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众志成城力量 展现同舟共济精神

2020-11-30 09:16朱小燕汤玮何慧媛
传媒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华社防疫抗疫

朱小燕 汤玮 何慧媛

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舆论引导,是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一项重要工作。新华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紧急动员部署,强化组织指挥,深入一线采访,创新表达方式,推出了一大批来自现场、感动人心、鼓舞斗志的报道力作。经过30多个昼夜连续奋战,新华社累计播发各形式各语种抗疫防疫稿件5.5万余条,通稿单篇最高被3500余家媒体采用,新媒体报道单组最高浏览量接近25亿次,成为海内外关于中国抗疫防疫报道的权威信息源,充分发挥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引导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持。

反应迅速、组织有力,在抗疫防疫报道具体行动中践行“四力”

面对瞬息万变的疫情舆情,抗疫防疫报道不仅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斗争,也是对新闻媒体使命担当和践行“四力”的一次大考。新华社党组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成立由社长、总编辑任组长,社党组同志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认真抓好疫情防控宣传报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发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后,新华社立即启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全社进入抗疫防疫报道“战时”状态。迅速成立抗击疫情报道工作专班,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跟踪疫情发展、策划报道选题、制定报道方案,有力有序组织全媒态报道。

1月22日,新华社在武汉成立前方报道指挥部,从总社和全国各分社抽调骨干记者编辑增援湖北特别是武汉报道,与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一起组成90多人的报道力量,不畏艰险、日夜奋战在湖北防控一线。随着湖北疫情发展,陆续选派编辑记者组成黄冈报道团队、孝感报道团队,确保了在疫情严重地区,始终有新华社来自一线的报道。

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新华社进一步完善加强对抗疫防疫报道的组织指挥,总社各采编部门、国内各分社均成立应急报道专班和防控疫情报道小分队,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各岗位各环节强化责任落实,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报道。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后,新华社立即部署落实,策划并制定专项报道方案,全力抓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报道工作。

组织报道过程中,新华社高度重视采编人员安全保障工作,做到“既要做好新闻报道,也要保障人员安全”。在此期间,为前方人员紧急采购运送了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等急需物资;选派医护人员奔赴武汉,加强对一线记者的医护保障;对增援武汉的记者,进行行前安全防护培训;要求记者严格执行采访行踪报告制度,严守自我防护和发稿安全两条红线。

聚焦核心,强化显政,充分深入宣传习总书记重大决策部署

新华社始终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及时、准确、高密度发布和解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让群众更多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有力发挥舆论引导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突出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对抗疫防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决策部署,对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及时组织播发快讯、消息,统筹组织深度解读、高端评论、国内外反响等报道,推出各种形式报道近3000组,播发20多篇“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系列评论员文章,平均被400多家媒体采用。第一时间发布《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等引发各界热烈反响稿件,推出重磅微视频《“手”卫人民》《人民战“疫”》,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的执政理念,浏览量均过亿。“学习进行时”“学习快评”“金声来习”“第一报道”“第一观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等栏目推出《这场“战疫”,习近平这样排兵布阵》《在这个特别会议上,总书记讲话暖人心!提士气!》《重磅!关键阶段,习近平作出全盘布局》《和总书记一起,为科研工作者加油》等全媒态解读,全网总浏览量累计超过23亿次。新华网推出《习近平强调了!》《习近平:緊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习近平: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等多组创意海报,摘编金句要点,进行碎片化传播。对外播发《习近平誓言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英文新华全媒头条)习近平如何率领中国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等英文稿件,被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等千余家海外主流英文媒体转载转引。

作为连接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新华社发挥多渠道多终端优势,全天候持续报道疫情动态、重要新闻发布会、党和政府举措成效等,跟踪报道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工作,第一时间向海内外传递疫情防控权威信息。对疫情发展、患者救治、物资供应、民生保障、社会秩序维护等加大报道力度,有效回应关切,提振社会信心。

深入一线,积极发声,抓住热点节点有效引导舆论凝心聚力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充斥网络空间。新华社抓住热点焦点,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掌握议题发布权、定义权和解释权,有力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提前组织策划,打造精品力作。在此次防疫抗疫报道中,新华社坚持精品导向,围绕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节点提前策划、深入采访、精心打磨,推出《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武汉,负重前行——“封城”七日记》《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疫情防控纪实》《战“疫”的一天——新华社记者直击湖北保卫战》等重点报道,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深入挖掘坚守防控一线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播发《拼渐冻生命 与疫魔竞速——记疫情“风暴眼”中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八旬老人请战!“小汤山”经验直达“火神山”》《沧海横流 英雄本色——致敬抗疫一线的勇士们》和重磅微视频《天使的逆行》《今天,不可触及的爱,无处不在》等暖心佳作,被媒体广泛采用;在立春之际,回顾展示抗击疫情以来的感人瞬间、经典画面,推出《国家相册》特别节目《冬去春会来》等融合报道精品,全网浏览量超过1000万。

