。
在对待封建主义的历史糟粕方面,周恩来认为,中国尽管打倒了封建主义,但封建官僚的习俗还在社会上存在着,封建性还很强。在《反对官僚主义》中,周恩来指出:“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长期统治的遗产。中国长期是封建社会,一百年来又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官僚主义更是有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土壤实现以后,如果不有意识地经常地排除某些旧的社会习俗,它就会经常来侵蚀我们。[4]230这体现出封建主义历史糟粕的顽固性,但不意味着封建主义就不能被改造,在《学习毛泽东》一文中,周恩来讲到,毛主席是从农村生长出来的孩子,开始也是迷信的,甚至某些思想是落后的,但是毛主席从迷信中、旧思想中觉悟出来,改造自己的思想,因此他是伟大的。
在对待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方面,周恩来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其黑暗腐朽的一面,具有唯利是图的本质,常常腐蚀国家工作人员,如果这种情形不加以打击和铲除而任其发展下去,那我们的党政军民团体日益受着资产阶级的侵蚀,其前途将不堪设想。[4]82因此,他警示党内同志:“如果你的立场不稳,思想不清,人家说什么都是对的,那就要受资产阶级影响,甚至要被糖衣炮弹击中。”[4]103此外,他还指出,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思想作风建设,避免骄傲情绪,不要让成绩冲昏了头脑,蒙蔽了共产主义的良知。
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制胜法宝,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周恩来在革命工作中认识到脱离群众、民主制度不健全是发生腐败行为和官僚主义的重要原因。因此,他积极发扬党内民主,健全民主制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动员他们对腐败现象和官僚主义展开斗争和监督。
周恩来坚持人民史观,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在“三反”运动中指出:“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的毒害,在中国的阶级社会中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有着深厚社会基础的。要完全地彻底地铲除这一积害,必须全社会都动员起来。”[4]81在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先后发动整党运动、“三反”“五反”运动,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防止和遏制贪污腐化和违法乱纪现象,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全党拒腐防变的能力,净化了党员干部队伍。
周恩来认识到专政的权力是相当集中相当大的,所以要注意从一些方面扩大民主。首先是人大代表经常去接触人民,让人民群众以及非党员、民主人士和资产阶级代表来监督;其次,在人民中主动揭露政府工作的缺点,让党内生活透明化,学习西方议会的某些形式和方法,真正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再次,周恩来认为监督是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周恩来在听取公安部同志汇报情况时指出:“今后都应该加强监督,尤其是加强群众的监督。”“公安机关有几种监督,即党的监督、群众的监督、上下监督、法律监督,主要是群众监督。”[5]666再者,周恩来还着重强调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警惕,接触实际、接触群众,官僚主义问题总是有的,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4]207-209最后提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反腐败和官僚主义的治本之策,他认为许多党员和领导干部胜利之后骄傲自满,忘记了共产党员必须具有的谦逊态度和自我批评精神,还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告诫党员干部:“要在捧场、鼓掌、喊万岁的声浪中听出不满意和反对的声音”“要常常听一些逆耳之言,不要只听顺耳之言。”[4]123所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十分必要的,要听取党内外的不同声音,谦虚谨慎,力图改正。
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措施,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保证。通过对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现象的调查研究,周恩来认识到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是具有反复性的,所以“要在我们的国家制度上想一些办法”。
周恩来主持起草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以此实现人民对国家政权的管理,实现人民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选举权、监督权和任免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制度反腐的根本支撑。在具体制度建构方面,规定在县市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中成立人民监察机关,“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是否履行职责,并纠正、检举其中违法失职的机关和干部”[6]421,并进一步使人大代表参加政府、公安、司法工作的检查,完善人大对政府行政司法的监督权。
周恩来还通过政务院起草颁布了惩治贪污腐败的文件和条令。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1952年政务院制定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此外,在“三反”“新三反”运动中,中共中央和政务院起草和制定了一系列反腐败反官僚主义的意见和规定,如《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关于在“三反”运动和整党运动中处理党纪问题的指示》《关于政党和建党工作的报告》《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各级进行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斗争的方针与部署的指示》 等。
周恩来较早认识到群众运动式反腐虽然声势浩大、效率极高,但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他在政务院一次会议中指出:“既然现在是过渡时期即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就必然会有一些运动。”“通过运动,取得经验,把这些经验总结起来,就成为法制。”[7]345深刻阐明了从运动式反腐向制度式反腐的重要性。
贪污腐败是社会发展的顽苛痼疾,长期困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建设及执政党自身建设,中国经济转轨后,贪污腐败问题日益突出,危害性空前剧增。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厉声警告:“反腐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鉴往知来,研究周恩来反腐倡廉思想,不仅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当下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启示。
周恩来对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做了深入思考,他认为,权力过于集中、民主制度不健全、对领导干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是造成腐败的深层次缘由。在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重要阶段,倡导周恩来反腐倡廉思想中发扬民主、加强民主监督、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反腐败思想,有利于反腐倡廉和反腐败斗争获得牢固可靠的群众基础,强化对腐败分子的震慑,推动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1.自查自省,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反腐败斗争的制胜法宝。在推进反腐败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做到自查自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周恩来是我党历史上“廉洁奉公、以正治国”的廉政代表,周总理的卫士高振普就曾在回忆录中讲到,周总理的节俭是出了名的,衬衣一穿就是一二十年。周恩来强调党员干部从群众中来,离开得久了,就满脸灰尘,就忘记了艰苦朴素,这一点党员干部要时常敲响警钟,要相互警惕。[8]220为此,他提出反腐败要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发扬民主。
反腐败斗争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党员干部可以在问题萌芽阶段就进行自我纠正以免铸成大错,是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推进反腐倡廉新格局,筑牢群众基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问题导向,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周恩来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官僚主义问题,及时满足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同样要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反腐倡廉建设就要解决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仅“老虎”要打,对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的“苍蝇”更要拍。这启示我们在反腐败斗争中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工作重心放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上,真正发挥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3.拓宽渠道,强化群众的社会监督。周恩来在革命与建设中深刻体会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整党整风、“三反”“五反”运动中,通过群众来监督和揭露党内的腐败现象。在当前反腐败斗争中也要始终不忘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增强群众的支持度和参与度,拓宽多种渠道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主观能动性。周恩来非常注重信访工作,提出信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各级人民政府应该密切地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并应鼓励人民群众监督自己的政府和工作人员。”[7]156周恩来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监督思想能够有效为引导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拓宽反腐败斗争渠道、争取广大群众支持提供镜鉴。
