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治:涉印闲聊

2020-11-30 15:22何大治
现代艺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白文巴蜀朱文

何大治

一向敬重有学问、有一技之长的人,对于仅是偶遇稍坐晤谈的大学生们,都十分赞叹称颂!也向来喜欢寻师访友,所幸的是,能得众多老师的教导垂训,他们的言行举止影响我一生行径。我的老师德高望重,令人敬仰,不仅有精湛的艺术学问,还是品格高尚的仁厚长者。在老师们的精心教导下,今天仍不停地探索前行,或可告慰。由于天性、人事,即使无所成,但能徜徉一二技艺,不负时光已足。因此也想起已故好友赖志强对我的评价谓之“不治生产”。不治生产,那时都年轻,二十来岁,朋友能看出我的毛病特点,一股骨子里生就的不通世故,不谙世事。现在想来岁月易逝,几十年过去了,什么事都没成!龚自珍黄金华发两飘萧,人家飘萧的是黄金白发,那气势!而自己飘萧的却是“行脚条条路,头陀浪与尘”,几十年的爱好,时间的流失。其实想来人生一站一站又一站,不管风吹浪打,不管冰霜雨雪,一直持守,画得怎么样,写得怎么样显得其次,重要的这是一种理念,一种情怀,同时又执着于这种平淡与宁静,这种过程总体是快乐的,有时偶得好友谬赞,亦颇觉自豪自足,仿佛未负时光、没有枉过的一种安心。

“云山云游”朱文印是我的微信标识,因为“性本爱丘山,好在名山游”而有此印。自觉篆法似有奇崛处,用刀斩钉截铁,效果可喜,另一朱文条章“破墨头陀”,才刻没多久,分朱布白处还算能有所观,奏刀往往出于预料,时出大胆,布阵多有生发,当以朱拓印出时觉沉静中有飘逸,虽仍有诸多不称心处,但聊可喜出望外了。当然并非每刻都能奏效,失落之处不少。我刻印重在布局,尤其朱文印,当遇着印文合适时,多半以朱文处理。实际上刻朱印比较麻烦,文字的安排,用刀的功夫,所以每次都是先刻朱文,以为难者当先,朱文用刀应当刀刻斧断,气势千里,玩到神完气足时足可放怀。而朋友更喜欢我的白文印,谓之得自天然,自己也觉得刻到痛快淋漓处往往得意忘形,不知所以!朱白之间似乎元气浑沦。当然,这只是一时快感,并非每次都有奇遇,何况时常痛手,少有捉刀。说到手痛,痛得恼火,医得也恼火。这是年轻时不懂,过于用功,医生说是劳损,我信其言。

那时老师的教诲是多读书多用功,基础牢实才能建好房屋,当时的教育理念就是这样。我们欣赏古人的作品,更会喜欢其厚重而悦目的佳什,实际上那些经过历史检验而留给后人的作品是沉甸甸的文化积累,中华民族的艺术之根。那时候学习古人、学习当时名家,下苦工唯恐不及,现在有时在微信朋友圈放一两幅自己的东西会玩笑一下,谓之“虽无可观之处,喜其无斧凿痕,无矫作气,更远离粗气俗气市井气。”话虽这么说,但还是自觉早已不合时宜,就像有位大名家所说的“过时了”,呜呼哀哉,不知何之!

篆刻的审美,最喜欢的还是滋养我的、受影响最深的蜀派篆刻。蜀派篆刻,是我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即有提出,只是自己不知有版权一说,恐未落实在文字上,有亦不显,不过现在重提也未见其迟,因有时流已数典忘祖不屑蜀门了。在我看来,川籍或过往巴蜀的大师们的这种以大刀阔斧的气势胜而又意味隽永的作品代表的是篆刻界的写意或大写意风格,弥足珍贵。其代表人物如我的恩师游丕承及我的另一师门曾默躬(其弟是我的老师曾尧),刘孟沆、罗祥止、余轶凡、杨允中等。受巴蜀神韵影响的大家如黄宾虹、吴一峰,他们的篆刻来自江南,但在巴蜀的浸染下,亦具巴蜀雄浑一路。更不用说大画家张大千,篆刻虽非主业,而巴蜀韵致满满。曾任四川文史馆长的刘孟沆其书法篆刻独树一帜,是吾蜀大家。

蜀派而外于近现代,醉心黄穆父、赵之谦,二者皆以整饬为美。传递千年篆学信息,尤以广收博采为其长。清中晚期出土文物日,考据碑版之学日盛,金石碑刻,砖瓦钱币印陶等文字,尽皆兼收并蓄于篆刻作品之中,印风精整宽博,文物学术,金石气象,掷地有声。民初易大厂严谨中的率尔,沉着中的萧散,别具情调;同时的邓尔雅,严密中见波动,时出异构,别开生面;寿石工、方介堪、钱君匐、朱复戡均为一时俊杰;齐白石、曾默躬、邓散木、来楚生实是现代篆刻开山立派的宗师巨匠;宁斧成、李骆公等均是敢于开拓创新的勇者。李骆公疏张手脚,变异印文,显然意欲另辟蹊径。而从宁斧成的人印文字来看:“贵在手辣胆大”“有点俗”“胆大手黑脸皮厚”之类作品可见其放胆挥鞭勇往直前的精神。

中国人,作为专家学者,其修养几乎是全方位的。如闻一多作为文学家爱国人士,君子之风耀然其篆刻作品中。前故宫博物院长马衡的篆刻是学识渊博,见多识广,学术博物的共同体现。其实很多书画家、收藏家,其博涉与眼界,朝夕浸淫,一旦涉足别有洞天,多有非常可玩之处。画家胸有丘壑,握石走刀,妙处自非寻常。知交老友画家张幼矩博学通词章,篆刻自有面目。曾见几方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作品,已臻妙境,并得学者、书法家丁季鹤、书法篆刻家游丕承、鉴定收藏家毛永寿、书法篆刻家陈复澄及当时诸多名人高评,朱文“半窗居”、白文“大荒宿出”等都是其代表作。他的一方用在酒商标上的白文印“全兴大曲”给人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至今已难觅其酒而鸿爪仍在脑海之中。

猜你喜欢
白文巴蜀朱文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巴蜀文化翰墨第七届诗书画印艺术展作品
热闹的大山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发现木耳
闪电结婚
“新金融商品教父”跳海:照搬“喜新厌旧”走向绝路
十个骨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