抓住社会热点,主动回应关切。开设权威访谈栏目,首期独家专访钟南山,及时传播科学声音,传递防控信心,系列报道共被2200家媒体转载,全网浏览量近25亿次,随后推出李兰娟、张文宏、王辰、王贵强等权威专家访谈,持续形成刷屏之效。针对社会对经济形势、物资供应、民生保障等方面担忧,深入一线加强现场报道,播发《战“疫”之下如何守护一线医护人员》《市场供给充足部分菜价走低——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走访见闻》《春运返程“防疫阻击战”——北京防疫一线民警工作纪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报道,播发《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能否保障?复工复产如何有序推进?看六部门这样部署》《不寻常的“开工季” 不寻常的干劲与力量——一线企业复工复产调查》等稿件。此外,发挥评论员文章、时评、微评、网评等言论报道“组合拳”作用,播发《疫情防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别让恐慌式抢购给防疫添乱》等一系列评论稿件,及时传播正确观点,有力引导舆论走向。

理性客观,对冲杂音,有力发出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支持

作为我国际传播主力军,新华社针对海外关切主动设置议题,第一时间通过中、英、法、西、俄、阿、葡、日、意、泰、印尼、乌尔都语等多语种对外播发大量文图视频稿件,《中国疫情防控新部署提高病患收治率治愈率》《中国与时间赛跑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英文全媒头条:武汉加快新冠肺炎病人诊治速度》等稿件,充分反映了中国抗疫防疫的强大决心和阻止疫情蔓延的有力举措,被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每日邮报》等境外媒体广泛采用,数十条英文稿被境外媒体采用过百家,有效影响国际舆论。

在世卫组织发布此次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第一时间播发权威部门表态,针对有外媒曲解世卫组织声明,及时公布世卫组织官网声明全文和视频;针对美国官员“中国发生疫情有助于加速制造业回流美国”等错误言论,播发《乘人之危不会让美国伟大》《中国经济韧性足以应对疫情暂时冲击》等英文评论,得到海外网友积极回应;积极借嘴说话,采访国际组织、外国官员、防疫专家和在华留学生,体现各国政府和民众对中国疫情防控的肯定和信任。

《英文全媒头条:中国战“疫”外交:凝聚抗击新冠病毒全球合力》《综合消息:同舟共济 天下一家——多国人士认为与中国共抗疫情生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稿件充分宣介国际大团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特殊时刻的特殊含义。推出数据新闻动漫短视频“中国为什么能”疫情特别节目,展现抗击疫情与恢复经济“两手抓”的中国方案,系列视频总浏览量突破2800万。

新华社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推出#WuhanToday(今日武汉)系列英文Vlog,以第一视角展现抗疫一线情景。在武汉从事一线抗疫报道的新华社记者徐泽宇2月25日应邀一天内两次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直播采访,就中国疫情反应速度、医护人员保护、武汉社会秩序等回应国际社会关切。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直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引起海外网民极大关注。通过#FightVirus(抗击病毒)、#FightRumor(反击谣言)、#FactCheck(事实核查)、#Infodemic(信息流行病)等标签引导话题,播发“海外疫情流言辟谣”系列报道,及时有效澄清不实传言。初步统计,疫情防控报道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总浏览量突破5.9亿,互动量超2900万。

融合创新,多元传播,发挥全媒优势壮大网上舆论正能量

新华社把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分用于此次抗疫防疫报道,统筹网上网下,灵活运用Magic、短视频、数据图、MV、漫画、3D交互新闻、智能查询工具等手段,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

围绕火神山医院建成交付使用,综合无人机航拍、卫星数据调用等手段,推出《火神山医院是如何炼成的?》等系列新媒体报道,动态展示医院建设从无到有全过程,画面震撼、说服力强。制作推出原创MV《挺住,武汉》《我在你身边》、音乐纪录片《坚定希望》、线上公益音乐会《坚定希望 中国加油》等,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卫星新闻:疫情防控中,中国正在“热”起来》通过遥感卫星“热值”观测数据反映中国工业生产和生活节奏复苏,全网浏览量超过1.64亿。开设“我们在武汉”“隔离区直击”“民生直通车·同心战‘疫”“新华社记者武汉Vlog日记”等全媒体报道栏目,在互联网上广泛傳播,均获得上亿次浏览。

