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传统木雕花板中的“材艺”与“色彩”

2020-11-30 07:28王昕WangXin
流行色 2020年12期
关键词:花板木作金箔

王昕 Wang Xin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2

一、良木芳华

“木”是人类最亲近的自然元素之一,不仅具备营造万物的材料价值,同时蕴含着生命轮回不息的文化体温。中华民族自古崇尚“木”,从钻木取火到房屋营造,从日用家具到生活百器,从农耕工具到车轿舟船,无不展露出对“木”与生俱来的情结,在几千年来改造自然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的“木文化”[1]。花板是中国传统木作的造物装饰构件,其中木材的质地、色泽、性能尤为重要,影响到花板图案的雕刻、髹器、装饰等一系列技艺方式和视觉效果。因此,了解木材的特性,因材而施艺,是花板雕刻的前提。

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区域,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林木资源十分丰富。受本地资源状况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江南地区民间花板的取材以经济实用为原则,以本地所产的优质杂木为主,并不刻意追求贵重材料,如樟木、楠木、柏木等。此类木材软硬适中,纹理色泽美观,经干燥处理后的木性较为稳定,便于奏刀雕刻和后期的髹饰、养护。在明清江南较为富庶的地区,如苏州、宁波等地,部分高档家具花板也常使用较为名贵的黄杨木、血榉木、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乌木等本地或进口红木进行雕刻。

二、精工利器

《考工记》将“百工之事”分为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在木雕花板制作中,融合了“攻木”“设色”与“刮摩”之工;发展到清代,工艺更加丰富。根据工艺的不同,宋代始将建筑构架的木工称为“大木作”,把建筑中非承重木构件和木作家具的制作及雕刻称为“小木作”。清工部《工程做法》将小木作定义为“装修作”,花板雕刻即属于小木作范畴。后来,随着工种的进一步细化,雕花又被归为“细木作”。不同的木作使用相应的配套工具。花板的传统制作工具以“雕刻”为核心,同时兼备其它木作工具,主要包括:雕花桌、槌、斧、尺、划线规、锯、刨、凿、钻、磨具及其它工具。

三、工艺特色

花板的传统装饰手法繁多,不同地域的匠作均有不同的工艺特色,不同的装饰形式又有各自的工艺特色。江南地区的建筑、户牖花板通常以雕刻为主,不施或少施漆料,保持木材本色,风格较为素雅;而家具的花板则注重在雕刻的基础上髹漆、贴金、施彩,展现出浓郁热烈的民俗气息[2]。

北宋李诫在《营造法式》中,记载了当时建筑雕作制度及工艺状况,并将雕作的形式分为六种:混作、插雕写生华、起突卷叶华、剔地洼叶华、透突雕、实雕。经过历代实践与发展,清中期的木雕技艺日臻完善并拓展创新,应用的领域也更加广泛。精美生动的花板图案能够得以呈现,依靠的是精湛的平面雕刻技法。在图案雕刻的实践中,多种技法往往根据实际需要被组合使用,因材施艺,有所侧重,各展所长,成就了花板图案丰富的视觉表现力。在这些丰富多样且不断创新的技法背后,是木雕工匠对材料工具的熟练驾驭和对生活之美的感悟和理解。概括来说,江南传统花板的雕刻技法包括:

①圆雕:即全立体雕刻,又称“混雕”,是指在对象的上、下、左、右、前、后全方位施雕,属于可以多角度观赏的三维立体雕刻技艺。圆雕多在花板局部或多层次镂雕中兼用,表现图案主体或对象的主要部分。

②半圆雕:即半立体雕刻,通常只对形象的4-5 个面进行雕刻,留下1-2 个面与花板的底板或其它对象相连。半圆雕造型的立体感强,在花板中多与高浮雕、镂雕工艺结合使用。

③浮雕:又称“阳雕”,是使雕刻画面形象高于平面地子的雕刻技艺,在花板雕刻中应用最为普遍。根据雕刻形象在地子上凸起厚度,浮雕技法又分为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高浮雕、托地浮雕。在花板中,各种浮雕技法常常组合运用,各显所长,以求最佳的表现效果。

④平雕:指雕刻形象的高度与雕板保持同一水平面高度的浮雕技法。在花板中,整体雕面沉陷而雕刻的形象浮起,与花板平面保持齐平,画面效果平整,富有装饰感,多见于福建地区的家具、器物花板。

⑤镂雕:借鉴圆雕技法,以多层次镂空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的雕刻技法。镂雕图案布局饱满匀称,利用立体线条与块面穿插以保持结构牢固,视觉效果玲珑剔透,造型立体繁复,动感十足。镂雕将整块板材掏挖通透,展现出草叶、云水、鸟兽等形象的穿插交错关系,工艺难度较高,层次繁复,生动夺目。

