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家职教战略 服务地区人才需求

2020-11-30 08:28刘来兵侯睿琪
世界教育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产教温州办学

刘来兵 侯睿琪

编者按: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综合性高职院校,由温州商业学校、温州经济学校、温州机械工业学校、温州业余科技大学4所国家和省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65年。2005年,学校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学校进入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2017年,学校入围5所浙江省高职重点校;2019年,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扎根区域办高校,坚持“区域有什么支柱产业,就建设什么专业;区域有什么企业难题,就建设什么服务平台;区域有什么新技术需求,就培养什么新技术应用人才”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与区域经济互动、与企业行业共赢”的特色办学之路,力争打造全国“三全育人”的典范、立地式研发服务的典范、产教融合新生态的典范、伴随中企走出去办学的典范,被誉为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为更加深入了解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与发展理念,本刊对该校校长方益权进行了专访。

一、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

办学特色、国际合作等领域成效明显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方校长,感谢您接受我刊的专访。在“双一流”建设推进之后,国家也对高水平高职院校及其专业建设提出了要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在高水平院校和专业建设方面做出了哪些成绩?又有哪些发展思路?

方益权: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浙南闽北唯一的一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优质高职院校和浙江省重点高职院校,同时也是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的50强高校,仅在2018年就获得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服务贡献、育人成效3个“50强”的荣誉称号。总体来看,我校的发展思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进行人才培养。学校建有6个实力雄厚的专业群,涵盖的40个专业覆盖了浙南地区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其中国家级专业15个、四年制高职院校试点专业2个、国家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8个、国家精品课程7门、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5个,并曾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二等奖4项。此外,学校还拥有国家级双师培训基地和首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教学名师等国家级、省市级人才超170人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4年超98%,留温率达68%,毕业生培养质量、就业竞争力、薪酬水平、企业用人满意度等指标连续多年位列浙江省高职院校第一名。

其次,以扎根区域为特色推进产教融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并牵头成立了全国高职院校应用技术服务联盟、长三角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和浙南职教集团。此外,学校还获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家,近五年科研等社会服务总经费超2亿元,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排行榜第一位,年培训、鉴定合格人才2万余人,并入选教育部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首批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最后,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强国际合作。一方面,通过国际合作办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职教理念、资源,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以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为重点,大力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办学。

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高职院校扩招的机遇和挑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扎根浙南大地,聚焦浙江的八大万亿级产业和温州支柱产业,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铸造温职品牌。学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率先在混合所有制办学、组建实体化职教集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等关键领域形成突破,重点建设鞋类设计与工艺、电机与电器技术两大高水平专业群,努力打造“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典范、立地式研发服务的典范、产教融合新生态的典范以及伴随中企走出去办学的典范”,积极推进区域特色鲜明、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高职学校建设,进而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温州模式”。

二、高职院校治理应注重顶层布局引领、改革中层运行机制、抓实基层管理建设

《世界教育信息》:近年来,我国比较关注高职院校的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您认为职业院校应该怎样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方益权:我校治理体系注重顶层设计、系统思维,始终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办学治校的实际成果,理顺顶层、中层、基层治理框架,加快推进“双高校”建设,努力为高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温职方案”。

第一,以章程为核心,强化治理体系顶层布局。充分发挥学校章程的引领保障作用,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对外实行“管办评”分离,对内实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一是完善决策管理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各项决策议事制度及程序,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优化学术管理体制机制,保障教授治学;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等各类专门委员会对学校相关工作的决策、审议、咨询等作用;创新民主管理机制,加强教代会、学代会建设,畅通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审议重大問题的渠道,鼓励支持党外人士为学校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形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二是完善社会参与机制。推进“三会二联盟一集团”建设,即通过理事会、咨询会、校友会等吸收各办学相关方参与学校的建设、发展、管理和监督,发挥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服务联盟、中国—柬埔寨职教联盟、浙南职教集团的牵头优势,在科研管理机制、国际办学体制机制、产教融合发展机制等方面做出创新探索,拓宽社会参与和支持学校办学的方式与途径,与政校行企联办校区或平台基地,建立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等,实现政校行企共治共建共享。

