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若旭
大学生活被学习和学生工作挤得满满当当,常常让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王军利觉得自己是在“与时间赛跑”。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数不清的会话消息。”摄像机固定机位拍视频时,不忘打开电脑改稿子;吃午饭时,顺便打开视频App看综艺;洗澡时,听听相声……王军利一直在努力实现生活效率最大化。
早在大二开学时,王军利就已经过上了“倍速生活”。作为班级团支书的他,同时还要参与学校青通社选题策划。因为学生工作太忙,王军利身边时刻带着一本1.5厘米厚的本子,有什么事和处理问题的灵感就马上记下来,偶尔想到一些新颖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就先在本子上打草稿,再找空闲时间具体立项策划。
压缩睡眠时间是王军利实现“倍速生活”的常用方式,床边的小台灯和电脑,和他一起在深夜里见证了优质视频的诞生。学校110周年校庆期间,他曾一度每晚忙到凌晨3点。
“每个人都会选择一条成长的路,自己走好自己的路就好。”选择快节奏的生活其实是王军利的本意,他不愿在慢节奏中消磨掉意志。
早早就把南京农业大学作为考研目标的江西女孩王诗涵,也在6月深切地体会到了“倍速生活”的状态。根据她的描述,在与时间争分夺秒的过程中,不仅刷牙的时候要听晨读英语,就连上厕所,也要拿着《恋恋有词》的精缩版小本背几个单词。
一边是清晰的、必须严格执行的考研规划,一边是急需交接的学生工作,王诗涵常常“恨不得把一天的时间掰成两半用”。
“其实考研初期的安排不算紧张,但6月是学生组织换届季,一些部门工作和学习时间冲突,我就只能在每天碎片化的时间里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或是在深夜‘加班。”
与此同时,擅长芭蕾的王诗涵还被老师邀请参加学校“招生视频”拍摄工作,负责一段3到5秒的镜头。尽管时间很短,但从服装准备、动作设计,到一次又一次排练,王诗涵花费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因此,上午和晚上“驻扎”考研教室,下午就在办公室和舞房来回奔波,成了她6月的常态。
不只是她自己,在王诗涵眼里,身边的大多数同学都在“倍速生活”。做好未来生活节奏会更快准备的她表示,很羡慕电视剧里那种效率很高、看起来很酷的职场生活。
王诗涵口中“高效的职场生活”,正是王鑫当下的工作状态。
“别提了,最忙的时候,我两天跑了五场发布会,你知道五场发布会是什么概念吗?”每每提到“时间不够”“工作忙”的字眼,选择了北漂生活的王鑫就有一堆“苦水”要倒。
王鑫在大学里担任社团负责人,平日里要参与各种校园活动,原以为自己可以和“北漂节奏”无缝衔接,但接踵而来的工作安排还是让他有些发愁。
早已学会了在生活各处寻找选题的王鑫,已经在常用的编辑器里做好了几套模版,以备不时之需;而为了在发布会后抢首发,他也慢慢养成了提前做好功课的习惯,避免了在撰稿时再手忙脚乱找资料的情况。
徐永亮在“倍速生活”中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适应方式。初入职场时,多方面的约束和领导下达的各种限期完成的任务,让他感觉职场的忙碌和校园的紧张有着很大的不同。
“比如说一些项目合作和工作对接,都是接踵而至的,又很复杂。”这让他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对此,刚踏入职场的徐永亮笑称,自己目前的状态大概是“剑尚未配好,出门已是江湖”。
福建一所高校的大三学生高永芳,是一个“多重身份”的大忙人,过着名副其实的“倍速生活”。
她读大二时,作为班里的团支书,需要完成上万字的一份立项总结报告。这份报告不仅对文字质量有要求,封面设计、排版风格也需要仔细考虑。除此之外,她还要和班长一起处理班级里零散琐碎的工作。每天踩着门禁时间回宿舍的她,在室友都已响起平稳的鼾声时,还要在幽微的台灯光下处理工作。
“连续忙一两个星期后,我就会给自己留出一个晚上的时间放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过,高永芳似乎没有读一本厚书的完整时间,她评价自己“越来越浮躁了”。但是提及“倍速生活”,高永芳很有成就感。“快节奏生活很好,但必须是在我的掌控范围内,我不喜欢被外力强制改变的忙乱。”
对河北一所高校的准医学研究生李跃来说,自从大三到医院实习开始,生活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了一些。在医院里,边接护士台的电话边打印报告、边吃饭边看病历成了常态。除了查房、上手术等必须专注的工作,同时让手头的两三件不用动太多脑子的事同时进行,有助于帮他尽快完成一天的工作。
尽管李跃没有刻意地让生活变得充实,但生活已经“安排得明明白白”。每天早上7点到科室,看病历、化验、看医嘱、等上级大夫查房、处理病人的情况,如果当天没有手术,晚上6点可以下班回学校。但很多时候,他要配合医生手术,结束时间和预期中的晚饭都要往后不定期推延。
正是因为属于个人的时间变得拮据,李跃更希望能好好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最近他正在学日语,回到学校一边吃晚饭,一边还能背上几个单词。他还会一边洗澡一边听歌,等车、甚至等电梯的时候,都要掏出手机看看。现在的他总是体会到小时候不能理解的时间的可贵,碎片化的时间一丁点儿都舍不得浪费。
在王鑫眼里,“倍速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觉得接受的信息量还远远不够。倍速看剧、一心多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他表示,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希望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多信息,比如说喜欢发语音却不喜欢听语音,因为语音不能快进;喜欢刷短视频或者快进看剧,因为希望更快地知道结果。
其实,徐永亮在本科时就曾过着“倍速生活”。大二时,电子信息专业的他大胆尝试,在学校的支持下,研究起有关肿瘤细胞筛查的课题。他还召集学校其他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和他一起,成立了创业团队,几年来过关斩将,参加大大小小的创业比赛,获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本科期间,学业、创业、比赛等各种各样的事情让徐永亮过得充实忙碌的同时,也让他付出了一些代价。有一次,甲方要求徐永亮的团队在一个星期之内给出解决方案,而恰巧这个项目比较困难。徐永亮带着团队用7天的时间收集材料、集体调研,绞尽脑汁地设计“最完美合适”的方案,但最后却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可。当时的他还被朋友评价“特别没有形象”。
“人不可能一直处于斗志昂扬的状态。”后来,徐永亮再遇到压力大的时候,就会到操场去跑圈,或者直接环校跑,他因此喜欢上了长跑,还去跑了全程马拉松。
相比于有些人在事项冗杂时会有选择地放弃,徐永亮有着自己的坚持。“我需要给自己留足时间跟自己对话,调整完之后才能更好地上路。”
徐永亮不反对也不提倡“倍速生活”。在他的理想状态下,工作是必须的,但不能占据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他希望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同时还能有精力兼顾自己的兴趣爱好。
王鑫不再觉得难以适应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人都是被逼出来的,最夸张的时候还是5月底的那个周末,临时飞去上海,在不同的地方参加了5场发布会,我写了一个通宵的新闻稿,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倒头就睡。”工作了近半年的他已经慢慢适应了“北漂节奏”。
“高效率地完成一项任务”其实是一件很有快感的事情。“当别人都在加速时,你却保持原速,这也是一种落后不是吗?”王鑫认为,其实更多时候,不是我们选择了“倍速生活”,而是这样的生活选择了我们。
王诗涵笑称自己是“猴急”一代,同一时间做两件或多件事是一种很正常的生活状态。“现在的日子过得快,快递、外卖都快,但我们还是觉得慢。快或慢其实是一种选择,有的人选择一生做好一件事,而我选择尝试更多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