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西和广西人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2020-12-01 01:50何成学刘绍卫
广西地方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抗日抗战广西

何成学,刘绍卫

(1.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 南宁 530021;2.中共广西区委党史研究室,广西 南宁 530022)

从中国知网中搜索可知,专论广西在抗战历史中的作用地位文章不少,但多数涉及的是从某个层面来研究。比如,宁红霞的《桂林抗战时期音乐家的历史贡献》(2020年)、何亦为的《从湘桂铁路的修建看广西的抗战贡献》(2019年)、文丰义的《新桂系在抗战时期广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2014年)、刘国平的《试论广西学生军在抗战中的作用》(2008年)、唐凌的《广西抗战史的地位及其研究策略》(2015年,仅限于广西本土抗战)、何成学的《论广西人民在全国抗战中的重要贡献与地位》(2005年,但没有充分体现出广西和广西早期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等。此外,何成学的《广西人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与贡献》(2015年)、阳国亮的《广西在抗战胜利中的历史贡献》(2015年)这两篇文章的研究视角较为宽泛,但限于发表报刊的篇幅限制,只是提纲式的宏观论述,为本文研究留有空间。同时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是基于广西抗战既包括广西在省内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也包括广西人在省外乃至国外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思路,用丰富的历史资料来阐述广西本土抗战在全国抗战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全国抗战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广西和广西人的英勇抗战,为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多方面的历史贡献和巨大的牺牲。另一方面还意在用历史事实回应“广西与中国早期抗战有没有直接关联”“广西人在抗战中无作为”等不符合史实的错误论调。

一、广西本土抗战在全国抗战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广西本土抗战在全国抗战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广西是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的重要战略后方基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是广西为全国抗战模范省。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中,新桂系在继1932年提出“三自”“三寓”政策(即“自卫、自治、自给”和“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的基础上,于1934年又确立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四大建设的纲领,这尽管有力图强化其在广西的统治地位的目的,但其增强抗日实力的历史作用也十分显著,得到了时人的赞誉。1936年李宗仁在广州发表“焦土抗战论”,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对民族抗战精神起了鼓舞作用;1938年白崇禧提出的“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口号①一些文史资料误记为“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根据笔者考析,白崇禧的提法应是“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成为国民党抗战的最高指导原则。新桂系率先于1937年6月建立了中共、广西、四川三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大好局面。

二是广西为全国抗战兵源的主要供给区。在李宗仁“焦土抗战”精神影响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推动下,广西兴起了参加抗战热潮。在抗战全面爆发的头两年里,广西共输送兵员34万,在8年全面抗战中广西共征调100万兵员[1]。在全国各省中,广西输送兵员总数仅次于四川,而按省内人口所占比例则为全国第一。在抗战中,广西除了在本土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外,还有数十万广西人在全国各地积极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行列当中,有数以万计广西籍军人随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出国参加了缅甸抗战;在广西军队中,还有一支广西学生军,奔赴抗日前线宣传发动。广西民众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抗战期间,广西共动员和组织民工200多万人次投入各种劳役[2]。

三是广西为全国安置战时难民的主要地区。新桂系在全面抗战前后一个时期,强化了全省民团制度,兴办工厂,增加粮食生产,既改善民生,又保证战时军需民食。从1938年9月开始,省外难民陆续入境,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难民开始大量涌入广西。从1938年9月到1939年3月,广西入境难民达16398人。1940年入境难民有31765人。到1941年底,广西省赈济会救济的难民数共达103547人,占全国救济难民总数9236887人[3]的11.2%。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发后,又增加救济流落广西的外省难民41940人。

第二,广西为全国抗战中的重要战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桂南会战中的昆仑关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所进行的第一次攻坚战。国民政府军委会为收复南宁,恢复桂越国际交通线,从粤、相、鄂、赣、川等省调集四个集团军与广西夏威第十六集团军共9个军27个师20余万兵力,从1939年12月18日至12月30日进行桂南会战。在近半个月的作战中,中国军队攻占南宁外围的重要战略要地昆仑关,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以下官兵4000余人,中国军队也为此付出伤亡1.4万人的巨大代价[4]。昆仑关大捷是国民党军正面战场自武汉失守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更是中国军队对日本侵略军攻坚作战的首次重大胜利。

