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世标
毗卢寺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杜北乡上京村东,是中国佛教临济宗的一座古老寺院,以保存有精美的水陆壁画而闻名。据《正定县志》和寺内现存碑碣记载,毗卢寺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宋、元、明、清各朝均曾修葺。明代规模宏大,建筑较多,现仅存释迦殿和毗卢殿。毗卢殿中央佛座上供奉佛教密宗本尊毗卢遮那佛,故称为毗卢寺。两殿内均绘有壁画,绘制面积共252余平方米,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的重要壁画之一。
释迦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小式布瓦悬山顶,后有抱厦。殿内四壁满绘工笔彩绘壁画,面积104平方米,内容有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以及汉化的佛传故事、道教天神地祇人物等。
毗卢殿,俗称五花八角,为毗卢寺的主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前后有抱厦。殿内四壁绘有大型工笔重彩水陆道场壁画,壁画面积约148平方米,内容题记共122组,题材佛、道、儒三教合流,共绘有各类式天神帝君、菩萨天王、护法诸神、往古人物五百多身。毗卢殿壁画以多样的色彩、丰富的内容、流畅多变的线条、大量沥粉贴金的使用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遐迩。
毗卢寺壁画在青砖墙体上做地仗,地仗上均匀涂白灰浆1~2遍,然后勾线、上色等工序。墙体是壁画的支撑体,墙体青砖糙砌而成。壁画地仗在殿内墙体上厚度有1~2厘米不等,地仗的主要材料是粘性泥土,另外还掺有少许白灰、细沙、碎麦秸和棉花。毗卢寺壁画的颜色非常丰富,主要有红、黄、绿、蓝、金、白等矿物颜料,主要包含朱砂、铅丹、石绿(或水胆矾)。
毗卢寺壁画存在多种病害,有起甲、空鼓、酥碱、颜料层脱落、白粉层脱落、裂缝、鸟虫粪便污染、浮尘污染、水渍泥渍污染、地仗脱落、划痕、游人题记、不当历史加固等病害。壁画表面受灰尘覆盖,致使画面颜色变得暗淡,影响了观展效果。释迦殿壁画因病害的影响,画面已模糊不清。
起甲:两殿壁画均有颜料层起甲及脱落现象,较严重的区域都处在酥碱病害附近,特别是泡状、片状起甲。壁画起甲通常是由于颜料中胶结材料老化、地仗光滑等原因造成。毗卢寺两殿的起甲主要是片状起甲、泡状起甲,较少有龟裂起甲,从病害的痕迹看,起甲脱落时附带有地仗层脱落,颜料层起甲脱落病害应由地仗内的可溶盐所致。
空鼓、脱落: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自然灾害引起的震动,周边公路汽车通过引发的微震动,建筑体内部存在的虹吸水,壁画地仗内聚力降低,纤维老化,地仗层附着力降低,环境方面的温湿度频繁波动,地基沉降等。
酥碱:病害的产生与地仗层中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所含的易溶盐的种类以及文物所处的环境等因素有关,主要的诱发因素是水。
裂缝:裂缝发生在墙体内立柱位置及墙体的转角处,呈纵向发展。
颜料层起甲脱落:颜料层起甲后脱离地仗并脱落,剩下白色底色层或地仗。
沥粉贴金老化:壁画中堆金沥粉都出现在人物饰物、武器、旗帜、盔甲等位置,由于附着力下降,出现了起翘、变形脱落的现象。
污染:主要有自然原因造成的浮尘、鸟虫粪便、雨水泥渍等,以及人为原因造成的墨、颜料污痕和建筑、彩绘材料污染。
划痕: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机械损伤,上世纪70年代上京村用作仓库存放、搬运货物所致,以及人为刻划、题记等。
为进一步研究病害产生的原因,制定较为科学的分析研究方案,使用监测分析设备和仪器,对文物赋存环境、壁画制作材料工艺,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
