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贺敏学对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贡献

2020-11-30 01:30
军事历史 2020年1期
关键词:革命军井冈山根据地

1954年6月,毛泽东在召见华东工程管理总局局长贺敏学时,赞其有三个第一: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第一,渡长江第一。这其中,武装暴动第一,系指贺敏学在1927年领导永新暴动,当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就说:“暴动队始于永新。”①《毛泽东选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 页。永新暴动后,贺敏学率队上了井冈山,纵观后来群星闪耀的开国元勋,贺敏学当之无愧是上井冈第一人。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贺敏学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斗争中的作用和地位,鲜有相关论述。本文拟以贺敏学于延安整风期间所写自传(未刊稿)为“索引”,加之笔者多年走访相关当事人,穷检遍翻档案史料所获心得,希冀对其作一个客观论述,不妥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一、领导永新暴动,壮大井冈山农军

1927年3月,白色恐怖在全国蔓延,大革命处于低潮,时任国民党江西省永新县党部常委的贺敏学,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永新县南乡支部书记兼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如其所言,“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我接受了考验并极积参加了这一伟大的革命历程”②《贺敏学自传》未刊稿,1943年。。4月初,中共永新临时县委成立,贺敏学和大妹贺子珍、小妹贺怡均当选为县委委员,并分别担任青年部长、妇女部部长、妇女部副部长职务③参见中共永新县委革命史编纂办公室编:《永新人民革命斗争史(初稿)》,1961年,第10 页。。数天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永新的国民党右派密谋反共,贺敏学奉临时县委命令,率农军先发制人,逮捕了一些反动分子,保住了革命武装。漏网的永新国民党右派首领与土匪头子李乙燃勾结,于6月10日凌晨突袭农民自卫军驻地,捣毁革命团体,逮捕了中共永新县委委员胡波(胡国华)等人和部分革命群众,贺敏学在激战中落入敌手。史称永新“六一〇”反革命事变。

贺敏学利用放风机会,和一同关押的胡波等共产党员取得联系,秘密建立了以他为书记的狱中支部。通过从牢墙缝隙递条子等办法,在各牢房都建立了联系,积极领导被囚革命群众开展斗争,还设法与城内原工会会员、进步学生和群众取得联系。在狱中支部的秘密发动下,铁业工人打造了特制的活动镣铐,以便为狱中人员越狱暴动做准备,并派人打入到李乙燃的队伍当中。

在反革命事变后,撤到邻县吉安避难的贺子珍等永新共产党人积极开展营救。贺敏学领导狱中支部积极配合劫狱,并秘密给正在宁冈领导农民自卫军的好友袁文才写信,请他配合行动。①参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第239 页。7月26日晚,先前已秘密开到县城附近乡村的安福、宁冈、莲花三县农军,在永新农军引导下,分头向县城进攻。翌日晨,四县农军联合攻入县城,贺敏学则率80 多位狱友发起暴动,后同赶来营救的袁文才,一起率领农军杀向国民党县党部,活捉了一些反动头目。四县农军会攻永新县城,极大鼓舞了湘赣边界人民的战斗勇气,有力打击了反革命气焰,也为之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毛泽东曾在《井冈山斗争》一文中所言“暴动队始于永新”,即指此次四县农军在共产党领导下会攻永新的暴动。

永新暴动后正式成立中共永新县委,贺敏学任书记,并兼任永新农民自卫军指挥。随后,中共永新县委召开万人群众大会,宣布处决了被活捉的几个反动头目,并宣告成立永新县革命委员会,以贺敏学为主席,王新亚、王佐、袁文才为副主席。同时,将800 余人的四县农军组建为赣西农民自卫军,由王新亚任总指挥,袁文才、王佐、贺敏学任副总指挥,贺敏学兼任党代表。②参见贺敏学:《永新暴动》,《星火燎原·井冈山斗争》专辑1,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第55 页;贺敏学:《回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第240 页。

四县农军在打退向永新扑来的国民党军驻吉安之敌后,分三路主动撤离,回各县坚持斗争。其中,王新亚率安福农军到其家乡湖南浏阳一带打游击;袁文才、王佐率部仍回井冈山;贺敏学率部分永新党员和武装撤至井冈山,永新县委也到了山上。

