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孟初墓志》考

2020-11-30 17:31杨亦武
辽金历史与考古 2020年0期
关键词:墓志

杨亦武

内容提要:本文考孟初生平,兼考女真伐辽初期战事。天庆二年(1112)春,天祚帝到长春州春纳钵,阿骨打蒙反状,当年十二月孟初受命戍黄龙府。天庆五年(1115),扈从天祚帝统兵七十万亲征女真。天庆六年(1116),赴东京平高永昌叛,阵亡于沈州。墓志记载,可补正史之阙。

1997年 9月,在北京市房山区阎村镇大十三里村出土了辽代孟初墓志一方,题:“大辽故翰林学士金紫崇禄大夫行尚书提点大理寺上护军平昌县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贰佰户诸路汉军□□孟公墓志铭并序。”现存于北京市房山区文物管理所。墓志为青白石质,正方形,边长78、厚8厘米。志文用楷书书写,字径2厘米,竖刻35行,满行36字,共存1224字,墓志中间略有磨砺,右边及下边略残,盖佚。该墓志主人孟初生于辽道宗时期,墓志详述了墓主孟初生平,其中涉及辽金初期战事,可补正史阙略,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墓志提及的王虚中,墓志撰者虞仲文,为辽金之际的重要人物。

一、辽季英杰 两朝良佐

墓主孟初,字子元,正史无传。墓志载“世为上谷龙门人”。上谷龙门,今属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赤城县古属上谷郡,辽代置望云县(治今赤城云州)、龙门县(治今赤城龙关)。

其曾祖父孟彬、祖父孟克忠,都是平民。到了父亲孟载,步入仕途,任开远军节度副使,官至将作少监。

《辽史》地理志载,西京道:“云内州,开远军,下,节度。本中受降城地。辽初置代北云朔招讨司,改云内州。清宁初升。有威塞军、古可敦城、大同川、天安军、永济栅、安乐戍、拂云堆。兵事属西南面招讨司。”1《辽史》卷41《地理志五》,中华书局,1974年,第509页。辽清宁初,设置代北云朔诏讨司,后改云内州,辖境约相当于今内蒙古固阳县、土右旗、土左旗一带,治所在柔服(今土左旗西北)。领柔服、宁仁两县。

州节度副使,是军州的军事次官,辽代的州节度副使品级不详。

将作少监,为将作监次官。将作监,辽代官署,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器皿的制作和纱罗缎匹的刺绣以及各种异样器用打造。一般设有:监2人,从三品;少监2人,从四品下。

看来孟初父孟载,先做开远军节度副度,镇守云内州,后为将作少监,是官居从四品,“为时闻人”,是个知名人士。

孟初7岁,善作文章,读书过目成诵。辽道宗时,宣懿皇后萧观音召进宫内,命他作诗,孟初提笔而就,皇后非常高兴,当即赏赐黄金。一时,有名望的贵族、达官争相与他交往。

翰林学士杨辅之称道他有操守气概,一见成忘年交。曾官居观书殿学士的王虚中慨叹道:“孟初若不出生,吾道又由谁来继承呢?”大康九年(1083)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掌校雠典籍、订正讹误的职分。

大安二年(1086),授涿州军事判官。涿州,今河北涿州市。大安三年(1087),徙永州观察判官。永州,在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东北。大安六年(1090),升劝农县知县,劝农县,辽开泰二年(1013)析京民县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南二台子村。属中京大定府。

在劝农县任上,孟初“举制策入优等,超授右拾遗”。制策,皇帝有事书之于简策以问臣下,称为“制策”。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唐代刘肃《大唐新语·举贤》有“张柬之勉复应制策”的记载。《宋史·苏轼传》:“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2《宋史》卷338《苏东坡列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10820页。超授,越等授官。孟初应制策试成绩优等,由知县破格提升为右拾遗。右拾遗,右谏院僚佐。辽代设左、右谏院,右谏院主官为右谏议大夫,属吏为右补阙、右拾遗。就此,孟初由一介小知县,一举成为道宗身边的谏臣。

从此,孟初渐居显要。再授史馆修撰应奉阁下文字,加尚书左司员外郎。史馆修撰,负责掌修国史。应奉阁下文字,《辽史》无此职,在辽代墓志中屡见。看来《辽史》漏载此官职。尚书左司员外郎,辽代尚书省僚佐。据《辽史》尚书省官员有尚书令,左仆射、右仆射,左丞、右丞,左司郎中、右司郎中,左司员外郎、右司员外郎。