第二,以改革为动力,强化治理体系中层运行。一是推进外部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实体化职教集团、中高职一体化、产教融合机制、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现代学徒制等体制机制建设。以实体化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探索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和支撑区域发展能力。构建“校企双元、中高职(本科)一体化”培养新模式,为企业提供“私人订制”式高技能人才。二是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改革、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等,以专业群逻辑重构院系,研究院系建设的新路径,建设保障专业群发展的组织体系、人事体系、财物体系;以“院系办校”原则推进院系二级管理,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简政放权,建立面向市场、产业导向的院系自主设置和建设机制,实现“校办院系”到“院系办校”的转变。

第三,以绩效为抓手,强化治理体系基层建设。开展规范性文件制度清理、实习实训场地清理、科研机构场地清理等“三清三理”工作,构建向重点工作、重点专业和骨干人员倾斜的人财物动态管理体系,打造全国高职人财物管理的样板。一是提升人才管理的匹配性。按照“精准引才、精心育才、精确用才”的原则,提高人才增量,实施政校行企联动引才聚才机制,重点加强专业领军人才的引进,侧重引进有企业实践经历的高技能人才;盘活人才存量,坚持引培并举、以培为重的原则,实施师资分层分类培养体系,分门别类地做好新进教师的传帮带和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培养,强化教师梯队建设,优化教师结构;把握人才变量,建立人力优质资源倾斜机制,深化部门考核、个人考核、职称评审、薪酬改革等多元化绩效评价体系,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与学校改革发展的高度匹配,释放人才活力。二是提升财务管理的针对性。實现预算项目化,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围绕学校重点工作建立项目库编制预算,循序渐进推进各项目建设工作,突出重点、有保有压、有所倾斜;实现预算绩效化,量入为出、增收节支。建立学校财务共享中心,推进绩效工资分配向重点工作、重点专业和骨干人员倾斜。实现财务信息化,实现网上报销、网上查询、数据共享。三是提高资源管理有效性。完善以重点工作、重点专业为核心的校内资源配置机制,健全资产管理标准体系,严把资产入口关、使用关和出口关,健全动态、开放的资产共享共用平台,完善国有资产评价考核机制,提高闲置资产利用率,以“亩均论英雄”为理念开展实训基地和研发机构场地清理工作,发挥资产功效。研究谋划打造集教学、实训、研发、校企合作、创业孵化、产教融合为一体的综合体,将各领域打通整合,围绕职业教育特色,构筑体现类型教育特色的高职教育新形态。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院校和应用技术类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

有效路径

《世界教育信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类型,并不是水平高低的问题。很多应用技术类本科学校也在办职业教育。您认为高职院校和应用技术类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有什么区别?

方益权:对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应用技术类本科学校和高职院校都是提供中学后的实用型高等教育,即5B类。不同于理论型的5A类, 实用型高等教育学习内容面向现实,适应具体职业,提供实用的、技术的、适合职业发展的课程。从这个标准来看,高职院校和应用技术类本科院校都属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范畴。虽然类型相同,但是二者在人才培养的层次、质量以及对技术的要求上存在明显不同。二者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具有同型异质特点。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分析定位,目前学术界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将其分为三类,分别是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我们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偏重于技术技能型,应用技术类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偏重于工程技术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则是实现二者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路径。二者的内涵发展都要坚持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设置与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要高度契合。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条件保障、质量评价等方面已经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理念模式和制度标准,办学水平又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应用技术类本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由于过分倚重和承继传统大学的办学思路,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致使其在转型为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实质性的关键问题。应用技术类本科学校办职业教育,这将根本性地改变我国职业教育的结构,给高职院校的办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面对压力,高职院校必须明确办学定位,走自己的路,有意识地朝前发展。