二是桂林保卫战是豫湘桂战役中的一次硬仗恶仗。在桂林保卫战中,虽然蒋介石和新桂系都保存实力,消极抗战,但桂林城的守城爱国官兵以2万人抗击近10万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英勇顽强地同敌人战斗,有的阵地打到最后一个人。漓江东岸是敌人进攻的重点目标,七星岩守军凭险固守,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最后由于敌我过于悬殊,守军800余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此战毙伤侵略军6000余人②一些资料说毙伤日本侵略军13000余人,但明显有水分。。

三是桂柳反攻作战追击日本侵略军。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急剧变化,日本侵略军被迫收缩战线,自动撤离广西。国民党军队抓住有利时机跟进反攻,收复广西失地。这是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战场发动的有限的局部反攻作战之一。在这次反攻中,国民党军队中的广大官兵奋勇作战,给日本侵略军重创,击毙日伪军4000余人,伤5000余人[5],加速了日本侵略军撤离广西的进程,使广西成为全国最早收复的省份之一。

四是中共广西地下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游击斗争是华南敌后游击战场的组成部分。早在1939年11月中旬日本侵略军从钦、防入侵广西后,钦廉地区和桂南地区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就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日武装斗争。在1944年9月日本侵略军从全州入侵广西后,中共广西地下党组织在广西各地建立了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此外,还有由各地党组织秘密派遣中共党员进入国民党政府组建的抗日自卫队、战工团、学生军等组织团体中,推动其积极抗日。据统计,在抗战期间,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在灵川、融县、陆川等32个县(含钦廉四属)开展敌后游击战,建立了桂东南抗日自卫军、桂东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临阳联队、融县抗日挺进队等30支7000多人的抗日武装,较大的作战100多次,歼灭日伪军1000多人[6],取得积极战果。以上游击斗争在广西抗战史上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是华南游击战场的组成部分。

第三,广西抗战在全国抗战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一独特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广西桂林成为我国西南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军事中心。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等地沦陷后,广西成为西南大后方,其军事战略的地位日益凸现。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成立(1940年改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指挥第三战区、第四战区、第九战区8个省,桂林成为国统区南方军事、政治中心。同时,在中共的推动下,新桂系对桂林抗战文化活动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态度,一批又一批的文化人从各地云集于桂。一时间使桂林城区人口由7万人猛增到高峰时期的50万人,其中战时来桂林的文化人士有1000多人,著名的有200多人[7],他们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大力开展文化救亡活动,使桂林抗战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其中抗战书籍的印刷总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8],千人抗战歌曲大合唱、万人火炬歌咏大游行、持续3个月的西南剧展等各种形式的抗日宣传活动,使桂林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战文化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桂林抗战文化城还具有国际影响。在桂林先后组织成立了中苏、中越等中外友好文化机构和办事机构,使抗战时期的桂林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文化聚集地之一,汇集了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众多的反法西斯文化人与知名人士。

二是广西开辟了西南国际运输线。日本侵略军占领武汉和广州后,中国通过沿海获取经济补给的海路国际交通线被完全切断,这时连接广东、广西和越南港口的桂越国际交通线便成了当时获取境外物资的最重要通道。在这一背景下,桂越国际交通线就成为中国抗战获得外援最重要的路线,据统计,仅1939年9月运进中国总吨位14700吨中的12500吨即经此路线,达85%。[9]同时,在日本侵略军发动桂南会战时期,广西还开辟了一条新的桂越国际交通线,即从河池经田东、德保至靖西边境的越桂国际交通线[10]。桂南会战后,桂越、桂滇国际运输线虽然受阻,但湘桂黔铁路逐段通车,则是联系中南、西南的大动脉,对发展西南经济,支援抗战,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是广西组建了一支特别的知识青年抗战队伍。广西学生军是在抗日战争的大环境下,共产党同新桂系合作建立起的全国第一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抗日军事政治组织,为社会各界和中外记者所关注。广西学生军既在广西乡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又奔赴鄂豫皖和桂粤边等抗战前线开展战地宣传服务工作,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中国抗战青年中的一面光辉旗帜。

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创建、西南国际运输线的开辟和广西学生军的创建,是广西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特殊贡献。