母亲去世,孟初依例去官守孝,改任中京银绢库督监。寿昌元年(1095),官复史馆修撰,迁任司勋郎中。司勋郎中,吏部司勋司长官,掌校定勋绩及授予勋官告身等事。不久,再次破格提拔,任乾文阁侍制,权勾当史馆修撰事。乾文阁侍制,为乾文阁僚佐,负责起草诏书。在这项主责外,孟初又兼主修撰国史。

寿昌三年(1097),任迎伴宋朝贺生辰使,授知制诰,拜中书舍人。知制诰,为翰林院僚佐。翰林院设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翰林祭酒、知制诰等。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中书舍人,中书省僚佐,为皇帝最亲密之近臣,掌管诏旨制敕与皇宫财政,负责执掌诏诰、决策政令、辅佐朝政。

至此,孟初从道宗大康九年(1083)登进士第,仅用14年时间,由秘书省校书郎一位微不足道的小吏,一步步走向辽国权力的中心。

天祚帝继位,为贺生辰使,出使高丽。乾统三年(1103),同知礼部贡举,掌礼部贡院。岂料,科举失意的举人,散布流言蜚语,造谣诽谤。天祚帝尽管素来知道孟初清白,还是不得已罢黜他。翌年,起用孟初为乾文阁待制。乾统八年(1108),升昭文馆直学士。直学士,为昭文馆主官,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参议朝廷制度沿革、礼仪轻重。

乾统十年(1110),改授知制诰,加左谏议大夫,晋封开国公。左谏议大夫,门下省左谏院长官,属南面官,乃辅佐皇帝的要臣。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

开国公,实为“平昌县开国公”。

辽代爵位最高为亲王,次为郡王。受爵为契丹皇族和后族。次为公、侯、伯、子、男五爵七级,分别为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开国县男。孟初为开国县公,居五爵之首,次居三等。也算是人臣之显了。

二、先期效命 忘身死国

天庆二年(1112),为孟初官场生涯的转折点。

“天庆二年,提点大理寺,奉使南宋,寻受礼部侍郎,擢翰林侍读学士,□□提点大理寺,别诏经历馆阁文字。十二月,管押中京路汉军,戍黄龙府。”

他先是继续做他的朝官,由提点大理寺,受礼部侍郎,擢翰林侍读,其间还曾奉使南宋。提点大理寺,大理寺长官,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礼部侍郎,礼部僚佐,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翰林侍读,翰林院僚佐,为皇帝进读书史,讲释经义,备顾问应对。经历馆阁文字,《辽史》无此职,或是临时应命,掌馆阁奏章、诏命的起草。从上述职务看,孟初为天祚身边的要员近臣。

当年十二月,作为文官的孟初,忽受武职,管押中京路汉军,戍黄龙府。这一变故耐人寻味。

原来,是年春,天祚帝到长春州春纳钵,千里之内的女真酋长都来朝见,头鱼宴上天祚帝令各部酋长依次起舞,唯独完颜部阿骨打抗命,天祚帝大怒,险些杀了阿骨打。

《辽史》载,“(天庆)二年春正月己未朔,(天祚帝)如鸭子河。丁丑,五国部长来贡。二月丁酉,如春州,幸混同江钓鱼,界外生女直酋长在千里内者,以故事皆来朝。适遇 ‘头鱼宴’,酒半酣,上临轩,命诸酋次第起舞。独阿骨打辞以不能,谕之再三,终不从。他日,上密谓枢密使萧奉先曰:‘前日之燕,阿骨打意气雄豪,顾视不常,可以边事诛之。否则,必贻后患。’奉先曰:‘粗人不知礼义,无大过而杀之,恐伤向化之心。假有异志,又何能为?’”3《辽史》卷27《天祚帝纪》,中华书局,1974年,第326页。

阿骨打触怒天祚帝,天祚帝本想借故杀了他,由于萧奉先的劝阻,天祚帝只好作罢,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完颜部不臣之心已明。

天庆二年(1112)十二月,孟初受命统领中京路汉军戍东陲重镇黄龙府。这说明,天祚帝对阿骨打有所防备。黄龙府的战略地位首屈一指,向北与宁江州、长春州成掎角之势,向南衔咸州、沈州,为东京东北边门户。同时为上京、中京东北边战略屏障之重要支点,确保着东京、中京、上京安稳无虞。黄龙府若失,三京门户顿开。天祚帝在备女真之初,将如此重要的责任授予孟初,足见孟初在大辽朝中的分量和天祚帝对他的信任、倚重。自此,孟初的命运更和辽金战事连在一起。