构建“产学研创用”一体化培养体系,培养以新技术应用为特质的创业型创新人才,是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有效区分于应用技术类本科学校,应对基于“互联网+新科技”时代新挑战的创新选择。学校深度对接区域智能制造、时尚设计、现代服务行业企业的转型发展需求,深化以实训为基础、以新技术应用为核心、以研发为动力、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以应用和用户为目标的“实训+技术研发+创新创业+技术应用”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将原来的“做中学”“探中学”向“做中创”“探中创”“创中用”延伸。目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技术应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学校也将继续深化改革、守正创新,选择高职学生学得会、用得上、与社会需求紧密的新技术作为学习和训练的课程内容,努力打造全国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典范。

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二者功能各异,但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世界教育信息》:现在“1+X”证书制度正在推动中。您是如何看待的?未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会怎样做?

方益权:国家推行“1+X”证书制度,推动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是破解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二者都有自己的功能,各自证明的内容不同,但是二者有内在的天然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施“1+X”证书制度对职业院校来说,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它不仅可以深化职业院校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之间的衔接与融通,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还可以加强校企良性互动与有效合作,建立健全“战略互动—服务互赢—人才互育”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类型应有的本质特征。

目前,我校正在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一是让“X”证书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突出体现。所有专业重构课程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相应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所要求的技能点、知识点进行解构,以职业活动导向进行重构并纳入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基于“1+X”证书的职业活动导向课程体系。同时,为有效应对高职百万扩招后的生源结构变化,我校继续实施分层分类培养,开展小班化教学和特长生培养,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实际出发,组织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在通识课程、行业入门等基础课程上,设置技能型、技术型双层次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学生特点和就业意愿,设置岗位方向课程,培养新技术应用型、技术营销等多元复合型人才。在“双层次多方向”“校内课外技能考证”等教学改革和学分互换机制基础上,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对“X”证书予以学分认定并转换,以此实现“课证融通”。此外,我校还加大实训投入,增加实习课时,开展立地式研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是提升教师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方面的教学能力。“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是职业院校,实施主力则是从事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他们是职业类型教育有效推进的关键。学校鼓励教师到企业开展定制研修,进一步增强职业与职场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与开展应用研发的能力。温州职业技术学校采取聘用企业兼职教师、整合职业院校内部教师资源等多种途径,解决实施“1+X”证书制度所面临的师资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同时,完善院校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有关制度,配套制订专业教师岗位标准。将教师“X”技术技能水平列入聘期考核要求,实施复合型教师培养培训计划,激励教师“真刀真枪”地在生产、工作一线实训中,在专业技术技能内涵体悟中,在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课程整合与开发中,真正理解“1+X”证书制度的内涵,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X”技术技能水准不高等问题。

三是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并做好育训并举工作。在面向在校学生开展学历教育与培训的同时,以我校运营的、拥有7万多家在线企業的国家示范性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积极开展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职业培训,为校园和职场之间的灵活转换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学校加强与人社、财政、经信、发改等部门的统筹协调,创新“政府引导、行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多方协同培训机制,面向区域劳动者,特别是重点人群及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形成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的办学新格局。在国家学分银行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竞赛成绩、线上教学等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储存,并兑换成学历学分,鼓励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接受学历教育,免修相应课程,完善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教育与培训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工作。

五、构建全方位产教融合新生态,

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世界教育信息》:刚才您多次提到了产教融合,您认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关键点在哪里?温州职业技术学校是如何实施的?