二、为毛泽东引兵井冈山奠定思想基础

贺敏学是袁文才在永新禾川中学时的同窗好友。袁文才因家门不幸弃学投奔绿林后,很快拉起了一支队伍,和王佐的队伍分别驻于井冈山下的茅坪和山上的茨坪,1926年袁、王二人结拜成“老庚”(即同庚兄弟)。中共宁冈县委成立后,袁文才参加了共产党组织。贺敏学被捕入狱,袁文才接到求救信后,联合王佐率农军相救,一起参加了永新暴动。贺敏学率部撤退袁文才的地盘茅坪后,同永新县委几位负责人住攀龙书院八角楼,永新县委也设于此地。贺敏学以赣西农民自卫军党代表、副总指挥身份往返于茅坪和茨坪,帮助两支农军练兵习武,很快与王佐成为至交。

在湘赣两省国民党军进攻之时,尹道一和肖家璧等反动武装也趁机来犯,贺敏学和袁文才、王佐等商议,决定采取打埋伏的办法,把队伍化整为零。贺敏学、贺子珍同袁文才等数十人的精干队伍每天穿梭于丛林之中,令国民党军很是“头疼”。对此,国民党又改用安抚对策,表示要委任袁文才为宁冈县保安团团总。为此贺敏学找到袁文才摸底,指出共产党眼下虽遭失败,但革命火种是扑不灭的,总有胜利希望。贺敏学自信袁文才和王佐决不会做卖友求荣之事,但他心里总不踏实,担心革命力量受到损失。况且,井冈山过于闭塞,永新县委与党失去联系多时。为掌握由永新潜回家乡后农军的活动情况,以及寻找永新“六一〇”反革命事变后赴南昌请愿并联络上级党组织的欧阳洛等人,贺敏学叮嘱贺子珍多注意袁文才的思想动向并加以引导,又与袁、王分别作了长谈,随后与胡波等人潜行下山。

当时在小江山和万年山有永新地下党的活动,并拥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武装。贺敏学得知后决定前往检查指导,此时闻讯秋收起义爆发,乃和胡波带一支小分队前去寻找起义部队。10月初,贺敏学闻讯有一支约千余人的部队驻扎在永新三湾村,于是一面派人侦察,一面加强防备。对此他后来回忆道:“开始时,我们不知道是毛泽东同志的队伍,还怀疑是国民党冒充的……后来进一步打听到这是毛委员的队伍。我们便派人去和他们联系。这时毛泽东同志也派人来找到了我们。”③贺敏学:《回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第241 页。

毛泽东从三湾到宁冈古城后,于10月6日到宁冈大仓村会见袁文才。此前贺敏学已派人将有关情况告知袁文才,使他心中有数。毛、袁在大仓村会谈时,贺敏学虽不在场,但对袁文才的影响显而易见,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能够上井冈山,贺敏学发挥了重要作用。香港《文汇报》记者在采访晚年赴京参加全国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的贺敏学后,曾引用其话说:“是贺家兄妹从中斡旋,使袁文才队伍与毛泽东的队伍合并共占井冈山。”《毛泽东传》中有段表述也蕴含此意:“担任中共永新县委书记的永新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贺敏学,是袁文才在永新禾川中学的同学。他和一批共产党员(其中有贺敏学的妹妹贺子珍),率领一部分农民自卫军携枪随同退到井冈山麓的茅坪。永新县委也到了山上。这是袁、王能够欢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上山的思想基础。”①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160 页。毛泽东引兵井冈前,已从率领安福农军前来安源参加秋收起义的王新亚口中得知永新暴动、井冈山斗争状况,以及贺家兄妹和袁、王的情况。王新亚虽在秋收起义时牺牲,毛泽东却依旧作出了进军井冈的决定。

