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子轩,周怀宇
(安徽大学 历史系,安徽 合肥 230071)
管仲名夷吾,字仲,世人尊称为管子,我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国学大师梁启超曾为其作《管子传》,并称赞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管仲主要思想被保存在《管子》一书中,虽然目前学界对于该书的思想来源、成书时间等问题仍存在争议,但是《管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书以来得到广泛传播,给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智慧。徽商崛起于明中叶,足迹遍及国内乃至海外,在明清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查阅现存徽商资料我们不难发现,《管子》对于徽商的影响充斥在其家庭教育、商业经营等各个环节,成为徽商发展壮大所依靠的重要理论武器之一,正所谓“精管(仲)刘(晏)术,所亿辄中,家日以裕”(1)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卷二十六《例授儒林郎候选布政司理问绩溪章君策墓志铭》。。本文拟就徽商对《管子》思想的运用及其影响进行探讨。
宋人叶适在《习学记言》中指出:“《管子》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2)叶适:《习学记言·卷四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版,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1986年版,第849册。关于《管子》一书的成书时间及其作者至今仍是一个史学界讨论的话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成书于春秋时期乃管子本人所作(3)《汉书·艺文志》著录“《管子》八十六篇”,并有小字注:“名夷吾,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也,有《列传》。”《旧唐书·经籍志》著录:“《管子》十八卷,管夷吾撰。”《隋书·经籍志》著录:“《管子》十九卷,齐相管夷吾撰。”;二是成书于战国时期,是稷下学士完成了该书的主体部分(4)朱熹指出:“《管子》非管仲所著。仲当时任齐国之政,又有三归之溺,决不是闲功夫著书底人。著书是不见用之人也。其书想来只是战国时人收拾当时行事言语之类著之,并附以他书。”冯友兰认为《管子》是战国时代一部“稷下丛书”。。无论何人在何时著书,书中蕴含了丰富的政治、经济以及哲学知识,并为历代所重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正因如此《管子》思想才能够传承千年,并通过山东鲍氏向南方迁徙等媒介传到徽州,影响到徽商的发展。
管仲运用自己卓绝的政治智慧和过人的胆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帮助齐桓公完成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业,成为春秋时期中原首位霸主,管仲也被后人誉为“千古名相”,尤为士大夫所推崇,视之为学习榜样。加之《管子》一书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可以为现实所用,所以自成书以来对《管子》的传播和利用始终在进行。
春秋时期儒家先贤孔子一方面评价批评管子不知节俭,另一方面又在回答子路的疑问中指出:“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给予了管仲极高的评价。战国思想家韩非指出:“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鞅)、管(仲)之法者,家有之。”可见《管子》的产生满足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并为大多数人所欢迎。
唐代具有重要意义的辑录古籍或典章旧制的著作,如魏征的《群书治要》、杜佑的《通典》等都将《管子》内容编入其中。《群书治要》第三十二卷为《管子治要》,“名为‘治要’,顾名思义, 是对‘爰自《六经》,讫于诸子’的各种典籍精要之语的辑录;而在辑录时,又必须符合‘太宗欲览前王得失’的要求”(5)耿振东:《浅谈〈群书治要〉、〈通典〉、〈意林〉对〈管子〉的辑录》,《湘南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可见辑录《管子》是当时现实需要,其目的之一就是利用《管子》中的“四民”等政治思想供统治者参考政治得失。此外,在唐中期刘晏的经济改革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其政策对《管子》思想中的盐铁专卖政策、肯定市场的作用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至后世谈及相关政策时将两者并称为“管刘之术”。