1.环境监测:赋存环境的气象环境现状,对殿堂内外环境要素进行定位监测,分析其分布及运移变化规律。经过两年的殿内外各监测点温湿度监测数据可知,室内环境要素变化受室外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室内监测点处气温变化幅度均小于室外气温变化幅度,殿内平均气温为6.1℃~7.3℃,平均相对湿度均在50%以上,释迦殿西壁地面处最高相对湿度为97.0%,最低为14.4%,二者相差高达82.6%。环境中相对湿度的频繁剧烈波动很容易引起壁画酥碱、起甲等病害的产生和发展。
2.壁画制作材料分析调查:采用无损调查测量、物相分析,结果显示,毗卢殿红色颜料朱砂HgS和铅丹Pb3O4均有使用。蓝色颜料样品中发现斜氯铜矿Cu2Cl(OH)3、铁磷酸盐是否为其显色成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绿色颜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只有氯铜矿Cu2Cl(OH),另一种为副氯铜矿Cu2(OH)3Cl3和斜氯铜矿的物相组合,副氯铜矿和斜氯铜矿均为氯铜矿变化后的产物。黄色颜料也未检出显色成分。白色颜料的使用可分为三种,一种为生石膏CaSO4·2H2O,一种为方解石CaCO3和水白铅矿Pb3(CO3)2(OH)2的显色组合,还有一种是生石膏和硫酸铅矿PbSO4的组合。释迦殿沥粉贴金物相分析并未发现金元素。壁画地仗成分样品实验分析为钾长石、绿泥石、绢云母、闪石、钠长石、石英、生石膏、方解石。
3.可溶盐分析鉴定:壁画地仗中的各种可溶盐离子的含量与壁画的一些病害(如起甲、疱疹)的成因息息相关,对壁画的保护修复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利用离子色谱对病害样品的可溶盐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为阴离子有Cl-、SO42-、NO3-,阳离子有 Na+、K+、Mg2+和 Ca2+,以上 7种离子的百分含量之和粗略作为全盐量,用于判定壁画地仗中各种离子含盐量之和。壁画地仗土样中易溶盐含量阳离子主要以钙离子为主,其次为钠离子。阴离子主要以硫酸根离子为主,其次为氯离子。含盐量最大的为4.36%,最小为0.56%,大部分都在1%~2.5%之间,病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硫酸盐造成的,硫酸盐在潮湿空气中易结晶形成含结晶水的硫酸盐,造成地仗膨胀,在干燥的环境中易脱水形成无水的硫酸盐,造成地仗收缩,反复多次作用后,容易引起地仗疱疹或酥碱。
1.壁画修复材料的筛选:依据壁画病害的实际情况,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用强度适中、无眩光、无变色、透气性好、耐老化以及良好的可逆性和可操控性的粘结、加固材料,尽可能利用与壁画相同材质的材料,辅之以必要的添加材料和胶粘剂,以增强其兼容性。
通过材料分析实验,修复试验样块选定了三种胶结材料作为颜料和地仗层病害修复材料,明胶(浓度0.5~2%)、聚醋酸乙稀乳液(浓度0.5~2%以下简称乳胶)、有机硅丙烯酸乳液(加助渗剂,浓度0.5~2%以下简称硅丙)。
浮尘层及鸟虫粪便清洗材料,中性水、酒精(浓度 2~4%)。
地仗加固材料选择与壁画相同的当地粘土和纤维材料。稀释调和材料为中性水,修复加固材料浓度均为选定材料原液与稀释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制。
2.壁画病害治理:依据调查、实验、分析、研究的结果,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对病害壁画进行修复。针对不同病害,选用安全、易于操作、与文物制作工艺相同且修复效果好的修复工艺。
(1)壁画起甲病害治理