二、广西和广西人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广西除了在省内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外,还有数十万广西人在省外乃至国外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特别是在台儿庄战役、昆仑关战役、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以及仁安羌、松山之战中,广西籍军人做出极大贡献,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总起来讲,主要凸显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广西人在早期抗战中率先武装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武装入侵。1932年1月28日夜里,日本侵略军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发起了进攻,中国守军奋起英勇抗击,其中十九路军张君嵩(团长、广西合浦人)率部打响淞沪抗战第一枪,并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1933年1月1日晚,日本侵略军开始向山海关进攻,中国守军何柱国(广西容县人,时任旅长,旋即任军长①何柱国1927年任暂编第二十三师师长,1928年部队缩编改任旅长,1933年1月初率部还击日本侵略军入侵,揭开长城抗战序幕,旋即任第五十七军军长。)部奋起抵抗,揭开长城抗战序幕。这是广西人在全国早期抗战中的特点和亮点,彰显了其历史贡献。

第二,广西将领指挥了全国各地的诸多重大战斗战役。一是在全面抗战时期,桂南会战中的昆仑关战役是广西人白崇禧指挥,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随枣会战、枣宜会战的指挥者都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广西人李宗仁,尤其是所取得的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黄崖洞保卫战,是广西人欧致富指挥(八路军团长),以不足一个团的兵力英勇抗击,歼敌1000余人,取得了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开创了中日战况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11]。二是在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中,广西人陈铭枢等参加和组织指挥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广西人何柱国等参加和组织指挥了著名的长城抗战;以廖磊、周祖晃、韦云淞等为代表的近十万广西军人参加和组织指挥了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李宗仁、白崇禧等为代表的数万名广西官兵指挥和组织参加了著名的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以李宗仁等为代表的数万名广西官兵参加和组织指挥了武汉、随枣、枣宜等大会战;广西人陈烈率部分别参加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以廖磊等为代表的数万名广西官兵指挥和组织参加了留守大别山的游击战。

第三,有数十万广西军人参加了全国各地的一系列重大战役战斗。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广西人李天佑等参加和组织指挥了平型关战斗,所取得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打的第一个胜仗;广西人韦杰等参加了全国有名的百团大战;广西人周子昆等参加和组织指挥了新四军前期有名的繁昌大战。同时,广西军人在全国的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中担任主攻任务和后卫掩护任务。其中广西人李天佑率部担任平型关战斗的主攻任务;在淞沪会战中,广西部队不仅吸引了日本侵略军的主力,而且在大批中国军队撤退之际,桂军周祖晃奉命率两师掩护中国大军后撤,以第一七〇师四个团只剩下一个半团、第一七二师剩下一个团两个营的巨大代价确保大军安全撤离;在枣宜会战中,广西人钟毅师长部奉令牵制敌军,并掩护主力撤至苍苔镇一线,他在弹尽援绝中自戕殉国。

第四,广西学生军为前线抗战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军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抗日、组织群众和参加作战。在全面抗战前后,广西当局先后组建了三届学生军。1936年第一届广西学生军分赴湘桂边、粤桂边、黔桂边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1937年第二届广西学生军开赴鄂豫皖抗战前线做战地宣传服务工作;1938年第三届广西学生军分赴广西各地城乡和广东茂名、廉江等13个县的城镇乡村和厂矿开展战地宣传发动工作。特别是第二届广西学生军转战鄂、豫、苏、皖,成为中国抗战青年的一面光辉旗帜,国内外报刊对之进行了相继报道。

第五,有数以万计的广西籍军人参加和组织指挥了中缅抗日战场中的诸多重要战役战斗,为缅甸人民抗战胜利和确保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安全做出了历史贡献。吕国铨(广西容县人、师长)用“空城计”率领九十三师以少胜多将来犯的泰军击溃,取得滇边战役的重大胜利,一度被评为国军师级单位战斗力“全国最优”[12];广西人周有良(连长)等为取得仁安羌大捷做出了贡献,这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中所获得的唯一一场大胜仗;广西籍军人张祖武(营长)、张永龄(营长)、冼伟智(炮兵上校)、周有良(连长)等在惠通桥阻击战、加迈之战、密支那森林战斗、松山之战等战斗中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张永龄在作战中勇猛,得了一个称号“张老虎”。广西人在以上战役战斗中打出了底气和特点。