宋代苏轼对管仲推崇备至,在《御试制科策一道》《拟进士对御试第一道》等文中多次引用《管子》中的相关典故;政治家王安石说:“市易之法起于周之司市……市易之法成,则货赂流通而国用饶矣。”(6)《临川先生文集·上五事札子》。肯定了政府对经济的导向作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宋时期无论是出于官方汲取政治智慧的需要,还是士子们的个人政治喜好,《管子》为大众所认可和接受。
唐人房玄龄编纂的《管子注》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相关问题的重要注本(7)房玄龄:《管子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明代刘绩在房注的基础上著有《管子补注》,对《管子》特别是《管子注》中的错漏脱衍误进行了校注,以方便时人对其中思想加以利用和研究。嘉靖年间歙县商人黄崇德“博览多通,上自《春秋》《管子》之书,东汉盐铁之论,唐宋食货之志,明兴《大明会典》,讲求周悉”(8)歙县《竦塘黄氏宗谱·卷五》。。可见此时《管子》已在徽州产生了影响,并作为必备的经商知识储备为徽商所重视。清代学术风气较为浓厚,尤其是考据学的兴起为《管子》的研究和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一时期《管子》研究出现了全盛的局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9)郝继东:《清代管学文献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值得注意的是:徽州歙县江有诰著有《管子韵读》,体现了在这一时期徽州地区对《管子》研究和普及。
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社会,《管子》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著作之一,传承千年,对这本书的辑录、校勘历代不绝。在此基础上,历代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们对《管子》中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思想多有借鉴,以服务于现实社会。在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也出现了相关记载,可以看出徽商将《管子》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借以吸收和利用。
由于北方战乱等原因,古代中国出现过三次人口大的迁徙浪潮,众多中原大族向南迁入徽州,他们开发徽州山区、构建社会关系,成为促进徽州发展的重要力量。管仲挚友鲍叔牙的后裔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其中多支迁徙到徽州定居。徽州鲍氏宗族众多,他们善于经商、重视文教,同时也将管鲍思想带入徽州并加以传播。徽商之间交往也常以管鲍之交自诩,以表相互信任。歙县鲍氏商人鲍鸣歧与人合伙经商时就体现其先祖遗风“自与仰山从兄合资营运,悉力调度,获利益厚,十年累巨万。视所丧,几偿十倍。及析,衔杯一笑,了无计较,闻者谓有管鲍风”(10)《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二·例授奉直大夫州同衔加二级鸣歧再从叔行状》。。
《史记·管晏列传》记载:“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后人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朋友之间的友情,足见二人的深情厚谊。从合伙经商到一同仕齐,二人都是配合默契的搭档,管仲许多主张都是同鲍叔牙商议而来。《万姓统谱·鲍注》记载“鲍牵,为齐卿”;“鲍牧,齐大夫”(11)凌迪知:《万姓统谱·卷八十四》。,齐惠公以后,鲍氏后代开始移居全国各地。
两晋时期鲍氏后裔向南迁徙,梁武帝时期步兵校尉“鲍行卿,东海人”;梁元帝时期有通直侍郎“鲍全,东海人”,可见自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开发山越、设置“新安”以来,大批中原人迁入徽州,其中就包括鲍氏后裔。
宋元时期徽州地区出现许多鲍氏宗族的相关记载,此时鲍氏已经在徽州扎根发展。《棠樾鲍氏宣忠堂支谱·序》载,棠樾鲍氏的祖先是青州(今山东半岛)人,因西晋青州大乱,携子孙迁至新安。“至宋,文学荣公建别墅于棠樾。越四世,而居美、居安二公,自州之西门徙焉。二公之弟居仁公徙蜀源,传五世,而昌孙公徙岩寺镇。”(12)鲍琮:《堂樾鲍氏宣忠堂支谱·序》,清嘉庆十年刻本。元代“鲍元康,字仲安,歙人。少嗜学,自经籍子史及百家之书,无不研究。”“鲍同仁,字国良,歙人。泰定元年试蒙古翰林院,授全州学正,屡转巢县、南康县簿。”
明清时期鲍氏后裔在徽州定居生活,他们有的以科举入仕;有的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明代棠樾鲍氏名宦鲍象贤,嘉靖时期中进士,授四川道监察御史,后官至兵部左侍郎,卒后加赠兵部尚书(13)鲍琮:《堂樾鲍氏宣忠堂支谱:卷二十》,清嘉庆十年刻本。。清代乾、嘉年间徽州盐商鲍启运、鲍志道等财力雄厚,在发家后热心文教和公益事业,很快成为当地具有极高声望的盐商领袖。
