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朝华
摘 要:本文所指的基层干部,主要是指县级以下干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工作压力日益加大,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基层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社会诱惑,承担繁杂的工作与家庭责任,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使得增强基层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和成因,提出加强其心理调适能力的对策,以期最大限度发挥基层干部的正能量,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关键词:基层干部;心理困扰;心理调适能力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11-0038-02
基层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具体执行者,是基层社会发展与稳定的组织者,也是直接责任者。新常态下,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基层干部承担着更多繁杂的工作和家庭责任,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基层干部的心理压力。研究基层干部的心理问题,增强基层干部心理调适能力意义重大。
一、新常态下基层干部心理困扰的突出表现
现阶段,很多基层干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总结而言,包含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心理疲惫倾向
不少基层干部因长年累月处在条件最艰苦、矛盾最为突出的基层,每天都要重复处理一线乏味繁重的工作和事项,导致身心疲惫。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工作热情和激情逐渐减退。
(二)心理失衡倾向
一种表现为信仰失衡。少数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歪曲,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另一种表现为欲望失衡。在社会生活中,有的基层干部习惯进行逆向比较,也就是在利益分配或升职时,常常与那些得利多于自身的人对比;但是,对于追责与受处罚时,却常常与那些犯了影响极为恶劣的过失或错误的人对比。有的基层干部长期存在“怀才不遇”心理,总认为个人能力不差,甚至强于其他人,为何他人步步高升,而自己“原地踏步”,心中备感挫折失意。有的通过与别人比职级待遇、住房条件等方面,任何一方面都不如别人,甚至有天壤之别,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和自卑失落感,导致最初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工作态度发生蜕变。
(三)心理郁闷倾向
作为一线干部,一者,长期处于复杂的基层社会环境中,面对各种繁重的事务而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历练;二者,因为个人在事业上待遇和仕途等方面与他人相比相差太大,常常處于弱势状态。部分自恃清高且具有一定优越感的一线干部,也滋生出内心的失落感,而因此迷茫和自闭等,有些人因长期得不到释放而导致心理抑郁。
二、基层干部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基层干部心理焦虑、不平衡、抑郁等现象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身原因所致
绝大部分心理问题是因为自身主观原因所致,首先是个人理想信念动摇。有的基层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等都发生了畸变。精神支柱被动摇,因而产生心理的不平衡、失落和自卑感。再者,基层干部对心理健康认识不透彻。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基层干部对相关知识不了解。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心理问题是一种精神疾病,是精神异常的表现,所以在很多场合都会有意回避心理问题,甚至拒绝就医诊断,更别谈主动寻求医生治疗或自救。还有部分基层干部对心理健康比较重视,可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却不会进行自我疏导和减压。
(二)来自社会的压力加大
压力过大是造成基层干部心理异常的重要因素。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和各种基层矛盾,使得基层工作越来越难以开展,再加上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公众的诉求在不断提高,基层干部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无形中给基层干部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三)来自家庭的压力
干部作为“人”,他们也有家庭、子女。很多一线干部任务繁重,在工作中投入了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顾及家庭偏少,影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导致家庭关系不和谐,甚至出现家庭危机。一些干部内心矛盾,产生愧疚感,这些来自家庭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危害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强化基层干部心理调适能力的对策
基层干部队伍状况直接关系党的执政效率和执政能力建设,也关乎党和政府形象。为此必须注重解决基层干部的心理问题,增强基层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一)坚持精神激励,注重物质激励手段
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与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是相辅相成的。在社会管理学中,精神鼓励始终是一项重要手段。它能使人产生工作成就感,得到心理满足,并对个人发展前景充满憧憬,从而激发工作热情。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基层干部特别是处于中青年年龄段的基层干部在衣食住行以及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人情往来等诸多方面面临巨大压力,现实的物质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因此单靠精神激励难以更加有效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由此必须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驱动并重的原则,一定程度上重视发挥物质激励作用。良好的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都是一种现实的物质激励手段。确保合理直至较为宽裕的工作收入,能使基层干部充分感受到安全感、幸福感,继而逐步消除浮躁、焦虑、压抑等不良心态,达到内心的和谐,并最终实现与社会的和谐。这种和谐健康的社会心理氛围,有利于他们保持良好心态,有效履行工作职责和社会责任。
(二)注重排负减压,切实加强人文关怀
针对基层干部面临的各种压力和层层问责的状况,相关部门要主动为他们减压,提倡开短会、讲短话,不鼓励“五加二”和“白加黑”的工作方式。提倡劳逸结合,尤其是要督促一线单位严格贯彻落实干部年休假和年体检等制度,以此体现单位的人文关怀,缓解基层干部的心理压力,要将这些制度作为重点来抓,单位不能以工作量大为由,延缓或打乱基层干部的假期,也不能损害他们的体检等权利。不仅如此,还要适当地举办一些不同类型的文体活动,以此舒缓他们的压力、活跃气氛、强化凝聚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优化管理方式,营造良好用人环境
人才选用不公平是导致干部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关键性原因,有关部门要对干部人事制度加以改革和完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全局出发,积极健全基层与机关以及内部之间的轮岗与培选制度,真正做到人尽其用,重点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用环境。同时建立科学规范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配套的激励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干部的晋升提供机会均等的平台,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从用人导向上为基层干部创造减轻压力、保持良好职业心理状态的环境和条件。
(四)实施心理干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干预是保持基层干部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重视和加强基层干部的心理干预,可以促进他们的人格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有调查显示,大部分基层干部并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識,面对压力不知如何有效减压。为此,单位部门要带头做好干部的培训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日常培训工作中,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并作为重点培训内容来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和教育。对于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现状,要探索成立心理健康机构,可引导部门与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合作建立干部心理健康中心,开通健康热线,搭建覆盖全市县镇乡村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作用,以手机信息网、党员博客等为载体,一起为基层干部缓解心理压力提供强大支持。真正提高他们的心理自评、承受与调节等能力。
(五)加强自身建设,培育心理调适能力
基层干部身处工作一线,与广大民众最为接近,要对他们的心理自调能力给予充分的关注,帮助他们维持乐观积极、平和与健康的心理状态。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乐观积极、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要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基层干部只有先做到这三点,才能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等问题;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对个人的优缺点加以客观的评价,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得与失,才能抵抗得住社会中的各种诱惑与挑战,进而真正自然排解负面情绪,消除消极、浮躁、贪奢和压抑等不健康状态,始终保持平衡、淡定的心态。
2.及时实行情绪管理
当产生不良情绪时,一定要及时予以宣泄和调节,因为压抑会使不良情绪愈演愈烈。宣泄的途径很多,比如运动、唱歌、向他人倾诉、写博客等。这些都能快速释放内心的郁闷,有利于身心健康。在情绪激动时,可以深呼吸,听轻音乐和做一些肌肉放松活动,以此舒缓紧张感和冲动感、实现内心的平复与宁静。
毋庸置疑,基层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组织、基层干部自身及家人朋友的共同关注和努力。相信通过各方配合协作,基层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一定会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促进他们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社会和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基层干部的正能量,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黄萍,余乐.成都基层干部压力源分析及科学化调适策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5).
[2]肖家赋.基层干部心理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华章,2012(33).
[3]张涛.基层干部心理问题的组织疏导和矫正[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4).
[4]张泽鑫.健全基层干部关爱机制的思考与探索[J].管理观察,2020(24).
[5]杜海峰.关于加强西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国家治理,2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