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养成为当下研究者较为关注的问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分为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文化意识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是学生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和行为取向。研究英语文化意识培养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英语文化意识培养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设计实施教学方案,形成指向该问题的有效教学方案,为一线教育实践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教学 核心素养 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2-0055-0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为社会责任、国际理解;科学精神、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研究是教育中最热门的研究。文化显然是现代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了特定文化风貌,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对语言发展,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水乳交融;英语教育是语言文化教育。语言要素中蕴含着文化因素,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在语言教学中离不开文化因素的教学。“英语是以英语为母语和工作语言的群体的文化的重要内容,英语教育也是文化教育。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能够增强爱国精神,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高校英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对外国文化知识了解较少、学生的情感教育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质量,学生应培养的文化意识包括:了解基本文化常识,包括英语国家的重要标志等;树立对中外文化的异同初步了解的意识,注意中外交际文化的差异,如称谓语的差异。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分析目前英语文化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英语教学方法改革,将问题的解决落在教学实践行动中,形成指向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教学方案。
一、英语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最早是被经合组织于1997年提出的,它将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交互使用工具的能力;自主行动的能力。美国教育界提出“核心能力”主要包括:21 世纪课题研究能力;信息、媒体及技术能力。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提出要“强化语言力、信息力和实践力”。《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的界定有一定的共性[1]。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形成的价值观念,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语言能力是以听、说、读、看等方式理解和表达能力;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是学生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思维品质指逻辑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学习能力指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能力。
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行为规范等。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是学生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和行为取向。培育文化意识有助于增强学生国家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成长为有文明素养的人。文化意识的要求是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和告别语;对赞扬等做出适当的反应;知道英语国家中典型的食品名称;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国内外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界定主要对社会中人应具备的品质进行诠释,核心素养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国对核心素养内涵权威性界定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表现为社会责任、国际理解,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等。核心素养是21世纪人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英语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研究中成为热点,研究问题集中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方面。有些研究从理论上阐释在英语阅读课中培养核心素养,有些研究通过设计证明如何在英语阅读课中培养核心素养。为阅读课教学设计提供了实践研究依据。对英语核心素养的研究包括教师发展研究与培养途径研究,实质是对核心素养本土适应性的研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内在联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独特育人价值。为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指明了道路。研究文献中英语核心素养重点向教学实践层面转移,证明了英语核心素养研究理论向应用型研究过渡。
基于英语学科文化意识的培养涉及到小学到大学各学段,研究认识到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培养英语文化意识的措施。研究对文化意识的培养共同点是问题加深,大多为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措施。非英语学科的课例研究包括对课例的评估,缺乏对教学方案的呈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集中于对其内涵的解读,课例研究大多呈现研究过程。本文基于英语核心素养培养探讨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策略。
二、英语文化意识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该校英语教学主要以词汇为主。在教学中受课时量、考试方向等因素的影响,教学中忽略了对文化意识的培养, 师生均文化意識薄弱,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价值观都是不利的,表现为教师缺乏文化教学意识,教师自身文化知识薄弱,对教材中文化内容挖掘深度不够,课堂教学环节中对文化内容渗透不够,学生文化体验活动少。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教学目标偏向于得分的方向,课堂教学重点讲语法分析,文化知识在考题中占的分数较少,较少关注文化意识的内容, 导致教师轻视了文化教学,学生忽略将其当成不影响分数的内容, 文化意识培养消极[2]。
英语教师很少有直接接触外国文化的经历,教师没有很多的时间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等提升文化素养的材料,因备课时间有限,很少钻研英语文化,教师自身文化素养薄弱,在教学中只是完成了浅层的文化教学活动, 影响了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材中所涉猎的文化内容丰富, 有中西方餐桌礼仪、艺术与文学、英美节日等方面内容, 但文化内容缺乏系统性,没有挖掘课外资源教材深层内容, 很少设计出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练习, 学生缺失了世界观、思维模式等较深层次的理解,缺少了对中外文化差异的理解, 无法吸收文化精华。
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 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跨文化目标并没有有效地达成, 教学往往模式固定, 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依照个人的理解随机地介绍。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漫长过程,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借助丰富的课外活动加强习得效果。学生的学习负担重, 学校对于文化活动不支持,影响英语文化活动的时间。学生把大量时间投入到试题上,学习英语的时间也仅是听英文歌曲, 对于广播、演讲等丰富文化活动没有机会参加。学生的文化兴趣被减少,文化意识培养收效甚微。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文化意识培养
英语教师应不断革新教育理念。要想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首先要求反观完善自己, 丰富专业文化学识,走向深度学习。通过学习英语文化, 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1.深入研读教材
文化的缺失会影响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教师必须挖掘教材里的词汇,设计文化教学目标, 以互动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设计教学环节。例如在讲《安妮日记》这一课时, 应该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了解二战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历史。设计深层理解题, 让学生领悟安妮躲避纳粹的迫害长期躲藏在小阁楼的痛苦, 她为什么选择日记作为倾诉心声的朋友,形成跨文化意识[3]。
2.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导入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适当引入文化背景知识, 可以激活学生的人文科学知识。如在讲“Nelson Mandela”时, 展示名人肖像图片,老师布置任务后,有的同学很快找对了曼德拉的图片,交流之后激发学生对教材人物的背景了解。将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相联系,自然吸收了背景知识, 达到预期的效果。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Nelson Mandela?学生回答不踊跃。教师交代曼德拉所参与的重要活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满期待。
在学习新课中, 使语言与文化学习相互促进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比较等多种方式学习语言文化知识,阅读课《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 学生通过归纳中心思想,判断正误,填表等训练形式, 了解英语的分布等情况, 使学生对英语的形成有大体的了解,获得了中外文化知识。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通过分析等多种方式, 感悟文化内涵,形成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的意识。A Letter Home From Jo To Rosemary, 学生在回答?“What do you think of PNG?”时,分析出Papua New Guinea国家的大致经济情况, 获得对国家的了解, 增强民族自豪感,塑造健全人格。
新课呈现后的拓展练习, 在讨论等活动形式中, 使学生将文化内化为健康的意识品格,培养社会责任感。A Letter Home From Jo To Rosemary,总结志愿者的品质时,引导学生做品格高尚的人,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4]。
3.调整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有着导向的功能。现行的英语考试已经调整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实施文化意识教学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在测试中设计文化知识相关的试题, 引导学生提高文化的敏感度。
4.采用活动途径
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文化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开展多样形式的课外活动, 把文化学习渗透到学生学习各方面。如開展主题文化周、电影欣赏、英语角等。将中华传统文化用英语表达出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校园广播播报英语新闻等;利用校园长廊等张贴英语名言、学生优秀英语作文等,营造英语文化环境,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5.开设英语文化选修课
开设选修课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内容可以为英语报刊阅读、文学欣赏、戏剧表演等, 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 促进学生跨文化理解。英语文化的概念广泛,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等各方面丰富的内容。课堂上应根据课程教学目的,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文化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实用性原则要求文化教学中注重与日常交际的紧密联系,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精讲、公开辩论等授课形式,运用对比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课程阅读量大,要求学生课堂参与,论文独立完成。采用讨论法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根据见闻文化讨论,让学生就某方面将英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对比,让学生结合上课内容对文化现象发生因果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殷治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18-119.
[2]李丽丽.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09-110.
[3]张春兰.初探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9(30):32-33.
[4]王欣欣.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课例研究[D].聊城大学,2018.
作者简介:
刘子竹(1993-),女,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