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建梅
(如东县曹埠畜牧兽医站 江苏南通 226402)
猪蓝耳病在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对养殖业的发展有着非常严重的危害,严重时可能造成大范围的传染,导致生猪死亡。由于猪蓝耳病患病率非常高,同时病症复杂,较难控制,所以也需要重视该疾病,及时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临床实践证明,运用中药治疗的方式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当前在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很多养殖人员和兽医也会采用中药治疗的方式。
猪蓝耳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发现,在第2 天就会迅速的蔓延到整个养殖场。另外,若不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可能会造成较高的死亡率,有的养殖场死亡率高达70%。患病猪在患病初期,体温会迅速的升高,其体温会高达40℃以上,后期也会依据继发感染的情况不同,体温会出现一些差异,也有持续高温的情况出现,部分猪的体温会高达42℃[1]。
在患病的初期,很多猪表现为全身发红,耳朵、眼镜都呈现红色,眼睑水肿,个别猪还会出现呕吐症状。随着病程延长,其全身发红的情况也更加的明显,严重时其腹部还有四肢会出现发紫的情况。之后患病猪的鼻子可能流出分泌物,有的可能是清涕,还有的是脓性分泌物。
随着病程的加长,很多患病猪会出现困难的情况,相继开始死亡,死亡时期鼻孔会流出泡沫或是鲜血。孕期母猪在感染之后,极易出现流产的症状。还有部分猪其神经系统会受到影响,舌头倾斜至一边咬住。
首先,猪蓝耳病主要发生于仔猪、孕期母猪以及育成猪之间,造成猪感染猪蓝耳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像一部分的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为了节约养殖成本,在饲养过程中没有为生猪生长提供干净的水源还有营养丰富的饲料,由此也导致很多生猪服用了劣质的饲料,导致生猪抵抗力降低,进而导致该病的发生。
其次是一些养殖场没有做好科学的管理,猪生活的环境比较差。有的养殖场为提高养殖效益,饲养密度过高,导致圈舍中的环境也比较差,空气不流通。由于养殖环境比较差,生猪没有在一个较好的环境中生活,也就给很多疾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猪自身的免疫力也受到影响,因此猪蓝耳病产生并且传染蔓延的情况也就更加严重[2]。
另外,还有一些猪场不重视消毒制度的确立,同时也没有做好严格的消毒管理,导致养殖过程中大量的细菌和病毒滋生。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也没有严格遵循各项消毒管理工作,忽视了各项养殖细节,像工作过程中没有穿专门的工作服、消毒工作不及时等,都可能会对养殖工作产生影响。
一部分养殖场引种工作没有做好,由此也导致外来猪种携带疫病,困扰养殖场。引种过程中,没有采取严格的引种措施,做好引种控制,由此导致病猪的引入,之后导致猪蓝耳病的传播;另外在生猪的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管理不当,应激反应过大,猪群之间交叉感染,也非常容易导致疫病蔓延流行[3]。
当前在猪蓝耳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首先,从中兽医学的角度来讲,猪蓝耳病的发病诱因是由于“虚邪共济”,夏季是猪蓝耳病的高发季节,由于生猪外感湿热化火,造成生猪升降失常、肺气不宣、阴阳失调。另外,哺乳仔猪发病率还有死亡率比较高,也是由于仔猪的五脏处于“虚”时,继而引发病毒乘虚而入,造成邪盛正衰,由于仔猪抗病能力较差,所以感染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猪蓝耳病是一种温热病,治疗时需要注意以清肺止咳、清热解毒为主,重视抗菌消炎和扶正祛邪。
中医治疗猪蓝耳病,其具体的中药方剂构成为:凤眼草5~10g、瓜蒌皮15~45g、淡竹叶2~5g、当归1~10g、麦门冬5~14g、紫锥菊3~8g、甘草1~10g、丝瓜络10~30g、泽泻3~8g、木通4~8g、车前子3~8g、水牛角1~5g、大黄1~10g、吴茱萸5~10g。该中药治疗方式能够有效针对猪蓝耳病的众多临床症状,有效缓解症状。方剂中含有众多清热解毒、凉血解惊的药物,其中的药物多是由纯天然的中草药制成,因此治疗的效果也比较好,不会有药物残留,同时也不会产生污染。
在这其中,凤眼草能有效地清热止痢,瓜蒌皮有清肺化痰、宽胸散结的功效,淡竹叶有清凉、解热、利尿及催产的作用,甘草润肺解毒、和中缓急、调和诸药等,多种药物合用,能够有效的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调节阴阳平衡,也能够有效避免一些其他疾病的出现。
猪蓝耳病通过免疫还有中药预防的方式也是可以有效预防的。很多猪在其发病的初期,及时做好中医治疗和预防也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可以采用加味板蓝根散,对未感染的猪进行投药,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作用。对于已感染的病猪,还可以进行治疗性用药:预防用加味板蓝根散,按25kg/头猪计来举例,剂量为板蓝根30g、连翘、陈皮、白芷各10g、柴胡15g。由于板蓝根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柴胡能够疏肝理气,连翘也能够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白芷有止痛通鼻窍的功效,陈皮能够理气健脾,止咳化痰,这几味药相配能够有效地治疗猪蓝耳病。另外,也可以运用板蓝根30g,柴胡15g,陈皮、连翘、白芷、生地各10g,黄芪20g,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这是由于病猪发热会带来巨大的体能消耗,方剂中加入黄芪能够起到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的作用,生地能够强心利尿、解热。
最后,笔者通过对某养殖场的265 头患病猪进行中药防治的治疗方式,普通病例连续用药半个月,重症病例延长一周,能够发现,死亡率在明显下降,疾病治愈率高达90%。
综上所述,由于很多养殖户的养殖经验不足,所以在养殖过程中也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猪蓝耳病对于生猪养殖的影响,由此也导致治疗方式不正确,盲目选择不适合的治疗方式,最终导致治疗无效。由于该疾病的传染性强,并且死亡率高,所以需要对此疾病给予重视,一定要明确该疾病和普通发热发烧疾病之间的区别,同时明确该疾病对养殖业的危害,采用中医治疗的方式,做好治疗。很多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运用中医治疗的方式疗效好,也不会产生毒副作用,效果优于西医治疗方式,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首选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