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公安局河东派出所,四川 西昌 615000
人民警察担负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职责。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的飞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也不断升高,相应的,对人民警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人民警察强健的体魄是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基本要求,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一切都是水中月、镜中花。然而,由于基层警力不足、非警务活动增加、长年累月超负荷工作、生活规律性差、工作压力大等原因,严重影响了基层民警必要性的体育锻炼。如何加强民警体育锻炼,促进民警强健身体,进而提升战斗力和综合素质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公安机关关切的焦点。为此,本人调查了凉山州公安局下属十七个县市局二十余个基层派出所民警参与体育锻炼情况,以期发现派出所民警体育锻炼与工作之间的关系,由此提出基层民警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以求增强民警体质和健康,更好的打击违法犯罪和服务人民,希望可以对基层派出所建设和发展起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调查对象。本研究以凉山州公安局下属22个派出所,共计210名随机抽取的基层民警为研究对象,排除严重的躯体疾病、器质性疾病、妊娠等共203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185名,女性18名。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在参考相关体育运动文献基础上自行研究设计制定。访谈法主要通过对基础民警锻炼方式方法、项目、持续时间等调查。调查问卷由调查者充分讲解每项内容的基础上,由民警填写,发放问卷共203份,收回203份。
(三)调查结果。访谈法结果显示:参与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项目单一、方式方法较少、持续时间不长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自良好锻炼习惯的占27.2%,具有一般锻炼习惯的占41.3%,没有锻炼习惯的占31.5%。每周坚持锻炼4次及以上的约占4.7%,锻炼3次的约占21.1%,锻炼2次的约占30.3%,坚持锻炼1次的约占33.5%,基本上不怎么锻炼的约占10.4%。按照体育人口判定标准“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就可以算一个体育人口: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1]对照此标准,被调查的人员仅有25.8%符合体育人口的标准,74.2%的被调查者还处于体育人口之外。
本次调查得知:派出所民警自我锻炼习惯不强,参与体育锻炼比例不高,锻炼的频率及持续时间不乐观,且能够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项目较单一。
据调查得知,基层派出所民警平常参加体育锻炼受到诸多方面客观因素的限制。通常表现为:
(一)派出所承担辖区内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内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派出所民警往往要面对和处理社会各种矛盾。警力虽不足,但警务工作要求却越来越高。24小时值班备勤、日常接处警、各类案件查处、实有人口管理、重点人员管控、社区基层工作、各类警保卫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警力去完成。[2]据调查,派出所民警平均每天工作约为10-15小时,平均3星期才能休1个周末,节假期基本上被各种勤务活动占用,家庭照顾较少。由于民警长年累月超负荷超压力工作、饮食不规律、心理压力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缓解等因素,导致很多民警作息时间不规律、睡眠质量不高,进而干扰了正常的生活方式,加之工作之余还要照顾家庭以及维持自身的生活圈。
(二)为了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更有利于公安工作实际需要,提高民警身体素质,贴近实战,进而增强战斗力,公安部按照相应的要求,特制定了《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标准》。但基层机关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重竞技性、轻健身性;多重规定性、轻自愿性;重应用性、轻基础性的体育活动等。健身性、竞技性、休闲娱乐性等锻炼特点未体现。[3]加之基层派出所财政扶持力度小,公安机关自身的财力又不足以支撑相应的体育场所、器材的建设,如何加强基层所硬件建设也成为派出所建设的一大难题。
(三)一些基层民警体育观念、思维方式、个性特征和运动愿望以及自我锻炼意识不强,运动理论知识匮乏,缺乏运动感,不喜欢锻炼,害怕周围人嘲笑。自认为州公安局组织的一年一次为期20天封闭式战训已足够保证身体素质过硬。还有一部分民警认为体育锻炼完全就是在受罪,还不如睡觉,认为睡觉、聊微信、刷朋友圈、刷抖音、看电视等是最好的调整、休息方式。还有就是缺乏专业的指导,训练方法不科学,有的甚至导致运动损伤。民警往往是自我组织和自我锻炼,由于受到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的影响,锻炼质量不高,效果不佳,要么练不到位,要么锻炼过度。
(一)提高、加强领导重视,适当合理安排警力下沉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派出所这样半军事化管理单位,领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警营文化建设中可将体育锻炼作为重要推手,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领导干部带头真正参与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
介于派出所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人员少的情形,整合警力资源,最大限度把警力下沉到一线,以便切实解决警力不足、头重脚轻的局面。在执行工作分工时,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尽可能的减少非警务活动。合理安排工作,保证民警的休息和锻炼时间。靠人海战术、打疲劳战来解决矛盾,会影响战斗力,更不是长久之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性增加辅警编制和巡控力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社会治安管理中,配置好警力,尽可能的缓解繁重的基层公安工作。
(二)更新观念,深入研究,完善警务体能与技能训练一体化
民警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常规的体育锻炼,如俯卧撑、仰卧起坐、跑、跳等已无法充分反映体育锻炼水平。根据职业性需要,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运动,例如为了提高专门技能而进行的专项训练尤为重要;为了治疗专项训练造成的运动损伤而进行的康复运动;为了培养兴趣而进行的娱乐性运动。
因此,民警体育锻炼要以运动训练学、运动损伤学、警察体育学等为基础,遵循人体运动科学的基本规律,针对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来选择,通过对警务技能训练的体能特点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民警体能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训练内容,在锻炼方式方法上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和突破。建立民警个人体能达标档案,监督抽查,建立奖惩机制。[4]通过对民警体育锻炼的需求特点和差异进行分析,结合实际,为民警警务体能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实际操作提供指导。举办健康讲座,聘请运动专家讲体育锻炼理念和锻炼方法。
为了更加便捷的参与锻炼,可以增加财力物力投入,购置必要的锻炼设备,比如建立小规模的运动房、篮球场等场地,确保民警在工作之余能进行一些体育锻炼。
(三)深化认识,加强学习,倡导全警健身
广大民警自身也要自觉学习,尤其是体育运动类学科的学习,加强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改变以往的传统体育锻炼观念。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派出所民警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能加快速有力的处理突发事件以及案件侦破等,从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良好的体魄能够提供身心上、技术上的支持,是关系到民警本人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要从心底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除了参加必要的警体运动外,合理安排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方式,平常选择散步、加速走、慢跑、游泳、跳绳、骑车、做操、打拳、爬山和打球等运动。[5]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休息室、家里等地购置一些运动器材,进入健身俱乐部锻炼,参加一些社会性的体育活动,以求增进体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