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黄婷
6 年前,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多了一个身份——综合实践活动兼职教师。从此我打开了魅力课程的大门,迈上“真”研究之路,遇见了另一个精彩的自己。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什么?起初,我一无所知。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抱着听课本,做起了师傅马春红的小跟班。师傅上课怎么做,我就依葫芦画瓢跟着做。渐渐地,我发现,这门课程竟没有教材,传统节日、社会现象、生活发现、地方资源等,均可以纳入它的范畴;这门课的所谓教学,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学生一起开展各式各样的研究活动。它就像一扇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那样引人入胜,既有意思,又有意义,这成了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初步印象。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随即投身于校本研修,变身“好奇宝宝”,和学生一样冒出很多的问号,然后想尽办法一探究竟。欢欢喜喜、忙忙碌碌、扎扎实实,这是我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真实写照。得幸运女神垂青,我指导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获得了常州市一等奖,这是我从教以来的第一个“大奖”。同年,我以该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为内容,在武进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评价”专题研讨会上执教展示课。我也开始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远不止“活动”那么简单,心中燃起了一定要“懂它”的意愿,就此踏上一条“求真”之路。
我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后的每一年,我依托学校搭建的平台,活跃于各大教研活动现场,听课、听讲座,奔走于各个示范基地、展示区,沉迷于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书籍,投身于如火如荼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正因为有大量的积淀,我在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基本功竞赛中崭露头角,在区、市级活动中执教公开课,指导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多次在常州市范围内“开花结果”。我触摸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跃动的脉搏,感受着焕发活力、不断成长的自我。
我深知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开展课题研究是必由之路。课题研究融学习、实践、思考、总结于一体,是从学科教师走向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者的桥梁。于我而言,课题研究一直是高深莫测,在师傅充满信任与鼓励的助推下,我打消了疑虑和畏难情绪,成为全校最年轻的课题组长,着手区级课题的研究。我以特级教师、区教研室钱新建主任的省级课题为引领,继续探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的奥秘。
“真研究”容不得半点含糊和懈怠,我开始大量阅读文献资料,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不断更新和深化认识;我参加各级各类讲座培训,听专家们倾吐智慧,混沌的大脑日益清明;我指导研究性学习活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执教课题研讨课,更加关注学生成长的需求,使教学行为得到修正,教学经验得以丰富;我笔耕不辍,回顾和反思,将研究所得转化成论文……
经过两年的探索,我们的课题终于迎来了结题,之后又传来喜讯,课题成果被评为区级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这无疑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也让我明白:只要坚守“求真”的信念,一咬牙一跺脚,原以为遥不可及的大山就在眼前。
完整经历了一个课题研究的循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团队的合作更为关键。睿智豁达的钱新建主任思维清晰缜密,总能深入浅出地解决各种疑难杂症,既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跑者,又是课题研究的支柱;金点子频现的马春红老师则具备化繁为简、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给课题研究输入了不竭的动力;智慧女神孙红霞严谨认真、目光独到,将深奥的课题研究解读得明晰易懂,成为课题组的实力担当;还有各位个性鲜明、特长突出的课题组成员相伴,使得课题研究这件“苦差事”变得趣味横生。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是思想的洗礼,每一次研究活动都是生命的拔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背靠强有力的团队,借力平台支撑,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加深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发展了课程意识,提升了课程实施、指导、评价等多方面的能力,在学生和自己的成长上收获了成功。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专业成长,我又积极申报了常州市备案课题,后来,该课题获批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 年度第13 期立项课题。整个常州市审批成功的省教研室重点资助课题仅两个,我所主持的课题就是其中之一,何其有幸!
经历了跟着做研究、自己做研究、带着团队做研究的过程,我从一个研究的远观者成为身体力行的研究者。令我倍感荣幸的是,有一面大旗始终指引我前进,有一个团队始终与我志同道合。我体会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魅力,也在“真研究”中实现了自我的蜕变。
回首过往,成果只是一个阶段的见证,经历却是一辈子的珍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之路还很长,还有未知的自己等待发现。我将不惧艰辛,不负来日,执着坚持,直奔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