两年后,女真人果然起兵抗辽。天庆四年(1114)十月,阿骨打率女真人攻破宁江州,十一月,败辽都统萧糺里、副都统挞不野步骑十万于出河店。女真将吾睹补、蒲察复败赤狗儿、萧乙薛军于祥州东斡。斡鲁古败辽军于咸州西,斩统军实娄于阵。完颜娄室克咸州4《金史》卷2《太祖纪二》,中华书局,1975年,第25页。。墓志开章云:“天庆四年,挹娄渤海秽种,首尾畔换。”亦即指此。

天庆五年(1115)正月,阿骨打称帝立国,国号大金,改元收国。同月,金兵下益州。阿骨打率兵,败辽都统耶律讹里朵、左副统萧乙薛、右副统耶律张奴、都监萧谢佛留步骑二十七万于达鲁古城。八月戊戌,阿骨打亲征黄龙府。九月,克黄龙府5《金史》卷2《太祖纪二》,中华书局,1975年,第28页。。

《辽史》卷28《天祚皇帝二》记载:“(天庆五年)冬十一月,遣驸马萧特末、林牙萧察剌等将骑兵五万、步卒四十万、亲军七十万至驼门。”6《辽史》卷28《天祚帝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333页。

《金史》载,太祖“(收国)十一月,辽主闻取黄龙府,大惧,自将七十万至驼门。附马萧特末、林牙萧查剌等骑五万、步四十万至斡邻泺。上自将御之”。

辽天庆五年即金收国元年(1115)十一月,天祚帝见黄龙府失陷,非常恐慌,亲率七十万大军东征,行军驼门。墓志:“(天庆)五年,扈驾东征□当诸路汉军。”与正史记载相吻合。

据墓志,孟初天庆二年(1112)“十二月,管押中京路汉军,戍黄龙府”,至天庆五年(1115)九月黄龙府失陷,戍守黄龙府为时两年零九个月。当年十一月,他再次“扈驾东征”,应是历黄龙府城破,侥幸逃脱,又奉命扈天祚帝御驾东征。其间,孟初在黄龙府困孤城,败讯不断,宁江州失守、出河店败绩,祥州东、咸州西相继败闻,至娄室克咸州,辽都统耶律讹里朵、左副统萧乙薛、右副统耶律张奴、都监萧谢佛留步骑二十七万败于达鲁古城。最终轮到自己,兵败黄龙府,苦战得脱。

无奈王命难违,未待喘息,“扈驾东征”,再次卷入空前的浩劫。天庆五年(1115)十二月,阿骨打在护步答冈大破天祚帝,孟初无疑亦在军中,经历了辽军的惨败。

天庆六年(1116)正月,一件不测之事发生,渤海高永昌据东京叛,自称大渤海皇帝,称隆基元年。天祚帝先是命萧乙薛、高兴顺招前去招抚,高永昌不为所动。闰正月又命萧韩家奴、张琳发兵讨伐。张琳军还算顺利,一路攻到东京辽阳城下。张琳东征高永昌,孟初在军中为将,张琳攻辽阳城失利,退守沈州。不想为女真阇母攻破,孟初与刘思温等将士惨遭杀戮,不幸遇难。张琳缒城苟免。此役,《金史》《辽史》记载甚略,《契丹国志》却有详述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50《史部》六十《别史类》。。

叶隆礼所撰《契丹国志》记载:“宰相张琳,渖州人也,天祚命讨之。……夏五月初,自显州进兵,渤海止备辽河三叉黎树口。张琳遣羸卒数千,疑其守兵,以精骑间道渡河趋渖州,渤海始觉,遣兵迎敌。旬日间三十余战,渤海稍却,退保东京。张琳兵距城五里,隔太子河扎寨。先遣人移文招抚,不从,传令留五日粮,决策破城。越二日,发安德州义军先渡河,次引大军齐渡,忽上流有渤海铁骑五百,突出其傍,诸军少却,退保旧寨,河路复为所断,三日不得渡,众以饥告,谋归渖州,徐图后举。初七日夜移寨,渤海骑兵尾袭,强壮者仅得入城,老幼悉被杀掠。是时军伍尚整,方议再举,忽承女真西南路都统阇母国王檄:‘准渤海国王高永昌状,辽国张宰相统领大军前来讨伐,伏乞救援。当道于义,即合应援。已约五月二十一日进兵。’檄到渖州,众以渤海诈作此檄,不为备。是日,闻探东北有军掩至,将士呼曰:‘女真至矣’张琳急整军迎敌,将士望见女真兵,气已夺,遂败走入城。女真随入,先据城西南,后纵兵杀戮几尽,孟初、刘思温等死之,张琳与诸子弟等并官属缒城苟免。”