三、广西和广西人为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

在取得这场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过程中,有数万名广西优秀儿女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同时,还有数以万计的广西籍军人和华侨华人在东南亚战场上,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以说,广西和广西人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

第一,有数万名广西人在本土抗战中献出了宝贵生命。在这数万名广西本土抗日烈士中,仅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牺牲的校官军衔以上军人干部就有陈济桓、阚维雍、韦灿等40余人。其中陈济桓(广西岑溪人,中将参谋长,1944年11月以身殉国)、阚维雍(广西柳州人,少将师长,1944年11月以身殉国)、韦灿(广西容县人,上校团长,1940年3月作战中殉国)。

此外,据横县、桂平、平南、藤县、龙州、兴安、灵川、临桂等8个县(市、区)的志书中所列的抗日英烈录中,就有352名广西抗日英烈是在本土抗战中牺牲,他们当中有横县的覃文豪(连长)等116人,桂平市的叶得兹(排长)等66人,平南县的冯刚(营长)等49人,藤县的马恒英(连长)等42人,龙州县的赵德堪(连长)等29人,兴安县的石爱卿(少校)等19人,灵川县的阳远光(排长)等16人,临桂县(现为桂林市临桂区)的吕坚谋(连长)等15人。

第二,有数万名广西人在全国各地的抗战中献出了宝贵生命。这数万名广西在外省抗日的烈士中,仅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牺牲的校官军衔和正科及以上军政干部就有朱立文、梁军、廖峰(以上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军政干部)、陈烈、秦霖、庞汉桢、夏国璋、钟毅等230余人。其中桂林市城区有秦霖(少将旅长)等14名校官军衔以上军政干部在外省抗战中献出了宝贵生命,梧州市城区有谢鼎新(上校团长)等4名、陆川县有李寿泉(少校团副)等8名、容县有夏国璋(副师长)等5名、蒙山县有姚芳(中校)等5名、岑溪市有高致嵩(少将旅长)等4名、贵县(现为贵港市域)有李绍嘉(少将副旅长)等4名、南宁市邕宁区有蔡如柏(上校团长)等4名、扶绥县有钟毅(师长)等3名、靖西市有庞汉祯(少将旅长)等3名、南宁市武鸣区有霍岳(少校团副)等3名。

在这230多名校官军衔和正科及以上的广西籍抗日烈士中,具有中校军衔和担任团处级及以上的军政干部抗日烈士有46名。他们当中主要有:朱立文(广西百色人,新四军副旅长兼团长,1941年在汉阳与日伪作战中牺牲)、梁军(广西人,延安保安司令部副参谋长,1942年在战斗中牺牲)、陈烈(广西柳城人,军长,1940年10月在云南富宁牺牲)、钟毅(广西扶绥人,师长,1940年5月在河南苍苔镇殉国)、周元(广西宁明人,副师长,1938年5月在安徽蒙城同与进犯日本侵略军作战中牺牲)、夏国璋(广西容县人,副师长,1937年11月在吴兴与进犯日本侵略军激战中牺牲)、庞汉祯(广西靖西人,少将旅长,1937年10月在上海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牺牲)、秦霖(广西桂林人,少将旅长,1937年10月在上海与日本侵略军激战中阵亡)、高致嵩(广西岑溪人,少将旅长,1937年12月在保卫南京战斗中牺牲)、马威龙(广西容县人,少将旅长,1938年5月在兰封会战殉国)、李绍嘉(广西贵港人,副旅长,1937年在南京保卫战殉国)、褚兆月(广西桂林人,团长,在淞沪会战中殉国)、谢鼎新(广西苍梧人,团长,在淞沪会战中殉国)、蔡如柏(广西邕宁人,团长,在南京保卫战中殉国)、韦健森(广西扶绥人,团长,在淞沪会战中殉国)、谢志恒(广西容县人,团长,在淞沪会战中殉国)、梁国勋(广西容县人,团长,在河南兰封会战殉国)、卢明(广西上林人,团长,在安徽淮南殉国)、杨祚增(广西扶绥人,代理团长,在安徽怀远阵亡)。