三、联络三县党组织,沟通袁文才、王佐二部

1927年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分两路从宁冈古城出发,一部往砻市开展群众工作,另一部由毛泽东率领去茅坪。贺敏学接上头的是留在砻市这部分革命军。待贺敏学找回永新县委的一批领导成员时,工农革命军却又开拔了。原来,工农革命军虽受到袁文才的欢迎,允许在茅坪设立留守处和后方医院,但能否上山还要等袁文才做王佐的工作。毛泽东把留守部门和伤病员安置在茅坪后,于10月中旬亲率队伍沿井冈山麓向西游击,既扩大革命军影响,筹措钱粮,熟悉周围环境,同时探听南昌起义军进入广东后的情况。贺敏学不知详情,急往追赶。此时,湘敌两个团从茶陵方向来袭,毛泽东派前委委员宛希先率两个连,绕过安仁攻打茶陵敌后。工农革命军这次分兵,贺敏学追赶上的是宛希先所部。10月21日,贺敏学与宛希先在茶陵县城见面,“由此加入工农革命军,任宣教科长”②参见1971年1月12日福州军政干校抄录的《贺敏学同志谈话记录稿》。。

毛泽东率部在10月22日遭肖家璧靖卫团袭于遂川县大汾镇,至24日才收集失散人员,转至井冈山西面的荆竹山村宿营,然后被袁文才做通工作的王佐所派之人迎接进大井村。27日,毛泽东到达井冈山中心茨坪,随即派人前往茶陵送信,把贺敏学“调至井冈山”③参见1971年1月12日福州军政干校抄录的《贺敏学同志谈话记录稿》。。而工农革命军要在井冈山落脚,“不得到袁文才、王佐的允许是根本不可能的”④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上),第160 页。。

为了恢复和发展地方党组织,毛泽东召开了一次有永新、宁冈、莲花三县原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前,贺敏学“奉毛泽东命令通知莲花、宁冈、永新三县各地埋伏的干部开会”⑤《贺敏学自传》未刊稿,1943年。。也就在这时,贺敏学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11月初,经贺敏学联络,分散于三县的党组织负责人陆续上了山。毛泽东先后同各县负责人分别谈话,在三县负责人基本到齐后,又在象山庵召开联席会议。由于要负责三县联络工作,贺敏学最后一天才赶到象山庵开会。会上,毛泽东详谈了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分析了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象山庵会议成立了三县暴动委员会,贺敏学担任新组建的永新县委委员和三县暴动委员等职⑥《贺敏学自传》未刊稿,1943年。。随后,贺敏学又参加了永新县委负责人会议,提议以九陇山为依托进行游击活动,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建立革命根据地,然后沿万年山等地发展,逐渐扩大革命势力。毛泽东赞同这个设想,特别指出:以前王新亚同志向我提过九陇山,我们到三湾整编时恰好路过,地势险要,对井冈山地区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你们一定要经营好九陇山和天龙山这个根据地,“九陇山和天龙山不仅互为犄角,而且像井冈山的两个卫兵”。⑦《革命历史资料丛书·井冈山的武装割据》,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55 页。会议结束后,县委负责人纷纷回原地领导斗争,贺敏学则向毛泽东汇报了袁文才、王佐等人及井冈山的有关情况。

贺敏学为毛泽东分析老友袁文才的内心世界:袁文才只能算是个挂名党员,或是特殊党员,长年居住深山,难以见到有关党的理论、政策的书刊,对党的认识比较肤浅,因此也就谈不上执行党的决议和任务,脑子里装的主要还是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和侠客的劫富济贫思想,对人对事往往只重感情,讲义气,爱憎多从个人恩怨出发。他坦率地告诉毛泽东:“我和袁文才是同学,我的话他还能听一听。”①贺敏学:《永新暴动》,《星火燎原·井冈山斗争》专辑1,第55 页。

贺敏学还介绍了王佐的相关情况:王佐有两个死对头,一是遂川县保卫团团总肖家璧,二是五县联防总指挥尹道一。贺敏学认为,如果工农革命军能消灭肖家璧、尹道一这两个盘踞于井冈山下的恶霸,可以消除王佐原有的戒心,进而参加革命,还能为民除害,对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长驻和发展有极大帮助。毛泽东认为贺敏学的分析很有道理,对他产生了高度信任。数月后,毛泽东布置部队打垮了肖家璧所部,还消灭了尹道一部,把所缴枪支全部留给王佐。王佐随即表示要合作,并主动提出让工农革命军开进茨坪。