文中分明记载“女真随入,先据城西南,后纵兵杀戮几尽,孟初、刘思温等死之”,这天是天庆六年五月二十一日。

孟初阵亡于沈阳之役,而墓志记载却语焉不详,对照《契丹国志》的记载,即可厘清端倪。墓志云:“朝中可与言兵者,得翰林孟公为副帅。师出不数月,捷问络绎不绝,赐御札嘉激。公率部下乘胜转战,直抵寇所窃邑。邑城漂摇,拔在朝夕。会天大雨,河水暴涨,班师驻渖州。贼出近甸,我师玩而无备,公马还泞,殁于贼中。天子闻之震悼,诏赠宣政殿学士,赐其子宝谦内供奉班祗候。”

东京事变,天祚命张琳等征讨,找懂军事的官员随征,选到孟初,作为张琳的副手,“师出不数月,捷问络绎不绝,赐御札嘉激。公率部下乘胜转战,直抵寇所窃邑”。这和《契丹国志》:“三十余战,渤海稍却,退保东京。张琳兵距城五里,隔太子河扎寨。”的记载相吻合。

墓志:“邑城漂摇,拔在朝夕。会天大雨,河水暴涨,班师驻渖州。”《契丹国志》:“越二日,发安德州义军先渡河,次引大军齐渡,忽上流有渤海铁骑五百,突出其傍,诸军少却,退保旧寨,河路复为所断,三日不得渡,众以饥告,谋归渖州,徐图后举。”孟初随张琳攻辽阳京失利,退守沈州。两处记载一致。两相参照,攻城不下,退守沈州的原因更加清晰:一是初攻失利,二是粮草短缺,三是大雨引起河水暴涨。所以孟初、张琳等不得已退入沈州城内,徐图后举。

关于孟初阵亡,墓志:“贼出近甸,我师玩而无备,公马还泞,殁于贼中。”《契丹国志》:“檄到渖州,众以渤海诈作此檄,不为备。是日,闻探东北有军掩至,将士呼曰:‘女真至矣’张琳急整军迎敌,将士望见女真兵,气已夺,遂败走入城。女真随入,先据城西南,后纵兵杀戮几尽,孟初、刘思温等死之。”

退入沈州城后,张琳接到女真都统阇母的檄文,众将不以为意,以为是高永昌使诈,没想到女真大军真的兵临城下,张琳率兵出战,辽兵未战先怯,败归沈州城,阇母大军追杀而入,孟初时运不济,马为泥泞所陷,惨遭杀戮,女真城西南,纵兵屠杀,辽兵死伤殆尽,张琳见大势已去,缒城逃命。

墓志载:天庆“六年,授翰林学士,仍提点大理寺”。是年,孟初随张琳闰正月出征,所授翰林学士,仍提点大理寺官职,应是天祚帝在其出征前,加官鼓励。

墓志说,天祚帝知道孟初阵亡的消息惊愕悲悼,下诏追赠他为宣政殿学士,赐其子孟宝谦为内供奉班祗候。天庆七年(1117)十一月一日,“作招魂辞,具衣衾,葬于良乡县房仙乡重乂里”。

墓志通过孟初经历,真实反映了辽末自天庆二年(1112)至天庆六年(1116)年,一段真实的历史。其间,重大历史事件都能得到印证,一些记载弥补了正史之缺。

“良乡县房仙乡重乂里”,为今北京市房山区阎村镇大十三里村。辽代,大十三里村属良乡县房仙乡重乂里,按照古时以村名为里名的惯例,大十三里村,在辽代村名应为重乂村。重乂里,后来“乂”,改为同音字“义”。里名由辽代历时近千年,直到清代,大十三里村,仍是重义里所在。

关于房仙乡的存在,在学术上一直存在争议。该墓志的出土,证实良乡县确有房仙乡存在。房山境内,辽代的一些乡大多沿袭唐代而来,比如金山乡。由此看来,房仙乡或许也是自唐代就有,期待未来出土墓志等材料得到印证。

孟初阵亡沈州,尸骨丧于乱军之中。故作招魂辞,具衣衾而葬。为什么葬在良乡县呢?大安二年(1086)授涿州军事判官。而大十三里村在涿州以北,距涿州城仅60里的路程,这或许是其中的原因所在。

孟初是上谷龙门人,他没有葬在上谷龙门,而葬在涿州北的良乡县房仙乡重乂里。按照古人归葬的习俗,孟初或是任涿州军事判官时定居此里?