据《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名录》(民国36年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抚恤处撰)、《广西通志·人物志》[13]以及新编广西第一轮横县、靖西、桂平、博白、贵县、邕宁等88部县志整理得知,这数万名广西籍在外省抗日的烈士中,从烈士的来源地来看,主要源自靖西(406名)、博白(370名)、横县(367名)、桂平(340名)、邕宁县(现为南宁市邕宁区、良庆区,298名)、贵县(现为贵港市域295名)、藤县(266名)、全州(264名)、平南(247名)、宜山(现为河池市宜州区,226名)、陆川(220名)、武鸣县(现为南宁市武鸣区,183名)等12个县(市、区);从烈士的牺牲地来看,涉及安徽、湖北、广东、湖南、上海、江苏、河南、江西、云南、浙江、山东、贵州、山西、四川、重庆、福建、河北、海南、甘肃等19个省(市),但主要集中在安徽(2964名)、湖北(2564 名)、广东(1845 名)、湖南(1173名)、江苏(976名)、上海(831名)、河南(633名)、江西(414名)、云南(345名)等9个省(市);从战役战斗来,八·一三淞沪抗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广西烈士较多。

第三,有一大批广西籍军人在中缅战场上献出宝贵生命。在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抗击日本侵略军期间,有2万多人次的广西籍军人在缅甸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战斗争,在他们当中有数以千计的广西优秀儿女为缅甸人民抗战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据《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名录》《广西通志·人物志》以及新编广西第一轮横县、靖西、桂平、博白、贵县、邕宁等88部县志整理得知,在这上千名在缅甸牺牲的广西抗日烈士中,仅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牺牲的校官军衔和正科及以上军政干部就有4人。他们是:范云宇(广西桂林人,少校团参谋长,1942年3月在同古一役中身负重伤,不治身亡)、余鹏化(广西平南人,上校参谋主任,1942年11月在缅甸牺牲)、吕日清(广西陆川人,少校营长,1942年4月在缅甸牺牲)、关永澄(广西桂林人,少校科长,1942年4月在缅甸牺牲)。校级军衔以下的官兵主要有:桂林市的韦善宁(一等兵,1942年3月)、朱贵(一等兵,1944年2月);梧州市的周木荣(一等兵,1942年3月)、李碧棠(上士,1942年3月)、李耀林(一等兵,1942年4月)、龙如才(二等兵,1944年8月);玉林市的欧来芳(一等兵,1945年1月)、王秀旺(二等兵,1945年1月)、陈寿停(二等兵,1944年2月)、梁振宏(一等兵,1942年5月);百色市的黄振中(中士,1944年6月)、李明(二等兵,1942年4月);贺州市的杨家悦(一等兵,1942年4月)、陈明钦(二等兵,1945年1月)、梁联生(二等兵,1945年1月);横县的黄校荣(二等兵,1941年)、零天惠(二等兵,1944年)、韦振德(二等兵,1944年)、黄锦勋(一等兵,1944年)、玉光(二等兵,1944年)、闭授启(一等兵,1945年)、何钟甫(一等兵,1945年)、卢泽楷(二等兵,1945年)、黄斌(二等兵,1945年);平南县的温信佳(一等兵,1944年6月)、梁妹存(一等兵,1944年6月)、罗亚东(二等兵,1944年6月)、彭育昌(二等兵,1944年6月)、李发喜(一等兵,1945年2月);南宁市武鸣区的黄伶(中士,1942年4月)、潘绍荣(一等兵,1942年4月)、徐金修(二等兵,1942年4月)、梁秀德(一等兵,1944年12月)、李传泰(一等兵,1941年1月)、韦照德(一等兵,1941年12月)①李传泰、韦照德两位抗日烈士的牺牲时间存在明显错误,有待考析。;兴安县的侯守书(上等兵,1944年8月)、赵正直(下士,1944年8月)、秦庆赐(上等兵,1944年12月)、朱宏(一等兵,1943年5月)、王富山(中尉,1944年8月);桂林市临桂区的叶金箭(上等兵,1944年1月)、李文保(上士,1942年3月)、谢天恩(一等兵,1942年5月)、唐瑞麟(二等兵,1945年1月);桂平市的卢满超(一等兵,1944年5月)、李耀荣(下士,1944年5月)、余星侯(一等兵,1942年4月)、周德教(炮兵上等兵,1944年11月);南宁市邕宁区、良庆区的吴广珍(一等兵,1945年1月)、陆桂(二等兵,1945年1月)、马洁小(中尉排长,1942年4月);灵川县的陈七三(一等兵,1944年)、李功(一等兵,1944年)、廖士元(下士,1944年);陆川县的吕培相(二等兵,1944年12月)、徐生(二等兵,1944年12月);柳州市柳江区的姚茂轩(下士,1944年2月)、宋仁贵(中士,1945年1月)、徐铭生(上等兵,1945年1月);灌阳县的张林责(上等兵,1942年4月)、刘福轩(上等兵,1944年11月);蒙山县的黄忠豪(中士,1941年6月)、徐勇(一等兵,1942年4月);靖西市的覃国保(一等兵,1945年1月)、冯国见(一等兵,1945年2月);贵县(现为贵港市域)的石子富(一等兵,1944年12月)、李忠廷(二等兵,1944年12月);河池市宜州区的韦星耀(一等兵,1944年5月)、秦日荣(下士,1944年1月);博白县的黄显武(上士,1942年4月);田东县的黄阿正(下士,1942年4月);藤县的杨兆刊(二等兵,1945年1月)等。