针对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贺敏学认为,袁、王在此很有群众基础,工农革命军只有与袁、王坦诚合作,并与他们的部队融为一体,才能在井冈山站稳脚跟。毛泽东因此产生了先改造袁部,进而带动王部的想法。贺敏学受命试探袁文才,袁文才立马答应,并希望自己手下这支部队能训练成像革命军那样的正规军。毛泽东随即从革命军中选派游雪程、徐彦刚、陈伯钧等得力干部,以教官身份帮助袁文才部。

练兵场设在毛泽东居住的步云山。工农革命军帮袁文才训练一个连,一练政治,二练军事。步云山练兵开展后,贺敏学不失时机地对袁文才讲,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既然诚意到井冈山来,我们就该真心与他们合作。袁文才谈道,原先枪少,先是担心被保安团吃掉,睡觉也得睁只眼,后来革命军上山,又担心被吞并,也是寝食不安,现在毛委员不仅一下送我上百支好枪,还帮我训练部队,我岂能不真心相待。袁文才还主动提出请毛泽东住到茅坪来。贺敏学对此十分赞同,并表示要把自己和永新等一些共产党员原来所住的八角楼腾出来,留给毛泽东居住。

有贺敏学“穿针引线”,毛、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升温。八角楼离袁文才家只有百来步路,毛泽东与袁文才之间来往方便。贺子珍因疟疾未愈,未随永新的共产党员一起回去。贺子珍和贺敏学一样,成了毛泽东了解边界历史、地理、农民斗争、风土人情等情况最好的访问对象。贺敏学还陪同毛泽东到茨坪看望王佐,王佐听了毛泽东一席话后,由衷称说共产党主张好。后来谭震林曾回忆道:没有袁文才、王佐的支持,“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没那么容易。我们上了井冈山,……也还要靠他们来守,群众拥护他们,他俩对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有功劳的”②谭震林:《回顾井冈山斗争历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第19 页。。而贺敏学在其中所起作用,不言而喻。

11月中旬,毛泽东决定二打茶陵。贺敏学因为了解茶陵一带情况,也被派去参战。茶陵攻克后,11月下旬茶陵工农兵政府成立,谭震林当选为井冈山根据地第一个红色政权的主席。随后,贺敏学赶到九陇山,参与组织工农暴动队、发展地方武装等工作,不久奉命到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受训。军官教导队的学员有部队连级以上军官,也有边区各县管军事的干部。与贺敏学一起参加首期培训的有30 多人,包括谭震林、陈伯钧、陈士榘等人。

1928年1月初,贺敏学同军官教导队的部分人员,在毛泽东的率领下参战,攻占遂川县城,成立中共遂川县委。2月中旬,贺敏学所在教导队参加了毛泽东指挥的攻打宁冈新城之战,粉碎了赣敌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一次“进剿”。教导队的培训在这次战斗后结束,毛贺敏学到工农革命军第1 师第2 团担任党委书记,协助党代表何长工工作。

四、在改造袁、王绿林部队中功不可没,为革命军队的锻造进行了有益探索

1928年2月上旬,前委根据革命形势需要,决定将袁文才、王佐两支部队和永新部分武装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 军第1 师第2 团,袁文才任团长兼第1 营营长,王佐任副团长兼第2 营营长,何长工任团党代表。相比于袁文才部,对王佐所部的改造要棘手的多。袁文才毕竟是党员,又是小知识分子,此前在宁冈县委已做了很多工作,而对王佐的改造却没有基础。何长工等人到后,王佐对他们不太信任,毛泽东由此想到了贺敏学,由他担任第2 团党委书记。如按照第1 团编制,营、团党委书记都由党代表兼任,第2 团为什么要单独设党委书记呢?盖因袁、王部队虽已正式改编为工农革命军,但离革命队伍标准还有距离,还须抓紧改造,当务之急是加强党的领导;第2 团党员少,党的战斗力不强。因此,第2 团党委书记由专人担任,更有利于发展党的组织。

贺敏学上任后很快进入了角色,和何长工一同分析了袁、王部队的特点,认为在第2 团迅速发展党员,加强政治工作,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士兵是当务之急。他们很快研制出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在部队中建立了政治课、文化课制度,给士兵灌输无产阶级思想。他还带何长工看望了王佐母亲,使她了解共产党的主张,并对王佐施加影响。