三、载文载行 余庆后昆

墓志最后,数语论其为人。

孟初在当世文章出色,7岁少龄,受到道宗宣懿皇后萧观音召见厚赏,当朝名士杨辅之、王虚中倍加赞赏。故墓志云:“公生平为文章,敏而有法,自布衣时,声艳□□。”自大安六年(1090)至天庆六年(1116),凡26年,孟初先后任应奉阁下文字、乾文阁侍制、授知制诰、拜中书舍人、经历馆阁文字。都是负责起草诏书、执掌诏诰之类的要职。故墓志云:“三十年在台阁,每有大制诏,促召公作。”足见孟初以文章为道宗、天祚两朝倚重,一时堪称国手。近30年间,皇帝凡有重要的诏命,必定召孟初起草,而孟初“纸札飞动,若不思虑。既成,则婉约可喜,往往播在人口”。

陈述辑校《全辽文》卷9,收录孟初所撰碑铭一篇,墓志两篇,诗一首。分别是:

(1)寿昌二年(1096)《孟有孚墓志铭》。据《孟初墓志》,孟初时任乾文阁待制,权勾当史馆修撰事。

(2)寿昌六年(1100)《燕京大昊天寺传菩萨戒故妙行大师遗行碑铭》。

《全辽》文只载《燕京大昊天寺传菩萨戒故妙行大师遗行碑铭》题目,未录碑铭文字及孟初之职衔。《日下旧闻考》卷59:“按乾文阁待制孟初所撰《燕京大昊天寺传菩萨戒故妙行大师遗行碑铭》。”

墓志:“寿昌元年,起复史馆修撰,迁司勋郎中,尚书左司郎中,俄超授乾文阁待制,权勾当史馆修撰事。三年,迎伴南宋贺生辰人使,授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由墓志记载看,孟初撰《燕京大昊天寺传菩萨戒故妙行大师遗行碑铭》的寿昌六年(1100),其完整职衔应该是文阁待制,权勾当史馆修撰事,知制诰,中书舍人。

(3)天庆二年(1112)《萧义墓志铭并序》属“太中大夫左谏议大夫知制诰上轻车都尉平昌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壹佰户赐紫金鱼袋孟初奉敕撰”。

墓志:“(乾统)十年,改授知制诰,加左谏议大夫,进封开国公。天庆二年,提点大理寺,奉使南宋,寻受礼部侍郎,擢翰林侍读学士,□□提点大理寺,别诏经历馆阁文字。”

两相参照,《萧义墓志铭并序》所属职衔,应受职于乾统十年(1110)。《萧义墓志铭并序》应撰于天庆二年(1112)改职晋官前,撰此文后任大理寺提点,受礼部侍郎,升翰林侍读学士,经历馆阁文字。

(4)寿昌五年(1099)《玉石观音唱和诗》。据《辽文萃》卷6,其全称是《玉石观音像石刻崇禄大夫检校太师行鸿胪卿普门大师赐紫据唱和诗碑》,由沙门智化作七律二首,孟初等24人,每人各七律一首。孟初为第13位和者,诗排第14。石刻原题“朝议大夫知制诰开国子孟初”。其诗云:

瑞毫辉映紫金台,镂石尊容焕赫哉。山卷碧雲呈玉骨,水摇白月晃珠胎。一枝杨柳光严住,百宝莲花影像来。珍重吾师承道荫,义林高耸豫章材。

这是今天唯一存世的一首孟初诗作。

马元俊和诗:“天庆寺前一片石,造就观音神在哉。”知唱和诗碑在天庆寺。天庆寺在辽宁省朝阳县凤凰山上,始建于辽寿昌五年(1099)。知玉石观音像造于创寺之日,《玉石观音唱和诗》作于观音像落成之日。玉石观音像和《玉石观音唱和诗碑》均立于天庆寺附近的山坡上。今玉石观音像残存,诗碑已失。

总观孟初撰两篇墓志,墓主孟有孚为大理寺正,在辽代算是地位普通的官员,他督捕庆陵逃民时疽发,死在路上,时年50岁。

墓主萧义,则是赫赫后族,其祖先迪烈宁,乃辽太祖阿保机的姑表弟,阿保机后述律平的胞兄。萧义,字子常,为天祚帝岳父,官至北府宰相。其墓志载:“女三人,长为尼,赐紫,号慈敬大德。今皇帝赞睿德妃。即其次也。第三女适南面承旨耶律珪。乃皇家宗室之裔。”考《辽史》卷71《列传第一·后妃》:“天祚德妃萧氏,小字师姑,北府宰相常哥之女。寿隆二年入宫,封燕国妃,生子挞鲁。乾统三年,改德妃。”知萧义《辽史》作萧常哥,卷82《列传第十二》有传。

寿昌五年(1099),凤凰山天庆寺落成并玉石观音像奉安,当寺住持崇禄大夫检校太师行鸿胪卿普门大师赐紫智化即兴赋七律二首,时僧人3人,孟初等大小官员21人唱和,为一时盛事。

