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芬 庞春梗 曹灿
摘 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发展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学习终端的迅速普及,翻转课堂、在线课程、慕课、微课等应运而生,微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由于绝大多数微课都没有手语和字幕,听障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却常常被“障碍”阻挡。运用“手语+”微课的手法,构建“画面+语言+字幕+手语” 四位一体无障碍微课模型,并用六大步骤详细讲解微课制作中的“导→明→做→结→拓”五个环节,实现听力障碍学生学习的无障碍。
关键词:微课 无障碍 微课制作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2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发展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学习终端的迅速普及,翻转课堂、在线课程、慕课、微课等应运而生,致使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对于听障学生来说,却常会感慨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却无时无刻不在忍受着知识缺乏的饥渴”。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微课没有手语和字幕,导致很多听力障碍的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常常被“障碍”阻挡。针对这种情况,运用“手语+”微课的手法,构建“画面+语言+字幕+手语” 四位一体无障碍微课模型,并用六大步骤详细讲解微课制作中的“导→明→做→结→拓”五个环节,实现听力障碍学生学习的无障碍。
一、微课的理论基础
1.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随着众多专家学者的实践探索,先后給出了各自的定义。如胡铁生在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郑小军在2013年还提到,微课要突出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微课概念的界定,为微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2.微课的特点
胡铁生在《“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中对微课的特点进行汇总, 其中“短小精悍”是其精髓所在。“短”是时间短,一般只有5~10分钟。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三优评选中关于微课的限定是5~8分钟。“小”是所选取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要小,也就是知识的颗粒度要小。“精”在于精选内容、精选素材和精心设计,每一步都要精细研究,追求精致效果。
3.无障碍微课
根据已提出的微课概念,结合听障学生无障碍手段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听障学生群体的无障碍微课是指:以某一个知识点、技能点为目标,运用“手语+”的方式,使用手语的语义整合文字内容,化繁为简,用精炼、准确的语言组织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构建“画面+语言+字幕+手语” 四位一体的信息传播载体,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基本目的的一种支持多终端的数字化资源,实现知识传递中听障学生学习的无障碍。
二、无障碍微课制作的 “六大步骤”
1.选题要精彩
选题时需要注意两点:①选择的知识点要小,在有限的时间、条件、环境内可以完成。②选择的知识点要具有应用价值,实用性较强。如果是参加比赛类型的微课,还需要注意选择容易出彩的内容。
2.设计要有“范”
微课也是课,对脚本的设计需要具有“导→讲→练→结→拓”等课程的基本脉络。对整体构架的设计要突出个性化,教学活动过程科学合理,形式要多样化,这样才具有吸引力。脚本编写时要详尽,除了编写文案,还包括拍摄的内容、角度、配音文字和背景音乐等,脚本写得越详细,后期拍摄越轻松。
3.素材要丰富
互联网络上的资源极其丰富,要有针对性地寻找素材,不管是视频、动画、影视片段、文字、图片、音乐等均可。将搜集到的素材重新整合,提取可用的部分来丰富微课。
4.摄影要有美感
难度最大的是拍摄技巧的掌握,需要有美感,这是美学的范畴。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① 构图:摄影构图简单来说就是将画面中的不同物体进行合理的布局,优秀的摄影构图能够让你的画面简洁、主体明确。比如“井字”构图法、对称构图法、中心构图法等等。摄影构图有很多种,可以先从简单的使用,但是也不要局限于常用的构图方法,毕竟摄影追求的是创意,一味地按照“模具”来,很难让自己进步。② 光影:利用好光与影,不同的光影效果表现出来的画面感自然也各不相同。③ 色彩搭配:在色彩搭配上,可以使用强烈的对比色,也可以使用相似色,完成画面和谐。搭配技巧要求色彩不能过多,以免破坏画面美感。