徽州素有“东南邹鲁、礼仪之邦”的美名,“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现象比比皆是,“好学”成为徽州人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作为徽州代表的徽商更是崇文重教、尊师好学,热衷与文人士子交往,往往是一面苦心经营,一面延师兴学。“这些‘业儒’出身的商人,在混迹市场中,有不少人还酷爱经史百家之书,欲求从中汲取文化、思想营养,增长经商才能。”(14)张海鹏:《论徽商经营文化》,《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年第3期。徽商汲取百家思想,为其发展提供帮助,作为先秦经典的《管子》蕴含了丰富的经济学、政治学知识,自然也成为徽商重要的学习和借鉴对象。
《管子·牧民》篇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这段话基本解释了四维即“礼义廉耻”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新安自昔礼义之国,习于人伦,即布衣编氓,途巷相遇,无论期功强近、尊卑少长以齿。以其遗俗醇厚,而揖让之风行,故以久特闻贤于四方。”(15)汪道昆:《太函集·卷一·黄氏建友于堂序》。礼义廉耻作为中国古代基本的道德规范,为人们所尊崇,徽商也以此作为家庭教育、个人发展的不变信条。
《管子·牧民》解释“礼”即为“礼不逾节”,在《管子·五辅》中又进一步解释为“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可见在《管子》思想中的“礼”就是构建一种规范的社会秩序。徽州宗族内部严格规范了伦常秩序、社会秩序等,以此为基础,徽商进一步建立起在继承、经营等方面的规则。清道光《新安歙西沙溪汪氏族谱》所载《重修族谱凡例》云:
别族或有异姓入继、非种不锄者,吾家则皆一本相承耳,惟期传家清白,虽多,亦奚以为?(16)道光《新安歙西沙溪汪氏族谱·重修族谱凡例》。
明确地以保证血缘的纯洁性为依据,反对异姓入继。对“长幼有等”的规定在宗族文献中也极为常见,徽商黄源和所属的歙县黄氏宗族在家训中有这样的要求:
子侄虽年至耄耋,凡侍叔伯俱当隅坐随行,不得背礼贻讥。
子孙须恂恂孝友,实有孝行里门家风,见兄长坐必起,行必有序,应对必以名,毋以尔我。诸妇并同。(17)雍正《歙县潭渡孝里黄氏族谱·卷四·潭渡孝里黄氏家训》。
“义有七体,七体者何?曰:孝悌慈惠以养亲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礼节。整齐撙诎以辟刑戮,纤啬省用以备饥馑,敦蒙纯固以备祸乱,和协辑睦以备寇戎。”(《管子·五辅》)在《管子》思想之中将“义”作为一种标准,来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重义轻利是徽商的显著特点之一,遍布徽州各地的义田、义塾多数是徽商在发迹之后回乡购置的。清代绩溪商人章策说:“吾有遗恨二,吾族贫且众,欲仿古立义田、置义塾为经久计。吾乡多溺女,欲广为倡捐,俾生女着得给费以变其俗。汝无忘父志。”(18)章乔:《西关章氏族谱:卷二十六》,清宣统刊本。徽商追求利,但是他们的信条是“职虽为利,非义不可取也”(19)《汪氏统宗谱·卷三·行状》。。婺源商人詹元甲在外经商,受太守所托,携二十余万两银子去外地购买米粮,卖方告诉他可以按照惯例给予他回扣,但是詹元甲不为所动,“今饥鸿载途,嗷嗷待哺,予取一钱,彼即少一勺,瘠人肥己,吾不忍为”(20)光绪《婺源县志·卷三十四·人物》。。这种记载在徽商资料中屡见不鲜,可以清晰地体现出“义”成为指导明清徽商商业活动的基本准则。
《管子》中“廉”即为“廉不蔽恶”,要求人们要有良好的品质,不掩盖自己的错误。徽商在个人品行方面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为人要有过硬的素质,更要在经商的过程中做一名“廉贾”。明弘治、正德年间歙商许大兴曰:“予闻本富为上,末富次之,谓贾不若耕也。吾郡保界山谷间,即富者无可耕之田,不贾何待?且耕者什一,贾之廉者亦什一,贾何负于耕!古人非病贾也,病不廉耳。”(21)《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卷八》,嘉靖六年稿本。认为为商只要做到“廉”,就不会受人诟病,所以大多数徽商在经商过程中会始终坚持“廉”的道德准则。从经营的角度来说,徽商一直贯彻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认为商家与顾客是互利共赢的关系,绝不借机压榨顾客,歙商鲍直润总结说:“利者人所同欲,必使彼无所图,虽招之将不来矣,缓急无所恃,所失滋多,非善贾之道也。”(22)《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二·中议大夫大父凤占公行状》。