贺敏学以党委书记之职,从班长干起,直到排长、连长,“在战场上发扬敢打敢拼的勇气,遇到危险也要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①《贺敏学自传》未刊稿,1943年。。他经常和士兵促膝谈心,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并组织下级军官和士兵前往第1 团参观。王佐虽然没去参观,但听到手下人交口称赞第1 团,便指出第1 团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在何长工、贺敏学等的发动下,第2 团也像第1 团那样进行严格的政治、军事训练,并组织起了士兵委员会。士兵们剃去长发,换上新军装,连那些老兵油子也改掉了旧习气。在此基础上,贺敏学着手培养一些好苗子入党。第2 团的党组织发展很快,各连都建立了支部,有10—20 名党员。袁文才、王佐在经历一段思想变化后,尤其看到部队面貌焕然一新,对党的认识也更全面了,不仅更相信贺敏学,对何长工及随后派到第2 团帮助工作的张国华、宋任穷等共产党员也颇加信任。

3月中旬,受湘南特委代表周鲁的命令,工农革命军分三路离开井冈山根据地,支援湘南暴动,第2 团也在其中。贺敏学认为这次远征,对袁文才、王佐和第2 团来说,既是一次大规模的作战,也是在政治上进一步改造他们的良好时机,3月下旬,第2 团和毛泽东所率第1 团在酃县中村集结,得知湘南起义已告失败,立即兵分两路赶往湘南,接应和掩护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转移。第2 团被定作右翼,打开郴州后,贺敏学受命带一部攻打耒阳,化装奇袭,一举攻克。王佐看到工农革命军沿途都有群众拥护,既感新鲜更觉兴奋,进一步坚定了革命信心,一天晚饭后突然问贺敏学他有没有资格入党。贺敏学鼓励他亲自和党代表谈一次。接到王佐的入党申请后,何长工马上召集党委会加以讨论,他和贺敏学一同做其入党介绍人。王佐入党后高兴地说:“这下子我成了挂牌子的人(指成为共产党员)了”,“获得了新生”。②《革命历史资料丛书·井冈山的武装割据》,第94 页。

第2 团出征湘南,掩护朱德、陈毅所率南昌起义一部及湘南起义部队到井冈山会师。会师后,朱毛红军整编为红军第4 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第2 团编为第32 团。贺敏学回到井冈山后,继续投身于第32 团的思想政治工作。

为把袁、王部队改造成一支共产党领导下为工农大众求解放的革命队伍,贺敏学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后来宋任穷回忆道:“我被派到三十二团宣传科当干事,后分别在袁文才部和王佐部任连党代表。从此,同敏学同志共事。经常同他在一起研究如何在部队开展政治工作。……敏学同志作为团的党委书记,尽心尽责,在以上各项工作中都作了很大的努力。”③宋任穷:《悼念贺敏学同志》,《福建党史月刊》1989年11 期。

五、点燃九陇山革命烽火,与井冈山根据地相呼应

朱毛会师后,井冈山进入发展时期。红4 军前委为加强地方武装的领导,抽调一批军队干部到各县帮助发展地方武装,贺敏学受命回到永新。毛泽东认为,一是袁文才、王佐部队的改造已基本成功(这从何长工转任第28 团党代表即可看出);二是永新的地理条件很重要,工作开展得好坏,影响到整个井冈山根据地建设,因此需要多几个像贺敏学这样的本地强将来领导;三是发动群众,壮大地方武装,是根据地革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既可随时和正规部队相互呼应,还能补充兵源。当然也有永新党组织的请求,他们在此前甚至请求把贺子珍也调回永新工作。于是,贺敏学带着几位永新籍战士,背着毛泽东特别拨给的7 支枪下了井冈山。先是在南乡、辛田一带组织游击队和暴动队,贺敏学亲任总指挥。在斗争中,党的组织和队伍得以发展和壮大,和永新县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九陇山相呼应。

