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Q-A型中胡的研制与运用
——琴皮、琴筒的研究(下)

2020-11-30 09:21:40郭小琴
乐器 2020年11期
关键词:琴筒胡琴二胡

文/郭小琴

(接上期)

三、“琴皮”“琴筒”的研究与制作

(一)琴皮

“琴皮”之于胡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膜振动弓弦乐器的主要构件,其在胡琴乐器声学结构中起着重要的共振与声能放大、扩散作用。因此,大多数人都将其视为影响胡琴声音品质的关键要素,不少制作名师更将其与之相关的选材、处理、蒙制等经验与技术视为制琴工艺的核心。同时,因其主要用材“蟒皮”的天然属性以及蒙制方式与要求的不同,“琴皮”的选材与制作通常也被认为是制琴环节中存在偶然性因素最多的一环。具体而言,对演奏性能与音质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纤维材质;②面积;③厚度;④均匀度;⑤几何形状;⑥张力。

介于当前胡琴系列乐器(主要指高胡、二胡、中胡)仍主要以人工饲养蟒皮作为琴皮材料的实际,本项目的研制目前也暂且限于“蟒皮”这一主流材料来开展,具体内容则主要集中于“面积”“几何形状”“厚度”这三要素来进行。具体如下:

1.“面积”

此处主要指琴皮的“有效共振面积”,即未接触琴筒并胶合的部分,大小与琴筒前端“内口径”一致。具体可见图1。

琴皮“面积”对胡琴音质、音色有着重要且直接的影响,其尤为体现在“音量”与“频响”两个方面。而依据前人实践经验与成果,我们大致可掌握琴皮面积差异所带来的音质、音色、性能变化(见表1)。

图1

表1

基于上述特性,中胡的琴皮面积在长期摸索与实践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其基本数值范围。不过因一直以来大多均以琴筒尺寸作为制作依据并区分大小,且更多以个人经验与要求来制作、定型的原因,其具体数值并不固定,同时也少有提及。那么,GXQ-A型中胡琴皮面积将以何为据?研究目标与思路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1)不以常规琴筒口径尺寸为准,仅从琴皮角度考虑,对其面积进行相对准确的计算与设定。

介于琴皮在共振与传振中的核心作用,笔者认为琴皮面积的大小不应太过依从于琴筒尺寸的规范与要求而后于其进行考虑,而是应先行并独立于琴筒进行计算与设定,并提出明确依据与具体数据。

(2)根据其运用定位,二胡与高胡的相关数值仍将作为其面积设定以及测试的主要参考与依据。

前文有关GXQ-A型中胡的运用定位已非常明确。而依据当前现状,“高、二、中”仍是民族拉弦乐各类演奏形式中最为基础的搭配形式,其三者在音色、音质、音响上的衔接与协调必然是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而二胡形制更为成熟、标准,也最受认可,因此本项目中琴皮面积仍将基于其进行设计与考虑。与此同时,因中胡与高胡定音上的八度重叠关系以及特殊搭配,综合其进行的考虑与兼顾当然也必不可少。

(3)以二胡、高胡为参照,按其基础定音的音程关系对面积进行相应推算与设定。

中胡的定弦较二胡低五度、高胡低八度。如据此音程关系并借“三分损益律”弦长生律的原理来推算与设定中胡琴皮面积的话,那么,笔者认为其面积值则应为二胡的1.5倍、高胡的2倍(除开琴皮厚度因素)。

基于上述观点与思路,并结合相关数据,GXQ-A型中胡的琴皮面积初步设定,详见表2。

表2

可见,GXQ-A型中胡的琴皮面积值基本与二胡1.5倍的关系相吻合。而与之两种常用高胡比较则稍高于扁八角型2倍的面积,而低于圆型,介乎其间(广东高胡如采用双腿夹琴演奏方式,其有效振动面必然有所减少,实际难以测定)。

2.“几何形状”