昊天寺,在北京西直门外,西便门西,今圮。为秦越大长公主舍棠阴坊第改建佛寺,又舍香火地百顷,敕宣政殿学士王行己督工,道宗皇帝施钱五万贯缗,赐大昊天寺额,亲书寺碑。该寺清宁五年(1059)始建,清宁七年(1061)落成。孟初撰写《燕京大昊天寺传菩萨戒故妙行大师遗行碑铭》的寿昌六年(1100),大昊天寺落成39年。

孟初文迹遍及朝野僧俗,享誉道宗、天祚两朝。其文风质朴简约,娓娓道来,绝少华饰之词,的确是文墨高手。墓志称赞孟初的文章“婉约可喜,往往播在人口。大率不务艰言苦思,亦常以此语开警后进”,可谓中肯之论。

他的书法也冠绝一时,墓志云:“其书入能书流,当时无与掎角。”可见,孟初是辽道宗、天祚之际屈指可数的书法大家。他喜酒好诗,“性得诗酒逸吟,醉之间别有遐韵”,饮至兴处,乘酒吟诗,意蕴悠远,醉醒之间,别有一番情致。

孟初个性恃强,凡事不甘人后,这似乎是豪杰之士的共性。故墓志云:“常怙气,每事不欲在人后。”墓志赞许他“在理寺五年,剖决事讼,廷中服其明敢”。

墓志撰者对孟初战死沙场深感痛惜,赞其“以忠力死事”。

“夫高堂深屋,回辟官使,饮酵茹甘,因以首疾。一旦卧华睆床箦,左手提爱妻妾,右手弄美金玉,长噎而逝,止得没于正寝,谓之得礼,吾不信也。”这副于国家危难而不顾,醉生梦死的丑态,当是辽末契丹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对比之下,愈见孟初的可歌可泣。墓志这段文字,对后世认识辽末辽金争战之际契丹贵族的社会生态,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孟初娶司农卿吕庠之妹,孟初亡故时在世,封东平郡夫人。

弟孟裾,曾任阜俗县令。阜俗县,唐末契丹渐炽,将奚人迁居琵琶川。统和四年(986)在琵琶川置阜俗县,初隶辽景宗宫卫彰愍宫,后改隶中京道。后置州,仍属中京。统和二十六年(1008),以阜俗县置刺史州,开泰元年(1012)升置利州。仍属中京道,领阜俗县。治所即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元废。

堂弟孟裕,曾任枢密户房主事、少府少监。户房主事,为枢密院最下级属吏。枢密院,属南面朝官。少府,少府监的简称,辽代中央机构。少府监一般设有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下。掌百工技巧之政。孟初的堂弟孟裕,由枢密院的一名下级小吏,最终升至少府少监,官至从四品。

孟初之子孟宝谦,内供奉班祗候。内供奉班祗候,《辽史》缺载,似是宫廷侍臣。孟宝谦娶孙氏,故殿中少监英毅之女。孙孟八斤。

孟初有一侄,孟宝臣,官西京神捷军副使。西京神捷军,应是西京大同府军号,副使,为该军副指挥官。应是一个中下级武官。

四、名动王鼎 志出仲文

墓志中提到的王虚中,《辽史》有传。王虚中,名鼎,字虚中,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自幼好学,在太宁山隐居数年,博通经史8《辽史》卷104《王虚中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453、1454页。。辽太宁山,今称云蒙山,在易县城西25千米处,山上有古刹净觉寺,自东晋以来即是佛教和旅游胜地,历史上不少名人雅士隐居于此。当时马唐俊是燕、蓟一带著名的文士,适逢三月三上巳节,马唐俊与几位同道士子到河边行祓禊之祭,饮酒赋诗。王鼎偶然到场,唐俊见他土里土气,安排他坐在下首。想以作诗令他难堪,先拿自己的作品,请王鼎也作一首,王鼎提笔而就。唐俊惊叹于他的敏捷颖悟,便与他结为好友。清宁五年(1059),王鼎中进士,授易州观察判官,改涞水县令,累迁翰林学士。一时的制度法令大多出自王鼎之手。他上书进言十项治国之道,道宗皇帝因为王鼎通晓为政的根本,遇事经常向他咨询。王鼎正直不阿,别人有过错,必定当面批评。寿昌元年(1095),升观书殿学士。有一天在家里请客,酒后失态,与客人争吵,抱怨皇上不了解自己,因此获罪受审。供状上达,道宗大怒,罚他刑杖,面额刺字,削去官职,流放到镇州。几年后遇赦,唯独王鼎不在赦免之列。适逢守臣召王鼎写贺表,王鼎顺便写诗赠给使臣,诗中有“谁知天雨露,独不到孤寒”之句。皇上听说后怜惜他,当即把王鼎召回,官复原职。乾统六年(1106)去世。早年,王鼎在涞水任县宰时,在庭中休息,忽然刮起狂风,将卧榻悬到空中,只觉得枕头与床榻都在升高,王鼎毫无惧色,说道:“我是朝中正直之士,邪不犯正,可缓缓放下。”不一会儿,床榻回到原位,风也停了。