5.特色要鲜明
无障碍微课,手语是最大的特色,将手语贯穿于画面的始终,和画面、语言、文字一起同步构建成整个微课。打手语时要有美感,配音要清晰,手语与声音要同步。所以在录制手语和配音时,可以请手语老师和声音比较好听的老师,在专门的录音教室录制。没有条件的可以找一间安静的房间中用手机录制。
6.剪辑要“四心”
后期的剪辑是作品的最后一步,需要具有“狠心、细心、耐心和童心”四种心态。“狠心”在于为了追求最佳效果可以壮士断腕,即使再好的视频,如果不适合也要删除。“细心”在于要将画面、字幕、配音和手语的速度调整成完全同步,需要一帧一帧仔细调整。“耐心”在于剪辑一个好的作品,常常需要长时间工作,即使熬几个通宵,剪辑时也必须沉下心来。“童心”是要将作品趣味化,比如一段枯燥的介绍,可以运用动画的形式增加活力;比如一张简单的图片,也可以运用动画的效果增加动感,使整个作品富有朝气,不枯燥。
三、无障碍微课制作案例
1.选题的确定
在所教授的“服装制作工艺”课程中,对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寻找出在5~10分钟之内可以完整制作的、并兼具美感的知识点——在旗袍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盘扣。
2.设计 “范”的把握
旗袍、盘扣都是最具中国韵味的标志,继续沿用这种古典风格,将风格延续到“导→明→做→结→拓”这五个环节。“导”环节中,运用古典旗袍和优美的盘扣诗歌来营造如诗的画境,让人身陷其中,激发学生对美丽盘扣的学习兴趣。“结”和“拓”环节中,将制作的凤尾蝴蝶扣成品和延伸作品双色凤尾蝴蝶扣,以及其他造型的蝴蝶扣進行展示,开拓思维,举一反三。恰当的背景音乐可以贯穿各个环节,使整个微课均围绕在所营造氛围中。
3.寻找丰富的素材
在互联网的辅助下,百度、土豆、爱奇艺、抖音等多种媒体平台均可找到大量素材。这些素材不可以直接使用,需要提取有用的部分,进行二次创作。比如开场的小诗,就是在搜集的散诗与歌词的基础上,结合旗袍盘扣的特点进行重塑: “一件东方风韵的旗袍,一粒栩栩如生的蝴蝶扣,轻捻盘扣,缠绕蜿蜒,千般变化、万种风情,把时光轻绾成结,点缀你的霓裳,陪我看尽流年烟火。”
4.拍摄的动静结合
根据脚本首先将需要拍摄的素材罗列出来:“做”环节中的蝴蝶扣制作过程,“结”环节中关于蝴蝶扣的展示和“拓”环节中盘扣点缀在旗袍上的展示等。接着按照背景布置、画面构图、模仿拍摄三个步骤来实施。
背景布置包括画面背景和颜色搭配两个方面,先把背景台布摆放好,无关的物品不要入镜。选择盘扣颜色时,试拍了蓝色、大红、粉红和蓝绿四种颜色,比较后选择粉色作为盘扣的颜色。
画面构图时,要考虑最终呈现的效果,反向推导出画面的呈现。因最终画面的下方会加上手语翻译,故在拍摄素材时,需要有意识地空出一部分。构图时,可以使用井字法,将主体部分放在镜头井字的位置。
拍摄时,使用“动静结合”的镜头语言去诉说。比如,拍运动的物体时,使用静止的镜头来表现,如拍摄盘扣的制作过程时,都是使用静止的镜头。在拍一个静态的物体时,可以使用“动”的镜头来表现,如展示旗袍盘扣的细节之美时,运用平行或远近的移动镜头。如果不是专业的摄影师或爱好者,这个技巧掌握会比较困难。可以从网上寻找别人精彩的视频,然后进行模仿拍摄,比如在历届学生作品展示环节中,使用抖音拍摄短视频,在互动基础上,增加趣味。
5.手语的特色
微课全程手语翻译,还要保持“画面+语言+字幕+手语”的同步进行,这对手语的要求比较高。盘扣的手语翻译中,很多专业词汇翻遍了《中国手语》上下册,也无法找到相匹配的翻译。这时,请教多名专业手语教师和听障学生,一起研究确定专业词汇的打法。手语在翻译时,除了要有准确性,还需兼具艺术性。就像开头和结尾的诗歌,翻译手语时,抑扬顿挫、情感表现都需要用手语表达出来,一段优美的手语翻译,就像一场手指尖的舞蹈。
6.剪辑的动态转换
剪辑时要有层次感,每一环节都需用选择恰当的表现方式,转换要自然,有动感。比如盘扣导入部分,使用“近景—远景—近景”的剪辑手法,由一双在小桥上行走的脚,慢慢转换成旗袍全身的景,再转到盘扣的特写上,场景转换自然,循序渐进。
无障碍微课的制作,并没有降低微课制作的标准,恰恰相反,对制作的手段、表现的手法、语言的提炼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无障碍微课制作完成后,适用群体也不局限于听障学生,对于普通职业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人员同样适用。一个无障碍的微课是碎片,当多个碎片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形成专题式、系列化的微课,甚至实现教材同步微课,这也是微课发展的趋势。这些不是单靠一个人可完成的,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用“手语+”微课的手段,将无障碍微课系列化,将无声变有形,真正实现“人人皆学、时时处处可学、人人能学”。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郑小军.个性化微课:微课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4):13-14.
作者简介:刘桂芬(1985.10—),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研究方向:传统服饰与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