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荣
语文老师让孩子们造句:我是妈妈的什么?有孩子说“我是妈妈的小棉袄”,有孩子说“我是妈妈的宝贝”,有孩子说“我是妈妈的骄傲”……有个女孩站起来,轻轻地说:“我是妈妈的痒。”老师没听清,以为孩子发音不准,问了声:“你是说,你是妈妈的小绵羊吗?”孩子摇摇头,再次说:“我是妈妈的痒。”她还用手示范性地在身上挠了挠。老师扑哧一声乐了,全班同学也跟着哄堂大笑。
但我觉得,这孩子说得真好,真贴切,真独特。仔细想一想,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可不就像“痒”一样吗?孩子调皮捣蛋,屡教不改,让你抓狂,你恨得牙痒痒。这痒,是爱恨交加的痒。出差在外,一日不见孩子,心里便痒痒。这痒,是思念之痒。孩子不听话,大人吓唬他是皮痒了。孩子犯了错,父母一个骂几句,一个在旁边护一护,犹如隔靴搔痒。
父母与孩子生了间隙,闹了矛盾,伤了感情,就像一处伤疤,其和解、消弥的症状就是“痒”,只是这个痒不宜挠,不能抓,不要图一时之快,以免再次发炎,生出新的事端来。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可能总是风和日丽,做父母就是要痛能忍,恨能忍,痒也能忍,爱也能忍。
孩子小时候,父母会手痒,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捏捏他的脸;孩子长大了,离开父母身边,就变成了心头的痒,够不到也挠不着,担心、思念、牵挂,就那么痒着。对孩子的爱与不舍,就像身上的痒一样,往往越挠越痒。本来只是一点点想念,挠着挠着,想着想着,就浑身都痒了,而且越到夜深人静、孤单寂寞时,对孩子的思念越浓越重。这痒会跟随我们一生,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哪里就痒了。孩子是我们一生的“痒”,永远撓不够,永远无解药,也永远放不下。
其实,不单是孩子,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像“痒”一样。这个世界,有人是你一辈子的依靠,也有人是你一辈子的痛,还有人是你一辈子的痒。这个痒,大多是轻微的,挠一挠就淡了。也有的是钻心的痒,比痛更甚,比病更重,让人记住一辈子。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