在腐败治理实践中,周恩来逐渐认识到腐败现象的滋生,不仅是受封建腐朽思想与资产阶级落后思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权力结构划分不科学、不合理造成党内监督弱化等原因。因此,周恩来是党内较早认识到运动式反腐应向制度式反腐发展重要性的领导人,强调多从国家制度上想办法,并领导了一系列反腐败条例和法规的出台和实施。这也启发我们反腐败要标本兼治,更加重视治本,只有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强制性约束党员干部,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才是反腐败斗争的治本之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贪污腐败问题。
1.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制度反腐的坚强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经历了长期斗争实践的考验,是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反腐败制度建设也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反”运动中,周恩来强调,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担任领导,其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就要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制度反腐的首要职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中央的意志和主张,推进反腐败斗争制度化、法制化。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反腐败斗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腐败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产生的,其解决也任重道远,所以要在党中央的统一指导下建立长效机制,长期、系统地对腐败问题攻坚克难。
2.科学合理的权力结构是制度反腐的根本准则。腐败本质是对权力的滥用、私用,要从根本上治理腐败就需要改革权力结构。周恩来对此提出“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并具体阐释扩大民主的途径:一要使人大代表经常去接触人民,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学习西方议会的某些形式和方法,政府接受人民代表的批评;三是进一步使人大代表参加对政府工作的检查,一直到检查公安、司法工作,中央与地方也要相互监督。[4]204-210周恩来扩大民主的思想即是对权力结构调整的思考,为反腐制度化提供借鉴。
新形势下同样面临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理腐败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理论,并进一步指出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关键在“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健全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从根本上消除腐败。
3.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建设是制度反腐的必然选择。反腐败法律法规建设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由之路,如何有效推进法律法规建设以遏制贪污腐败现象,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可以从周恩来反腐败的实践中汲取有益经验。周恩来身为政务院总理,领导起草颁布了一系列反腐败条例和法规,为约束党内腐败问题,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周恩来还提到反腐倡廉建设要从国家制度入手,只有有法可依、有例可据,才能真正对贪污腐败行为实施制裁,这启示我们要尽快建立健全反腐败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法治思想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周恩来是十分重视思想改造的,他时常提醒:“要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不然,你的思想就会生锈,就要受到腐蚀。”[4]425尤其强调领导干部思想改造任务更艰巨,担子更重,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过好“五关”。周恩来思想改造理论为党员干部永葆先进性纯洁性提供理论指导,为我们在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方面提供启示。
1.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需要坚定的革命理想。共产党人的廉洁思想信念,立足的根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周恩来在确定共产主义信仰时就说过:“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他通过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来改造思想,把思想改造看成是无止境的事情,终身一直改造。周恩来认为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是滋生腐败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会腐蚀党内干部,使他们被成绩冲昏了头脑,利欲熏心,蒙蔽了共产主义的良知,是阶级斗争在思想层面的映照。因此,要加强思想改造,求教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当前,党中央强调反腐败斗争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我们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夯实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自觉做到“不想腐”。同时,党中央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为反腐倡廉建设打下坚定的思想基础。
2.培育和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共产党人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优良品质的凝结和升华,是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体现,承载着共产党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周恩来在长期革命与建设生涯中铸就的周恩来精神,是周恩来作为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最好体现。周恩来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础,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灵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个人自觉的党性修养为支撑”[9]286,是培育和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最好示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提出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价值观。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一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发生偏差,各种贪腐问题就随之出现。因此,强化培育和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不断坚定和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对于推进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3.消除特权思想。特权思想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反腐败斗争思想教育尤其要重视消除特权思想。周恩来认为,特权思想是封建社会“官本位”、官僚主义的封建残余思想以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腐朽落后思想。他曾告诫干部子弟:“你们头脑里千万不要滋长特殊化的思想”“希望你们不要特殊化,不要脱离劳动,不要脱离群众。”[10]76于其自身,周恩来定下十条家规,从方方面面教育亲人朋友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坚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反腐败斗争必须反特权这一论断,既是对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集体反特权思想工作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研判,是进一步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前推进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