⑥嵌雕:剪贴工艺与薄浮雕、线刻技法结合的雕刻形式,多见于宁波骨木镶嵌家具。嵌雕通常先在深色硬木上打槽,后将象牙、牛骨、黄杨木、琉璃等浅色材料裁切成对象轮廓并施以细节刻画,然后胶合镶嵌在槽内,再打磨髹漆而成,呈现出布局均匀,色差分明,装饰性强的图案效果。在形式上,镶嵌物的高度与花板齐平称“平嵌”,高出花板的则称“高嵌”。

四、髹漆饰彩

除雕刻技艺外,髹漆饰彩也是成就花板之美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家具和器具的装饰上,工艺装饰手段极其丰富,视觉效果异彩纷呈,展现出古朴雅致与绚烂多彩共存并举的艺术面貌,从不同角度诠释出民间质朴的审美观和浓郁的地域民俗气息。

色彩是装饰审美中的重要视觉元素之一,具有承载情感和渲染气氛的效用。在中国传统民间造型艺术中,红色和金色是最体现吉祥意义的颜色。红色是中国民间最喜爱的颜色,是代表喜庆和祝福的色彩,逢年过节、嫁娶生子、开业乔迁、庆功祝寿都离不开红色。朱红色是江南红妆家具花板的主色调。这种以朱砂为原料调制而成的漆料,自然典雅、艳而不俗,经久不褪色,是饱含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红”。金色光芒闪烁,代表富贵、荣耀,也是被中国民间所亲睐的色彩,常用于艺术品的装饰和点缀。清代时,江南一带女子的嫁妆被称为“红妆”,其中家具、器物上的花板常用“朱漆贴金”的工艺装饰雕刻好的图案。朱漆贴以金箔,是江南家具花板中最经典的色彩组合,红色与金色在花板中交相辉映,争奇斗艳,达到喜庆热烈的装饰效果,极具视觉感染力,烘托出新婚喜庆气息和对生活红红火火的祝福。金箔是用黄金经手工锤打而成的一种极薄的装饰性材料,1 克黄金可以制成面积超过0.5平方米的金箔,薄胜蝉翼,无风自飘。贴金箔又称“贴金”,是一种古老的装饰技艺。将金箔贴敷于半干的金底之上,用棉花轻轻拍打金箔使其服贴,最后罩以清漆。贴金后的花板显得金碧辉煌、熠熠生辉;经过长年的氧化与包浆后,金箔呈现出一种沉着雅致的视觉效果,古朴精美,十分耐看。由于金箔价格较为昂贵,为降低成本,一些花板采用银箔加黄漆来模拟金箔的效果,即“银箔罩漆”,也有的使用较为廉价的铜箔、铝箔或锡箔。

矿彩髹饰是宁波、温州、福建等注重木雕漆绘的地区使用较多的装饰手法。矿彩即从矿物质中提取原料制成的颜料,主要有石青、石绿、朱砂、雄黄、白云母、岱赭等颜色,色泽自然质朴,艳丽和谐。矿彩用于髹涂或描绘图案,或在花板地子上铺青、铺朱、铺绿,形成画面层次,烘托主体形象,同时追求一种热烈绚彩的视觉效果。

螺钿镶嵌和铺砂也是浙南沿海地区使用较多的花板装饰手法,当地就地取材,将蚌壳碾碎成细末,利用其呈现珠光的自然特性装饰花板,显得华美精致。宁波、温州花板还有用玻璃片、琉璃珠进行镶嵌装饰的做法,极具地方特色。

总之,民间花板并非只有雕刻一种艺术语言,而是多元装饰工艺的荟萃与融合。这些附着在雕面上的漆彩与雕刻技艺相辅相成,不仅丰富装饰效果,满足人们观赏和使用的需要,也对花板形成了物理保护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木雕制品的氧化、开裂、虫蛀等问题。由此可见,江南传统木雕花板的“材”与“艺”各具地缘特色且相互融合,是基于民间生活美学中经世致用的自然选择,并成就了江南传统木雕花板的艺术面貌和文化高度。

猜你喜欢
花板木作金箔
木作艺术对于现代茶空间环境的氛围营造
东阳传统木雕花板的艺匠传承
烧结机尾除尘布袋破损原因分析与解决办法
铁镍合金箔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系列纪录片《中国手作》第一季《木作》开播
电厂布袋除尘器花板结构有限元分析
园林工程古建筑木作工程如何修缮分析
传统小木作语言在现代地域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蓝靛金箔,历久弥珍(中国画)
竹丝镶嵌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