王鼎生前,对孟初倍加赞许。墓志云:“故观书殿学士王公虚中亦曰:‘此子不生,如吾道何?’其见重如此。”王鼎清宁五年(1059)进士,孟初大康九年(1083)进士,王鼎早孟初24年入仕,是孟初前辈。至王鼎乾统六年(1106)去世,孟初与王鼎同朝为官23年。天庆六年(1116)孟初战死沈州,王鼎已去世10年。王鼎称道孟初时,孟初尚为布衣之身,而王鼎为当朝名士。王鼎的话的大概意义是说:“倘若没有孟初,我的文道由谁来传承呢?”足见对孟初的器重和期许。孟初果然不负王鼎之望,其作为可与王鼎比肩。王鼎“当代典章多出其手”。孟初“三十年在台阁,每有大制诏,促召公作”。可惜由于后世史臣之疏,孟初正史无传。由此知,不见史册者,未必没有俊杰英烈,青史留名者,未必没有碌碌庸人,这就是历史的吊诡之处。

墓志属:“昭文馆直学士知枢密直学士权翰林学士虞仲文撰。”虞仲文,辽末重臣。《史辽》有零星记载,《金史》有传9《金史》卷75《虞仲文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1723~1727页。。

虞仲文,字质夫,武州宁远县人。今属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贺职乡宰相窊村。虞仲文幼年聪颖,7岁能作诗,10岁写文章,学习刻苦,日记千言。中进士第,累仕州县,以廉能称。举贤良方正,对策优等。擢起居郎、史馆修撰,三迁至太常少卿。有位宰相被贬,同僚避之唯恐不及,唯独虞仲文为他饯行,有人诬他为同党,虞仲文退求养亲。后来被召来,官复原职。宰相在皇帝面前推荐他,称赞他文采品行第一,权知制诰,除中书舍人。率兵讨平白霫,拜枢密直学士,权翰林学士,为翰林侍讲学士。保大二年(1122),金攻克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天祚帝从南京(今北京)出逃,自鸳鸯泺逃往阴山自保。秦晋国王耶律淳在燕京(今北京)自立,废天祚帝为湘阴王,改元德兴。左企弓守司徒,封燕国公。虞仲文参知政事,领西京留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内外诸军都统。是年十二月,金破南京,虞仲文、左企弓等降金,金委虞仲文为枢密使、侍中,封秦国公。金设枢密院于广宁府(治今辽宁省北镇市)。虞仲文、企弓等将赴广宁,途中要路过平州(治今河北卢龙县),金太祖发觉平州守将张觉有判金归辽迹象,要派兵护送,左企弓等人推辞,怕因此促使兵变。路过平州时,虞仲文宿于栗树林下,张觉遣张谦率五百余骑,召宰相左企弓、曹勇义、枢密使虞仲文、参知政事康公弼至滦河西岸,遣议事官赵秘校数十项罪名缢杀。

虞仲文卒年55岁。据此,虞仲文应生于辽道宗咸雍三年(1067)。孟初大康九年(1083)进士,虞仲文时年16岁,孟初似稍长于虞仲文。虞仲文自述为孟初撰写墓志的原因:“仲文与公旧同史局,知之为详,且从门人耶律少卿请铭。”史局,史书称史馆。原来孟初是虞仲文就职史馆时同僚,所于虞仲文对他非常了解,又有孟初门人耶律少卿出面请托,虞仲文于是写下这篇墓志。

虞仲文传中有“擢起居郎、史馆修撰”,而孟初于寿昌元年(1095),前后数年任史馆修撰。以寿昌元年(1095)计,虞仲文时年28岁。这是虞仲文与孟初在史馆为同僚的大致时间。

孟初阵亡的天庆六年(1116),虞仲文49岁。虞仲文为孟初撰写墓志的天庆七年(1117),恰逢他50岁。此后虞仲文经历的辽上京、中京、南京失陷,至保大二年(1122)年末,降金身死。史官叹道:“左企弓、虞仲文、曹勇义、康公弼四子者,皆有才识之士,其事辽主数有论建。及其受爵僭位,委质二君,陨身逆党,三者胥失之,哀哉。”10《金史》卷75《虞仲文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1724、1725页。

附录:

大辽故翰林学士金紫崇禄大夫行尚书提点大理寺上护军平昌县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诸路汉军□□孟公墓志铭并序