“琴皮”的平面几何形状如面积一般,与琴筒前口保持了高度一致性。而本项目在确定其皮面几何形状的过程中当然也将琴筒因素纳入了其中一并考虑。不过因各方人士在胡琴皮面以及琴筒几何形状的研究上已经有了大量经验甚至结论。因此本项目并不打算在此问题上另辟蹊径,研制一种新的几何形状,而是希望在已有方案中选择与调整。

经过多次比较与综合分析,本项目最终认为“正八角形”仍最为符合GXQ-A型中胡的定位与要求。相较于其它几种常用方案,其接近圆又兼具棱角的皮面几何形状与腔体(可参见图2)显然最有利于中胡音区频段的声音表现,特别在其“通透性”与“平衡性”两个方面表现最为理想。

而另外几种常见形状如“正六角形”,其声音虽纯净、明亮,但中胡所需的低频部分却相对不足。而传统“圆形”虽然音量大、低频好,但是发音易浑浊、噪音多、高音相对也较弱。除此之外,“扁八角形”皮面与琴筒在音色及音量上虽有一定特点与优势,但其皮面蒙制难度较大,易产生张力不均从而影响到皮膜传振与寿命的情况。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其他方案可供选择与研究,然而限于周期与篇幅,本文于此无法逐一分析与验证。

3.“厚度”

琴皮厚度对胡琴声音的影响可以说也非常直接与明显。以胡琴制作长期经验来看,其太厚不易出音,声音趋紧;而太薄则又易出现发音空洞、后劲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其天然材质本身所具有的不均性(呈递减或递增态势),以及蒙制环节中的“发泡”“铲削磨”“收缩”等工序与特点,其厚度值及具体分布实际很难准确测定,大多需依靠制琴师自身经验来把控,因而存在较大的变量与偶然性。

图2

然而,GXQ—A型中胡的研制在针对琴皮厚度这一问题上却仍希望能找到或者说建立些许相对标准或数值依据,以期能够在厚度方面提高其制作的可控性与重复性。具体来说,当前仍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尝试把控:①选材。本项目均选用靠近尾部,厚度值在0.75mm~0.80mm之间的毛坯皮。②铲皮处理。通过铲削将其纤维层厚度控制在0.70mm左右,并尽量处理均匀(发泡前)。而蒙制收缩后的成品厚度则力求控制在0.65mm~0.70mm之间。

(二)琴筒

毫无疑问,作为共鸣腔体的琴筒对胡琴音质、音色也起着重要作用。也正因为此,大多与胡琴有关的改良或改革都围绕其来开展,并多集中于以下方面:结构、造型、体积、材料、壁厚。

GXQ-A型中胡在琴筒的构造与造型方面并不追求标新立异,同样旨在已有方案基础上,加之部分数据的计算来调整与设计。因此,本项目的研究与制作尝试将主要集中于“体积”“材料”“壁厚”这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1.“体积”

介于胡琴琴筒的不规则性曲面形态,对其“体积”的精确计算并不容易。而究其体积对于声音的实际影响与意义,笔者认为还主要体现在其腔体内空气柱大小及其形态上(可参见图3)。

而本项目同样在参考二胡与高胡琴筒空气柱容积以及形态基础上,以其音程的对应关系对GXQ-A型中胡腔体容积进行了计算与设定,详见表3。

图3

表3

由上表可见,GXQ-A形中胡琴筒腔体的空气柱体积略高于二胡的1.5倍,而略小于两种高胡的2倍,与其琴皮“面积”的数值关系基本形成对应。

2.“材料”

在中胡琴筒的具体用材上,制琴界一直以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出于对声音、外观、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其用料不尽相同。与二胡相似的是,高档琴仍多以老红木(大红酸枝)、紫檀(印度小叶紫檀或非洲小叶紫檀)为主,中低档琴则以黑檀、花梨、色木居多。

然而,如仅从声音角度出发,到底哪种材料更加适宜中胡呢?似乎这一问题难有标准答案(介于皮膜与木材搭配与制作中的诸多变量与主观因素)。不过,业内倒始终有一种观点,即认为相较于二胡、高胡,中胡似乎理应使用比前两者密度值稍小一些的木材更为合理。而在实践中也有不少人认为,用色木、香红木、红檀木等密度值稍低的木料所做的中胡在其声音表现上往往也不比密度值更高的名贵木材差,甚至更佳。

