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道明
江苏警官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警力配置是指基层派出所根据勤务工作对其所属的人力进行的一种特殊安排。换句话讲就是运用各种措施,统筹规划人力资源投入某一方向展开工作的一系列过程。对于公安工作而言,合理的警力配置是队伍建设和业务开展的首要环节,然而现阶段,不少地区基层派出所警力配置不完善,存在诸多不足。
长期以来,派出所警务活动一般依赖于行政部署,类似“运动式”打几仗,应付绩效考核,有限的警力疲于奔命比比皆是。而处警机制改革,尤其是屯兵街面的理念虽然常常被提及,但是仍未能有效实现,首要原因就是思想认识的滞后,不能正确对待理念的变革,循规蹈矩,导致对具体改革措施缺乏深入研究、探索,即便创新,也大多经不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部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管辖冲突也是制约警务运行的问题之一。如某地除城区分局派出所和远城区分局派出所之外,相继新增了开发区分局或者文保等专业分局派出所,造成了机构的重叠,既浪费资源又无法相互协调,使得本来可以由一个分局完成的工作任务划分为两个甚至三个分局来共同完成。由于各管辖范围联系相对紧密而管理职能又过于窄小,有些专业分局又不是按县区一级行政区划来设置,造成一些专业分局在职能管辖上与各有关地方公安分局发生冲突,极易造成内耗和矛盾,影响派出所警力资源的整合利用。
一般来说,派出所警力应依据辖区内常住和流动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和治安状况等因素来确定,一些因素如人口数量、经济水平等是在发展变化的,但现实的配置方式往往会根据以往的编制进行分配,无法动态变化。其次民警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比如一些派出所出现比较严重的年龄结构老化现象,有的甚至因长期重复性的工作导致职业倦怠,这些都会导致整体战斗力下降。
1.警务信息化建设
(1)推进大数据下的信息警务。树立“大数据服务警务,大数据指导实战”的理念,以原有的警务应用、警务保障和治安防控平台为核心,依托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提升数据应用水平。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的警务机制的改革,深度挖掘数据资源,优化警务信息的获取、使用,提高工作效率。从基层派出所角度看,需要提高民警大数据下的信息获取及应用水平,使每位民警都成为现代信息警务的参与者、受益者,以科学的数据分析指导民警在工作中正确的干、科学的干。
(2)警务平台的科学整合。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各派出所依托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构建包括警务实战、警务理论为一体的共享平台。在实战层面,信息共享可以有效的帮助派出所警务活动的开展。在理论层面,在保证民警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相互交流实战中或成功、或失败的处置经验,基层派出所民警相互取长补短,提高处置水平。其次,各市、分局的平台实现真正共享,非所属派出所根据权限足不出户的对数据进行筛选、查询,及时获取警务活动所需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2.警务预案机制建设
制定警务预案有利于针对突发事件作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其危害性及不当处置的几率。警务预案是突发性事件处置时指引各所队协同配合的基础,是迅速、有效进行应急处置的重要前提。首先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出突发事件,按轻重缓急针对性的进行工作部署,形成规定的工作流程。其次,明确派出所具体工作任务、要求,比如如何进行协同、如何进行警力部署、如何选取装备以及纪律要求等,避免警力资源浪费;第三也是最关键是各所队定期有协同演练以及对民警进行相应方面的专业培训,使各派出所民警清晰明确的知道自己的职责,掌握完成指定任务所需的警务技能,同时在演练中可以事先发现问题,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提高处置效率。
1.合理的职能定位
推进派出所岗位职能的科学划分,同时体现因事择人、量才用人的制度。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梳理岗位工作规范,实现工作流程标准化,将派出所每个岗位涉及的每项工作,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使标准和要求清晰明了,便于民警实际操作。二是客观评价民警的职业能力、性格特征,根据其特点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使其才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2.职业能力提升
职业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民警个体的工作效率,基层派出所领导应正确认识“训与战”的辩证关系,要充分认识到训对战的促进、提升作用,战对训的引领作用。[1]首先,公安院校教育训练模式应最大限度的与基层公安派出所业务能力需求接轨,做到学用一致,节约在职培训成本,形成“国民教育打基础,公安挑选再加工”的新型公安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2]其次,鼓励派出所民警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挖掘潜力。另外,建立科学的分类、分级培训体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引导民警进行职业规划,形成终身学习制度。派出所应努力创造为民警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把集中教育培训与线上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走出去也可以邀请组训部门或教官团送教上门,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3.警力资源非增长式改善
警力资源不足问题一直是制约公安机关警力配置的主要因素。受限于编制、财政等,不可能大幅增加基层派出所警力,因此科学优化警力配置,实现无增长式改善,是解决警力资源不足的可行手段。首先,整合机构,挤出警力。在警力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对警力资源科学整合布局,将能执法的民警或有潜力的民警向公安一线调动,从制度上鼓励民警向派出所等一线部门汇集,从而增加派出所一线警力。其次,转变理念,改革勤务。认清公安机关更重要的任务是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打击违法犯罪,将一些不属于公安工作的服务性的事务移交给相关部门,一些内部行政办公等事务可以由文职内勤承担,最大限度将警力向一线转移。第三,科学安排基层民警工作时间,变值班为上班、变固定工作时间为相对弹性工作时间,实现“猫鼠同步”,把耗在办公室的警力有效的腾挪出来,促使警力部署和工作节奏适应整个治安形势大局的需要,[3]真正让警力跟着社会需求走。
在警察组织中开展良性的竞争和必要的激励,对于缓解警力资源不足、有效开发警力、充分调动公安民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整体上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近年来,基层派出所实施考核激励机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弊端,因此,需要对考核激励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
1.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以往派出所民警的考评往往集中于业务,随着警务改革的逐步深入,评价标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考核可以由第三方开展,具体内容可以包括业务能力、警务实战技能、人员互评、职业道德、心理水平等,考核过程做到公平、公正、客观。业务能力可以从日常工作的数据及反馈情况进行量化,警务实战技能需要在每年度的技能培训考核中得以体现,所谓人员互评是指所领导评价,同事、群众评价按一定权重测算,体现全面性和客观性。另外结合同行、群众的评价与反馈也可以一定程度体现职业道德。心理水平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派出所民警日常事务繁杂,经常接触社会负能量,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从心理评价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心理健康,对保持饱满的工作状态、战斗力大有裨益。
2.多元化的上升通道
公安队伍形态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模型,基层派出所中一些民警随着年龄增大,认为再无上升空间导致进取心逐渐被消磨。因此通过考核评价结果对应多元化的上升通道,使派出所民警对职业不断有新的目标与追求,保持对职业的热情,避免职业倦怠。另外科学、客观地按照职务、职级两条路线进行晋升,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了此项改革并且取得不错的效果,值得重视的是上级主管机关要重视评价考核结果,并切实将评价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的主要依据,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平时踏实、肯干、能干的民警真正享受到制度的优越性,最终充分调动起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