毛泽东率部二打永新后,5月下旬,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谢氏慎公祠召开。贺敏学被选进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会①参见《贺敏学自传》未刊稿,1943年。。在湘赣边界特委会成立的边界工农兵政府(湘赣边界红色政权的最高行政机关)中,贺敏学短时间内还兼任过粮食部或后勤部的副部长,负责井冈山根据地的筹粮及运粮事务,以解决井冈山军马增多后粮秣供应难的燃眉之急。当时整个井冈山,要凭他和杨至成的条子运粮。②任职此事,系1985年3月周剑霞从贺敏学口中所得:贺敏学在《永新县地方武装的发展》一文(《星火燎原·井冈山斗争》专辑1)亦有涉及。

考虑到部队给养发生困难,红4 军乃取消师的番号,缩编为6 个团,即第28 团、第29 团、第31 团、第32 团,共5000 余人,由湘南农军编成的第30、第33 团则返回湘南就地坚持斗争。随后,贺敏学又奉命回到永新。贺敏学到永新县委所在地九陇山后,走村串户开展工作,不久就拉起了数千人的游击队(脱离生产,性质上同于红军)、暴动队(不脱离生产),壮大了地方武装力量,使九陇山(含万年山)成为四县交界的重要军事割据,闻名全省的红色山头。作为永新地方武装力量的总指挥(或叫大队长),贺敏学的能力和魄力得到公认。他在1965年底的福建省高干整风会议上,曾提及:“过去在江西工作,两个山头有我一个。”③《贺敏学在福建省委常委会整风会议上的发言》,1965年12月10日,福建省档案馆藏。

为了巩固以万年山为核心的九陇山革命根据地,边界前委还先后派萧克、王首道、朱良才等人指导贺敏学老家黄竹岭军民的革命斗争,在黄竹岭修碉堡、挖战壕,一段时间曾驻扎有1 个营的红军。敌人对黄竹岭一次次进行惨无人道的摧残和屠杀,党员干部、革命群众牺牲者达50 多人,其中贺氏亲属就有10 多人。但万年山的革命烽火越烧越旺,屡屡给来犯之敌予以重创。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写道:“然而山区是敌人始终无法夺取的。这在宁冈有西北两区,在永新有北乡的天龙区、西乡的小江区、南乡的万年山区……敌人企图以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消灭我们的根据地,我们正在准备打破敌人的进攻。”④《毛泽东选集》第1 卷,第62 页。

九陇山是湖南军阀进攻井冈山必先夺取的阵地,毛泽东亲率警卫班检查时,对九陇山根据地的迅速发展深感高兴,不久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称九陇山是井冈山斗争的“第二个根据地”,是“四围白色政权中间的红色割据”⑤《毛泽东选集》第1 卷,第68 页。。可以说,毛泽东初上井冈山,主要依靠贺敏学等当地人打开局面,朱德、陈毅到达井冈山后,毛泽东便派贺敏学等人到井冈山周边,搞地方工作,发动群众,从外围巩固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离不开贺敏学等地方干部的贡献。

6月底,贺敏学参加了粉碎湘赣之敌“会剿”的战斗。此战胜负关系到井冈山根据地的存亡。永新、宁冈两县的赤卫队和暴动队,大部配合红军作战(包括抬伤兵、送弹药、送茶饭),一部继续袭扰永新守敌。关键的龙源口战斗中,贺敏学向红4 军参谋长王尔琢陈述了从武功潭山岭奇袭白口村(敌前线指挥部驻地龙源口附近)的大胆设想,并主动请缨,和袁文才率第32 团一个连及永新部分自卫队遂行此任。奇袭白口村收到奇效,为“不费红军三分力,打垮江西两只羊(即赣敌杨池生、杨如轩)”立下大功。

龙源口战斗告捷后,贺敏学收到毛泽东派人送来的亲笔信,信中交待:“当夜即动员七、八千名群众,于明晨派一千人搜山,其余配合进城。”①《贺敏学自传》未刊稿,1943年。毛泽东作了三打永新的部署。以贺敏学为主要领导的永新县地方武装,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贺敏学生前对此亦有论及:“七溪岭战斗时,永新县的地方武装有力地配合了红军作战。当时永新县的游击队、赤卫队、暴动队(七八千人)分兵两路……当敌人在七溪岭溃退下来,敌有一部往县城方向逃窜,我们的游击队、地方武装和群众一起追击敌人,冲进了永新县城,配合红军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②贺敏学:《回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第242~243 页。这里反映的仅是永新地方武装在七溪岭战斗至三打永新时(算是井冈山斗争中最大的一次战斗)的作用,可谓冰山一角,而贺敏学对自己的作用却闭口不提。龙源口大捷并三打永新,打垮了江西军阀朱培德的主力,国民党其他军队也不敢轻举妄动。井冈山根据地扩大到永新、宁冈、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县各一小部分,以及遂川县北部、酃县东南部,红色割据面积达7200 多平方公里,人口有50 多万。用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里的话来说,“是为边界全盛时期”。