基于上述观点以及胡琴制作多种用料并存的实际,本项目前后共选择了4种同为“散孔材”,密度值由高到低略有差异的木材来进行制作与测验,以期有所求证,具体所用木材详见表4。

表4

在以上4种木材中,“枫木”因其密度值与硬度偏小、木色较浅,因此并不属于胡琴常用木材种类。然而本着寻找其密度值适用边界的想法以及考虑到“枫木”本生的优良特性,本项目仍将其列入其中,以探究竟。不过出于对琴体结构强度以及重量的考虑,当前仅做琴筒以为测试。

3.“壁厚”

胡琴琴筒虽主要作用于声音的聚集与反射,然而其太厚易使声音发干、发紧,而太薄则又易发散、发软,集中度不够。因此GXQ-A型中胡在保证其毛坯板材基本厚度值的同时,延续使用了二胡内腔中普遍运用的“支口斜坡”“U型凹槽”以及“尾部斜口”方案来适度调整其厚度分布。以期望能够在优化其聚集与反射作用的同时,也能一定程度地增强其共振与传振效应,达到相对平衡。其具体厚度分布可参见图4。

图4

四、GXQ-A型中胡实验样琴部分测试表现

如前文所述,本项目依据前期数值计算与设想分别用4种木材制作了实物样琴,并对其进行了部分项目的频谱测试与分析,具体表现如下:

1.仅从其里、外弦频率测试结果来看,黑酸枝样琴的声谱表现最好,枫木则最差,参见图5。

2.从皮膜振动频率响应测试结果来看,花梨木所用皮膜响应范围相对最宽,并形成了2个较高峰值点。大红酸枝木样琴响应峰值表现也比较突出,并具有一定宽度。黑酸枝木样琴的响应表现则总体比较平滑,宽度略有不足。而枫木样琴综合来看则最不理想。如图6所示:

图5

图6

五、总结

1.琴皮仍是影响胡琴发音的关键之所在(业界也多有认同)。“面积”+“厚度”构成琴皮的总质量,其二者的匹配与平衡决定着中胡音质的基础表现与效果(当然还有必不可忽视的“张力”等因素)。以本项目样品测试结果来看,其所设定的面积值≈8900mm2基础上加以0.70mm左右的皮膜厚度其振动频率响应较为良好。

2.较之常规中胡,本项目有关琴筒空气柱体积与形态、木板厚度的设定,对其琴筒的传声与共振产生了一定促进作用。在初步的主观评测中,其声音的通透感较之市面其它常规中胡有较明显的提高。然而其具体可见性参数则还需做进一步的科学测定与考察。

3.基于本次有限的试制与测试,笔者认为不同木材及其密度差异对于中胡声音的表现固然有一定影响,然而其具体影响范围值较为有限,具体规律则还有待更为广泛的测验与考察。仅以本次试制的4种木料来看,枫木并不太适宜中胡琴筒的制作,黑酸枝木的综合表现总体较好。

4.本次试制的4把中胡其内弦音质与声音能量整体表现较好,也较为统一。然而其外弦以及高音部分却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差异也较大。因而还需在今后的研制中进一步研究与调整。

(全文完)

猜你喜欢
琴筒胡琴二胡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拉二胡的人
穿越皓月的胡琴声
华人时刊(2021年17期)2021-12-02 03:26:06
拉二胡的人
蒙古乐器四胡传统制作工艺调查研究
——以科左中旗为例(二)
乐器(2019年12期)2019-12-13 05:32:16
「胡琴家族」成员多
官中胡琴与角儿胡琴
读者(2019年4期)2019-01-28 03:49:34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9
老头子的二胡
学生天地(2016年34期)2016-05-17 05:47:41
我的二胡梦
学生天地(2016年13期)2016-05-17 05: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