“耻不枉从”,即个人能够守正不从邪。徽州重视对子弟教育,在读书的目的性方面告诫子弟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科举,更是为了明理、知耻。“人之立身本于孝弟。孝弟克全则礼义自生,而忠信廉耻悉举之矣。夫孝弟由于天性,自生而即全者上也,否则唯读书明理,斯可由人以合天。是以读书为要也。”(23)清康熙《新安张氏霞举堂本·卷十八》。宗族后代好读书、知耻明理是宗族发展的保障,关于“耻”的教育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人不可以无耻。又曰,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此言乎耻之于人至大也,人而有耻,则可为圣为贤。若无耻,将鼠窃狗偷,踰墙凿壁,何事而不可为?败坏门风所由来也。其始在于父母不善教,其继在于本身好懒惰。吾族若有此辈当痛责而斥逐之。(24)李振苏等:《槐溪王氏支谱》,清咸丰六年世贤堂木活字本。
对于不知廉耻、行为不端的宗族成员,宗族内部也规定了明确的惩罚措施:
卑幼不得抵抗尊长,其有出言不逊、制行悖戾者,姑悔之,悔之不悛者众叱之。
子孙有妻子者,不得便置侧室,以乱上下之分,违者,责之。(25)雍正《(休宁)茗州吴氏家典·卷一·家规》。
《管子》中所倡导的“四维”思想经过发展和传播为徽商所利用,蕴含在其家庭教育和经商理念之中,成为徽商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
秦汉以降,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在经济上奉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加之儒家重义轻利等伦理思想的影响,“商”往往被视为“劳力者治于人”的贱业。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明中叶以后,处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徽州地区,经过三次大的人口迁入浪潮,至明初时人地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徽州人开始走出大山,从事手工业、商业活动。启迪徽州人走出大山,寻求解决土地不足困境的思想源泉之一就是《管子》重视“士农工商”的“四民”思想。他们利用《管子》“士农工商”的“石民”(基础民众)思想,大胆挑战“重农轻商”偏见,带着解决徽州土地不足,粮食不足的严峻矛盾,扛起“工商”大旗,走出大山,寻求解决徽州社会矛盾新途径。
我国最早的四民理论是管仲提出来的,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子》。”(26)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39页。在《管子·小匡》中都提到: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
士之子常为士……工之子常为工……商之子常为商……农之子常为农。
可见《管子》中的四民思想并没有将士农工商分出高低贵贱,而是主张四民都为国家的基石,对国家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政府需要明确各个职业的职责,使其各司其职,并为此提出了一整套详尽的管理制度。在对待商人的态度方面,不仅没有打压商人的举动,而且还在《侈靡》等篇章中多次提到对商业的重视以及发展商业的具体举措。《管子·问》云:“征于关者,勿征于市;征于市者,勿征于关。”指出不要重复征税,以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来招徕远方的商人。此外《管子》中还多次提到要对工商业者开展技能教育;鼓励农工商业协调发展;重视市场的作用、刺激消费等。可以说《管子》中的四民思想尤其是其对商人地位的肯定以及对商业的重视,与徽商所需要的理论不谋而合,事实上徽州人在走向经商的过程中也正是利用了《管子》的思想来为现实服务。
在西递笃敬堂有这样一副对联悬挂于中堂“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将读书和经商并列在一起,并都以“好”字评价,在徽州地区类似于这样的对联、家训比比皆是,这标志了徽州地区价值观的重大转变。这也展现出此时的徽州人已经对商人的看法大为改观。明代歙县人凌世明与弟世节,原本在家务农耕,但是只能维持简单的生计。一日其请命父曰:“四民之中,士、农、工、贾,士固不能,工非所习,儿欲以农兼贾,积赢余以备凶荒之岁,可乎?”父曰:“尔行尔志,可也。”(27)《沙溪集略·卷四·文行》。可见在徽州人看来四民之间不仅不是对立的,而且可以随时转换,各个职业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许多徽州宗族的家规家谱中均将“四民”平等看待,将四种职业都看作为“正业”,要求子弟在其中选择,不得从事四民之外的“贱业”。休宁范氏《谱祠·林塘宗规》规定:“士、农、工、商,各习所业,安生理,以遵圣谕,乃祖宗垂训大要。四民之外,俱属异端,家法所禁。”(28)《休宁范氏族谱·卷六》明万历二十八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绩溪梁安《高氏祖训十条·守正业》规定:“人家子弟,无论贫富智愚,皆不可无业,无业便是废人。又不可不守正业,不守正业便是莠民。正业不外士农工商,因才而笃,皆可成家立业。”(29)《梁安高氏宗谱·家政》清光绪三年本,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藏。