昭文馆直学士知枢密直学士权翰林学士虞仲文撰

天庆四年,挹娄渤海秽种,首尾畔换。天子赫怒,方议翦覆,□□国中可与言兵者,得翰林孟公为副帅。师出不数月,捷问络绎不绝,赐御札嘉激。公率部下乘胜转战,直抵寇所窃邑。邑城漂摇,拔在朝夕。会天大雨,河水暴涨,班师驻渖州。贼出近甸,我师玩而无备,公马还泞,殁于贼中。天子闻之震悼,诏赠宣政殿学士,赐其子寳谦内供奉班祗候。天庆七年十一月一日,作招魂辞,具衣衾,葬于良乡县房仙乡重乂里。公讳初,字子元,世为上谷龙门人。皇曾祖彬,不仕。皇祖克忠,不仕。父载,故开远军节度副使,官至将作少监,为时闻人。公生七岁,善属文,读书经目便诵。尝夜于闇室中,见押韵注字,知者以为精神发于文字中,他日不减词翰器。道宗宣懿皇后召试诗,诗成,赐金赏之。当时名公争与推挽,如故翰林学士杨公辅之,称有崖岸,一见许为忘年交。故观书殿学士王公虚中亦曰:“此子不生,如吾道何?”其见重如此。大康九年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大安二年,授涿州军事判官。三年,徙永州观察判官。六年,知劝农县事,举制策入优等,超授右拾遗。未几,授史馆修撰应奉阁下文字,加尚书左司员外郎。丁母忧,差中京银绢库都监。寿昌元年,起复史馆修撰,迁司勋郎中,尚书左司郎中,俄超授乾文阁待制,权勾当史馆修撰事。三年,迎伴南宋贺生辰人使,授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今上即位,诏使高丽,为其国王生日。乾统三年,同知礼部贡举。举人中不逞辈,造作谤语。上虽素知公无是过,不得已而罢所居官。四年,起为乾文阁待制。八年,充昭文馆直学士,职如故。十年,改授知制诰,加左谏议大夫,进封开国公。天庆二年,提点大理寺,奉使南宋,寻受礼部侍郎,擢翰林侍读学士,依前提点大理寺,别诏经历馆阁文字。十二月,管押中京路汉军,戍黄龙府。五年,扈驾东征勾当诸路汉军。六年,授翰林学士,仍提点大理寺。公生平为文章,敏而有法,自布衣时,声艳□□。三十年在台阁,每有大制诏,促召公作,纸札飞动,若不思虑。既成,则婉约可喜,往往播在人口。大率不务艰言苦思,亦常以此语开警后进。其书入能书流,当时无与掎角。性得诗酒逸吟,醉之间别有遐韵。常怙气,每事不欲在人后。在理寺五年,剖决事讼,廷中服其明敢。初朝廷闻公讣,士大夫知与不知,嗟惜惋悼,皆曰:“公以忠力死事,与夫高堂深屋,回辟官使,饮醇茹甘,因以首疾,一旦卧华睆床箦,左手提爱妻妾,右手弄美金玉,长噎而逝,止得没于正寝,谓之得礼,吾不信也。使后世识者覆校史事,必有去取。”娶故司农卿吕庠之妹,今封东平郡夫人。故阜俗县令讳裾者,公之母弟。故枢密户房主事少府少监讳裕者,公之从弟。子宝谦,内供奉班祗候,娶妻孙氏,故殿中少监英毅女。孙一,八斤。侄一,宝臣,西京神捷军副使。仲文与公旧同史局,知之为详,且从门人耶律少卿请铭。铭曰:

物有五材,自天之生。去一不可,谁能去兵。谓不当用,世儒恒评。维公文武,不以之名。翰林大笔,将军长缨。海徼秽俗,鸱张孤鸣。天子赫怒,诏公徂征。我公之来,弓长剑轻。啴啴征车,悠悠旆旌。忠作甲胄,谋为干城。可不数日,犁贼之庭。天未厌乱,殒雨如抨。九仞之功,堕于垂成。凡在有心,谁不涕零。马革裹尸,古人壮之。公今神魂,何斯违斯。敢告文士,为招魂辞。魂之来思,不可度思。传言后来,请刻此诗。

猜你喜欢
墓志
唐代诗人资料研究系统的更新与拓展
——评《唐代诗人墓志汇编(出土文献卷)》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从赵郡李氏南祖房善权支几方墓志看唐代士族的中央化
陕西咸阳唐代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墓发掘简报
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馆藏珍品《唐寿光公主墓志》
新发现的《李训墓志》与吉备真备——继《井真正墓志》后的遣唐留学生史料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辽宁朝阳县出土的辽代家族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