第四,有数万名广西籍华侨华人为抗战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在日本侵略军武装侵占中国期间,侨居东南亚的广西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战斗在抗日前线,有许多人献出了鲜血和生命;在日本侵略军武装侵占东南亚各国期间,广西华侨华人就地投身于保卫第二故乡的斗争,与侨居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期间有上万名广西华侨华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在回国抗战中牺牲的广西籍华侨华人有:陈仲达,马来亚归侨,担任中国航空学校飞行教官,1940年,与敌机在桂林展开激烈空战中牺牲;伍月梅(陈琐细的夫人),美国华侨,在一次日本侵略军飞机夜袭柳州时,为救丈夫陈琐细,扑伏在他身上不幸被弹片击中遇难;朱澄霞,归国华侨,女,广西博白人,担任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妇工会主任,因积劳成疾,于1940年1月在安徽省无为县病逝;张炎,越南华侨,著名抗日爱国将领,高雷人民抗日军军长,1945年3月在广西玉林慷慨就义。还有一大批广西华侨华人牺牲在祖国的抗战中,遗憾的是至今还不知其姓名。如1939年有3226名南侨机工毅然回国参战,在执行任务中,有一千多人因战火、车祸和疫疠为国捐躯;在滇缅公路上华侨机工有3900名,抗战胜利后幸存者仅1784人,其余均已牺牲、病死或失踪,这当中有不少是广西籍华侨华人。

在侨居国抗战中牺牲的广西籍华侨华人。在马来亚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期间,因参加抗日活动而被日本侵略军杀害的广西籍华侨不下数千人,其中仅柔佛州就有860多人(不少文史资料中记为800多人[14],笔者考证为860多人)。还有李锋(游击队领导人)、龚奕(队长)、陈东(中队长)、卢彬(排长)和卢军(战士)、梁谭胜、张均等一大批广西华侨华人在马来亚英勇抗战献出了宝贵生命。在新加坡,星华义勇军在新山阻击战中,牺牲近2000人,当中仅广西容县籍华侨壮烈牺牲的就有100多人。1942年2月,日本侵略军在新山高打一地杀害的广西籍华侨就有256人,其中容县籍的92人、北流籍的64人。在印尼1942年3月初,日本侵略军在爪哇登陆,当地华侨奋起抵抗,用扁担、锄头、茅刀等原始武器与敌人搏斗中,有67位华侨牺牲,多数为广西华侨;印尼邦加爱国华侨领袖李光前(广西博白县人),在印尼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因组织抗日活动于1945年3月被杀害。在泰国,因参加抗日组织活动的一大批广西华侨华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捕杀,其中在勿洞被杀害的,仅广西容县籍华侨就有40多人[15]。

猜你喜欢
抗日抗战广西
广西贵港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广西戏曲》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抗日英雄万全策
抗日英烈马威龙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