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萍 徐晓军(江苏省泰兴市畜牧兽医中心)
2020年以来,江苏省泰兴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生猪稳产保供决策部署,把提升生猪产能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压紧工作责任,狠抓政策落实,强化服务指导,全力推进生猪生产恢复发展,全市生猪产能显著增加。
1.生猪生产发展势头较高。目前,全市现有生猪养殖场户1576家,其中存栏200头(含)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112家,栏存200头以下的养殖场户1464家。截至7月20日,全市存栏生猪26.51万头,占全年存栏总目标的90.4%;出栏生猪(出证)达27.6942万头,占出栏总目标的50.97%。全市设计年上市生猪3000头以上猪场66家,猪舍建筑面积69.7243万平方米,设计存栏生猪可达55.2万头,现有实际存栏生猪14.98万头。
2.养殖改扩建项目建设规模大、覆盖量多。
(1)新建4家生猪项目进展快。泰兴市泽丰牧业有限公司在宣堡镇梅埝村投资1000万元建设年上市万头猪场,已于7月18日进场施工;江苏融港良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在新街镇投资4000万元建设2000头规模的苏紫猪1号种猪繁殖基地,已于7月5日签约开工;扬翔猪场服务中心在元竹镇野叶村投资600万元建成具有多功能猪场洗消服务中心,预计10月建成运行。
(2)正在改扩建猪舍9家都将投产。江苏东方绿洲猪场、江苏海泰畜牧业有限公司、沈兴春猪场、勤丰猪场、徐远猪场、春燕猪场、益海生猪养殖场、清源牧业等9家猪场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猪舍改造和生物安全设施建设,目前3家已投产,其余6家将在8月初完工投产。
3.多种合作模式挖掘产能效果明显。通过租赁、参股、代养等多种合作模式,促使泰兴市66家设计上市3000头以上猪场中的58家猪场恢复投产,58家猪场改造共投资近1.5亿元。积极挖掘现有设施产能,加快补栏增栏,新邦、正邦等大型集团公司租赁泰兴市弘泰、双明、嘉盛、红建、海泰等猪场场地,已投资8000万元,已养殖生猪4.65万头;桂芳、祥泰、牛鑫等万头猪场吸纳社会资本0.6亿元,开展参股合作经营,补栏生猪3.62万头;黄桥镇、分界镇等地中小型猪场与新希望、淮阴正大等企业签订生猪代养协议,部分猪场通过“绿名单”等方式多方筹款发展母猪生产,部分猪场筹集2000万元开展生物安全设施改造。
虽然生猪恢复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设计年上市3000头猪场设施产能利用率不高。设计3000头以上猪场共66家,设计存栏生猪可达55.2万头,但实际目前存栏生猪14.98万头,存栏利用率只有27.14%,规模猪场挖掘潜能空间较大。二是大项目落地进度慢。洗消服务中心还未开工。三是市场和疫病风险较高。生猪价格波动较快,且价格较高,市场难以预测,致使养殖场补栏积极性不高。
1.高频高位抓生猪稳产保供工作的推进。
(1)建立生猪稳产保供联席会议制度。泰兴市政府每月召开两次由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生猪生产月度调度会议,专题督查推进相关工作,并将生猪生产任务分解到乡镇(街道)和规模猪场,细化到月度、季度,严格对照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落实,同时市分管负责人走访了全市设计上市3000头以上的66家规模猪场。
(2)建立“一对一”挂钩服务制度。由泰兴市政府分管领导联系1个重点乡镇,泰兴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联系两个乡镇及2家万头养殖场,乡镇干部及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全面挂钩服务规模养殖场,进一步加大服务指导力度。定期召开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站长生猪月度调度会议,对生产情况进行高频调度。建立双周稳产保供督查制度,推动乡镇加快生猪稳产保供措施落实。
(3)加大考核推进。将生猪生产稳产保供工作任务纳入全市乡村振兴考核,分值为5分的最高分,同时在加分项中再列生猪稳产保供工作,进一步提升考核奖励力度。
(4)落实扶持政策。在不折不扣落实省、市生猪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泰兴市出台了《泰兴市进一步促进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举措》,目前对能繁母猪、PCR检测设备补贴已审核,已兑付生猪屠宰补贴40.705万元、贴息贷款补贴95万元;将230个养殖场列入“绿名单”,帮助40家养殖场授信9000万元,对37家养殖场下放贷款8970万元。
2.紧盯时间节点狠抓生猪生产。市主要负责人每月召开两次月度调度会,督促各乡镇(街道)按照全市生猪存栏、出栏月度目标平衡表,进一步将任务细化明确到具体养殖场、具体项目,并因地制宜采取“公司+农户”、租赁、入股、自养等多种合作模式,推动规模猪场补栏扩能,力争9月完成泰兴市政府下达的存栏任务,11月完成出栏任务。
3.强化规模猪场增产。对现有66家设计上市3000头猪场从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全面服务,因地制宜推广“公司+农户”、租赁、入股、自养等多种合作模式,推动其补栏扩能。对13家空栏场全面过细、全面见底,解决存在问题,尽快进猪生产。鼓励乡镇政府因地制宜,出台二次短期育肥补贴政策,强力推广二次短期育肥饲养方式,迅速提高生猪出栏量。
4.积极拓展猪源抓补栏。
(1)建立猪源信息平台。对于有复养意愿的养殖场,主动提供仔猪、母猪等猪源信息。突出做好中大型养殖场健康猪源保障工作,畅通外地仔猪、母猪来泰运输渠道,确保符合调运政策的猪源顺利进入泰兴市。
(2)鼓励现有养殖场恢复产能。以全市设计年出栏3000头以上、处于空栏状态的66家中大型养殖场为重点,鼓励有复养意愿的养殖场主尽快恢复养殖。对已复养的小型养殖场鼓励购入育肥猪,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全年出栏量;对大中型养殖场,鼓励购入母猪开展猪仔自繁自养,催化提升内生产能。
(3)推动生猪自繁自育。鼓励大中型养殖场利用存栏二元母猪产仔育仔,并为周边养殖场提供猪源,催化提升内生产能。帮助小型养殖场购买当地育肥猪,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全年出栏量。
5.毫不放松抓防控。
(1)强化网格管控。把全市所有生猪养殖场户纳入网格监管,按照“一格一员”的要求配备网格员,乡镇(街道)配备网格长,市级明确网格监管员,全市参与监管人员达317名。通过网格化管理及时掌握生猪养殖动态,压实养殖场户防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调入落地报告、调出检疫申报、免疫消毒、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各项防控措施。
(2)开展“三灭一消毒”行动。围绕“每场必到、不留死角”的要求,开展了三轮“三灭一消毒”工作,对生猪养殖场户、屠宰场、无害化收集点、病死畜禽掩埋点等重点场所及周边环境开展全面灭蚊、灭蝇、灭鼠和清洗消毒。
(3)整治违规调运生猪问题。联合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开展联合督查,出动执法人员300多人次,加强产地检疫督查和落地监管,严查违规调运生猪及产品等问题。
(4)强化动物疫情监测。加大疫情排查管控,2020年全市共排查生猪养殖场点11.18万个,排查生猪1097.56万头次,累计检测非洲猪瘟样品912份。建立疫情日报制度,每天向江苏省泰州市报送疫情防控情况。鼓励各相关企业筹建洗消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洗消中心4家,并正在筹建功能齐全的扬翔洗消公共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