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党支部
作为指导推动全国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的责任单位,国务院扶贫办开發指导司立足政治机关的根本属性和脱贫攻坚专责部门的职责定位,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六稳”和“六保”的决策部署,在扶贫办党组的领导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稳就业保产业,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践行扶贫人的初心使命。
开发指导司瞄准决战决胜的目标任务,以刀刃向内的革命精神奋力做足做深“讲政治”的文章,切实加强党建工作。作为接受国务院扶贫办党组巡视的首批单位,开发指导司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整改方案,针对党组巡视发现的5方面15个问题共细化了45项整改措施。坚持周调度、月通报,定期督导整改成效。积极向办机关党委上报整改进展,与支部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征求整改意见建议,切实加强整改监督。对整改任务实施销号式管理,整改一项、销号一项、深化一项,夯实形成了包括领导批示件台账、党建、保密在内的7大工作制度,目前整改工作已完成97%。坚持办党组巡视整改与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整改统筹部署、一体推进,强化政治机关意识,确保中心工作进展。截至今年7月底,全司在2020年共接到中央领导批示件超过150件,全部登记建账、深入研究、督办落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响应。
新冠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脱贫攻坚“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作为“三大攻坚战”中唯一有明确时间节点的攻坚战,必须以过硬作风作为保障。开发指导司疫情期间就积极行动、作战攻坚。通过支部建在“云端”,第一时间组织各地摸排疫情影响,向中央上报5个专题报告讲情况、提建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肯定。为解决疫情给扶贫工作带来的中梗阻,组织召开全国范围内的9次视频调度和工作部署会,协调相关部门出台9份疫情应对政策,有效化解疫情对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的影响。以战疫战贫为依托,深入开展“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和作风专项治理活动。边战边查、边整边战,查摆出全司在作风中存在的3方面共8个问题,细化11项整改举措,在整改中淬炼出国家机关攻坚队敢打硬仗、善作善成的优良作风。司内人力资源处在8天时间内不分昼夜调度完善全国外出就业贫困人口基础信息,坚持日调度、日排名、日提醒,共修改核实信息1012万条,外出就业贫困人口信息完整率由28%提升至98%。
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负责同志在广东省珠海市的企业调研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情况。
稳就业位居“六稳”之首,稳就业稳住了增收脱贫的基本盘。开发指导司深入研究2019年贫困人口就业数据后发现,外出务工涉及全国三分之二左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外出就业的贫困家庭收入三分之二左右来自务工,务工是贫困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该项研究有力佐证了稳定就业就稳定了贫困家庭收入的大头,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有了坚实支撑。
开发指导司细化明确今年就业扶贫“一个超过、两个不少于”工作目标(一个超过,即今年全国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要超过2800万;两个不少于,即东部地区今年吸纳中西部地区贫困劳动力务工的总数不少于去年,中西部地区今年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总数不少于去年),并推动将此纳入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目前,作为劳务输入的东部省和作为劳务输出的中西部省已对标此项任务扎实开展就业稳岗工作。完善政策举措,联合相关部门印发8个就业扶贫文件,从目标要求、方法路径等多角度强化就业支持。加强组织调度,分类施策稳岗拓岗,强化省际劳务协作和省内劳务协作,指导各地建立起精准对接的劳务输转机制,组织上海等6个东部省市与湖北开展专项劳务协作行动。不断拓宽就地就近就业门路,完善公益岗位管理,明确要求2020年光伏扶贫电站收益80%用于贫困人口承担公益岗位的工资和参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费用支出。目前,脱贫攻坚稳就业的目标任务阶段性实现。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人数为2866万人,是去年外出务工贫困人口数的105%。其中,省外务工1026万人,省内县外务工514万人,县内务工1326万人。中西部22个省通过扶贫公益岗位安置478万贫困人口,其中护林员122万人,护路员30万人,保洁员138万人,护水员16万人,护理员5万人,村务管理员33万人,其他岗位131万人。光伏扶贫公益岗位124万个,吸纳贫困人口122万人。
保产业是“六保”之基,保产业保住了增收脱贫的根本。根据统计,全国贫困人口中有92%参与了产业扶贫,已脱贫人口中有72%得到了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面对疫情对扶贫产业的冲击,开发指导司着力组织贫困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积极调整金融支持政策,适当延长扶贫小额信贷还款期限,做到应贷尽贷,保证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28个省份新增扶贫小额信贷资金500多亿元,涉及贫困户130多万户。督促各地稳妥做好扶贫领域野生动物禁养处置和转产支持,确保不因疫返贫致贫。加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选育,推动实训基地建设和带头人政策支持。截至今年7月,全国共培育致富带头人41万人,贫困村村均培育3人,带头人领办的21万经营主体带动40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为产业扶贫提供了人才支撑。指导各地不断提高扶贫产业发展水平和带贫能力,与消费扶贫有效对接。推动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截至今年7月底,中西部22个省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复工率分别达到98%和99%,分别吸纳了83万和18万贫困人口就业。
收官之年,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的新形势对工作重点提出了新要求。开发指导司加强形势研判分析,尤其是改变传统实地调研督导的方式,创新采用了委托调研、电话调研、数据比对、视频调度等多形式的工作方法,及时有效掌握了一线战场情况,为政策调整和工作部署提供了事实依据。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扶贫小额信贷、光伏扶贫等重点工作,完善出台了系列政策,确保了收官之年方向聚焦、政策得力、措施有效,为巩固脱贫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越到收官冲刺的阶段,越要坚持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开发指导司一手防工作风险,一手防舆情风险,坚持两手抓两手硬,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风险。发现在外就业贫困劳动力降薪失业的现象后,及时指导督促就业所在地做好稳岗拓岗工作。发现外出就业贫困劳动力返乡的回流现象后,及时指导劳务输出地精准摸排、有效安置。持续做好扶贫小额信贷跟踪统计,对还款高峰期提前预警,扶贫小额信贷逾期率维持在1%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