方益权:产教融合既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举措。对产教融合所涉及的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和分析,是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研究与实践的起点。纵观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发展与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产教多元主体关系松散,普遍表现出学校主动积极,行业企业被动消极的尴尬现象;产教融合共同愿景模糊,在操作层面难以达成可行性方案,容易造成产教融合流于形式;产教融合联结方式薄弱,在合作共识和利益共享的联结点未被充分挖掘出来,导致合作形式单一,深度不够,且效益不明显等问题。

构建全方位产教融合新生态,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下一阶段,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将健全以市场为主导、高校为支撑、企业所需人才供给和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全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将各领域打通整合,围绕职业教育特色,构筑体现类型教育特色的高职教育新形态,进而实现从产业跟随、产业合作到产业领跑,成为“温州离不开”的高职院校。

一是服务省市重大战略,构建产教融合新布局。学校坚持“省市重大战略到哪里,学校布局就跟进到哪里”,精心实践“东西南北中”产教融合新布局。东面与温州经信局联办温州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西面与温州瓯海区政府联办温州设计学院,成为首个入驻浙江省特色小镇的高校;南面与瑞安市政府联办瑞安学院,成为全国较早与县域政府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有力支撑瑞安产业转型升级;北面建设育训结合的社会服务培训基地,服务温州稳就业、提技能工作;中心于茶山总部建设温州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与服务中心,服务温州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打造实体化职教集团。以支撑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大力实施专业集群化发展战略。依据区域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产教深度融合办学试点,牵头成立“浙南职业教育集团”,并探索以利益共享为纽带进行实体化运作。以县(市、区)政府提供土地、企业行业提供资金、学校代管运营等形式,办好瑞安学院,创建乐清低压电器学院、永嘉泵阀学院等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特色产业学院,形成政府、区域支柱行业协会、地方龙头企业三者协同的产教融合模式。

三是服务行业企业需求,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坚持“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的理念,紧紧围绕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实施人才培养,大力进行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学校与中国联通、天心天思软件有限公司、奇安信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为支撑”的特色产业学院,以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引领产业学院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因素全方位融合。

六、职业教育国际化既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世界教育信息》:新时代对中国教育的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温州是一座外向型发展的城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国际化领域做了哪些事情?您认为职业教育对外开放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方益权:职业教育国际化既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职教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理念,以高质量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主旨,以中企走出去“温职伴随”计划为举措,借鉴和引进国际优质职教资源,打造科研合作和人文交流平台,深化海外分校和培训中心建设,输出中国职业教育标准,打造区域性国际化特色高职院校。学校完成各类师生海外培训访问千余人次,境外交流教师比例超18%。学生参与国际化赛事热情逐年上升,年国际赛事20余项,获得一等奖、金奖及设计奖多次。

学校致力打造伴随中企走出去的办学典范。一是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打响合作名片。学校与意大利、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引入21门国际化课程。2007年,我校开始与加拿大哥伦比亚理工大学合作办学,项目两次获得“浙江省示范性项目”。二是实施“温职伴随”计划,打响服务名片。服务中企走出去,学校参与组建中国—东盟职教联盟和中国—南非职教联盟;成立亚龙国际智能制造学院、柬埔寨丝路学院、意大利培训中心、南非培训中心等,创下“三个第一”,包括全国第一所伴随中企在海外设立丝路学院、全国第一批为南非政府提供教师培训以及浙江省第一个与南非政府建立留学生合作培养;与此同时,柬埔寨亚龙丝路学院也入选了中国—东盟特色合作项目。

职业教育对外开放,首先应当准确把握中央对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面向未来做好新时代职教国际化这篇大文章,从战略上加以谋划,明确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与创新路径。其次要注重校企合作、产教协同,尤其要充分发挥境外企业推动高职教育“走出去”的主体作用,构建政府、院校和企业三者协同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还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地缘优势,充分发挥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示范引领作用,提高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质量与发展规模。最后要认识到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新变化,风险挑战加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开放状态等方面都处于不同的情况。多个国家政局不稳,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复杂的外部环境增加了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的难度。

编辑 王亭亭   校对 朱婷婷

猜你喜欢
产教温州办学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好玩的温州乐园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