使用注射、渗透粘结剂的办法,以增加颜料层、白粉层强度并使其与地仗层粘结,达到修复加固颜料层的目的。修复前对起甲壁画的背部及表面进行清尘,用注射器将粘结材料沿起甲的裂口注射到起甲壁画的背部,使之与地仗同时渗透,注射渗透次数视病害的程度及颜料层厚度而定,待粘结材料干燥到一定程度时,用竹、木质或不锈钢修复刀具,将起甲壁画回贴,再使用棉球对加固部位进行滚压,使其与地仗完全粘结牢固。
(2)壁画空鼓病害治理
根据壁画的实际病害情况,对空鼓病害壁画直接采用灌浆的方法进行治理。利用空鼓部位的裂隙或在无颜料层部位,钻直径0.3cm的小孔,把注浆管插入壁画与载体的空隙中,注浆管到达的位置可根据空鼓的部位随时调整。用脱脂棉对可能出现漏浆的裂隙或注浆口进行封护,以防在灌浆过程中出现漏浆污染壁画。用防护支板对灌浆部位进行临时支护,防止灌浆过程中壁画出现变形脱落。用灌浆器将已配制好的灌浆材料顺注浆管压入壁画空鼓部位。用带有保护层和脱盐吸水材料的顶板支顶,将空鼓变形的病害部位恢复到原貌。干燥过程中利用更换吸水纸垫达到多次脱盐目的。干燥后,取下支顶架,使用与原地仗层材质相同的材料修复注浆口。
(3)壁画酥碱病害治理
用注射加固材料和脱盐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增加壁画强度,降低或脱除壁画中可溶盐的含量。除尘:酥碱壁画的颜料层非常脆弱,地仗层酥软粉状脱落较多,除尘时需更加谨慎。注射粘结剂,用注射器将酥碱壁画加固材料,少量多次滴渗在酥碱壁画部位。压平壁画:用垫有棉纸的木质修复刀对壁画压平压实,并防止在壁画表面留下刀痕或颜料层陷入地仗层内的现象。敷贴吸水脱盐垫:壁画压平压实后,立即用透气性顶板把吸水脱盐垫敷贴在壁画表面,对加固区域壁画进行脱盐处理,再通过更换吸水脱盐垫的方法,达到脱盐的目的。二次脱盐:壁画干燥后,在壁画的凹凸部位有可溶盐析出,这种情况下应进行二次脱盐。方法是,用蒸气将高强度吸水纸打潮敷贴在壁画表面,再用软海绵使纸条与壁面充分结合,结晶盐就吸附在纸上,待纸条干燥后取下。
(4)壁画裂缝病害治理
清理裂隙病害部位的浮尘及异物:使用低浓度的粘结材料对病害部位进行软化和补强处理。使用相同材质的材料填补裂隙,为防止修复材料内过多水分的带入引起盐害,可进行少量多次修补的方法进行修复,修复层要略低于地仗层的高度。裂隙病害多伴有变形现象,因此在干燥过程中要进行支顶,并进行适度的归位处理。
(5)壁画地仗脱落的治理
地仗脱落部分依据“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不进行全部修补,只对破损边缘部分进行修补加固,表面处理效果接近自然脱落状。
(6)壁画污染病害治理
采取物理、化学相结合的处理法进行修复加固。泥污:先修复泥渍病害区域内的其他病害,防止在病害修复过程中造成新的损伤。清理病害部位表面杂物,用毛笔蘸无离子水或用喷雾笔将泥渍进行软化处理,用修复刀将已软化的泥渍层逐步去除。对较厚的部位可进行多次软化清理,直至全部清理。对于依附在颜料颗粒缝隙内的残余泥尘,用蒸汽润湿吸水纸后贴附在壁画表面进行吸附处理,直至彻底清理干净。颜料污染:进行适当的处理,尽量减少其影响程度,先用软毛刷或洗耳球进行清理。用棉签蘸水对剩余的颜料进行潮润,逐步将其清理干净。用贴吸水纸吸附的方法对吸附在颜料层上的颜料颗粒进行清理。
(7)沥粉堆金老化治理
沥粉是附着在粉层上,其粘结强度较差,同时也因沥粉内胶结材料的老化以及与地仗材质、密度、变形系数等条件的变化,导致出现了变形、断裂、脱落等病害。修复方法:对病害部位进行清尘处理,用注射器将粘结材料注射到沥粉条的裂隙内,对粉层进行加固补强,用毛笔蘸取少量的无离子水,对变形部位的沥粉条进行软化,再使用较大浓度的粘结材料粘接软化归位的沥粉条,并进行适度的挤压,局部范围内的病害修复后,进行适当的支顶保护,至完全干燥。
(8)机械损伤治理
不同的机械损伤要区别对待,钉孔、坑穴类根据地仗脱落病害进行处理。游人刻画及划痕,痕迹较浅的原则不进行干预,若地仗伤划痕较深,则需进行修补。先进行除尘处理,使用地仗加固材料对病害部位进行渗透补强处理,使用地仗修补材料进行填充,高度与原地仗相同,表面效果与周边地仗相同。
毗卢寺壁画保护修复是建立在多次调查、实验、比对、论证、借鉴、研究基础之上的文物科学保护举措,通过科学、对症下药的壁画病害治理,使文物壁画的生命尽可能长久保存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