聚焦疫情防控中的感人故事,有效整合UGC资源、增强报道贴近性和感染力,推出短视频《面对磨难,网友镜头中的幽默与乐观》,在快手平台浏览量突破2300万次,全网浏览量突破5000万次。《微信互动原创〡味蕾连着心扉!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记录普通人以“宅”抗疫的故事,全网浏览量超过2000万次。

做好抗疫防疫服务信息报道,加强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多方采访权威专家,播发《个人防护,你要知道的十个关键》等数百条报道,提升公众自我保护意识。推出《最硬核的洗手教程来了!》等3D交互报道,360度展示“七步洗手法”,被广泛转载。联合知乎推出科普长图《全民疫情防控知识点,转需》,被媒体广泛转载。制作6集疫情防控系列漫画《防疫,也要防“抑”》,有效缓解公众焦虑。在“两微一端”推出“患者同程查询”“身边疫情”“症状自测”等功能以及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查询系统和“辟谣”“求证”平台,及时回应受众关切,受到广泛好评。新华网推出大型融媒体专题“我们在一起,打赢这一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行动”,全方位、全媒体聚合展示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防疫抗疫措施成效、疫情动态信息、防疫科普知识等内容,总访问量超过6.5亿。

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复工复产报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

新华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23”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专门召开有效应对疫情、抓好经济报道策划会,统筹做好经济形势宣传和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等重点报道,充分报道中央出台各项稳经济政策和各地各部门的落实举措,展现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巨大潜力和光明前景。

及时传递政策声音,推出《同舟共济!五部门出台金融举措支持疫情防控》《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股市怎么走?八大专家这么看,更有IMF總裁发声!》等报道,有效缓解市场恐慌情绪。《绝不被打败:中国科技企业在疫情面前展现超强韧性》《看疫情下“超级水果工厂”如何运转?》展现中国企业积极应对疫情挑战所展现出的韧性活力,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播发《中国努力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冲刺全面小康》《中国着力打通农资供应堵点不误春耕备耕》《撸起袖子加油干 诗情画意看春耕》,聚焦各地春耕准备情况,传播效果良好。播发《不寻常的“开工季”不寻常的干劲与力量——一线企业复工复产调查》《小店帮扶、网约车延租、物流抱团发展……企业应对疫情影响面面观》等多篇复工复产调查报道,充分报道各行各业各领域贯彻中央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生产恢复的景象,以及政企协作共渡疫情难关的有效做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暖色调,营造风雨无阻向前进的浓厚舆论氛围。

践行“四力”,不畏艰险,一线记者在抗疫前线书写责任担当

危难时刻见本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新华社记者是不畏艰险的“逆行者”,新华社是一支“没有番号的部队”。

春节假日期间,大批党员干部和记者编辑主动放弃休假,加入抗击疫情报道。他们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把家庭困难放在一边,主动请缨,忘我工作;他们无惧艰险,冲锋陷阵,在除夕夜深入重症隔离区病房采访报道;他们千里驰援、分秒必争,一下车就投入战斗,接续奋战;他们夜以继日,兢兢业业,精编细核签发稿件直至深夜。

奋战在疫区的新华社记者积极践行“四力”,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历史,抚慰人心,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持。疫情发生后,新华社湖北分社全体记者坚守岗位,冲锋在前,克服诸多危险和困难,全身心投入报道;1月22日,首批增援记者驰援武汉,行进路上即开始发稿;1月23日,第二批增援记者抵达武汉,他们提前策划,积极采访,“我们在武汉”系列报道取得广泛传播;随后,新华社又派出多批增援记者接续奋战,在鄂探亲休假的总社部门和其他分社采编人员就地开展采访报道;根据疫情发展,临时组建的黄冈、孝感报道团队迅速进入状态,采写了大量现场报道。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仍然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新华社记者还将继续书写战“疫”的故事。

作者朱小燕系新华社总编室研究室副主任

汤玮系新华社总编室国传室编辑

何慧媛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辑

猜你喜欢
新华社防疫抗疫
“画”说抗疫
“豪华防疫包”
防疫宣传
防疫宣传
团结抗疫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新华社烈士传》再版发行
新中国六十华诞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