在被传统四民思想影响下的古代,徽商想要以贾代耕,走出一条平坦的经商道路是十分艰难的,他们迫切需要寻找符合现实需要的思想来为己所用,提高商人社会地位。对徽州产生较大影响的王阳明提倡“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而这也正是继承和发展了《管子》的四民思想,成为徽商以贾代耕的理论依据之一。
“轻重”经济学理论的产生起源甚早,管仲将其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在齐国实施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很好地诠释了这种经济思想。《史记·管晏列传》称管仲“贵轻重,慎权衡”“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齐太公世家》又述管仲修齐国政,“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平准书》记载“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杜佑把“轻重”作为《通典·食货》的标题之一,多次引用《管子》中的记载:“使物之轻重,由令之缓急。权制之术,实在乎钱。”《管子》中的经济思想十分丰富,《轻重》诸篇不仅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具有独特的实践价值,为历代商人所借鉴。
长途贩运是徽商在资本积累阶段常见的经营方式之一。《管子·国蓄》云:“夫物多则贱,寡则贵。”意思是这一地区商品数量多价格就会便宜,少了价格就会上涨。明清时期商品价格因地而异,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商品价格有时差距竟可达数十倍之多。徽商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正是依靠各地商品数量、需求的差异,进行长途贩运,以赚取钱财。万历《歙志》将徽州人经商的方式归结为五种:走贩、囤积、开张、质剂、回易(30)万历《歙志·食货》。。将走贩列为徽人经商方式之首,可见这种经营方式对徽商的重要作用。明嘉靖、万历时期休宁人查杰赴芜湖经商,他发现芜湖为“四通五达之途,此天所授传输地也……独往来吴越扬楚间三十余年,业果骎骎起”(31)《休宁西门查氏祠记》转引自:张海鹏著《徽商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1页。。类似于查杰这种依靠各地之间商品数量不同导致的价格不同来赚取差价的徽州商人遍及徽州各地,这种方式也正是大多数小本起家的徽商获得第一桶金的有效手段。
商品囤积是徽商获得利润的重要方式。《管子·揆度》云:“物臧则重,发则轻。”意思是把财货囤积起来则价格上涨,发售出去价格就会下降。徽商经常是在物价低的时候低价大量购进,在物价高的时候高价抛售,以赚取高额利润。“徽州商人一贯把囤积居奇作为牟利生财的一个重要手段。”(32)张海鹏:《徽商研究》,第39页。黟县商人余士鏊“其为贾也,术习计然,故善囤积。”(33)黟县《环山余氏宗谱·卷二十一》。休宁人程泰和“携赀游江湖间,已而居货池阳,日积岁累,不十年,赀本以数千万计,丰富之名洋溢二郡”(34)休宁《率口程氏续编本宗谱·卷六》。。可见万历《歙志》将“囤积”放在徽商经营方式的第二位是有道理的,歙县商人吴彦先“能权货之轻重,揣四方之缓急,察天时之消长,而又知人善任,故受指出贾者利必倍”(35)《丰南志》第5册《明处士彦先吴公行状》。。徽商依靠囤积货物,利用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赚取利润的现象十分普遍。
徽商尤为重视商业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管子·轻重甲》云:“物发而应之,闻声而乘之。”指出从事商业时物资一动,措施就要跟上;听到消息,就要及时利用。徽商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是利用宗族关系和遍及各地的会馆来互通消息。歙县、休宁两县商人遍布天下,“夫两邑人以贾故,挈其亲戚知交而与共事,以故一家得业,不独一家食焉而已”(36)万历《歙志·卷四·与歙令君书》。。此时两县同乡之间“共事”的内容就包括商业信息的互通。另一种方式就是依靠朋友之间互通消息。明代徽商胡叔吉,朋友告诉他南京交通便利,便利贸易,得到这样的信息后,他才前往南京,“居绮缯,转之燕赵间,获羡甚丰”(37)《蛣蜣集·卷五·胡叔吉小传》。。徽商能够在明清商界称雄数百年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重视商业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明清时期随着徽州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地矛盾凸显,然而徽州山地较多,不适于农业生产“徽州介万山之中,地狭人稠,耕获三不瞻一。