6月26日,贺敏学参加了毛泽东在他和袁文才的母校永新县城禾川中学礼堂召集的红4 军连以上干部、地方党和地方武装负责人会议。毛泽东分析革命形势,主张全力开展地方工作,以“打仗,作群众工作,筹集给养”三大任务。6月30日,贺敏学又参加了毛泽东在永新县城商会馆主持召开的湘赣边界特委、红4 军军委和永新县委联席会议,讨论巩固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及湖南省委6月26日的来信指示。湖南省委在信中命令红4 军“立即向湘南发展”,仅由第28 团拨200 支枪给地方,会同第32 团袁文才部和各县赤卫队保卫边界,并要毛泽东“随军出发”,另“派杨开明同志为特委书记”③《革命历史资料丛书·井冈山的武装割据》,第157 页。。贺敏学和永新县委坚决不同意毛泽东去湘南。经激烈争辩,会议决定不执行湖南省委要红4 军分兵向湘南冒进的错误意见,主张全部红军留在湘赣边界,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在井冈山地区诸县中,永新人口多,有兵源,经济也最为发达,粮食和给养充裕,又有宁冈作为后方。毛泽东决心抢在敌人下次“会剿”前,力争以个把月时间经营建设好永新根据地。为此,他在红4军及边界各县抽调出一批得力干部集中帮助永新工作,还提出“我们看永新一县,要比一国还重要”④《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1929年2月25日。。贺敏学积极投身于发展地方党和武装力量等工作中,一时间工农暴动队遍地而起。

六、在保卫黄洋界中立下奇功

1928年7月,在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导扬”下,红军第28 团、第29 团向湘南郴州冒进,井冈山根据地兵力空虚,赣敌集中11 个团展开疯狂进攻。大敌压境,在此仅有第31 团,毛泽东在永新西乡召集干部会议,首先命令坚壁清野,避实击虚,主动撤离永新城,接着将第31 团分为东、北、中三路,每路由红军指挥员和永新县委负责人组成行动委员会负责指挥,发动群众,用游击战术对付敌人的“会剿”。此外,毛泽东还借助贺敏学等人,组织起3 万多人的地方武装(有七八百支枪),配属各路。

根据具体分工,贺敏学负责永新南乡、东乡两个方向的对敌斗争。第31 团在贺敏学等人领导的永新地方武装密切配合下,与强敌周旋25 天,不但未受大的损伤,反而缴枪300 多支。赣敌被围困多时后发生内讧,只好退兵。8月中旬,永新的局势得以缓解。后来,这次成功的行动史称“永新困敌”。

8月下旬,湘赣两省敌人探得红军大队远在湘南未回,又纠合4 个团的兵力,分两路再次“会剿”。守卫井冈山的只有第32 团和第31 团团部,势单力薄。驻永新的第31 团第1 营除留下一个连在原地牵制敌人外,其余部队连夜火速赶回井冈山,贺敏学率永新部分地方武装也随同上山参战,同守黄洋界。

黄洋界位于茨坪北面,是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是宁冈通往大小五井的唯一通道。8月30日中午,强敌攻至哨口的第四道防线,井冈山根据地面临生死存亡。情势危急时,贺敏学想到曾缴获过敌人的1门迫击炮,送到茨坪军械所修理,乃主动请求前去抬炮。从黄洋界到茨坪抄小路不下10 公里,贺敏学轻车熟路,带着谭希林、刘荣辉跑步疾进。迫击炮勉强修好,但没炮弹,3 人轮流抬炮上山时,在去小井的岔路上,贺敏学折到小井军械所仓库里找到了仅有的3 颗炮弹。迫击炮有百来公斤,3 颗炮弹也不轻,而从小井到黄洋界道路崎岖,平时空手走路已觉吃力,身负重物攀行艰难可想而知。贺敏学练过武,力大气壮,谭希林、刘荣辉轮流换肩,三人拼着劲,连攀带爬把炮抬上了黄洋界。

