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丽
摘 要: 在教学与班级管理中,老师常常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谓之为“优生”,当今的优生存在着较多的不优现象,影响其今后的成长,同时也暴露出教育方面的不足。“优生”不优现象说明,优生同样需要理解、爱护和关怀,更需要严格的要求和管理,我们要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优生 转变观念 培养创新 学会合作 客观评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1
在教学与班级管理中,教师常常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谓之为“优生”,并不由自主地对他(她)们有一种偏爱。学习成绩好固然是优点,但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能过分地宠爱和偏袒,必须理智地对待这部分学生。
调查研究表明:真正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建树者少有教师的宠儿——“优生”。研究的结果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但同时也说明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当今的优生存在着较多的不优现象:不仅影响其健康的成长,而且处理不当还会引起不良的后果,乃至酿成悲剧。所以,我们要特别警惕他(她)们的不良品质,防止并杜绝“优生”中不优现象的滋生与蔓延,做到防微杜渐。
一、“优生”不优现象的分析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部分“优生”存在着许多不优现象,影响其今后的成长,同时也暴露出教育方面的不足。
1.性格傲慢,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缺乏一定的挫折承受力
部分优生,由于成绩上出类拔萃,一般是许多家长、教师教育孩子的典范和榜样,所以他们一方面受到社会、家长、教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羡慕,经常沉浸在表扬夸奖声中。另一方面受到家长的宠爱、老师的呵护,自身产生了耀眼的光环效应,因而滋生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的毛病,进而慢慢养成傲慢清高的性格。孤芳自赏,经受不起批评和打击,心理脆弱,挫折承受力较差。他们心胸狭窄,缺乏宽容大度之心,只许我负人,不能人负我。把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习以为然,并且心安理得,而自己却从不关心帮助别人。
2.兴趣单一,不善交际,不会自理,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有些“优生”为完成学习任务,从早到晚啃课本,只会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不去顺应接受新知,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开发,个性得不到发展,最终成为没有棱角、不会钻牛角尖,毫无创新意识的“乖”学生。他们由于只顾死学,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和同学交往也摆出自命清高、唯我独尊的架势,性格孤僻,不会料理自己。甚至连最起码的独立生活能力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不关心集体和他人,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有些“优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天到晚钻进题海,埋头书堆,从不过问学校或班里发生的任何事情,学校和班级建设与之无关,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他们当中有的连最起码的集体活动也不参加,即便到场,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从未认真地为班集体出谋划策,犹如局外人。
二、“优生”不优现象的对策
“优生”不优现象说明,优生的教育与实践的探索还不尽人意。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优生同样需要理解、爱护和关怀,更需要严格的要求和管理,我们要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1.转变观念
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往往因为“优生”学习成绩好而看不到他们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即使有所察觉,也倍加偏袒,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以说一些“优生”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诸多问题,是与班主任老师有“一俊遮百丑”“只要学习好就行”的错误观念有关,导致学生走向滑坡,使学生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冷漠孤僻、高人一等的个性,这恰恰是他们参与未来社会竞争的致命绊脚石。
联合国调查员一项调查认为,世界第一位的挑战不是新技术革命,不是经济的发展,而是德育问题。可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笔者认为:“优生”的学习成绩好,这是他们的长处,但作为班主任不能仅仅满足这一点,而更应注重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好的学生较易于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道德认识,要为同学创设良好行为的有利环境。
2.培养创新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可以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营造师生交流探讨的学习氛围,努力打破深深植根于学生脑海中的教师权威、书本权威,鼓励优生大胆质疑,要敢于对老师的工作发表意见,敢于同老师就不同看法展开争论,让优生做知识的发现者、探险者。在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使之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习惯,学会求知做学问的态度,让优生发挥潜能,从多方面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能力。否则,他们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3.学会合作
未来的社会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依存,信息高度共享的社会。它呼唤竞争,但更呼唤合作,更强调依靠集体的智慧创造社会财富。因此,让“优生”学会合作尤其必要。在当今合作教学思想的倡导下,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小组中,每个合作小组中都有优生和后进生,让优生在共同互助学习中感受伙伴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幸福。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从而驱走“自我为中心”的阴影,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人合作。
4.客观评价
许多“优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极少品尝过批评的滋味,始终生活在甜言蜜语的赞扬声中。他们未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故遇到挫折碰到不顺时,会手足无措,表现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所以,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时刻提醒自己,警惕优生身上的“光环效应”,注意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们,使他们不因优点多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满;也不因存在缺点而丧失上进的信心和勇气,产生自卑心理。对于他们身上的小污点尤其不能放过,要引以为戒,决不姑息。要根据情况小题大做,磨炼他们的心理耐挫能力。同时,进一步对其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教育和良好的行为训练,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使优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都得到健康发展,真正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希贵.教育艺术随想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龚春燕,杨勇,朗天燕,向中一.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