即丰年亦仰食江楚,十居六七,勿论岁饥也”(38)康熙《休宁县志·卷七·汪伟奏疏》。。相比之下徽州地理位置便利,靠近当时人口稠密市场广阔的经济发达地区。而徽州本身物产丰富,木材、茶叶、纸张等都是市场上的紧俏商品。这就为徽州人走出大山从事商业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良好的基础,因此有“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的说法。但是受传统四民思想的影响,商人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唯利是图的“贱民”,此时的徽州人迫切需要相应的理论武器来打破思想束缚。《汪氏统宗谱》记载:“古者四民不分,故傅岩鱼盐中,良弼师保寓焉。贾何后于士哉!”(39)张海鹏,王廷元:《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版,第245页。《管子》的四民思想以及农商并重的理论恰好是与徽商诉求相吻合的“古者”,是能够为其打破偏见所用的理论武器之一。
程朱理学在徽州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徽州宗族家礼的制定、子弟的教育大多以朱熹的思想为指导。朱熹在整理《二程遗书》时将孔子关于管子的评价录入其中,曰:“称管仲‘如其仁’何也?曰:此圣人阐幽明微之道。只为子路以子纠之死,管仲不死为未仁,此甚小却管仲,故孔子言其有仁之功。此圣人言语抑扬处,自当理会得。”(40)朱熹:《二程遗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31页。可以看出作为新安理学的创始者,无论是二程还是朱熹对于管仲都持肯定的态度,这也就为《管子》在徽州传播并发挥其影响提供了正规支持。此外,朱熹所提倡的“孝悌忠义礼义廉耻”八种品德中“礼义廉耻”正是继承和发展了《管子》的四维思想。
《管子·牧民》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吃穿有了保障才能顾及礼仪、荣誉和耻辱。在地狭人稠的徽州,仅仅依靠农业生产是难以维持生计的,于是徽州人以礼义廉耻为道德准则,打破传统四民观对于商人的歧视,走上了外出经商的道路。徽人许太明自幼聪慧,他的父亲最开始想让他参加科举,但是考虑到他身体不好,乃命其经商。许太明自己却不认为这是坏事,反而说:“人在天地间,不立身扬名,忠君济世,以显父母,即当庸绩商务,兴废补弊。”(41)《歙县许氏世谱·明故青麓许公行实》,隆庆抄本。一个人如果不能通过科举扬名立万,那么就应该从事商业兴废补弊。可见在包括《管子》思想在内的各种思想的影响下,经商在徽州人的观念中已经不是低贱的事情了。
盐业是徽商从事商业经营最多的行业之一,徽州盐商在明清时期的两淮盐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拿歙县盐商来说,“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42)民国《歙县志·卷一·舆地志》。。徽州人能够在两淮盐业中占有优势,成为这一暴利行业的佼佼者,不仅是因为他们占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徽商具有经营手段和文化方面的优势。《文献通考》记载:“管氏书独盐策为后人所遵,言其利者无不祖管仲。”(43)《文献通考·卷二百一十二·经籍考·管子》。作为先秦时期首开盐业的经济学家,徽州盐商所需经营方法自然要受管仲的影响。绩溪徽商章献罚在苏州经营盐业“与其兄榷管子之盐,厉志营运,以适父母欢。力行孝友,每削籍以振人之急,殆所谓富而好礼者也”(44)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卷二十四·家传》。。歙县盐商程辅“向以管子天下才自任,凡从事鹾业者无不推翁为领袖。一切会计持筹,莫不决策其胜”(45)歙县《褒嘉里程氏世谱·寿子辅程翁五秩序》。。可见《管子》思想影响到徽州盐商的经营,使盐业经营多一种可借鉴的思想。
万历《休宁县志》记载:
概邑中土不给食,大都以货殖为恒产。商贾之最大者举鹾,次则权母子轻重而修息之,千百中不一二焉。其他藉怀轻赀遍游都会,因地有无以通贸易,视时丰歉以计屈伸。(46)万历《休宁县志·舆地志》。
黟县徽商之家厅堂楹联:“九章大学终言利, 一部周官半理财;贸易术原师管子,经营富不让陶公。”这副楹联很好地体现了《管子》在徽商心中的地位,其经商思想为徽商所利用,为其提供发展壮大的可行方法。
徽商作为我国明清时期商界执牛耳者,他们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徽商本身的作用不容忽视。他们乐于学习、更善于学习,“贾而好儒”是徽商身上的重要标签。但徽商之所以能够成功绝不仅仅只是学习了儒家思想,更要对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借鉴和利用。《管子》作为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文化典籍,蕴含了丰富的经济学、哲学思想,为历代所重视,徽商在为人处世、商业经营等各个方面均借鉴了《管子》思想为己所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