这门姗姗来迟的迫击炮,让抵抗越来越弱的红军和赤卫队眼睛为之一亮。第31 团团长朱云卿找来两个会使用迫击炮的战士,下令向山下一个叫腰子坑的地方放炮。他从望远镜里看到,林木掩映中有一茅棚,人影不断往来出没,断定有名堂。第3 发炮弹正好命中敌军前线指挥所。湘敌以为主力红军回来救援,生怕吃亏,连夜逃回老巢酃县,赣敌亦不战自退。

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住了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在迎还红军大队途中,欣然写下《西江月·井冈山》一词,“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一句,就是对这关键一炮颇富浪漫色彩的描绘。可以说,这一炮对保卫黄洋界乃至井冈山根据地都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贺敏学关键时刻抬炮上山,功不可没。然而有关此事,他鲜有向外界道及,所以人们只知道黄洋界保卫战中那一炮起了特殊作用,而不知抬炮携弹者何人。几十年后,开国中将谭希林和总后勤部秘书长刘荣辉才揭秘此事。曾任贵州省委书记的李立晚年回忆井冈山斗争诸事时,回忆道:“(黄洋界)保卫战的时候,他(引者按:指贺敏学)在小井一个仓库里找到了三发炮弹,搬到哨口上,在俘虏里找到了一个炮手,结果三发炮弹,只打响一发。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中,‘黄洋界上炮声隆’,讲的就是这发炮弹。”①李立:《井冈山斗争诸事忆》,《星火燎原·井冈山斗争》专辑1,第127 页。

10月初,毛泽东率部收复宁冈全县后,边界紧张的局势得以缓解。14日,贺敏学在宁冈步云山参加了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批判了“左”倾盲动主义和右倾悲观论调,再次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会议开了3 天,因军情紧急,贺敏学先行赶回永新,部署战事。

11月10日,毛泽东指挥红军在龙源口击溃赣敌周浑元旅1 个团,在贺敏学率领的赤卫队配合下,乘胜四进永新城。由于大批援敌赶到,红军旋即退回宁冈,贺敏学和永新赤卫队也分别退守原地。12月中旬,彭德怀、滕代远率红5 军到达井冈山与红4 军会师。而后,湘赣鄂三省敌人开始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为粉碎敌人新的攻势,贺敏学劳累过度,患上急性黄疸病,回老家黄竹岭休养。

1929年1月4日至7日,毛泽东在宁冈柏露村主持前委、特委、边界各县县委和红4 军、红5 军军委联席会议,史称柏露会议。贺敏学因病重未能与会。会议决定采取“围魏救赵”战术,毛泽东、朱德率红4 军主力3600 余人出击赣南,到外线打击敌人,以解井冈之围,同时寻找经济出路,红5 军和红4军第32 团及各县地方武装留守井冈山。贺子珍随红4 军下山前夕,前往黄竹岭看望哥哥贺敏学,告知柏露会议内容。贺敏学拥护这一决策,为自己无法成行而遗憾。贺子珍将毛泽东的一些书籍和一个装有重要文件的铁皮箱转交贺敏学,因毛泽东考虑到向外线出击不便携带,便嘱托由贺敏学保管。一年后,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时,贺敏学与毛泽东再度重逢,物归原主。

在1979年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经胡耀邦等人提议,增选曾任福建省副省长的贺敏学为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贺敏学病逝,中共中央明确定格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按照他的生前意愿,经上级批准,他的骨灰安放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这位井冈山的儿子,在英勇奋斗60 载后,又魂归革命圣地。

猜你喜欢
革命军井冈山根据地
刀子会不会落在我们头上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井冈山会师》
建立自己的写作根据地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窗台上的妈妈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参与和被参与:孙中山与黄埔军校早期政治教育1924—1925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印钞之路”
西北烽火: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