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传播方式的运行,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后真相时代,本文将会对因后真相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形成的特点进行简单分析,并对此类特点突出相应的引导、解决方式。
关键词:网络舆论;后真相
2016年底,《牛津英语词典》将"后真相"选为年度词汇,并将其定义为:"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也就是说,事实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们对此所产生的情绪。澳大利亚当代政治理论家 johnkin 说:"后真相包括旧式的谎言,狂言和象征性地插科打宗,以及"沉默"作为其出现的基础。以上所有内容与真相背道而驰。舆论是公众对现实社会和社会各种事件、问题表达的信仰、态度、观点和情感表现的总称。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性和持续力。影响着社会发展和有关事务的进程,其中杂以理智与非理性为主。[1]而网络舆论则是伴随着网络传播的流行而崛起的特殊舆论形式,是社会舆论的表现方式之一,是通过网络传播公众在现实生活中对某些热点、焦点等问题持较强影响的言论和观点,是网友对出现在互联网或社会实践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表达出来的共同意见的特征、态度、信仰和情感的总称。在后真相时代的网络舆论呈现了互动性、多元化、扁平化、碎片化等特点,需要针对网络舆论的传播现状进行正确的指引。
一、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的特点
(一)传播主体:互动性、多元化、扁平化
后真相时期强调个体作为"个人"的价值,媒介技术不断提高它的交互性,而不同的传播主体则借助于媒介变化,提高它的互动性,实现了新型的交互形式。互联网技术完成了个人的表达权。社会舆论的形成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组织和集合,普通民众成了舆论的制作者、传播人员和推动人,形成了去中心化、去组织性和扁平的舆论格局。在微博、豆瓣等不同传播媒介上,多种传播主体通过热搜、发文等形式进行讨论或争论,引发关注,在网络空间上形成舆论态势。
(二)传播内容:公开化、碎片化
网络微传播形式与当前社会人们快节奏的信息消费、浅级化的信息消耗和使用习惯相适应,碎片的信息形式也降低了产生和传播信息的门槛。[2]在后真相时代,大众在进行信息生产传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把关环节,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情绪性,导致了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媒介技术的发展推动深度数字化的进程,同时也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为信息内容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推动传播主体发布的内容更加及时迅速的传播,发布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内容面向大众,呈现公开状态,助推舆论的形成。但在传播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内容失真,影响真相的传播。在疫情期间,多次传出高校开学的假通知,由于内容简短,且缺乏相应证的事实,在大众情绪的裹挟下难辨真伪。
(三)传播的效果:情感表达的主观倾向性
新媒体时代得到来,多媒体技术出现,实现了传播渠道的合作共享,促进了信息服务的多元化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准入门槛变低,自媒体的大量涌现,也为传播渠道的发展提供了新路径。网络技术赋予了舆论主体表达能力,但在后真相时代,个人表达呈现出非理性的倾向,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和主观倾向。而这种情感表达,相较于理性观点的表达互动,呈现出更为浓烈的表达欲望和主观倾向。在后真相时代,互联网技术急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容量、保真程度都大幅度提高,也就使得传播的效果呈现扩散范围广,内容准确度高的特点。但由于受到新聞时效性影响,也导致了后真相时代。
(四)传播的时间性:突发与不可控
在网络环境中,舆论的发端可以通过自媒体进行,跳过了传统媒体的把关阶段。尤其是在突发性的事件当中,舆论最先在网络平台中发生发酵,形成合力。[3]与此同时,后真相时代情绪驱动的不可控性,增加了网络舆论在时间上的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在这种时候,网络议题的快速更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网络舆论的社会作用。
二、后真相时代的舆论引导
(一)情感共同体:互动式沉浸情感体验
政治动员是大众传媒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特别是在某些时间节目中,通过实现爱国情绪、民族认同等国家重要事件的传播和动员。成伯清认为,表演有凝聚群落,创造情感联系,建立"情感共同体"等功能,他通过戏剧性和视觉性的方式,尤其是诉说生动,给人以感情冲击。新媒体传播时代,利用信息融合的媒体报道传播技术,实现了公众参与性的信息交流和社会生活体验性的多种情感互动体验,可以同时达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2017年,为了了纪念我国建军9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90周年,人民日报的新闻客户端头版利用现代脸部识别成像技术、融合三维成像等技术手段,制作了一个H5互动《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引发强烈反响。
(二)包容与严管并重:从被动到主动
在后真相时代,只有与公众真诚沟通,将管理模式转为关系模式、结果模式转为过程模式、一家发布转为合力发布,才是时代发展的必须。面对多元的网络舆论,对于积极的的部分理应呈现包容的态度,但面对消极的部分应该严加看管,对传播主体进行限制与把控,实现传播主体从被动管控到主动自觉。
(三)加强舆论研究:提高全民素养
在技术领域要加强对舆论发展规律的研究,把控舆论发展方向,实现对舆论的精准测控,方便对网络舆论进行正向引导。通过对舆论规律的把控,对全民统筹管理,最后实现全民网络素养的提高,形成积极网络舆论风气。
小结:
后真相时期,个人的信念与情感越来愈受到关注,在其影响下,网络舆论呈现新的特征,并在社会舆论中发挥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情感是一种公众政治参与的道德能量和社会资源,它既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道德与价值之间的冲突,又是在特定的政治机会结构中理性选择的产物。在舆论引导中,我们必须处理好情感与理性、引导与监督、秩序与活力的辩证关系,避免二元对立的僵化认知,以此构建新型舆论引导观,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吕新雨:《新媒体时代的“未来考古”—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传媒变革》
[2]曹林:《理性中立客观是很贵的评论品质》
[3]史昕雨:《后真相时代下网络舆论的态势研究》
作者简介:李诗文(1999.6.27)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7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