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20-11-30 13:00任丰兰
中国商论 2020年21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任丰兰

摘 要:随着创新创业的深入实施,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变得越来越迫切。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没有把课程思政进行融合、缺乏激励机制和人才提升培训机制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把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相融合,通过建立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管理体系和创新评价体系,建立1+N的教师服务体系,为教师的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保障。

关键词:课程思政;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11(a)--02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把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 [1]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建设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没有把“课程思政”进行结合等问题,导致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偏弱,創新创业实践指导力不从心,难以胜任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就是基于此提出来的,它以课程思政与师资队伍相融合为基点,以师资队伍能力提高培养体系、管理体系为抓手,以评价体系为激励机制,以1+N的教师服务体系为载体,为教师的创新创业发展提供良性循环,为教师的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人才队伍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

随着创新创业的高潮来临,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加强了重视,但是很多的高职院校仍然流于形式,袁晶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2],尉肖帅提出师资单一性和结构的不合理性[3],从而导致对创新创业只有理论上的引导,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和企业的工作经历,对创新创业专业理论上的指导知识不够,从而阻碍了创新创业的发展。

1.2 缺乏课程思政和师资队伍相融合

“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实施“课程思政”,体现育人的价值导向,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有效落实。刘清生指出教师“课程思政”理念缺乏,“课程思政”责任淡薄,现在高职院校面临的是如何实现教师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教师自身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学术修养等方面也面临着挑战[4]。杨雪芬指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欠缺,应加强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让他们真正担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5]。

1.3 培训和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李亚奇指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缺乏有效培训和考核评价机制[6],导致对创新创业的师资也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考核,他们认为教师是万能的,教师自愿组成创新团队就会自觉地去把这个事情做好,他们忽视了创新创业的时代性、教师知识的更新性和教师的懒惰性。

1.4 缺乏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提升机制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激励机制和人才提升机制都是针对专业教师的,他们没有把创新创业纳入到整个师资计划中,所以对创新创业的教师缺乏激励机制和人才提升机制。王军超指出创新创业教师不积极主要是由于缺乏激励机制[7],黄一涛提出创新创业的培养机制与教师发展不相适应,缺乏教师提升机制[8]。

2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以“课程思政”为价值引领,以师资队伍为基点,以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管理体系为抓手,以评价体系为激励机制,以1+N的服务体系为载体,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教师的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保障。

3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内容

3.1 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结构

通过“引聘培”等模式,引进、培养一批创新创业的教师,聘请相关行业成功者、企业家等优秀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改善、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结构,适应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需求。

3.2 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融合

把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进行融合,就是要充分提炼创新创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和价值因素,深入挖掘创新创业中的德育内涵和元素,挖掘创新创业中的思政教育功能,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规范,引导学生树立和强化把关意识、守法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传授中融入“思政”元素。

3.3 构建合适的管理体系

创新创业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它所需教师的多元性,导致了创新创业指导老师们分布于不同的教研室及系部,当有创新创业项目时,根据项目需要会临时组成一个短期团队,当项目结束后,团队便将解散,基本上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对创新团队进行管理,从而导致师资队伍的随意性和流动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教师在创新创业项目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得过且过,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项目的创新性和发挥性,从而也影响了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所以要成立创新创业组织专门的管理机构,把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所需的资源配置从组织上得到保障。

3.4 建立合适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创新评价体系的建设,首先,设立创新创业专项扶持基金,支持和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将创新创业教师对团队的指导、培训等折合成相应的工作量;其次,以教师创新创业思维、主体地位为重点,建立教师、学院(包括同行和专家)、学生三方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引导教师主动向专业化路径发展;再次,把教学质量的考评指标与创新创业进行量化,把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质量作为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必备考核指标;最后,增加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力度,对没有参与培训的教师,一律不能参与高一级的职称评审。

3.5 构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培养体系

首先,高职院校应通过“内培”与校“外引”等方式优化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其次,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培养纳入学校教师培养的计划中。再次,通过有计划、分批次、分层次安排专职教师参加各种创新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有目的地安排专职教师到相关的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创新实践能力。最后,有目的地把创业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问题进行培养,促进教师的学术研究,提高其产业化的实践能力和对市场信息的掌控能力。

3.6 创建1+N的服务体系

构建一个中心——以提升教師创新创业能力为中心,N个方位服务并行的“1+N”服务体系,如图1所示。通过1+N的服务体系,把爱国情操、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奉献社会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相融合,让它惠及更多的学生,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积极性。

通过1+N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深校企合作力度,促进创新创业专业教师、兼职教师等进行互动交流和经验分享,为教师跨校、跨学科寻找创新项目团队提供平台;同时定期邀请优秀的企业家等名人到校,与教师展开座谈,分享自我成长历程,丰富创新创业的内涵,加深教师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和体会。

图1 1+N的服务体系

4 结语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创新创业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把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相融合,把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奉献社会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纳入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

二是创新创业管理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激励了创新创业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三是1+N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创新创业教师提供良好的展示空间。

参考文献

刘贵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6(21).

袁晶,田贤鹏.新常德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8(06).

尉肖帅.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8(09).

刘清生.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江苏高教,2018(12).

杨雪芬.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4).

李亚奇,李峰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化复合型师资队伍构建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14).

王军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与突破路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12).

黄一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教育管理,2018(05).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