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启璘
摘 要: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利用电子产品进行阅读成为高职大学生的主要阅读手段,真正到图书馆借阅纸质图书的大学生很少,图书馆传统的纸质图书利用率大大降低。大学图书馆仅仅拥有电子图书显然不能满足教学和大学生阅读需要。作为大学图书馆建设标准,每年都要采购大量各种各样的书籍来充实馆藏。显然,如何使师生熟悉并了解图书馆的纸质图书馆藏,并为教育教学服务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图书管理人员大力开展纸质图书的阅读推广服务,提高纸质图书的流通率。
关键词:大学生 阅读 现状分析 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1
弗莱克斯纳(Abraharn Flexner)在《现代大学论》中认为,“真正的大学是图书的集合,在最充分的意义上,图书馆就是大学本身”。这表明,对大学生而言,“阅读”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前沿基地,而图书馆更是辅助教育教学提升大学生文化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平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图书阅读同样不容忽视。高校图书馆能够得到充分地利用显得非常的重要,学生的借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是衡量读者利用馆藏图书数量和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一种统计指标。
一、借阅现状
1.借阅类别较多,以文化、时尚、服装类占比突出
近年来,国家出台大量职业教育政策,鼓励高职扩招,仅2019年就扩招100万。由于高职院校招收大学生生源广泛,主要来自中专对口升学、社会青年单招、普通高招等群体。他们抱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文化背景、学习方法和理念参差不齐,对于图书借阅也就千差万别,更加注重学习了解文化、时尚和服装类图书。而对于学术型书籍关注度较少,只有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读者。
2.图书借阅数量有限、质量不高
临近毕业的三年级学生在实习之后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急于充实自己,因而到图书馆节约书籍。据借阅统计,每位高职学生每学期平均借阅书籍(包括期刊室阅读)基本情况为:31% 的学生借阅图书数量为1~3本,18%的学生借阅图书数量为4~6本,仅有2% 的学生会阅读10本以上。而且专业书籍借阅量不高,阅读质量较低。
3.借阅积极性不高
由于大学生具有不同的就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图书借阅目的会和自身的职业发展相联系的,因此,大学生图书借阅行为也会受到自身职业规划的影响。另外,部分大学生青睐于图书馆这个清静、卫生、高雅的环境,部分大学生到图书馆不是为了阅读,也不是为了借阅,而是为了享受良好的环境和美好的时光。
二、影响大学生图书借阅的因素
1.图书借阅出发点不一
据调查,有21%的大学生是出于兴趣爱好,25% 的学生是为完学习任务,27% 的大学生是为扩展知识,8%是为了考试。
2.学科专业与图书馆藏期刊书籍不匹配
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众多学科和专业,其种类较为繁多,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大学生需要借阅相应的图书,然而,由于高职院校近些年来的扩招和大量基本建设,图书馆藏数量和质量明显不足,书籍期刊和专业学科无法匹配。许多书籍都是时间久远的图书,图书购置投入较少,每年购置图书注重于语言和文学类、时尚杂志类、小说文化类,同时也购置部分专业书籍,但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借阅需要。
3.图书馆服务管理有待加强
超过50%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改善图书馆服务和环境状况。如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图书馆服务个性化、每学期期末考试复习阶段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延长借阅期限、提高图书管理员水平和能力、加快图书更新、修复止损以及增强图书馆吸引力等。
三、意见和措施
读者的借阅行为一般分为以下四类:盲目借阅、正常借阅、续借、超期借阅。盲目借阅一般是指读者没有目的地不按兴趣和需求而借阅。续借是指读者在正常的借阅期限内没有读完这本书,希望继续阅读而产生的主观上的短时间延长借阅时间的行为,这种行为表明这本书比较符合读者需求。而超期借阅与续借在主观目的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因此我们应该反思学生的借阅行为表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1.丰富馆藏,满足大学生阅读需求
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图书馆馆藏建设。按照学校所设学科和专业,确定并优化馆藏结构,科学合理地典藏图书,积极应对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和需求。
2.大力宣传图书馆,营造浓厚读书氛围
通过宣传,一方面,改变师生对图书馆的传统认识,宣传图书馆的价值和劳动,形成大学生与图书管理人员和谐相处氛围;另一方面,也让广大师生多形式了解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举措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投入到图书馆的各项活动中去。如开展阅读名著比赛、阅读沙龙、古书修复展演等,提高广大师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
3.大力开展纸质图书推广服务活动
举办大学生志愿者聘请仪式,弘扬志愿者服务精神。志愿者来自学生,他们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没有障碍,图书馆可以通过学生志愿者与全校学生建立信息传递纽带微信群、QQ群,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课程内容的纸质图书服务。通过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既提高服务质量,又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能力,还能够提高纸质图书流通率。
4.新服務理念,优化服务模式
图书馆是师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主要平台,是为高职大学生提供阅读服务的场所。图书管理员一定要秉承“微笑服务、读者至上,让读者开心而来,满意而归”的服务理念,关心、关爱每一位师生,增强吸引力。这就要求管理员要加强专业素质修养,熟悉并掌握图书馆管理基本理论和服务技能,如何进行图书编目,如何进行文献分编,如何提供优质借阅服务等。要不断更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模式,为阅读推广服务奠定基础,提高纸质图书流通率。
5.做好大学新生初次入馆教育
每年对新生开展入馆教育、讲座,全面宣传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功能和规章制度,介绍馆藏方位,传授馆藏资源的检索方法,尽量让新生快速了解图书馆资源及服务方式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读好书、好读书,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提升大学生勤学、好学品质。
6.培养大学生全能发展意识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而当代中国青年尚未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阅读量少是最明显的表现。从有关资料看,作为未来的能工巧匠高职大学生,部分学生借阅图书是出于兴趣爱好,为丰富自身知识储备而借阅占比仅接近20%。由此可知,高职大学生在图书借阅数量方面是不足的,借阅形势非常严峻。高职生的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最迫切的阶段。引导大学生提升自身阅读修养和能力,尽快成为全能型复合型人才十分重要。
7.科学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大学是每个人初入的小社会,是每一位大学生正式走向社会的一块踏板。学生在经历过投入全部精力的高中生活后,面对大学轻松的学习环境,难免会放松自我。因此建议每位大学生都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大学资源,充实自身,不要将宝贵的大学时间浪费在游戏、电视剧、小说上。在大学期间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8.加大图书馆经费投入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图书馆溅射重要性,要结合馆藏量问题和专业及学科书籍配置等问题,购买相应书籍,加快更新速度,加强硬件建设,满足大学生阅读需求。
参考文献
[1]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徐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56.
[2]刘康声,杨继宏.高职大学生图书阅读状况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4(5):74.
[3]白冰.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借阅分析: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高职教育与管理,2012(2):12-15.
[4]景民昌,于迎辉.基于借阅时间评分的协同图书推荐模型与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03):117-120.
[5]圖书馆在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3):69-73.
[6]朱永新.我的阅读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